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了,待業中,職場迷茫,找不到那種全力以赴的感覺,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迷茫導致的自卑心理嚴重,該怎麼辦?
身邊人都說我「開竅」(懂事)遲,82年生,國內一所名牌工科大學本科畢業,04畢業時第一份工作是壟斷體制內,渾渾噩噩的混日子,2年後,用考研的借口出來,之後的3年里看過很多亂七八糟的書(主要是經濟類,心理類,社會學類,哲學類(其實經濟,心理,社會學原本不都是從哲學裡分出來的么)),電影(基本上經典的都看過了,太過於專業、另類的我又沒興趣看,導致現在無好電影可看),本質上我稱之為尋找自我,走上了一條沒有設定好的路,這3年是我感到最充實的3年。09年第三次考研失敗後,跟朋友一起開過飯店,做過一段時間的房產中介,考了證券類的從業資格證,在一家知名證券公司做了一年的投資顧問,已辭職。
2016-06-05回答:
這段時間因為喜歡知乎Live的關係,上知乎上得多了答題多了,紛繁也多了。今天突然頓悟了一個道理:「為什麼是30歲」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麼意思?個人認為,「立」的意思在於角色的轉變,從「人子」到「人父」的轉變。作為年輕人,在「人子」階段,從年少時的熊孩子,到青春期的叛逆,到初入社會的毛手毛腳,到工作一兩年的迷茫,到戀愛結婚。這段時間,是從弱小到成長,到找到自己位置的階段。這個階段沒有叛逆過的人,是沒有骨血的。這和「年輕人不懂事」沒關係,而是「年輕人有血性」的必然。
而等有了孩子,進入「人父」階段,你的言行舉止不再只是一時意氣,而是會有後果,這些後果會會對你的家庭你的孩子有直接的影響。這個階段還是繼續叛逆的話,就是不負責任的了。招聘官或者投資人常會問「成家了么」不是問你「未婚未育」的產假問題,而主要問的是你的責任感。我想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想明白了近來遇到的很多知乎的行為。很多人包括我以前,也愛噴,愛顯擺,愛突出自己原本沒啥斤兩的文字。其實,不過是年輕罷了,不過是在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罷了。另有一些人,在說理,在說教,在用各種觀點論據維護社會公義。其實,也不過是成熟罷了,有了顧慮,有了家庭,膽子小了不再衝動了。雙方沒有絕對的對錯,也不是誰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誰是「不諳世事的熊孩子」的問題,僅僅是缺乏理解,缺少有效交流的方式。2012-10-23回答:
重新看原先自己的答案,慚愧,因為很多自己說出的內容,也還沒有完全做到。內心的強大,需要不斷地修鍊,不斷和自己去戰鬥。古人謂之「立德、立功、立言」,如今深以為然。在沒有「功」、無所謂「德」的時候,純粹的「言」,多少有些空洞和虛妄的成分吧。2012-02-11回答:
謝邀。
但不得不說,這是個很私人的問題,原本不適合在知乎這樣的平台討論,即便討論,也可能得到一些大而空的口號式回答。
但你的特點很多和我類似,80後,名校、考研失敗、相對豐富的從業經歷:准國企(壟斷體制)、獵頭(中介)、興趣廣:看書多,看電影多、性格偏內向、小聰明、行動力弱(先思考後行動)、看重誠信、喜歡挑戰:遊戲、危險、最主要的,曾經的迷茫和自我尋找。
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你還沒有。所以冒昧地給你一些建議。
第一,關於迷茫和自我尋找。給你最重要的一句話,「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有人說人是被逼出來的,但其實沒人能夠逼你,除非你自己逼你自己。如果想要逃避,你可以給自己找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沒想好沒到時間」「沒找到方向怕走錯路」,就像遇事拿不定主意靠拋硬幣決定命運一樣,如果硬幣沒得到讓自己內心舒服的答案,原本拋一次,會變成拋三次,拋五次,最後認為拋硬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等幾十年後在你的墓碑上,那些銘文和悼詞是對你自己人生的總結,不是別人憑空造出來的。
第二,關於興趣廣和學習力強。給你的一句話,「有什麼是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看書多,不代表知識多。錢學森看過幾千本書,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留下腳印,他們通過學習創造出了自己對國家,對人類的價值,如果你有機會去問這類人,這本書你從中學到了什麼,他們肯定能給你啟發性的回答。當然,你自己也許也看過不少書,但如果有人跑過來問,從書中你的收穫是什麼,你能說出個一二三嗎?「有什麼是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有什麼是對你重要對別人也重要的」……弄明白這些問題,才是學習力強的真諦。
第三,關於「尋覓奉獻上一生的祭壇」。給你的一句話,「弄清楚自己在社會價值鏈中的位置」。你開過飯店,應該知道,顧客到店裡來,是來吃飯的。所以他們不是來住宿、買iPad、或是定火車票的。人類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工的體系,每個人創造的價值對應著社會價值鏈中的一種需求。以前看到一則寓言,說的是中國古代有一個人苦練「屠龍之術」,練成以待「宗師」,但別人問他,世界上有龍可屠嗎?過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會成為一個多餘的人。「弄清楚自己在社會價值鏈中的位置」,才能結合自己的優勢,找到那座祭壇。從你的敘述中看出你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所以你的年齡和經歷讓你不願意屈就比較普通的崗位,或者說,不願意重頭開始。在這裡,分享一些想法,歡迎拍磚。
- 和年齡無關。我20歲時也和你有同樣想法。所以不要因為年齡限定自己的發展可能。
- 機會很多,就看你如何爭取。
- 給自己設置一個短期目標。比如,找一份月薪2000的顧問工作。先幹起來。工作本身就是財富(錢,人脈,經驗等等)的積累。欲速則不達。但我們得現有一個起點。
- 不要多想,先動了再說。往往我們不能做成事,就是因為我們考慮太多,猶豫太久。
- 生活的真諦。你生活的不開心,因為你是以別人的人生價值觀去評判你自己的生活的。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衡量自己生活好壞的標準,有的是以金錢,有的是以子女幸福,有的是以交友廣闊,等等。你看了那麼多書,面對生活,還是被社會價值觀所打敗。好好反省自身,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價值觀。只有快樂生活,才能在長長的人生道路上勇敢走下去。
- 勇於嘗試。你說你曾經「 走上了一條沒有設定好的路」。可見你的選擇其實有很多,你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所以在以上面幾條建議操作的時候,不要給自己設定的範圍特別小,比如你一定要做某銀行投資顧問。你把眼光放開,嘗試所有可能性,也許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你不知道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其實更適合你。
- 交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與其把那些人看做眼中釘,不如把那些人作為自己的資源。我身邊有好多專業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樂於助人的人。只要你表達相同的熱情,並展現你的求知慾和努力,自然是有人樂於相助的。有了圈子,共同前進。前進的路上才不會寂寞,不會遲疑,不會無助。
- 把自己放低。所有上面的建議,如果你還是自以為是,自我陶醉,那麼都不可能實現。所謂謙虛,並不是別人誇讚你是虛偽的敷衍「哪裡哪裡」,而是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哪裡不足,我需要哪些方面提高。別人有什麼值得我學習的,我應該如何向別人看齊。
最主要的,還是執行力。如果滿腹道理,卻什麼都不做,那麼即使道理明白的再深再透,也於己沒有任何幫助。
曾經有過與你相似的經歷,給你的幾點建議:
1、確定自己的興趣、特長與方向,回顧一下,在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幾種身份中,哪一種身份是你自己感覺不錯的,如果沒有的話,自己內心到底想要什麼?據此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
2、從身邊的朋友、老師、學長等處找到能夠幫助你指點迷津的人,聽聽他們的建議 3、確定方向後就毫不猶豫地立刻馬上去做,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會收穫愉悅,漸漸找到存在感,乃至收穫「如魚得水」的感覺,不要期望著完全想明白後再去做,這樣會讓你一直陷入「思想者」的痛苦泥潭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大方向還不清晰,可以嘗試著是否可以向前邁一小步讓自己感覺好一些,成為「思考著的行動者」,我認為這很重要 4、也可以嘗試「MECE」的方法,將自己面臨的問題進行解剖麻省式的層層分解,逐層攻克 祝你早日走出彷徨!也曾有過迷茫,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也會再次和它相遇。從個人的經歷來看,若追求完美,對現實不滿并力圖改變,迷茫或是常客。
試想若在茫茫大海航行,眼前一團迷霧,沒有燈塔的指引,所帶的燃料又有限,必然會舉步維艱,左右失策。該往哪裡去?有能力到達嗎?哪邊會怎麼樣?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避免迷茫,若無目標需先設定目標。不可想像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隻只依靠運氣去避免覆滅的命運,也同樣不可想像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的行人靠運氣穿越渺無人煙的浩瀚。仔細體會自己曾經充實的那段日子,看看目標給了自己多少前進的力量。
避免自卑,否定之後需要積極肯定。有時候新的選擇意味著對過去的否定,意味著對自己個性的否定,意味著對一直以來的賴於立身的優勢的否定。否定有利於「放空」,從頭來看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過,有時候容易矯枉過正,進入全面否定,過度的否定則會讓人進入一種自卑狀態。
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種優缺點的梳理既可以通過過往自身經歷的亮點來追溯,也可以通過與周圍朋友、同事的比較而得到。確定未來的方向和職業,應該要做到的是揚長避短,而不一定是取長補短。也就是說否定自己往往只會讓事情更糟,積極的肯定自己才能看到希望和光明,給自己帶來前進的力量和勇氣,幫助自己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避免盲目,需要致力於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避免自卑能夠為我們積蓄精神力量,對抗目前的困難,走出封閉和孤立,與鮮活的現實世界保持聯繫。未來如何沒有人能徹底看得清楚,盡量收集更多的信息,傾聽更多的意見,無疑能夠讓我們避免一時的盲目和衝動,避免付出更多的青春資本和機會成本。
有時候,面對著未來不確定性,有必要獲取更多的幫助來消除。比如,獲取朋友和家人的鼓勵,獲得更多的力量來面對困難,比如獲得更多的行業和崗位的信息,消除未來職業的不確定性,比如結交更多的朋友,結伴而行。 感謝提出問題,希望與你共勉。三十難立很正常,比你糟糕的人多的去了。
建議別人太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誰也不能代你去體驗,所以不建議如下:- 遠離人生規劃師;
- 遠離心理諮詢師;
- 遠離說教,保持清醒獨立;
堅信,總有路可走,其實老羅在30歲以前也是個排不上名號的混混。
前面有很多回答,相信很多都是雞湯。提供一份不是雞湯的先搞點錢來,滿足最基本的自給自足而不是靠積蓄坐吃山空。
經歷如此豐富,筆頭不差的話,多寫點東西,哪怕是人生感悟,自製雞湯,也好過閑賦在家什麼都不幹。
這種狀態,其實不只在你的身上體現,我敢說全世界、歷代人身上都會有這種迷茫。我一直也有這種狀態,細想想,這其實是一種正面的信號,是自己作為社會一員強大責任心的有力體現。得過且過的日子,不是我們理想的,富有激情、大有作為是我們夢想的。但是夢想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堅持才可以實現的。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你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所擁有的,看看能不能在這裡找到一個自己既熟悉、又有能力做成的事情。或者,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認識更多的朋友、獲取更多的社會信息,沒準兒就能海闊天空。......我目前正在通過社會活動進行原始積累,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好似從迷茫中找到了一絲亮光!
我也希望把自己的這種改變傳播給更多的朋友,做線下活動的倡導者!
真誠地希望你可以快速走出思想的迷茫,走到實際現實的生活中去。樓主不必自責,我們很多人都是和你是一樣的,我甚至懷疑這是每一個人都必經的一個階段。我也在這個問題上困惑很多年,知道現在也不能說完全脫困,但是在我的堅持下摸到了一些東西。我發現每個人做的每件事背後都是有動機的,人生內在其實是有目的的。能讓你全力以赴的事情是完全符合你purpose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始終不符合你內在的目標,你就會覺得懈怠,想要放棄,這不是你的無能或者錯誤。了解自己需要仔細的感受和持續的耐心,要細心留意感受那些讓你身心覺得快樂的事情,不斷重複和放大這些事情。當你試圖順應自己的感受來擇業或是做任何決定時,你會發現頭腦中一些信念會阻止自己,正是這些信念把你帶到今天的困惑境地,此時也是揪出這些信念的好時候,重新審視這些信念,一條一條拋掉後,你就能越來越自由。身心統一下做的決定,會讓你越來越有動力,越來越快活有創造力。人都是被這些外界裝載在頭腦里影響你決策的這些信念玩死的。這樣的信念很多,比如公務員好穩定,學歷越高越好要考研,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等你慢慢學會運用自己的直覺與感受來做決定的時候,你的頭腦與自律能力只是輔助你達成內在的目標時,你就會慢慢不太感到迷茫了,你內在會變的統一,外在表現的有方向性。你那些看似亂掙扎的讀書與探索其實也都是有意義與價值的。每一個人都是在長大的過程被別人教會怎麼活,後來越來越困惑,越來越痛苦,然後開始停滯,琢磨到底哪裡出問題了,突然有一天能發現拋開很多自己給自己的限制後就覺醒了,明白自己要如何去活,然後就是你所渴望的那個很有動力的,生命自然綻放的階段。但是這個階段不會自然發生,需要你自身的努力,很多人一輩子停在停滯階段,甚至最後放棄探索,選擇一些逃避方法來面對痛苦,比如沉迷魔獸世界(:D 特此聲明 暴雪是個優秀的公司,魔獸讓世界更美好),等等吧,還有別的各種墮落途徑就不一一細數了,你明白的。破這一關的關鍵在於:當你覺得迷茫困惑,要知道是因為內在有衝突。 就好比一個國家內亂後,外界看來就發展停滯,沒有方向性,甚至還有解體的危險。這種衝突無一例外的是你內心感受和真實願望與頭腦中信念的衝突。你必須學會發現識別這種衝突,在做事中做決定中一一解決這些衝突。你如果通常站隊在你的信念這邊,你就會變的發現自己有拖延症,然後想戰勝拖延症,繼續的話會抑鬱症,精神分裂症。 拖延,抑鬱,自殺的本質在於,你大腦描繪的那種未來的藍圖,你制定的生活方向,你的每一個細胞都不認同,他們罷工,甚至想死。 那麼站隊在感受這邊呢?大體是對的,你可以大膽朝這個方向實踐,不過有些危險的溝溝在裡面 (提示:你的信念也在決定你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仔細悟悟?)具體的道道太多,我要去繼續寫我的iOS程序了,題主請先實踐實踐,然後再交流。:D
2017年10月10日 更新
上面的回答好久之前的了,暴雪的例子實在是古老,現在已經是王者的時代了。(世界變得太快,聽說又改吃雞了?):P最近收到一些知乎朋友的私信關於職業選擇的困難和抑鬱,時間上無法一一回復,我就來更新一篇吧。
上次講到了人內在信念與感受的衝突。這裡可以再深入具體來講一講。我們的左腦負責理性思考這一塊,右腦處理情感和感受。在做職業選擇或者一切人生選擇中,抑鬱多少都和左腦獨裁決斷有關。選擇和一個人結婚,是因為他/她條件各方面都符合要求,還是你和這個人在一起覺得很快樂。干一份工作是因為你想干這份工作還是因為很多外在的原因不得已做出選擇。一個人在做任何選擇如果能做到把自身感受,快不快樂,喜不喜歡,願不願意這部分納入進來,讓它佔到影響最終決策的50%的分量,抑鬱是可以避免的。
我自身的經驗,感覺抑鬱很多都是外在很優秀,成績很好的孩子。因為這樣的人理智特彆強大,擅長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夠成功有效的綁架和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外在展現的成績好和優秀,名校出身,名企履歷多少也是受父母外界影響,內在施壓自己按照外在優秀標準打造的結果。與這種孩子相反的學渣,想玩遊戲就絕不寫作業,老師家長罵也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孩子,很難抑鬱,因為一開始就不習慣壓抑自己,總選擇馬上滿足,或者是沒有強大的理智可以管得住自己。
完全不依靠理智,跟著感受走的人,是另外一個極端,可能沒有辦法好好的生存,就像很多落魄的藝術家過著流浪漢一般生活的人,就是右腦太過於發達和主導,你很難見到一個落魄的工程師是吧,因為工程師本身都是邏輯理智強大的。理智與情感需要溝通和平衡。正確的搭配是一個人明白自己內心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如何才會滿足和快樂,以內心的方向為一切決策的基準,換句話說以心為君主,再由理智和頭腦協助制定具體的規劃來實現這個目標。頭腦和理智是為內在感受服務的。舉個具體的例子,假如你的目標是可以每天在家舒舒服服的玩遊戲,可能你的理智告訴你,你不是王思聰,沒收入會挨餓,就沒遊戲玩了,所以你去思考怎麼才能生存的好還能打遊戲,你可能現階段好好讀書上學,或者努力工作,創業,必要時減少打遊戲的時間,當然你也會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玩,畢竟其他的東西是手段,而這才是你的目的,你對自己的約束和作出的犧牲最終是為了讓你達到你的內在願景。
有的人理智在成長中會變的特彆強大,你跟他說,如果現在不吃眼前的糖,每多忍一天就多給你一顆糖,結果他一直忍啊忍,卻從來沒吃過糖,甚至到最後忘了自己在幹什麼,忘記了當初自己只是想吃糖,然後為了多吃糖決定先不吃糖,後來再也沒吃過糖,也忘了還有糖這回事。這看起來像個笑話,但是卻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在追求願景的路上,我們經常要暫時放棄願景,選擇一個實現它的手段,慢慢的逐漸不記得也分不清哪個是目的哪個是手段。這就叫迷失內心。人在發現自己迷失前,其實已經迷失了好久了,已經很久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很久都不習慣去問問內心的感受了。心這個君主已經不知道被流放到什麼地方了。有句說的很泛濫的話,叫不忘初心,說的就是保有你內心的感受,而不迷失。當一個人顛倒了順序,讓理智做了君主,開始讓理智決定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完全不顧內在感受,不靠內在指引前行的時候,已經是很危險了,困惑迷茫是肯定的,抑鬱也是未來的方向,事業很難成功即使有外在的成功,內心也會覺得很累很苦,會有無法支撐的一天。所以很多走出抑鬱的人會有一個轉型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她會徹底放棄之前所擁有的一切,這是一個重建內心感受的過程。
有的人的家庭有強勢的父母,從小不給孩子做選擇,總是告訴他哪個好,要選什麼,不給孩子空間來感受自己的喜好,這樣的童鞋內心從小壓抑,一切努力一開始都是為了迎合外在標準,內在就好像一顆缺少陽光雨露的樹苗。被父母安排了一路,上大學,找工作,結婚,突然要問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找到答案確實需要點時間。
之前說了抑鬱學霸型,再來說說學渣。學渣分兩種,一種是理智太軟弱,管不住自己,理智這個頭腦無法發揮該有的作用。還有一種學渣,對家庭,學校,整個教育制度有抵觸,不肯讓內心妥協,也不肯依照他人要求來打造自己,除了學習成績不好外,但是只要自己想做的事都做的很好,比如打遊戲,干點小壞事啥的。這樣的學渣後來都是社會上混的最好的寶寶,讓很多學霸寶寶們十分不理解,為什我名校畢業還要投簡歷給這些當年的渣渣打工哩??答案就是,他比你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當然人生的標準有很多,看個人有沒有勇氣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活著。我家附近有個流浪漢,睡在一個固定的街邊,每天想睡到幾點睡到幾點,餓了就在邊上垃圾箱找吃的,看起來日子過的很滋潤,身體也不錯,比多數人看起來還壯實。理智與感受平衡的目的在哪裡我也不知道,除非這剛好是你問題的根源。很多偉大藝術家都是瘋子,把左腦平衡起來後,也許就沒有神一般的天賦了。
之前我提到過跟著感覺走危險的溝溝,比如情緒也是感受的一部分,人要放任情緒任由它主宰么,好像也不對吧。理智的價值不僅在於和現實世界打交道,幫助我們具體的實現目標,還包括約束引導情緒的走向。理智與情感,左腦與右腦都同時具備正向與反向的作用,容格自傳里提到過所有的精神問題都是意識與潛意識分離引起的,精神問題的癒合也是意識與潛意識溝通達成的,原話不記得了,類似這個意思,只是用的語言是意識與潛意識,叫什麼不重要,就是這兩種力量。
左腦過於強大的人有什麼特徵?隨便舉個例子,喜歡看很多書,迷茫了會看更多書和知乎問答,因為比較習慣想要去找到更高級的理論框架來指導人生,解決自己人生的難題,可是這樣是無解的啊。破解的關鍵在多去「做」去試,不要去「想」,你一「想」,你就又鍛煉你左腦的肌肉了,想多了發現越是邁不開步子了。左腦派的人想了幾遍還沒結論的時候,右腦實踐派的已經嘗試完了,要麼可行要麼不可行也有答案了。比如裝個帳篷,左腦派的人比較習慣先看說明書圖紙,研究明白了開始動手。右腦派的習慣直接拿兩個管子拼拼試試,可能也直接裝起來了,搞不定了再去查說明。左腦派習慣由上自下,由框架到細節,由抽象到具體,右腦派完全反過來。左腦派的人比較喜歡完整信息,程序化的,可預測的。右腦派的更適合消化碎片化信息,不可預測不完全信息下的做決策。投行,諮詢公司,四大,名校名企都集中大量左腦派頂級人才(這些寶寶們最要預防的是抑鬱哦 衣食住行賺錢都不是問題 高級一點的這類寶寶糾結的是我要不要出來創業:P)公司老闆,創業者中聚集了大量的右腦派人才。右腦派人才負責戰略制定,左腦派人才負責執行實現,這不就是一個人左右腦功能的社會外在體現么,一個優秀公司必備經典搭檔組合。
先寫到這裡,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先去繼續實踐實踐,做每個決策都要好好問問自己,如果那樣,我心裡什麼感覺,踏實么,對未來每一天期待么,覺得很有動力,很滿足么。在自己現有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多讓自己滿足,養護自己的內心,讓它覺的有力量的,對人生是很期待。會帶來內在巨大痛苦,讓你覺得心累,失去能量的選擇不要做,畢竟在這個社會,餓死也是很難的。選擇一個可以生存的方式,在這個空間內修鍊你的能力,長養你的內心,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學會拒絕,放棄不必要的東西和它們帶來的負擔。這個過程,恐懼會是最大的敵人,學會去克服吧。暫更到此,有機會再繼續。
你在看書看好電影的那幾年,覺得是你最充實的幾年。但,你找到自我了嗎?
我最喜歡一句話之一:看那麼多書,依舊過不好這一生。說的可能就是你的情況,因為你看的書,都是別人寫的,寫的都是普遍情況。而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自我,或者說找到自體,需要客體的幫助,需要另外其他人來作為我們的鏡子,需要有針對我們自身的特殊性的指導。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之一:一顆心的成長需要另一顆心的滋養。所以鏡子不好找,比較安全和專業的方法是找個諮詢師(難度係數30),比較省錢但耗時的方法是找個戀人(難度係數50),還有一種方法適合悟性高的人,就是通過身邊任何經常接觸的朋友、家人、同事的反應來覺察自我(難度係數90)。
難度係數根據操作難度和是否有可能帶偏來設定,係數越高,操作的可行性越難,帶偏的可能性越大。
最後分享兩點,但不一定準確,你參考著聽聽。
你所說的當時看的心理學的書,我不知道是哪些。但真正有幫助的那些心理學的書,基本很少普及,有些我們圈內都會因為買不到而只能去圖書館借(是專業書籍外借處,不是普通外借處)或者複印。看名字,都是沒人會去買的,而且一看就拗口的不知道在說點啥的書(例如《嫉羨與感恩》、《思想等待思想者》、《投射性認同與內設性認同》、《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等等),反而是最最有幫助的。市面上許多打著心理學旗號的書籍,其實都是口水書,放一點點心理學概念然後擴充到一整本,看完也就是看完了,沒啥大改變。
對於找心理諮詢師這一步,不是因為我是諮詢師所以為行業做鼓吹,真的是最快最專業最安全的方法了。作為行內人員,分享一點就是你可以先找個諮詢師做一段時間的諮詢,等你的自我覺察能力提升了,悟性提高了,之後可以自己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來獲得成長,了解自我。時間大概半年左右,但這個是指普通人,有心理問題者不能參考這一條,切記!
——————————————————————————————————————————
公眾號:影心理
分答賬號名:心理諮詢師賈睿
預約心理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
加入我的「飯糰」,看到更多心理學相關資訊和知識分享,以及影視劇的心理學視角分析,並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想加入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我發二維碼給大家,或者加助理微信(微信號:xinliwanka),她也會發給大家。
看了你描述 產生的共鳴 我簡單說下我的情況
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 畢業後就一直從事相關的工作 但是工作5年後發現這個行業的確不太適合我,這時候心態就產生了變化 當時在公司裡邊也由於一直拿不出階段性的成果 被迫離職 後來反思 內因 是由於對本身的職業產生的厭倦感 還有對公司的一些做法產生的不認同感 導致了工作產生惰性,總是拖延,之後在朋友公司裡邊幫忙 但還是無法投入公司,果斷辭職 之後就跟你的經歷非常類似 其中一邊學習英語 打算靠托福 一邊到國家圖書館 看了各種方面的書 主要偏重的是 心理學自助 職業生涯規劃 還看了一些哲學方面的書,就這樣耗了一年多 思考了一年多 有時候 人在行業中 的確是有些問題看不到 跳出來之後 很多問題就能想清楚 期間迫於生存壓力 也做了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和 兼職 到目前為止 我的感受是這樣 的確 還是對自己定位不是很清楚 但是隨著閱讀 和 跟身邊的朋友談心 一些小的問號 在不斷得到解答 自我也在不斷修正中 逐步領悟到一些東西 其實從積極的方面想一想 有時候 停下了 想一想 反省一下 也不是一件壞事 至少不會隨波逐流 但是這個時間如果過長 的確會大傷元氣 意志力薄弱的話 還會一蹶不振 (PS 個人感情問題也是一塌糊塗 幾乎是雙重打擊) 現在的我 每天一部分時間用來兼職 保證自己經濟上的可持續性,一邊開始通過一些小的目標來不斷往前走(可私信 詳細談)===================================
我也在國有性企業待過3年 深知其中的弊端 能辭職說明自己的確不適合那種 按部就班 按資排輩的 工作方式 說明喜歡自己把握住自己 按照自己的方向結合實際情況來發展
我覺得 從職業上 還是不要完全脫離自己的老本行 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變通 比如我做程序員開發 不喜歡對著電腦 那是不是可以轉成PM 或者 做跟IT相關的其他職位 即便自己再怎麼不喜歡編程 也不可否認你之前的經驗對後來的選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還有就是一定要在不斷的試錯中找到 自己的歷史使命感 有很多人到了40多歲才找到 也有人到了50多才找到 但是之前他們的事業也許並不是他們最喜歡的 但是他們可能一直在尋找 你提到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 認為不能去嘗試每一個行業 和職位 這是肯定的 但是如果你對自己比較了解 對某些領域也比較感興趣 可以先在網上到相關行業的論壇或者看一些這個行業的專家的一些博客 看帖子 這樣你可以對這個行業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如果覺得跟自己的想法比較溫和 OK 找一個切入點 進去 開始做 結交一些行內的同事 如果發展順利 說明這個行業適合你 如何發現問題 那更好 找到原因 看看是自身問題 還是外界問題 修正 繼續前進 選擇都意味著有風險 還是看自己想要什麼 有的人就喜歡賺錢 做什麼行業都可以 這樣的人不能說膚淺 有的人喜歡做官 在權力面前獲得自我認同感 有的人喜歡幫助他人 喜歡跟他人合作 得到他人的認可 那他就比較適合社會服務類型或者在團隊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問題
====================================
這裡我不得不再重申一下 哲學 這門學科 表面上看 好像有點假大空 但要想解決人的本質問題 我是誰 從哪裡來 到哪裡去 還得需要看這方面的書籍 結合 生活 工作 自己思考這也是我在知乎 到目前為止 碼子最多的 思路比較亂 如果裡邊有些片語 能幫助到你 或者同樣處在奔三綜合征的朋友 那交流的目的就達到了
也歡迎 有奔三綜合征問題的 私信我 不是為了互相傾訴自己的不滿 而是在討論中 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推薦一本書給您,《渴望生活》 溫森特.梵高傳,梵高的一生也屢屢遇到這個問題,附送一段我的讀書筆記,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果斷抉擇的勇氣 遵從父親的意願,溫森特接受叔叔和姨夫資助到阿姆斯特丹學習,努力爭取大學深造的機會,準備日後成為一名合格的牧師。經過一年多的刻苦學習,他覺得立即去當貧民窟的福音傳教士遠比五年後當一名學者式的牧師更有意義,是聽從內心的召喚去實現他所嚮往的親身為窮人、病人和受壓迫的人服務的理想呢,還是順應家人的意願做一名又精明又有教養的牧師?他猶豫不定,不知該做何選擇。他問老師曼德斯,「一個年輕人怎麼能知道自己的抉擇是不是正確呢?如果他認為應當用自己的一生,去從事某項特別值得做的工作,而後卻又發現自己根本就不適合於這種工作,那怎麼辦呢?」 曼德斯是個非常睿智的人,當時他們正信步經過倫勃朗在齊斯特拉特的故居,他沒有直接回答溫森特的提問,只是淡淡的說,「倫勃朗是在貧困和恥辱中死去的」。 「但他死時並沒有感到不幸。」溫森特回答。 「是的,他已經充分表達了他內心的一切,他知道自己所作所為的價值。」曼德斯說,「藝術的主要價值,在於藝術家把自己的內心表達得怎樣,至於社會如何對待他,那是無所謂的。他畫得好壞與否是無關緊要的,有了繪畫他才成其為一個人,他不得不畫,他實現了自己所認定的生活目的。即使他的作品毫無價值,他作為畫家所取得的成就,也遠比他放棄自己的願望去做阿姆斯特丹最富有的商人要高出千百倍。重要的是他忠實於自己的理想並且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的品質,而不是他的作品的優劣。溫森特,你永遠不可能總是對任何事情都做到確有把握。我們應當按照理智的最佳指令行事,結果也許會證明你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然而至少你是去做了,這才是重要的。不要膽怯,要相信你的信念。」當天晚上,溫森特悄然離開叔叔家,輾轉多日,終於謀求到一個到比利時博里納日礦區當福音傳教士的臨時職務。
正跑在奔三的路上,終點遙遙在望。本科畢業四年,沒有積蓄,沒有理想,沒有工作,近兩年來甚至只有迷茫:不知自身興趣能力何在,不知前路在何方,不知活著為了什麼!!!
四年職場,發覺身上有很多缺點,比如拖延、膽小怯懦、懼怕領導、缺乏發現力判斷力分析力執行力抉擇力耐挫力,各種各樣各方各面的力;生活中不能忠實於自己內心、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心裡咀嚼過幾百遍的念頭寧願繼續咀嚼而不採取行動......弄的心裡疲憊不堪,只想找個世外桃源躲避一生!
但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它的規矩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逃避永遠不會是出路。既然社會不可能改變它的規則來適應個人,只有我們看清這一切形勢後改變自己,適應社會。
改變,始於認識自己!停下你迷茫的步伐,去洞見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心。至於有什麼簡易的方法更好的認清自己,建議關注樂嘉的性格色彩研究!他的書邏輯分明,淺顯易懂,實用性和指導性非常強。當然,前提是你認同他的理論。
今年果斷的離職了,至今已有3個月,仍在探尋自己發現自己。現在對自己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能有意識的改變自己拖延和只想不做的缺點。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少成多,相信這一點點的進步有一天定能引領我找到屬於我的出路。
思維有點混亂,慚愧了,不過是為分享!好吧~ 清早看到的第一個問題,我來回答下!遇到這種問題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都有些共通特點:小聰明、有想法、不甘平淡、遇到問題容易調轉方向,耐挫力一般,知道自己的問題後,最重要的就是總結並學會規避,否則還是會不斷遇到問題,碌碌無為的過下去,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戰,闖過去就涅槃了,闖不過去就在這層混了。如果你能明白我所說的,我給你的建議是:1 不要被年齡所困惑 你是30歲了,在很多人眼中,是老大不小,該有事業該有孩子了,「應該」是種很可怕的辭彙,代表了主流價值觀,但是你要真的屈從這種想法會一輩子不甘心的,若你能在30歲想通自己想做什麼,路怎麼走,那麼30歲就真正是你「立」的時機,絕對是個好事。2 和社會接觸 你的經歷大部分是一種「自我修鍊」的狀態,可是人是社會動物,你要發展任何一項事業,都要和人打交道,去做一份自己能做的工作,30歲,沒工作沒事業不可怕,但是還要家裡養,就很丟人,何況你還那麼有自尊,先養活你自己,就是你找回自信的第一步。你學歷不差,能找到工作的,在工作中踏實完成老闆交付的任務,向別人學習,學會總結和思考,你就可以進步。最後,送你一句吧,過去的都過去了,不要想了,誰一輩子不會踩著狗屎,倒霉一陣子呢~
1.選定一個目標崗位,然後去學習能夠得到這個崗位的一切知識和技能。2. 設定獲得這個目標崗位的時間點,比如1年,18個月,2年。3. 在此之前,要先工作。工作中學習。4.行動比思考更重要,投入到戰鬥中去,不僅可以消除恐懼,而且可以找到正確的道路。千萬別再等待和彷徨。good luck!
82年生人,04年畢業,還考了5年的研,聽你文中的意思,06年辭了工作,又呆了3年?這裡問什麼都沒用,先把自己的態度端正吧,好吃懶做沒有好下場,就算官二代也沒用。
樓主,本人比你虛長几歲,兩三年前開始,遇到和你相同的問題,終於今年2月份領了一個大禮包走人,對哥來說,倒是一件好事,徹底的改變自己。現在我每天不斷的學習,然後寫東西,從2月份底到現在,看了大概有20本書,每天寫一篇文章。現在感覺命運又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希望樓主也能夠從學習中重新找回自我!在我的公眾號滿月的日子,寫了這篇文章,分享了這一個月的心路歷程。原貼位置: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寫在「TAY哥閑聊」滿月之時。********************************************************************************正文貼在這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寫在「TAY哥閑聊」滿月之時。
不知不覺,「TAY哥閑聊」已經滿月了。說實在的,最開始弄這個號的時候,哥真沒有想到,竟然可以一天不落地寫了整整一個月了。
之前那篇介紹Markdown及為知筆記的文章里,哥曾經大概講了一下為什麼要弄「TAY哥閑聊」這個公眾號,這裡把上次說的話,簡單修改一下,再拿過來分享一遍。
哥是奔四的人了,平時關注各種媒體,學習了解不同的信息,高興時也會加些評論,分享一下。然而這些東西,都是隻言片語,回頭去翻似乎什麼都沒有留下,哥覺得有點可惜。倘若有一天,哥老了,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也沒留下,會不會覺得有些遺憾呢?此外,哥在過去的30多年中也經歷過很多的事情,不管這些經歷是關於成功或是失敗,這些經驗應該都可以與大家分享。若各位在哥的嬉笑怒罵,胡侃海說中,能得到一點點的啟發,那哥也算是在做一件善事了。
上面大概就是哥做這個號的初衷吧。前些天,高曉松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發布了,聽完這歌,哥更感覺到應該把這件事堅持下去。不管未來如何,哥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分享自己學到、看到、聽到以及經歷過的人和事。
自從去年10月31號開始,哥一直在堅持一件事,那就是每天走1W步以上。其實哥不是個愛跑步的人,因此微信運動里的步數,基本上就是靠騎車、踏步機,或者純粹原地踏步湊出來。除了中間兩次身體不舒服,以及出去渡假及春節的一段時間,基本上都做到第天1W+,最高記錄是4W+, 平均下來大概在1.5W左右。做這件事,給哥帶來了3個改變:
減肥,畢業工作十年來,體重一直節節攀升。每年體檢,面對自己直線飆升的體重,總是感到無可奈何。直到去年10月份,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胖子了,直奔85kg而去。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見Team里的Eddie同學說在減肥,說每天游泳,一天可以瘦一斤。那哥就想,我為什麼不能通過鍛煉來改變一下自己了?最初三個月大運動量以及適當節食效果的確很明顯,哥的體重在年前來到75kg左右。然而一個渡假加到一個春節,又讓哥肥了3kg,最近運動量也不是很夠,所以是緩慢震蕩的行情,在76-77之間。下圖是哥每月的步數及體重記錄,iOS自帶的那個小App。
有時間學習了,以前哥晚上,哄哄孩子,刷刷朋友圈,基本就打發掉了。而自己開始鍛煉之後,哥基本上是一邊踏步,一邊看「羅輯思維」、「曉松奇談」或「曉說」之類的節目,基本上每一集我都看過。雖然內容很多看過就忘掉了,也並不認同之中的所有觀點,但哥覺得對於拓寬自己的思路,還是大有益處。功利一點說吧,和別人吹牛的時候,你知道的會比別人多那麼一點點,:)。
堅持做一件事情,毛主席講過,做一兩件好事容易,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哥活了這麼多年,除了大學幾年,每周4次以上的體育鍛煉,很少有一兩牛事是一直在堅持做的。話說哥當年在宿舍里也是肌肉男的代名詞,8塊腹肌不是畫出來的。然並卵,經過10多年,現在只剩下一塊了。前段時間看見德國班的阿敏同學在朋友圈分享他從05年工作開始,就堅持用excel記錄每一天的行程和安排,10年來顯得那麼厚實!這件事對哥觸動很深,所以哥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我要每天走1w步。
那麼有了這個每天1W步的堅持,哥覺得自己還是能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所以每天都寫一篇新貼子和大家見面。當然,這裡面有的比較受歡迎,比如說 「海淘」和「裝修」的主題,有的話題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人關注,比如說上海外牌新政作用的探討、男女思維方式差異討論以及對於Papi醬現象的一些看法。由此,也引出哥做這個公眾號的第二個目的,這個哥最近總結出來的。
哥要把這個公眾號當作一個產品來做。哥自己是產品經理,設計師,撰稿人,也是運維的人員,哥實實在在過一把做產品的癮。哥呆過的幾家外企,總部給國內團隊的權利一般都不太大,說的不好聽一點,很多時候只是把這邊當成一個交付中心,產品的決定權並不在國內。因此,國內團隊一般沒有對產品100%的控制權,很多時候設計、開發及測試都在中國,但產品經理卻在美國。因此,哥總覺得人生缺了點什麼。
可能有很多人要不屑一顧了,你一個破號,粉絲幾百人有沒有?每天閱讀量能上千嗎?還談啥產品經理,設計師,還運維,給自己戴高帽子吧!其實哥想說,你還真別小看一個公眾號,運維起來學問還真不少。
首先來說吧,你得有料吧。就象邏輯思維說的,要「有種,有趣,有料」。哥當然還達不到羅胖的水平,人家本來就遠在哥的才華之上,加上百十號人為他服務,那水平自然遠甚於哥了。雖然不如人家,但哥每天也絞盡腦汁去想今天應該分享什麼呀,明天應該分享什麼呀,哪些大家會願意看,哪些大家不願意看?這就是所謂的用戶需求吧,哥要挖掘用戶的需求呀!
其次,從實踐角度來說,哥也在不斷的調整。比如說,最初的推送是在每天早上,接著哥會在自己朋友圈轉一下。後來做了一點調整,每天晚上推,第二天早上再在朋友圈轉一下。這樣做有一個實際的好處,就是給自己爭取一天的時間來想當天的內容。當然,從長期來看,其實都是一樣的。
最後來談一談設計吧。如果經常關注哥這個號,你會發現哥的首頁一直是在變的,比如說最下面的菜單,最初叫「往期回顧」。隨著哥文章的累積,哥把文章分成了三類:
- 「純乾貨」,分享自己的心得,這個系列裡面主要是一些實用的乾貨分享。
- 「閑扯蛋」,這個主要是分享自己對於一些時事的看法,因為自己不是磚家,所以謙虛一點,名曰扯蛋吧。
- 「小知識」,這個主要是周末分享的一些實用小短文,也許哪一天能幫上你了。
此外,對於自動回復,關鍵字回復都作了一些調整。由於只有得得 「原創保護「之後,才可以在文章里加鏈接,才能做目錄。所以現在只能以關鍵字回複查看以往內容,體驗應該說不是很好。但哥也沒辦法呀,沒有許可權,有想法又有什麼卵用了!所以只能螺絲殼裡做道場吧,用哥用戶體驗專業的角度,來盡量改善一點大家的體驗,見諒見諒!
最後,不管這個號能做成什麼樣,對於哥來說,至少做過一個自己的產品,來過一次,值了!前兩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如果哥的壽命是80歲,哥已經差不多活了一半了,也就是哥差不多只有40年可以給自己折騰的時間了。張學良在他的回憶錄里說的,其實他的人生就是21歲到36歲,這是他人生最精彩的一段,三造統一!雖然他活到了100多歲,但36歲以後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意義。
過去這些年,哥每天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在月底時可以將信用卡和房貸的帳單還上,難道哥的後半輩子就這樣過掉了嗎?就這樣做那個溫水中的青蛙嗎?因此,從二月開始,哥開始學習,開始思考,開始作改變,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希望在哥老的時候回想起這一段人生,還是蠻精彩的。
一個月來,大家只是看見TAY哥每天都準時送來一篇胡說八道,但這背後的心酸,只有哥自己知道。哥有前天跟TAY嫂開玩笑,這一個月來的心情,就是一個餘弦曲線。最開始的時候很亢奮,覺得什麼都可以寫,心潮澎湃。過了一個星期,心情降到谷底,覺得自己就要放棄了,沒什麼可寫。而到下一個星期又寫出點東西,感覺還不錯,再次回到峰值。之後,再回到谷底,周而復始,也許這會伴隨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吧。
好了,時間也很晚了,希望明天大家讀到這篇文章時,能夠喜歡!如果TAY哥堅持到三個月,到那時我會寫一個中長期的計劃,現在腦子裡還只是有一個雛形。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