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過程中究竟缺少了什麼?中國走向「中國創造」的道路還需要哪些核心條件?
01-29
缺少兩個字,叫做「負責」。中國也不乏偉大的產品,但是沒有偉大的商業體系,很多公司的售前,售中,售後不光是差,甚至是沒有這個意識,認為只要產品賣出去就完了,售前就是打廣告,售中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售後就是接返修。
舉個例子,現在很火的小米手機的技術參數頁面:
http://product.xiaomi.com/specs.html愛瘋的技術參數頁面:http://www.apple.com.cn/iphone/specs.html不僅詳細程度差得很遠,而且還在頁面上變相打廣告。無論蘋果、三星、諾基亞哪家主流廠商,沒有哪一家在自己的技術參數頁面上打廣告證明自己比別人都優越的,廣告可以打在別的頁面上,技術參數就是技術參數,不是給你吹噓產品的地方。不考慮用戶需要什麼而一味自說自話打廣告,很多企業的網頁都是這樣的,這就是沒有對產品負責的意識。就以目前各高校周圍房屋的出租率來說,我不認為會有什麼"中國創造"的希望。除非發生巨大的變革。
從一斑而窺全豹固然不對,但房屋的出租率也折射出中國教育的僵化。對於一個僵化並將死去的教育體系下培訓出來的人才,妄談"中國製造"是不是太奢侈了???
不好意思,我忘了地球上有個地方在喊口號領域是居世界前列的。
------以上是吐槽,下面好好答------
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缺少什麼???1,先做好中國製造。別以為中國製造能力很強,現階段只是中國代工好不好?就拿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來說,裡面有多少設備是中國製造的???2,中國設計,這個就不多說了。真的不是中國人笨,是很多搞設計的有心無力。3,中國理念。什麼時候中國有了類似於德國"包豪斯設計理念"的時候,中國創造也就不遠了。4,中國創新。唉。。。。。。當人們不再以用"你這東西能掙錢嗎?"的眼光看各種發明和創新時,中國創新就有了土壤和生命力。5,中國創造。嗯嗯,終於說到中國創造了,估計我是看不到了。這是我心中的中國創造的步驟。想必很多有識之士也都知道和正在大力或逐步推行的。走向中國創造的核心條件???原本說了很多,猛然發現都是空話大話,是口號。於是都刪了。其實就一句話,尊重人才!!!!這不僅僅是口號,要落到實處。製造和創造是相對的。製造也有創造性的工作。我覺得樓主問題的是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從做低價值鏈的一端升級到高價值鏈的一端。我信仰自由市場,政府只需要維持自由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做好即可。其他的,是需要政府不去做的事情很多:退出壟斷行業;政府不應該是市場的利益相關方,不然無法維持公平;是做中國製造還是做中國創造,讓市場去決定。企業的擁有者會正確選擇。如果創造性的工作可以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很多投資都會進入中國創造。如果製造類的工作因為成本等方面,無法繼續維持競爭力,被破產或者被迫轉向高附加值產業鏈,也是正確的。而不是通過政府開會引導,而進入創新產業,那樣都是扯淡。
匠心無敵,何必處處追求創新。創新固然必不可少,但是中國製造的最大隱患是粗糙而低劣,將東西做到精緻,即使最小的物品也有最大的價值。
身為工科學生,我真的沒看到中國有創造什麼東西。。。
技術深度,企業經營水平,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產業上下游協同能力。某個工業品或者某個領域你能否融會貫通,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並且有能力去探索。這就像考試,你考60分及格容易,但是考90分以上很難。我們經濟發展快,體量大,很大部分原因是參照發達國家,新增了很多科目,雖然單科考得分不咋地,加起來是可觀的。但是新增科目越來越少了,現實要求你要從60要分考到90分,嘿嘿,大家都上過學,這種難度和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所以很多人從這個科目跳到那個科目(曾幾何時,大量製造類企業轉戰房地產,現在又轉戰金融,多少人不是跳來跳去,啥火幹啥),每每都能考個及格分,也能掘取積累大量財富,但你讓他考90分不可能,他沒那個水平,也沒那個心思。創造需要的是堅持積累,這是一種苦拙,而不是一門心思賺錢的聰明。
學習能力已經很強大了,但是還是缺少對品牌與質量的執著。
也許不山寨的成本高。第一,嚴格執行質量安全標準,把劣質產品清出市場;第二,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創新者的利益;如果能做到以上兩點,中國創造就不遠了,置於什麼教育、科研、創業,這根本就不是政府該乾的事好嗎?
缺少實踐把
很簡單 缺少技術
缺少了思考,只會複製,沒有創新。
市場決定一切,當中國需要中國創造的時候,自然會出現中國創造的產品。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的製造能力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人們的需求也是滿足最基本的需求。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人們的生活都有積累,向追求品質上發展的時候,同時企業也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積累,開始向創造方面發展了。創造的產品需要比現階段的產品有溢價,但需要對等的消費能力,創造才有市場意義。像華為的Mate7手機,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大家的消費能力有了,才會出現一機難求。
高端的製造本身就是一種創造,與其說是製造向創造轉型,還不如說淘汰落後和不適應市場競爭的產能來的更精確
缺少的是思維,相比外國人來說,中國人從小到大被禁錮的太多了,中國的教育缺少包容「異類」的能力,那些有創造性的人從小就被扼殺了
錢的投入。
不管是科技還是經濟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些都是世代傳承的,中國的相對落後跟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分不開,我們要客觀看待,國強大了,世界甚至人類文明也會得到提高!
這個直接總結就可以了:硬體可以,軟體不行.
這種情況在好轉 不過這麼大一個國家確實還需要太多的創新才能驅動起來
作為一棵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做著同樣渺小的實業的人 我以為 我們的心是向著 創造 的 無時無刻地向著 只是的確需要去實實在在的做很多事去投入很多資源 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 不僅僅是一種信念(信念能賣幾毛錢?)而是為了生存。我們無法創造gg fb ? 但我們會慢慢的去做一些你生活周邊的事情 讓你愉悅
不是缺了什麼,而是多了我黨
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沒有自己思考的環境里,等到自己長大周圍的同齡人也長大的時候,正是國外的年輕人該創新發揮創造力的時候,而我們看看周圍,沒有這樣的人,大家都在一窩蜂滴做些別人已經成功過的模式,老路子,說回來,我們習慣了隨大流,不習慣走生路子,國內的風投也往往看你有沒有成功的借鑒國外的模式才考慮投不投你,娛樂,學術,差不多都是這樣。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是變學樣為做樣,表面上需要掌握好的技術,高水準,內在則要求各方面都放開思維,敢於去做,各方面也支持這樣去做。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暗指工業上的錢學森之問,中國沒有大師。首先,中國的模式培養不出來大師,個別的小師都是按自己路子來玩出來的;其次,那些預大師們沒有被國內的相對不優越的政策條件給吸引留下來,千里馬大部分都是需要伯樂賞識的,從個人層面上來講,預大師們更傾向於去那些更有利於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特長的國家地區發展;最後,如果有,且也留得下來的大師,你要能給他足夠的發展空間,這點,上面沒人重視就永遠不會做到。其實就三點,造人才,留人才,用人才。 核心條件,是要有那個人才,讓能且敢創新、有行業價值的人握權,指點行業方向。這點,國內的行業,有幾人可做到?
沒有基礎科學研究,創造無法談起,互聯網不太需要這個,所以做的風生水起。
國人對於知識產權的認知還不夠,現在山寨泛濫,可能一件研究很久的產品分分鐘之內就會被剽竊,不過相信早晚有中國創造的那一天,最近逛天貓色戒旗艦店發現一款碧璽戒指就是國人自己的專利,問客服才知道專利早於國外一年,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這個巨人,他在緩慢穩定的發展著。
創造需要以文化做根基,文化需要有自由的土壤,自由需要民主,所以你知道核心在哪裡了。創造大都是不受歡迎的,「你這人怎麼這麼特殊」,「槍打出頭鳥」,中國的文化和黨推行的集體主義從根本上是扼殺創新的。
推薦閱讀:
※機器人音樂家 Shimon 能出創作音樂了,未來會不會出專輯?
※為什麼智能電視越做越薄,超薄的電視到底有多大意義?
※達蓋爾的旗幟,新時代的……iPhoneX
※跟弟弟妹妹扯淡的時候想到了雷總老在說的產業升級這回事兒,於是不得不來吹一發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