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打擊越南、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干涉別國內政」,是由哪些美國文化導致的?

是為了完成「上帝的使命」,還是為了自身利益?


謝邀

這個問題太大,沒有統一的回答,時代在變,後面的文化也在變。

比如敘利亞問題,美國明明不想動武。5 月紐約時報報導過,據政府內線透露,奧巴馬的生化武器的紅線,不是稿子里的,是他自己一時腦熱,說漏了嘴。他只是想來點嚇人的威脅。當然,具體是不是這樣,這種事,已經無法真實考證了。

這裡就補充一個 @白晉忠 未提到的一個事件,就是十九世紀末的美西戰爭。事情因為古巴起,但是,美國國內的糖業生產商認為,一但呑並古巴,勢必影響自己。於是,當時的糖業大州,以科羅拉多州的參議員為首,通過議案,可以出兵,但不能呑並古巴。

這個,就不能說是孤立主義的結果,而是內部力量的博弈。

但是,一心想成就美帝大業的羅斯福,一力推動,美國拿下了菲律賓。這個,算是美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向海外擴張。

當時的美國,分為兩派。一派以卡內基這樣的老派資本家,和大量保守人士組成,堅決反對佔領菲律賓。另一派,則是以年輕人為主,尤其是大量在學校里的學生和老師,支持佔領並教化菲律賓人。

反戰派多是老者,南北戰爭對他們的影響尤在,他們認為美國擴張太快,打破了自己的動態平衡,對國家發展不利。主戰派多是年輕人,認為美國精神能一統天下,將落後民族帶出愚昧。(這一點,讓人想起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里後期的雅典)

於是,以後來的美國總統 Taft 為首的菲賓律殖民政府強調要在當地實現民主。Taft 特彆強調,不能以人種來區別對待,而是要以文化和階層來區別,以西式文化教育民眾。普通人難以教化,就從小學開始。

以 Berkeley 和 U Michigan 為首,後來的 Berkeley 校長 David Prescott Barrows 負責,組織了大量老師到菲律賓支教。為了實現西式教育,全面用英文教學,要求十年內實現菲律賓英語化。小學還和教會達成協議,在小學裡一率不教任何宗教,以遵守菲律賓人的信仰,但是,可以安排每周兩個下午去教會學校。

這也是美國國內主要的關於菲律賓的新聞。

但是,很快,這些支教者就陷入到了游擊隊和美國軍隊的戰鬥衝突中去了。

隨著支教者不斷向國內發信反映美國軍隊的殘忍暴行,美國國內媒體開始轉向,討論是否存在文明的戰爭(civilized war)。

在媒體報導美國士兵殺死了 8000 名菲律賓人後,卡內基發電報給總統麥金利,譏諷道:有 8000 人就這麼給你教化了:

"You seem to have about finished your work of civilizing the Filipinos.
About 8,000 of them have been civilized and sent to Heaven. I hope you
like it.」

到 1902 年,國會在壓力下,召開聽證會,並隨後對醜聞中的美軍士兵進行了懲罰。然後,國會開始縮減軍費,美國的常備軍總數,又回到了 19 世紀時的 3.5 萬人。而美國人,則認為像菲律賓人這樣的野蠻人無法教化,放棄了改造菲律賓的努力,只是保持了美軍的基地,以保持在亞洲的存在。

怎麼看這次失敗的殖民行動?

美國在 19 世紀末開始帝國主義的發展,實質是隨著經濟發展,開始擴張聯邦政府權力的一種努力。經濟發展了,國內對聯邦政府有了需要,但是,美國固有的強大的地方自治力量,讓聯邦政府的力量不能想當然的發展,只能在幾個方向上試探。走帝國主義,是美國優越主義的自然延伸,也就成為了擴張政府權力的一個最佳選擇。

但最終,菲律賓證明了走西歐式的帝國主義路線是失敗的,也就無法成功的擴大聯邦政府,而是要走另一條美式帝國主義路線。

最明顯的,就體現在時任美國戰爭部長的 Elihu Root(此人 1905 年當上了外交部長,並在 1910 年主持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在 1912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Root 認為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完全是靠技術取勝:美國陸軍完敗給技術更先進的西班牙陸軍,打游擊仗跟非正規軍都很艱苦,但強大的美國海軍在菲律賓和古巴橫掃西班牙。所以,美國一定要發展高科技的軍事力量,靠技術來取勝。

他也認為,歐洲是世界問題所在,並因此提出了美國要支持中國和南美國家(阿根廷,巴西,和智利),來對歐洲施加壓力。國際事務,主要應靠國際法庭和國家間組織完成(這一想法,最終在海牙法庭和聯合國上實現)。

在他任內,完成了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保持了美國在中國的存在。對南美,也支持建造了巴拿巴運河。

最後,20 世紀初,美國沒有在帝國主義上實現聯邦政府的拓展,而是在其它幾個方向上成功拓展了聯邦政府的權力,比如食品和醫藥管理,美聯儲,土地資源保護等。並最終借一戰更進一步。


對於納粹的綏靖政策最終被後世唾罵,對於天朝蔣氏的放棄最終成為了韓戰的重要原因,黑鷹墜落後放棄索馬利亞致使無政府延續至今,盧安達大屠殺後更是再次證明了柯林頓不干涉的失敗。


美洲是美國的美洲___門羅主義

世界是美國的世界____新門羅主義


美國人一直認為:激發自己國家前進的功力是崇高的原則,而不是基於君主的自私和自利的野心。美國是根據開明的理性主義的規則運行的;對於被迫生活在殘暴統治下的不幸的民眾,美國註定要成為他們的楷模與明燈。詹姆斯·麥迪遜在1804年曾說:美國必須要以一國政府的榜樣至少對世上盛行的腐敗提出抗議,這樣做既是為了全世界,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在初期,美國政治精英認為只有在避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才能完善地執行自己的特殊使命。正如約翰·亞當斯所言:「凡是自由獨立的標準得以施展或推行的地方,美國都會給予關注、祝福和祈禱。美國衷心盼望世人得享獨立自由,但我們只保護自己,只為自己奮鬥。美國會為自由獨立之事業而搖旗吶喊,並通過自己的以身作則來表達善意的支持;然而我們非常清楚,一旦我國脫離自己的旗幟而站在別的旗幟之下,哪怕是站在爭取外國獨立的旗幟下,都不可避免陷入利益和陰謀的戰爭之中,陷入了貪婪、嫉妒和野心的戰爭之中不能自拔,因為這種戰爭總是打著自由的旗號卻盜用自由的標準.......美國將可能成為世界的獨裁者,將不再是自我精神的主宰。」

在整個19世紀,美國都秉持上述理念而實行孤立主義。他們雖然深信美國的價值觀和體制適用於全世界,卻悖論般地認為只有避免與外部世界廣泛的政治互動才能更好地傳播自己價值觀和體制。

20世紀初美國人的信念有了演變,他們將美國定性為「一個逐漸並最終要成為促進世界進步的最具有道德因素的共和國,必然成為世界爭端公認的仲裁人。」但同時美國也是理想和務實相交織的。羅斯福就曾經說:「沒有武力做後盾的軟弱無力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武力一樣邪惡,前者甚至更具有欺騙性。」 正是基於此種信念,羅斯福當時對於日本1904年日俄戰爭,1908年佔領朝鮮半島都保持了沉默。

繼任的威爾遜總統相比羅斯福更具有理想主義色彩。1917美國決定加入一戰時宣稱:未來的和平與世界政策取決於如何回答以下問題:這場戰爭的目的是僅僅為了建立新的勢力平衡,還是為了爭取公正、穩固和平?........絕不容許再恢復勢力平衡,而要建立勢力共同體;不容許存在有組織的爭奪,而要爭取實現有組織的共同和平。

.................................................................................................................

為了世界的最終和平而戰......,一定要讓世界成為一保障民主的安全世界。世界和平必須植根於經過考驗的政治自由的基礎之上。「

二次世界大戰時,隨著美國實力的急劇增加,美國對外政策中的理想主義色彩急劇增加。羅斯福於1941年提出了」四大自由「,並宣稱四大自由是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追求目標。這恰恰違反了19世紀美國的孤立主義理念。

1953年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更是在冷戰高潮期間強調了美國的道德色彩:」我們在這片土地上開發了一塊精神、知識和物質都無比豐富的天地,這片富裕是世界開天闢地以來從沒有見過的。我們的成就喚起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想像,他們把我們的成就稱為」偉大的美國實驗「。我們這個自由社會令暴君寢食難安,因為我們表明了如何才能滿足人民對於更多機會和尊嚴的渴望。「

冷戰期間,肯尼迪總統更是確認:美國的目標不僅要為美國人維護和平,而且要為全世界的男女老少維護和平;不僅要為我們的時代維護和平,更要維護千秋萬代的和平。

可以說二戰的勝利徹底激發出了美國人心中的」天定命運「的激情,傳道士的狂熱加上唯我獨尊的態度產生了全球主義。美國在越戰戰爭中的堅持就是這種衝動的外在體現。當然,越南戰爭的慘敗冷卻了美國的狂熱,現實主義回潮。尼克松1970年對國會說:」我們的目的首先就是用完善的外交政策支持我們的長期利益。必須根據我們的利益來決定我們的承諾,而不是相反。「隨後撤出越南,對中國開放,締結《柏林協定》,開啟阿以和平進程。

隨著尼克松政策的取得成效。美國實力迅速恢復。傳教士的理想主義迅速恢復。1975年福特總統向蘇聯提出了挑戰,他宣稱」美國人民及政府對人權和基本自由具有深切的獻身精神。「 吉米·卡特總統更是宣稱:」對於那些尋求民主和自由的民族,對於那些尋求個人自由和基本人權的人,我們應該成為他們的燈塔。「

隨後冷戰的勝利更是讓美國人深信:美國的制度就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政治經濟制度,世界其他國家最好且唯一的選擇就是採用美國式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歷史已經終結了。意識形態鬥爭也結束了。各國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如何快速地採用美國的經濟政治制度。與此同時,新的干預主義也出台了。


肯定是自身利益,別把老美想的那麼無私,美國發動任何一場戰爭都是為了自身利益,只是每次的戰爭的口號都是民主、自由、生化武器等,薩達姆和拉登、塔利班等都是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80年代美國和薩達姆好的不得了,並且支持薩達姆攻打伊朗並給予物資和武器支持,拉登也獲得了老美好多支持,只是最後都是因為不聽老美的話,才被當做恐怖分子處理了,美國打的這些國家,都是毫無招架之力的,就像一個大人打小孩子一樣,說打就打了,有本事讓他再動下朝鮮呀,朝鮮現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專制獨裁的國家了,每年餓死幾十萬人,美國稱為邪惡之國,可是美國現在不敢,因為後邊有中俄,還是柿子撿軟的捏,來標榜自己的公平正義,伊拉克戰爭已經10年了,到現在也沒發現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是發現了好多美軍殺害貧民和虐待囚犯的事件。


首先引用上面一個回答,吐槽一下提問者和同樣想法的人的思路

【盧安達大屠殺的時候,柯林頓政府坐視不理,於是有人跳出來說美國冷血,自私,算什麼大國? 後來薩達姆搞屠殺,塔利班搞恐怖,美國出兵,又有人說干涉內政。美國好難做啊!】

其次,對於批評別人充當世界警察這種事,加上我自己的一部分看法如下

【你行你上啊!】

————————————————————————————————

回顧歷史,從大航海時代的幾個強國,後來的蘇俄,德國,甚至我國和朝鮮,這幾個敢說自己做夢時候沒想過當世界警察?

「臣妾做不到啊!」


和文化自然是有關係的,但是把主要原因歸結於文化,也是極為不妥的。

美國文化上就有美國例外主義,其中一個內容就是認為美國的制度得天獨厚,應該主動向外界推廣。因此美國更傾向於對外界施加影響。美國也是有史以來最「善良」的世界霸主。因此也有很多善行。

但是因此認為美國對外干涉主要是出於美國例外主義,或是主要出於推廣民主自由的目的,這就未免太天真了。

美國的外交政策、軍事政策,說到底是為了美國自己利益的考量。為什麼摩加迪沙一戰之後,美國就匆忙決定撤出了索馬利亞?為什麼在伊拉剋死了這麼多人拖了這麼久才決定撤出?民眾可早都要求撤出了。利益在裡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麼再舉一個例子,當年委瑞內拉建國之後和英國有領土糾紛。因為美國號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委內瑞拉就找美國調停。美國直接採取了最有利於英國的結果。——委內瑞拉反美可不是一天造成的。話說美國人公平正義的精神何在?這種做法無非是因為英國艦隊過於強大,為了避免英國武力介入而傷害自己對南美的控制,而做出的決定。

再比如美國在智利,暗中支持政變,將左翼阿連德政府推翻,換了個皮諾切特的納粹政權。話說美國文化上追求的民主自由又在哪裡?伊朗民選政權被推翻,換了個殘暴的獨裁者巴列維。這也是因為美國的文化么?南美國家的「香蕉共和國」們一旦追求國內改革,左翼政權上台,多多少少都受到過美國的打擊。還是那句話,南美的普遍反美情緒不是一天造成的。美國這樣粗暴干涉,其根本無一不是因為經濟利益。話說,能為了經濟利益顛覆民主政府換上個獨裁政權,就可以知道文化和經濟利益之間孰輕孰重了。

所以,說美國對外干涉主要是出於文化或者民主自由公平正義什麼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無論是哪一場戰爭,其中利益要素必然佔據壓倒性的地位。文化的確可能起作用,但是必然是居於次要位置。如果真的要說是什麼文化在起作用,還不如說是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的一切以營利為取向的文化。


盧安達大屠殺的時候,柯林頓政府坐視不理,於是有人跳出來說美國冷血,自私,算什麼大國?。 後來薩達姆搞屠殺,塔利班搞恐怖,美國出兵,又有人說干涉內政。美國好難做啊!


維護世界和平;

輸出美國價值觀;

維護美國及其盟友利益;


一國政府若不能完成其庇護國民的義務,它就喪失了合法性,全世界人都有義務去推翻它。

我們應該感謝美國政府替我們完成此項義務。尤其是在所屬政府處在邪惡政府的立場上、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從而完全和義務現背離的情況下。

不完成義務是可恥的。


其他國家老百姓受苦難道是活該嗎?


人權高於主權。


這題目很難誒。先說明,以下只是一些原始思路,有些地方也還沒理清楚,一些地方也沒有做詳細考證,並且也許並不能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那我還為什麼要po答案……淚……)嗯,權當是塊磚,歡迎討論指正。。

其實細看這個問題,題主列的這幾場戰爭(如果奧巴馬會對敘利亞動武的話)背景、性質和動因是各不相同的。

個人覺得題目中的文化要拆解成兩部分分析:一是大眾文化,一是政治文化。

我認為在這裡可以把民意支持率作為考察大眾文化的指標。

而政治文化則要考慮美國的國內政治背景。

在發動戰爭這件外交範疇內的事情上,很大程度上講,大眾文化是由政治文化主導的。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這次的敘利亞。越戰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初期,美國民眾的支持率都是相當高的(但是後面都無一例外變得unpopular),或者說,在政治文化的引導下,大眾文化成功被洗腦(?)。而這一次,美國絕大多數民眾是不支持打敘利亞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前幾次戰爭的教訓讓他們覺得得不償失。這或許標誌著美國民眾對美國interventionism態度的一個轉折點。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能不能拿到國會授權還很難說。因為他三年以後註定拍拍屁股走人,國會裡那些大多還要競選連任吶。

回到題目本身,題主問的也許可以分解成:美國民眾/政界為何會支持/反對戰爭?

答:政界一般會考慮國家利益和個人政治前途而作出權衡,民眾一般會buy what their politicians sell, 也有例外。


這和文化沒關係。這是正常政府的正常行為。

想想看,你家住的同一個街道上有三個鄰居在家裡窩藏了能炸掉半條街或便利店的炸藥,而且這三個鄰居還有間歇性的自我失控狂躁症,你會怎麼辦?


簡單來說,因為美國從威爾遜政府至今,深信democracy dont fight each other.

任何國家,不管強弱,都要面對外部威脅的問題。如果democracy dont fight each other,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democratize other countries,以保障國家安全——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所以這並不是「美國文化」導致的問題。這是美國,作為一個國家,保障國家安全的基本策略。至於美國出兵越南、伊拉克、阿富汗,都是不同時期的國家利益導致的,很難說這背後有什麼一脈相承的「文化」、或是」精神「在驅動。

而關於敘利亞問題,美國還沒有出兵。我們從媒體上看到的都是奧巴馬的言論,現在力主空襲敘利亞的是他。但重點是,他做不了主,他的提案還需要美國國會通過,才能提交聯合國。而聯合國內部,奧巴馬以及他的盟友們還要面對聯合國安理會。現在的情況是,擁有安理會一票否決權的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不支持軍事打擊。不過美國還會有其他的途徑來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但這對奧巴馬來說是後話,搞定國會,後面就簡單了。

題主的問題闡述里,本身就帶著中國的國家立場啊。「干涉別國內政」是中國、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喜歡用的說法。這背後也是有國家利益的,這裡暫且不說。題主也許可以這樣想想看(當然,這也是很多人在爭論的充滿爭議問題),當面對暴政、屠殺,千百萬人在無望中死去的時候,國際社會是應該堅守「不干涉原則」,不去干涉呢,還是去幫助這個國家因為內戰而無辜受難的人類?如果國際社會選擇去幫助他們,那麼,要怎麼做呢?使用武力嗎?誰來帶頭?部隊進入後是保持中立還是支持其中一方?有可能保持中立嗎?停止內戰後又該怎麼做?

這些問題並不是「文化」或是「實力」兩詞可以簡單概括的。

(一句題外話:這裡好多現實主義的粉絲。。求輕拍。。)


看了不少以利益為終結的觀點,不覺苦笑。贈這些利益至上者下面一句:

唯物主義價值觀從經濟角度來看世界,認為人的行為是受客觀現實支配的,把人當成了受物慾支配的禽獸。所以堅信這種價值觀的人,常行禽獸之舉。

《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利益至上者就是王密眾的終極表現。他們根本不會「愧而出」,反而會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一切都是利益。

此等利益之徒,行禽獸之舉很自然,同時,他們也深信,別人也是這樣想的,只不過隱藏起來了。這些人從表面上看是利益至上者,其終極本質是道德陰謀論者,即 這世上的道德,其實都是利益的陰謀。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