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旁觀者的角度評論事情時思緒很清晰;自己的事情很多或者需要處理時思緒很混亂,如何改善?
可能情況偏個人,感謝前輩們指導。
為什麼每次站在外人的角度評論別人的事情,我的思緒會清晰很多。可是每逢自己的事情需要處理甚至一多的時候,我的思緒總是混亂的。就算理清了秩序,可是看到列出每個名目,總會有一個遙不可及不想開始,否定自己能夠完成的感覺,更不用提說想出色地完成。有輕度強迫症的我,其實很想處理完美細節做好每件事情,但是有時候強迫自己再三思考考慮,遲遲不敢動手,到後來完成的質量可想而知。比想像中的一般水平更差。。。一而再再而三,我找不到突破口來解決這個問題。變得拖延症和強迫症疊加,而且是兩個弊端面的疊加。
雖然不是你的前輩,但既然被邀請了,很樂意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做為一個評論者,「旁觀者清」的感覺往往產生於知曉事情結果的時候,即,其實我們大多數時候只是事後諸葛亮。而如果在事件進行中,比如我隨便舉一個,中國和日本目前的釣魚島爭端,我們不是國家大事的直接參与者,可以算作是旁觀者,但很難有「旁觀者清」的感覺,因為時局複雜,很多還在變化,今天日本如何、明天美國如何、後天聯合國如何,這些都是難以預料的,因而在事件進行過程中,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很難,下手時便會懼怕未來的變化。
其次,做為一個事件的相關者,事件的結果對於你來說,經常會存在利益和損失。人大體上是不願意損失的,有時即使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也不願意失去,有時候因為覺得「這東西未來可能有用」,有時候就是莫名其妙地不願意失去。這些「捨得」之間的區別,可能在旁人看來,無關緊要,沒有切身之痛自然不在乎,但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說舍就舍呢?
然後,做為一個時間的執行者,很多事情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懶惰、然後要避免失誤、然後還要做得快做得好。而當涉及到別人的事,無論合作還是領導,都更難,因為要溝通、要協調、要配合、有時候還要命令、要爭吵、也要妥協、讓步、甚至甩手而去。事情越複雜,涉及到的人越多,就越難執行。
這些描述,跟你的感覺相似嗎?
如何解決呢?
首先,從執行入手。既然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那總有一天必須要做,不論之前策劃的多麼好,不做總是什麼都沒有的。所以,遇到簡單的問題或任務,自己想法很清楚的時候,馬上就動起來,開始做;遇到困難的問題或任務,就再多想想,有些問題想不明白就先不要想,先做自己能做的。
那麼,一旦動起來,就會發現事情向著好的或者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了。這時候,一是需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一定要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你做這件事的初衷是什麼?你最後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因為事情做起來總有代價、總有損失,但有些損失對於你的目標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是可以損失的。但有些東西就很重要,需要盡量避免損失。比如我假期去別的地方旅遊,有兩個方式,一個是自己租車開車,一個是跟旅行社,租車貴一些,開車還累一些,但我覺得自己控制時間和地點,然後同行的陌生人少對我來說很重要,相對的,錢和累對我來說無所謂,那麼對我來說,錢和體力的損失就是我可以損失的,而自由是我不願損失的。從目的上說,因為我的目的是玩好,並不是湊合和省錢,我旅遊的目的不是打發時間,所以我選擇自己租車。
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要看清,自己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根據自己的最終目的,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必要的取捨。事情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完美的,是無法完美的,那就要學會合理的取捨。
那麼,在一系列的執行過程中,事件最終做下來了。無論你當時的選擇如何,現在選擇的結果出現了。這時候你就是一個旁觀者了,但你比一般的旁觀者擁有更多的信息:你是事件的全程參與者,你體會到了每個選擇是如何做出的,選擇的後果,事件過程中的意外,等等。這些都是你寶貴的經驗。在悉心反省和總結的過程中,你會更明白類似的事該怎麼做,你也會更了解自己的能力,長處和短處。那麼在未來面臨複雜問題的時候,你已經有經驗了,經驗不僅帶來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帶來了自信,減少了對未知的恐懼,對自己有可能不行的恐懼。
這個過程,叫做學習。
但這一切,始於執行。推薦閱讀:
※有大量整塊可自由支配時間的人該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有沒有團隊協作的gtd工具?
※長期任務規劃中,如何做到不斷的給自己成就感?
※GTD 與 Todolist 的區別是什麼?
TAG:時間管理 | GTDGettingThingsDone | 生活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