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哪些讓你敬佩的記者?
我最敬佩的新聞人是江藝平。
新聞這個行業有專業主義的成份,有理想主義的成份,也有商業的成分,她能將這些成份搭配得非常協調,產生化學作用。
江老師曾經先後主政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而這些媒體在她手上,不管是新聞專業主義、理想主義還是商業經營,均呈現上升態勢,僅此一點,國內傳媒業就很難找到第二人。
記者節,分享一篇江老師刊於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的主編寄語《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http://www.infzm.com/content/20902 。科技記者:袁越 請讀《垃圾僵局》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1-20/121119091831.shtml
法治記者:王和岩 請讀《許邁永「地產腐敗教程」》(共14篇)http://policy.caing.com/2011/hzxmyzhcs/index.html 財經記者:於寧 請讀《調查劉志軍》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2-26/100229371.html 《方正改制考》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499.html 我覺得對於記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的個人品質,還是要作品說話。這三位在過去5年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讀過,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們的報道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家都說的是比較有名氣的業內熟知的,我來說說身邊的吧。
我在某省省級電視台做過三個月的實習電視記者,在的是都市頻道的某個社會新聞欄目組(具體名字此處就不說了),這個欄目在本省屬於收視率最高的本地新聞節目,主要播報本市以及其他重要四區五縣的社會與民生新聞,除了每天晚6點在省台準時播出,還同步進行汽車廣播、公交車與網路直播。我們欄目組有正式記者約30人,包括我在內的實習記者4人,我的實習老師是一位從業10餘年的老記者。我講的就是她的故事。
======================================================================
以前總覺得,記者這個職業奮鬥在第一線,雖然危險,常也需要風吹日晒,但遇到人身威脅什麼的畢竟是小概率事件,但自己真正從業了以後才發現,遇到危險的概率遠比想像中大很多。
記得有一次我和這位前輩採訪某全國連鎖的家居城拖欠房屋中介費的事,當時就遭到了家居城方面非常粗暴的對待,後來好不容易回到台里開始寫稿子,對方就開始了簡訊威脅和電話轟炸,先是軟磨硬泡要求這位前輩撤掉稿子,然後又提出可以拿幾千元錢紅包換(原話「大家都出來混的,何必要把彼此逼得混不下去呢,我也不想找你們領導的」之類),遭到前輩的拒絕後,對方口出威脅,說了句你等著吧,不要讓我在台里找到你就掛了電話。果真,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對方帶著五六個人衝到了台里(台里是有武警站門崗,需要有門卡才能進入的,按理說比較安全,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人就殺進來了),一路殺到我們辦公室隔壁,點名要找我們算賬,還好當時因為記者辦公室的門牌換掉了還沒裝上(汗),對方沒找對地方,最後被保安帶走了,我當時才開始工作不久,沒有經驗,對方氣勢洶洶真是嚇得我一身冷汗,前輩超級淡定,可能這種情況見多了吧。
後來一次去某建築集團採訪,也是一個比較影響不好的事件,對方假裝配合,派了幾個保安模樣的人,說是給我們指路,實際上就是派來擋鏡頭的,只要攝像機一舉起來,一定有一兩個壯漢的背影把攝影範圍完全遮住,怎麼挪都沒有用。最後那幾個保安模樣的人還說「記者同志,前面太危險了,不要去了。」在前輩的一再堅持下,對方答應給我們找負責人,把我們領到了一個類似於招待室的小房間里,結果一不留神,那幾個壯漢就把我們鎖了起來。相當於把我們軟禁在了建築工地,前輩還是臨危不亂,機智求救,當時打電話反映到台里,後來台里的領導出面和建築方交涉,才把我們放了出來。
還有一次我和這位前輩去採訪某小區的物業公司,事件是住戶與物管的糾紛,結果遭到了一大堆物管人員的圍堵,各種被罵各種躺槍,印象很深刻的是其中一個保安直接指著我的鼻子罵得各種噴口水,說什麼記者就是土匪,還上來試圖拉扯我,氣焰非常囂張。這個時候我經歷的多了,也培養出了相當的淡定氣質,只是完全不敢回罵,只敢往前輩旁邊靠。結果這位前輩很牛叉的靠攏了攝像大哥,操起了話筒,說出了那句很經典的——「你哪個單位的?你對鏡頭說一次,我讓你上電視。」攝像大哥也很配合的開始揮舞三腳架, 哈哈哈,當時那場面我真是永生難忘,就這樣我們最後把對方圍堵的人趕跑了,也順利的完成了採訪回到了台里。
這些是我親身經歷的,還有一些是在平常聊天里,這位前輩講給我聽的,她說,在她從業的十幾年裡,以前年輕沒有名氣的時候,經常被派去做一些危險的新聞,有過三四次生命危險。有一次是去暗訪黑磚廠,在去之前他們就打電話給當地派出所尋求保護,但公安也不願惹事,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最後的結局就是在高速路上上演了飆車的好戲——電視台的採訪車在前面兔子似的狂飆逃跑,後面四五輛黑磚廠的車緊咬著一頓狂追,一車都是拿著鋼管鐵鏟的人,好在最後成功的飈回台里才得以脫險。
還有一次,前輩說他們去採訪化工廠排污污染環境的新聞,結果那個化工廠背景很深,十幾個大漢把採訪車圍住了,在外面敲打車門車窗,要求交出攝像機儲存卡,儲存卡交出以後,對方還是沒有放人的意思,還要求交出記者證,前輩老師說「我們腳下就是一條河,證件給了他們肯定被扔到河裡,到時候被打死都沒身份了。」所以他們一直不妥協,最後雙方僵持了三四個小時,對方開始砸車門,好在這個時候省委宣傳部那邊直接派了領導來,我們老師一行人才得以脫險。
「後來就淡定了,被警察解救出來以後,經常要被弄到公安局做筆錄,我那個時候都沒什麼害怕的感覺了,最擔心的反而是做筆錄耽誤了時間,新聞不能按時發出來。」這是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我也問過這位老師,她在一線幹了十幾年,為什麼不去坐辦公室,好歹清閑一點、穩定一點。這位老師說,坐辦公室容易把腦袋坐傻了,其實相比於一成不變的「穩定」,她更喜歡追求一種有挑戰性的生活。「我和大家不一樣,我沒什麼所謂的新聞熱情和抱負,我最開始干記者的時候覺得,這些張家長李家短的到底關我屁事,但時間長了,反而開始喜歡,每天走在去台里的路上,都在想不知道今天又要遇到什麼奇葩,其實社會新聞做久了,雞毛蒜皮裡面也還是挺有意思的。」
我的這位老師,不講什麼大道理,但確確實實敬業、專註、幾十年如一日。
最後我想說,其實做記者,特別是做社會新聞的,風吹日晒,背後辛酸很少有人能知,在大家咒罵各別記者沒有良知的時候,我們身邊的的確確存在更多的充滿新聞熱情的人,懷抱著他們的一腔熱血,在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社會做著一些貢獻。有一句行話叫做「劣幣追逐良幣」,即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和成色的錢幣(即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以後,人們就更傾向於把那些好的「良幣」收藏起來,久而久之,市場上就只剩下劣幣了。做新聞也就像鑄幣一樣,每一個勇於涉足黑暗領域的人都是無私而懷抱天真期許的「良幣」,後期或許會有一些喪失職業道德的「劣幣」充入,影響了整個貨幣的價值。但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對於一線記者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因為我們身邊有許多像我這位前輩這樣的老師,真的真的在做事情,也真的很不容易。
====================================================================
這個答案好像在講故事,但雞湯和正能量都不是目的。這是親身經歷,為了不暴露真實姓名給文中的前輩老師帶去不必要的困擾,我隱去了採訪地點、對象和我們台的欄目名稱。這位前輩姓施,是我遇到的好記者之一。
敬佩的媒體人很多了,說到最敬佩當屬南方報業的兩位元老:江藝平和范以錦。
江老師在南方報業,創造了南方農村報的發行量奇蹟,把南方周末推向頂峰,創辦21世紀經濟報道,使南方都市報重現輝煌,締造南方傳媒研究,這種大幅度跨領域辦報成功,為國內報人僅見。
在做人上,江老師則是所有人的楷模。按照她的級別,報社配了專車,她把專車交給沒有採訪車的南方農村報做採訪車,自己坐公交車上下班。後輩到辦公室拜訪,她肯定把人送到電梯口。 在業務上,她也是國內最早的時評專欄作家之一,2000年、2001年的南方周末新年獻詞均出自其手。 在南方報業有一句話:「忠厚莫若范老總。」在擔任南方日報總編期間,范老堅持每周一篇頭版批評報道;南都案發生,范老四處奔走為下屬鳴冤,最後得來了廣東省委老領導的批示,程益中總編才得以釋放。王克勤,算是國內最敬重的一位中國記者,說道第四權力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提到富蘭克林兄弟,但是說到國內,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王克勤,當年他的z《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真是震撼
我最欽佩的新聞人有兩位:江藝平、李海鵬。
我從沒見過江藝平,與李海鵬也僅有數次簡短的交流。
江藝平教我, 做一個品格純正的成年人。
一個細節是:無論接待的是誰,江老師從不隔著障礙物(例如辦公桌)同人說話,她總是與對方並排而坐,平等交談。
李海鵬教我,「以其技鳴」。
我把能找到的李海鵬的新聞報道都讀了,哪怕是在講述最令人不安的故事,他的報道也體現出海明威所謂的「重壓下的優雅風度」。他曾對我說,「一個好記者在報道礦難時,也能讓人讀了感覺很舒服(我理解為「得體」)。」
楊琳樺
看上去像是很單薄的小女生,寫一手很漂亮的文章,對美學有獨到見解,養一隻叫做」Google「的貓,小時候的夢想是嫁給鄭智化,但和我比鄭智化的歌誰會唱的更多的時候輸給我——很難想像她就是揭露」交大漢芯造假事件「的女記者,在獨自一人挖掘內幕過程中多次受到人身傷害的威脅,但從未退縮!江藝平,胡舒立,王克勤,長平,翟明磊
早年在證券市場周刊,一個老大姐懷孕幾個月了,一個人跑到大慶去採訪一家上市公司,而且還是跑負面,當時我們都提心弔膽地為她擔心,後來她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讓我們那幫小記者立時滿懷敬仰。向所有敬業守道的記者致敬,2011記者節快樂!
柴靜。 還有一位正在慢慢成為牛記者,叫呂彥妮。過不了多久。
中青冰點周刊,李大同。毒疫苗,大愛清塵王克勤。
我真的覺得遇到大災大難的時候,每個記者都值得尊敬。
剛剛和媽媽聊天,她給我看了尼泊爾地震以來他們記者工作群的微信記錄,深深地覺得記者這個職業真是太偉大了。
地震一出,印度孟加拉馬來西亞等等周邊國家所有的記者都往加德滿都趕。結果機場根本進不去,許多記者又返航,在機場一宿一宿的等,一旦有任何交通方式可以到前線去,都在往前沖。聽說幾位記者從新德里開車往尼泊爾趕,光從尼泊爾邊境開到加德滿都就花了23個小時,其中艱辛可想而知。有人在前線冒著餘震的危險,沒吃沒喝也每天整理採訪手記;有人在後方為他們安排詳細的路線圖。
我知道記者這個職業在中國受到了許多詬病,也知道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年輕人願意投身新聞事業中,但我真心覺得在天災面前這群人沒有選擇躲避,而是迎難而上,和災民站在同一戰線,這件事本事已經足夠偉大了。我只是想把那些奮戰在前線的記者的故事記下來而已。希望在加德滿都的每位叔叔阿姨都能平安、順利。認識一個新東方的老師,他以前就是記者,從汶川回來後,得了抑鬱症,辭職調養了半年,他說真實的災區跟新聞宣傳的是天壤之別,餘震不斷,不斷有新塌方,滿地都是碎屍和器官,部隊只在前三天營救,之後是否有人倖存就不管了,直接派鏟車和挖掘機清理現場,他眼睜睜著一個女的被鏟成兩截,腸子肚子一塊滑出來混在一起被運走他還跟我們講以前去暗訪河北一個小煤窯,要走的時候被兩個人堵在窯口,拿槍指著腦袋,要麼交出攝像機,要麼一槍崩了他然後埋在窯里
我個人所知道的最好的科技記者是土摩托,最好的非科技記者是王小峰。 後者總是在無情的修理喜歡他的人,前者壓根不給喜歡他的人開口的機會。
sharon
我年紀小 記者出名的只認識柴靜 但現在我蠻喜歡易立競 我想成為這樣的記者 嚮往採訪一些有些深度和名氣的明星而不是實事新聞 覺得那樣的記者好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