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

台灣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教課書又是如何編寫的?


我不是台灣人,是來台灣的大陸交流生。

在我看來,台灣人審視起自己的歷史,大概會覺得自己像迷茫的孤兒一樣、身份尷尬:台灣人究竟是哪國人?

先來看看台灣的歷史。首先從wiki盜一張圖:

台灣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 一、早期台灣
  • 二、荷西時期
  • 三、明鄭時期
  • 四、清領時期
  • 五、日治時期
  • 六、民國時期

另外科普下,目前台灣人口主要分為四個族群:很早以前就在台灣定居的原住民(5%)、明鄭時期到清領時期來台灣的閩南人(70%)和客家人(15%)、戰後隨國民黨來台的外省人(10%)。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下每個時期的台灣人。不喜歡深究歷史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日治時期開始看起。

一、早期台灣(AD1624以前)

早在舊石器時期台灣就已經有人居住了,他們是台灣原住民民族的祖先。這段時間不存在什麼身份認證問題。扯個題外話,大陸的歷史教材告訴我們這個時候像《三國志》之類的史書就有記載台灣的存在了由此可以證明在古代台灣就和大陸有密切關係。但是在國際上這種說法爭議非常大,甚至連史書上記載的那個島是不是台灣都很難說。

二、荷西時期AD1624-1662)

1622年的時候,荷蘭人本來佔領的是澎湖,不是台灣島。澎湖在明朝的版圖之內,明軍當然要去驅逐咯,打著打著雙方分不出勝負,決定簽訂和約。據維基百科「在議和訂約中,明政府要求荷蘭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佔領對面的「化外之島」臺灣,明政府則無異議。」(題外話)由此可見當時的台灣島不屬於中國版圖。

就這樣,荷蘭人就開始統治台灣了。

那麼這個時候的台灣人是哪國人呢?是荷蘭人嗎?台灣在這38年裡只是荷蘭的一塊殖民地罷了。是明朝人嗎?也不是,因為明政府都不認這個「化外之島」呀。

三、明鄭時期(AD1662-1683)

鄭成功其實跟蔣介石很像(好像應該反過來說才對...),說白了就是明朝遺臣抗清失敗,跑到台灣來等著重振旗鼓、「反清復明」。鄭成功當年被清軍逼得一路敗退,經澎湖來到台灣,打敗了當時統治台灣的荷蘭人,建立台灣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此處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鄭成功是以郡王身份「復明」的,因而其在台灣的統治實則是明朝的延續,此則造成了明、清兩大政權台灣、大陸割據對立局面)。讀者注意,此處有伏筆。另外此期間開始有大量漢人赴台。

那麼這時候台灣人是哪國人呢?有人認為是明朝人,有人認為是台灣新政權(也就是台灣史上的第一個漢人政權)人,這說的怎麼這麼繞口啊。

四、清領時期(AD1683-1895)

鄭成功到死也沒有反攻大陸,啊不是我說的是反清復明XD。1683年鄭克爽不敵清軍(施琅你個叛徒),最終投降,台灣自此歸入清朝版圖。

其實康熙打鄭克爽也不是為了要拿下台灣這「彈丸之地」的,不過是不能容下明鄭政權而已。剛開始的時候清政府對台灣的治理非常消極,又是出臺渡臺禁令又是什麼的,甚至還不想要了(見維基百科「「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倒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多虧了前面的那個叛徒施琅力勸康熙,台灣這才歸入大清版圖。

清政府就這樣一直消極治理台灣,直到牡丹社事件(AD1874)前後才在國際形勢壓迫下突然醒悟了。但是很明顯,這個時候亡羊補牢,好像有點晚啊。

那麼這個時期的台灣人是哪國人呢?對於明鄭時期就已在台灣定居的人們來說,他們無異於「亡國」了,要他們接受他們是「清朝人」的身份,恐怕時挺痛苦的,更何況他們當中許多人一輩子的願望就是兩岸統一反清復明。再者,當時清政府對台灣的治理實在是比較糟糕的,很多台灣人難以接受自己是清朝人啊,此期間台灣民變異常的多。不過雖然現實很慘忍,歷經200年,大部份台灣人也接受自己是清朝人這一點了。

有人說管他清朝人還是明朝人,不都是中國人麼。= =對於這種拿現代眼光強加於歷史的傻[消音],不如把你扔去穿越告訴那個時候的人說你們不要爭了清朝人明朝人都一樣好不好?腦補畫面:偽滿時期,「不要爭了中國人日本人都一樣都是亞洲人」。

到此為止的台灣歷史,推薦連橫的《台灣通史》。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連橫是誰,但大家應該都知道他的孫子連戰。

五、日治時期(AD1895-1945)

根據「馬關條約」,清政府把台灣劃給日本了──換句話說,台灣成為日本的一部份了。台灣人知道後真的是聞著傷心聽者流淚猿鳴三聲淚沾裳啊,我們好不容易接受我們是清朝人了你丫的大清居然不要我們了!!簡直不可忍!!但是清政府那個決絕狠心果斷啊好吧灣灣一看從此做不了清朝人了那我們就獨立吧,我們獨立了你就不能把我們給日本了吧。

「台灣民主國」就此建立。台灣人自此就是台灣國的人了!不幸的是過了150天,台灣民主國亡國了......此後台灣人民還有奮起反抗幾下,但到了1915年後基本上就搞不出啥動靜了......

開始的時候台灣人是不承認自己是日本人的,但到了後來漸漸的不少人也被同化了,加上後來皇民化運動,學日語、改日本名字什麼的,台灣人也對日本有了認同感,越來越多的台灣人認為自己是「皇民」。

我是覺得真心不能怪台灣人,畢竟是清朝先拋棄他們的。而且日治時期台灣人真的很不好過,日本人的皇民化,索取的時候把你當國民,到了分配的時候你仍舊還是低日本人一等的。更可悲的是隨著中日關係不斷交惡,此期間連很多大陸人也看不爽台灣人,認為他們被奴化了,是日本人的「走狗」。拋棄台灣的是你,嫌棄她「兒不認生母」的也是你,簡直就是又當婊子又立牌坊。台灣就跟孤兒一樣孤注。

想要了解此期間的台灣人「孤兒」之悲情,強烈推薦吳濁流先生的《亞細亞孤兒》。電影《稻草人》也很棒。從豆瓣上摘抄段《亞細亞孤兒》:

藍忽然把聲音放低:「你在這裡最好不要說出自己是台灣人。台灣人說的日語很像九州島口音,你就說自己是福岡或熊本地方的 人。」】而遇見了中國同學聚會書中又曰其中,有一個年輕人若有所思的走到太明身邊,自我介紹的說:「敝姓陳,廣東番禺人,早稻田大學出身,請多多指 教。」太明看見他來打招呼的率直樣子,也自我介紹:「台灣出生的胡太明,現在就讀於高等工業學校。」對方聽了,臉色改變,剛才的親近神情消失,臉上漲滿了 侮蔑之色,撇嘴說:「什麼,哼,台灣人呀!」他這樣說著,再多說一句都憎厭般,就從太明身邊走開了。兩人的語言交鋒,立刻傳到周圍。「台灣人啦!」「也許是間諜呢!」這樣的竊竊私語如波潮一樣擴展開來。一陣交頭接耳的私語平息了,於是一種形容不出的沉重的沉默空氣籠罩著四周。太明很難堪悄悄起身,逃也似的 出了會場,他控制住說不出的憤怒,在行人稀少冷清的路上快步走著。


六、民國時期

此期間要分兩階段來寫。

日本投降後,很多台灣人是真心高興的,國軍大船進高雄港的時候,有一大撮群眾自發地列隊歡迎國軍,女學生們熱情地揮舞著鮮花。但是國軍從船上下來的時候,有位軍官(忘了是哪位了,忘知友補充)首先狠狠的扇了一位女學生一巴掌。為什麼呀?因為人家歡迎國軍的時候說的是日語呀!可是台灣被日本統治了整整半個世紀、教育被壟斷了,在皇民化運動下人家女學生只會說日語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賣國賊說日語!!」這一巴掌打碎了不少台灣民眾的心啊。對不起好像有點扯遠了。

接下來就是讓很多明明有強烈祖國認同感的台灣人更加心碎的「二二八事件」了。二戰後國民黨政府在台灣是極其腐敗的,同時掌握政權的外省人又歧視「日本化」的台灣人,惹得不少台灣人大罵「中國人比日本人對我們還差」。1947年2月27日,台北專賣局員的幾個查緝員在繳獲一中年婦女販賣的私菸時(聽起來就跟城管一樣啊有沒有),居然把她打昏迷了,因為圍觀群眾不滿。城管啊不是查緝員在鳴槍警示時射死了一位青年,由此引發第二日台灣民眾的遊行抗議。據維基百科,「當政的國民政府以「陰謀叛亂」、「鼓動暴亂」、「台灣獨立」、「陰謀叛國」、「台灣人與共黨合作」等為由鎮壓」,大量捕殺台灣人民、尤其是台籍精英,造成台灣人與外省人之間的激烈矛盾。

這樣的矛盾下有多少台灣人會心甘情願的認同自己是個中國人呢?但是不是中國人的話,又是哪國人呢?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搬至台灣後,宣佈台灣戒嚴,又進入了「白色恐怖」時期。糟了離題了...扯回來。

在蔣介石的威權統治時期,思想、文教是被全面控制的,蔣家政府不斷強化「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等思想,台灣民眾普遍認為自己理所當然的與「淪陷區」的大陸民眾一樣是中國(中華民國)人。這大概和我們大陸現在認為「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一樣理所當然。這段歷史可講的有很多,但是懶得細談了。

時間飛快的到了1971年。大家都記得高中歷史課上學的吧?這一年的大事,就是「中國重返聯合國」。說重返,其實怪怪的,因為在此之前聯合國上也有一個「中國」在行使代表席位啊。此「中國」就是一直以自己為中國正統自居的中華民國。因而,說「中國重返聯合國」,其實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行使代表權。「中國重返」,其實就是意味著台灣被踢出聯合國。

此時應該是台灣人最覺得自己被拋棄了的時候了,滿滿的絕望。當時台灣湧現了移民出台灣潮,不過還是有人相信過幾年世界形勢會好起來的。

結果過了幾年更慘,「中美建交」,其實就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了。

美麗島時間後,台灣逐漸從威權走向民主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中華民國究竟是什麼。台灣呢?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嗎,還是它,加上澎金馬,就是中華民國的全部了?

現實很殘酷啊。

關於此時期台灣人的心態,推薦閱讀《我們台灣這些年》。

歷史到此就算是講完了。

挖個坑,下次再講。


就是被滿族打跑趕到島上的難民呀~


台灣前段時間還在為教科書里,關於日本統治台灣是要用「日據」還是「日治」,看法兩極。

所以台灣人自己也不能全面地看待自己的歷史,因為這決定於他們的意識形態,統獨觀念等。我們大陸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更難以保持中立的角度。有人說台灣悲情,但又有人說台灣人覺得比大陸人有優越感。如果真有興趣,看一本書《我們台灣這些年》,一部電影《戲夢人生》。


兩個字:悲情

四個字:自力更生

六個字:爹不親,娘不愛

八個字: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評論李志夫妻6月12日開始在微博上關於台灣和日本的爭執?
川普講話用詞的語言學分析
民主進步黨對台灣是利大或是弊大?
如何看待蔡英文當選後發表的Facebook?
中國內地為了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付出了多少努力?有那些讓利?

TAG:歷史 | 政治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