標籤:

什麼時候出現「中國人沒信仰」這種所謂「共識」的?


誰說中國人沒信仰?

--------------------------------------------

中國人在信仰上持實用主義的態度,而且是多信仰的。

要考試了,去拜孔子;要做生意,去拜財神;要出台了,去拜管仲;拉幫結派,去拜關羽;要找工作,去拜卧佛;要做手術,去拜耶穌;病危通知單下來,把能拜的都拜一遍。

不管大神小神,中國神還是外國神,知道的神不知道的神,「拜一下又沒啥壞處」。

中國人彼此之間,從不問你是否信仰所拜的神,多聽見的是「管用嗎」、「靈不靈」?

中國人可以想信什麼信什麼,想信多久信多久,想怎麼信就怎麼信,怎麼能說中國人沒信仰呢?

中國人自古就是一個弱信仰的民族,中國歷史數千年,多種信仰和諧並存,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地球上獨一無二。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聖人教導我們,中國人應該實事求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就干,虛幻的事兒咱不幹,這才叫大智慧。

之前和外國學者交流,很奇怪地問他們:想不通你們竟然會為宗教打仗!

他們很驚訝地說:不為宗教打仗,那還打什麼仗?!


就像一個推銷保險的人說你沒有保險一樣。


以下對於中國古代哲學論點基本是中國哲學史里的,馮友蘭解釋過一本部分為什麼中國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沒有成為普及的日常生活。

馮認為,宗教和哲學都可以提供一個超越現實道德的追求價值,不滿足於現實世界是人的一種基本渴望,但超越現實的存在,在中國古代這裡,不是宗教,而是哲學。

也就是說,在提供非事物客觀規律和客觀信息方面,在提供人類心靈的完美狀態,提供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道德價值方面,中國古代的宗教意識不濃,是哲學意識太濃厚了。

在中國哲學中,人不是膜拜神,而是追求成聖。聖是什麼?是人和宇宙的合而為一。在成聖的道路中,有的哲學叫表示要避開俗世,有的哲學家表示要進入俗世,而中國的哲學,既有入世的,也有出世的,也就是說,在中國各派哲學裡,不僅是一種智力遊戲,也是一種生命的體驗和天人合一的追求。所以不斷自我完善,超越道德的追求在哲學裡不停地思辨的話,那麼的確對於宗教不會那麼上心。

另外就是,中國古代仍然是農耕民族為主力,也就是說,對於樸素的農民來說,天地四季,大地耕牛,這都是實打實會對自己生活產生影響的東西,是真實的存在,他們相信這些看得見的東西和摸的著的規律。而宗教發源地或者是商業國家,或者是軍事國家,對於他們來說,人的地位很容易根據情況的不同而改變,所以會產生「我是否存在,我到底是誰」這樣的疑惑,當然還有一點,我們是內陸國家,無法體會在海上身不由己的絕望,所以或多或少,中國人對自身力量的相信更加堅信一點。所以與其膜拜「神」,不如追求自己「成聖」。

那麼就目前來說,宗教因為和科學的部分對立,讓許多接受科學教育系統長大又毫無宗教根基的國人難以真正的誠服,我覺得許多人去求神拜佛,與其說相信,不如說是類似於和去景點到此一游的心態,或者是一種做了也不麻煩的投機心理。而哲學呢,又因為他的立足點不在於解決客觀規律和客觀信息,所以目前本國教育根本不會把他放入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更何況出於某種原因,我們的「超我」追求是無論邏輯還是美觀還是辯證思維能力都點點點的XXXX思想……

於是我們就是樸素的勤勞的現實勞動人民了啊!


-

這種共識,簡直比比皆是。


-


「中國學生沒有想法」「中國學生只會死讀書」「中國人沒有精神生活」「中國媒體沒有良知」「外國社會制度健全」「外國人做事講誠信」。要多少有多少。

-


不論它們的真偽,能有這種反思是好事,但說出這些話的人,往往沒有思考過,也沒有親身驗證過內容。只不過是在一個地方聽到了這個說法,然後在另一個地方說出來以獲得多數人的認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了。人云我亦云,管tm的鳥事。


-


事實上,真正思考過、驗證過這些話真偽的人,往往能從一個全面的角度論述這些話,並結合具體的例子,生動具體,客觀翔實,而不僅僅是「對,中國人的確沒有信仰。這是件很可怕的事。。。。」這種無意義的附和。比如,現在讓我回答中國學生是否有思想,我雖然做不出專業的評論但絕對能用親身經歷打倒不少人的刻板印象。


-


我敢說,很多隨聲附和的人連對信仰二字的定義都弄不清楚。

-

--------------------------------------------------------------------------------------------

PS1.補充一下吧,答案有不滿意的地方。應該怎樣理解 信仰 二字?若是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我比較認同的觀點是,中國人兩千年來一直遵循著一套相對穩定的準則,但從近現代開始的各種革命到文革已經將這套準則破壞殆盡,而新的準則還未建立,中國正處在這樣的轉型期。某些現象的產生是自然的,隨著社會發展,中國一定會過渡到另一個穩定的社會形態,這些現象也會迎刃而解。

但不管怎麼說,我覺得中國現在不少人道德和法律意識堪憂,行為沒有任何約束是不爭的事實。

若有不服歡迎打臉。

--------------------------------------------------------------------------------------------

PS2.貼一篇文章來反對目前排名第一的@皮小隻的答案。

人文與社會 - 文章

概括下其中一部分的內容:中國自古以來的信仰並非很多人所理解的實用主義。中國與西方的信仰與宗教並非同一種經驗形態,中國自古的信仰也並非不虔誠。若一味的拿西方對信仰的認知套在中國人身上,只會得出這種「弱信仰」的錯誤結論。

以上,我更認同文章中的這種觀點,但若有不服歡迎打臉。


當有人打算強加給別人某種信仰的時候。


今天剛好看到一個故事,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國在非洲搞建設的勞工,每天辛勤工作,一年到頭基本不出工地,也沒有太多娛樂活動。當地非洲人就很不理解:這幫傢伙到底圖什麼?論工資水平,這些勞工收入比非洲本地年輕人要高。但是本地人有點錢就喜歡立即花乾淨,所以他們很不理解中國勞工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嗎?沒有信仰的人肯定是會墮落的。怎麼他們有錢也不花,還能長時間忍受這種枯燥乏味的生活?


於是就有一部分人無端猜測:這些人是勞改犯,被中國政府派過來做苦力,限制人身自由,不準外出活動。發的工資也是假的。。。


2011年,英國bbc做了一個深入的調查節目,名字叫做《中國人來了》,第一集就談論中國人在非洲做什麼。記者深入調查,結果發現:那些中國人除了辛苦工作,有空就給家裡打電話,有了錢就存起來給家裡寄,自己根本不花。很多勞工在中國有老婆孩子。還有父親和兒子來非洲工作,媳婦和婆婆在家帶孩子。總之,一切就是為了家庭。中國人為了家庭所付出的犧牲,比起任何虔誠的宗教徒都毫不遜色。


以上,就是中國人的信仰,是一種對世俗生活的信仰。是發自內心的道德約束力,比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傳播的宗教信仰堅韌百倍。


幾千年的歷史證明,中國人的信仰可以同化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下的信仰,連猶太人也不例外。而世界上幾乎沒有一種文化能讓中國人忘記對家庭的責任,將華人徹底同化。漢民族建立的政權曾經不止一次被少數民族政權取代,但是,中華文明卻從來沒有中斷過。


摘自《這個國家會好嗎?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李曉鵬 p88~89


說這話的通常是宗教人士(基督徒最多),他們認為只有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神,只有自己的信仰才能稱之為真正的信仰,所以他們見到跟自己信仰不一樣的人就說人家沒信仰(指的是基督信仰),說官場腐敗因為中國人沒信仰,說物慾橫流因為中國人沒信仰,說身纏惡疾因為你沒信仰,說夫妻離異因為你老公沒信仰,說老無所依因為你兒子沒信仰,總之你憂心什麼就是因為沒信仰,歸根結底是想勸你信教


如果硬說追溯源頭的話,可能還是要說到當年傳教士的批評了。傳教士來華傳教,到了清中後葉,勢力陡爭,不但在各處建起了教堂,還辦了不少報刊。這些傳教士也非聖賢,他們彼此的派別不同,競爭也激烈,但對中國人的「信仰」還是會達成共識,就得說這幫黃種人在信仰上出現了大問題,必須改信他們的宗教。過去我們在課堂上,叔叔阿姨們總愛說這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有點陰謀論的味道。但是,傳教士的確也有過些不太友愛的態度,下面抄一段花之安罵中國宗教的話:

Confucius did not wish to introduce anything new , but to reinstate the old in a pure form. He was essentially not opposed to religion. …… The sacred Confucian books prove incontrovertibly what is to be understood by Confucianism. These books are generally termed the Chinese classics. .……These thirteen classics contain a diffused system of religion customs, some attempts a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but certainly no system of dogma and still less of science.

老花是德國傳教士,最後死在山東,算得上是虔誠的教徒。但他把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信仰說的一錢不值,當時的愛國知識分子當然不會甘心。李提摩太在浙江看到中國人給死人磕頭,嚇得出汗,心頭可能就在譴責——中國人沒有信仰。

從這裡也看得出,當說某某人沒有信仰的時候,也可能是因為某某沒有信他葫蘆里賣的那點「信仰」而感不滿。

--------------------------------------------------------------------------------------------------------------------------------------------

身在英國的無神論先鋒Dawkins最近拍了部紀錄片,叫作Unbelievers。

如果要將這個片名翻譯成中文的話,大概可叫作無信仰者。這種無信仰的人正是Dawkins擊賞的人物。信仰者信仰一套現成的學說、理論、宗教,對之保持無上忠心,凡事都要從這套現成說法中尋找答案。一些常識與他們的信仰內容相抵觸,他們可以誓死捍衛信仰的謬論 ,比如,他們可以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人不可能是由猴子變來的。

把話扯遠一點,人類歷史上,這種全面信仰的狀態保持的時間相當長,要擊破這種全面信仰的狀態,真要費點精力。這不能不說到康德,康老師說到人的自我立法。啥意思呢?人可以運用他們特天獨厚的理性來為這個世界建構起通用的法則,上帝的角色最好被安放在另一個世界中。請注意,康老師並沒有否定上帝存在。人有充分的能力來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通過其他的「啟示」來命令你, 要做一個unbeliever。他呼喚人的啟蒙,那些不相信人的理性的人在他看來就是愚昧的、SB的。這些SB生病了話,不會相信現代醫學,而去請大神;遇到麻煩,不會自己想辦法,就去打卦求籤。成天一事不想,只曉得對上級保持忠誠,或者一心吃齋念佛。但是,用心一想,unbeliever還是有信仰的嘛。他們相信人的理性、人的經驗。毛爺爺曾經批判本本主義,提倡調查研究,他老人家也還是unbeliever嘛。



中國人之頂層精英,信仰的是歷史,俗話所謂人死留名雁過留聲。

中層精英,信仰的是耕讀傳家,耕就是做事業,讀是傳承文化,也是為了「達則兼濟天下」也就是為了躍入頂層的準備。

底層民眾,信仰的是家國天下,其實就是天下太平,家宅平安。中國人勤勞聰明,只要太平,再沒有做不成的事過不去的崁。

中國人歷史最長所以最為實際,信仰也是如此。

再看歐洲,中世紀教庭就開賣贖罪卷。伊斯蘭穆聖屍骨未寒就分了兩派開打。這種信仰要世故的中國人接受倒真是咄咄怪事了。


只要你願意信

良心也是種信仰

道德也是種信仰

馬克思主義也是種信仰

拜金主義也是種信仰

只要你願意信


沒信仰是一個萬能帽子,社會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拿來聊以自慰,就好像信了上帝,拜了佛祖,讀了周易,尊了安拉,再交點黨費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一樣。


我其實一直對,這個什麼中國人沒有信仰覺得很扯淡……


請不要把宗教信仰放到跟信仰一個程度好么。


宗教就是個有偏見的組織,跟信仰有關係么。


宗教可以有信仰,但是信仰卻不是宗教。

回顧中國歷史,無論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口口相傳,都顯示了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呢? 仁智禮義信

答案最高那個什麼燒香拜佛……之類的,我沒太仔細看,但是我感覺你們明顯在人為低谷老百姓的智商,你覺得老百姓都是什麼靈信什麼,你們真的覺得他們是覺得一定靈驗么,只不過他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更為融洽的接受這種信仰而已,你可以說途徑或者目的,不對,但是你很慢反駁,其實,他們就是通過這種途徑找到了一種信仰。


誰說信仰一定要堅持一個不放鬆,信仰只是一個你心靈沒有依靠的寄託。只要你有了心靈寄託,任何東西都可以是信仰。


信仰的好壞,這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我還是要補充一下,仁智禮義信,這個傳統的信仰都放棄了,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我看到的答案都是什麼宗教信仰,對不起,我一向黑宗教。連自己的傳統都忘了,自己中國人沒在的信仰都忘了,還要說什麼中國人沒有信仰……


再說一句,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希望能看懂我什麼意思


又及,每次看到這個什麼宗教啊,信仰啊,我就忍不住想回答,有不同意見可以討論,有磚頭求輕拍


恰好今天與同學談到過所謂「中國人沒有信仰」,也來試圖探討下這個問題。


首先如果只看這個說法如何產生,我想毫無疑問是由於許多人簡單的把信仰與宗教畫了等號,而事實上的確中國大多數人並沒有宗教信仰,而許多人又以為國外(特指西方)的人普遍信仰基督教,所以便得出了「中國人沒有信仰」這種說法。此外黨員禁止有宗教信仰也對這句話的產生有所影響,畢竟黨代表了國家政權和國家意志。


而之所以這句話能夠廣為流傳,我個人以為這句話與「國民素質真低」這類憤青慣用的話語沒有太大區別,都是把自己置於超然地位批判他人從而彰顯優越感的行為。其實這類話有的時候說的並沒錯,但這種問題往往是世界普遍性不分國籍的,只是單方面強調中國二字,使得含義有所偏差。而且基於前面所提到的原因這句話十分容易取得其他人的認同,於是這種所謂共識也就達成了。


至於這句話本身是否正確,由於對信仰這個詞的理解不同,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把信仰理解為普遍的價值觀,我個人認為這句話並不正確。其實中國文化對每個中國人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潛意識裡的價值觀認可還是很普遍的,比如對孝道的推崇。


不過如果把信仰理解為一種神聖的追求,那麼我想大多數中國人的確是沒有信仰的,但這恐怕也不只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大多數人也只是為別人眼中的認可而活著,並沒有自己的信仰與追求。

首次在知乎認真答題,匆忙中用手機打字,排版略有混亂,腦子也不夠清醒,但是還是希望能與大家認真的交流探討


嚴格來說顯然不存在「無信仰」這種狀態。實際上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信仰,也許他無法準確地表達,也許他信仰的根本就是無法形容表述的東西,但無信仰這種狀態幾乎不會存在。這玩意幾乎是和三觀同時存在的,你能說自己沒有三觀嗎?頂多也就是三觀和別人不同罷了。

除非你沒有思維,否則信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存在的。


我覺得這句話想表達的是「中國人普遍缺少宗教信仰」

目前看來這句話的確是事實。


中國人的信仰向來是最淳樸的,信仰的不是A,也不是B,是他們認為好的、善的、益的。

對於排行第一的這句話是不認同的。

中國人自古就是一個弱信仰的民族,中國歷史數千年,多種信仰和諧並存,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地球上獨一無二。

中國人數種信仰和諧並存,然而存的都是善的、好的,益的,這是中國人樸素的價值觀的體現。歷史上宗教的信仰爭奪也是很厲害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戰爭帶來的疾苦,是被仇視的。

中國人從來不希望A也好B也好去行惡的、壞的、無良的。不為A死也不為B戰,他們有自己的純樸的良願。

只是,後來善惡顛倒、是非不分、公道不存的現象多了,又或者劣幣驅逐良幣,總之求善慢慢地演變成求益,漸漸地風氣也就改變了。

但至少,還是有人傳承著的。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共識?從我們以別人的標準評判自己開始。

加入世貿組織,信仰也要ISO了么?

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個錯誤。我們今天在這裡從現象反溯根源的方法,大多是牽強附會的貼標籤。

大家在這裡說實用主義,說農耕社會。信仰與實用主義絕對對立么? 意思是說有信仰的外國人都不追求實用?他們都是跳過農耕社會直接工業革命開火車的么?

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大多是信而不仰。就是大家口中的實用主義。

對金錢,對名利,可以信,為什麼要仰?

孔子說的,敬而遠之,則是仰而不信

對宇宙,對超自然,對於井口上方那一抹星空懷有敬畏,這就是不信仍須仰。

我們沒有像別國那樣的信仰,這不是【共識】,這是【事實】。毋寧說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共識?從大家討論信仰的那一刻開始。


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基礎已經滿足,就去追求信仰帶來精神世界的指引.另外一種是明知命運里物質基礎再怎麼努力也滿足不了,只好靠信仰來慰籍、滿足自己.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主義、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對鬼、妖、魔或天然氣象的恐懼,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與崇拜經常聯繫在一起,但是與崇拜還有不同。信仰主要針對「觀念」,而崇拜主要針對某個「個體」,例如上帝、耶穌、太陽、獅子等。信仰與「認知(相信)」不同,一般說認知(相信)一種理論,而不是說信仰一種理論。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別是體現在宗教信仰上。信仰成為一個議題源於古希臘,蘇格拉底云:「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即為佳例。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對象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宗教並非信仰對象,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對象。

這是針對信仰來自於維基百科的解釋。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社會的動物。」那麼信仰就是維繫這個社會結構穩定的根本所在,因為只有具有相同社會屬性的人才會產生共性的特質,比如說信仰上帝、耶穌。但是這些信仰的寄託物不應該是善變的短暫的為人所淺層次的利用的,所以必須是長期穩定容易被人所接受的。

那麼,中國人究竟是否有信仰呢?我覺得是有的,但是由於信仰是必須依託一個穩定而長期存在的事物之上,而在先今社會,任何意識形態的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任何政策法規乃至個人都很難被眾人所接受,因為他們都屬於善變的短暫的為人所淺層次的利用的。

而中國目前,能夠成為信仰長期穩定容易被人所接受的只有兩樣,1是個人個體本身,2是錢。

由於前者代表自私,後者代表自利,都不是能夠為所謂普世觀點所接受,因此,只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以上。


沒有信仰也是一種信仰。。。


  誰敢說中國沒有有信仰和宗教情感?

  我一直覺得中國人對於歷史的執著就類似於其他民族對於宗教的執著。每個以中華正統自居的朝代都會主導編修前朝的歷史,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著如此體系完備的由官方編撰的一整套史書,這裡面包含這中華文化的一切奧秘。中國的史書除了讓人們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之外,還起著近似於其他民族宗教典籍的作用。

  1、歷史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使人們產生文化歸屬感,不亞於基督徒或穆斯林的宗教情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情感的支撐,才使得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麼打的坎坷磨難,總是能走出困境,重新統一在一起。

  2、信教的人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中國人這種不信教的民族,認為這樣的人沒有信仰沒有寄託,心理一定是極度空虛的。其實他們一點也不了解,有著五千年歷史傳承的中國人,早就獲得了比宗教更為高級的心理寄託方式,那就是歷史。


不記得是在哪裡看到的一句話:【春節期間那麼多人買票回家,你還敢說中國人沒信仰?】


推薦閱讀:

父母不允許我與屬羊的女友交往怎麼辦?
基督的身體
神佛對於相信的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神成為人的經歷
有宗教信仰的葯娘是怎樣的體驗?

TAG:信仰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