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1、這本書,大學時候讀了幾遍,我個人收穫很大。作者經歷過死亡邊緣,體驗過當下那一刻強大的力量,所以希望把他的個人體驗分享給我們。

2、主要內容:大多時候,我們焦慮都是因為對過去已發生事情的後悔以及對未來未發生事情的擔憂。可事實上我們唯一能擁有的就是當下。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把你的大腦和能量聚焦在當下,從而獲得巨大的效率與充實感。仔細品讀,會發現作者真的把我們焦慮的源頭剖析的很清楚了,至於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自己可以實踐後再評價。

3、初讀這本書至今已過了四年,個人感覺我們終究沒有辦法徹底擺脫焦慮感,總是會不由控制地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對還未發生的事情憂心忡忡。就在這種來來回回的不安中,流逝了很多時光。所以,到今天我仍然走在尋求當下力量的路上。


說老實話,這並不是一本特別好讀的書。我也不敢說我讀懂了這本書,只是對於裡面的一些句子有些領悟。

想要讓自己擺脫無意識的痛苦,有時候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憤怒,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難過,不了解自己為什麼抑鬱。

你需要保持對於自己內在的察覺,為什麼自己有時候會因為莫名其妙的事情表示憤怒。

然後臣服,對於現有的發生的一切臣服,將內在認知與外部現實調整一致,然後再去努力。臣服並不是意味著不再努力,恰恰相反你正視了自己,著眼於當下。

你會發現,曾經壓在你身上的大山不見了。

我曾經有過暴食症,我迅速發胖了十四斤,兩周內。

我無法控制自己,我覺得自己並不胖,我覺得吃多一點沒事。直到有一天我舍友看著我的臉說了一句,你的臉胖了。

看著鏡子里的我,那一刻,我突然領悟了什麼,我是真的胖了。

而後的我正視了這個事實,再去奮鬥。

當然奮鬥的歷史,永遠沒有那麼簡單,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站起來。

如今的我,又痩回曾經的體重。

如今,很多人都喪失了對於當下的關注力。他們執念於過去又或者注視著將來。

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其實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一切都發生在當下。

焦慮,緊張,不安,壓力,煩惱—所有形式的恐懼,都是因為對未來過於關注而對當下關注不夠所引起的。

你可以有計劃,但是不應該把一切都關注於未來,關注在那個結果之上。但是你應該設定目標之後,關注在項目上,然後忘記了那個大計劃,關注於當下。

我個人是一個很沉迷於過去的人,擁有著受害者心理。但是實際上,我卻忘記了一切都在變化,過去的經驗或者不適合於當前,很多人的人生好像是一條可以看見盡頭的直線,那是因為最內在,最本質的世界觀,或者說心靈地圖依舊是那樣。他們用著老舊的經驗來處理當下的事情,有時候失敗是可以預見的。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在過去中尋找認同感以及在未來尋找滿足的心理需求中解脫出來。

這或許能讓你的人生髮現些許不一樣的變化,你會看到直線會變成曲線,黑白會轉化成彩色,人生就能看見更明媚的陽光。

這是一本好書,很多地方我沒讀懂,不是書有問題,而是還沒到那個時候。

講透了我內心的一些事情。

挺好的。


這本書還是挺邪乎的,說一些理解。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思維,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受苦的根源也往往源自我們的思維。其實也不是思維本身的錯,主要是我們無法控制思維,成了思維的奴隸。這裡有個作者所說的例子:半夜睡不著覺,還生著某人的氣,氣你的人早已入睡,而且那件事也已經過去,但是你的思維就是不放過你——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理論:活在當下。作者稱之為「臨在」,也就是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力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裡面的思維的能力。臨在的力量一來你就會停止想東想西。書中有個案例說:有些禪宗大師為了測試弟子的臨在程度,會悄悄地從弟子的身後突然用棍子擊打他們。令人吃驚的是,如果弟子非常地臨在並處於相當警覺的狀態,他會感受到大師從後面悄悄地走近他,就可以去阻止大師或者閃避到一旁。但是,如果弟子被擊中,就說明他沉浸于思維之中,也就是說,他心不在焉,處於無意識狀態。

我在看這部分的時候就開始想當時自己在想的東西,很神奇的feel,感覺有個人在你背後看到了你的所有,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你,有好幾層思維,有點像電影《盜夢空間》好幾層夢。書中有好多這種冥想的方法,看完這本書後像是經歷過了一場夢,總之有一種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感覺。

這本書建議隔斷時間讀一讀,每過一段時間來讀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更加深刻的認識,經歷越多,理解越深。

可以先去《當下的力量》(拿鐵)中看免費的乾貨圖書,然後隔斷時間就看下其中的全文金句,幫助回顧全文加深理解,每次回顧必定有不一樣的體驗


e

對神書的一些淺薄的看法:

1.本書的意義--特殊的靈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宗教感興趣的,宗教一般包含兩部分內容,道德教化和寄託理想(解決當前問題)。道德教化其實除了宗教以外,還有很多的地方也涉及到,比如一些宣揚普世價值觀的電影,超人之類的宣揚正義,鬼怪(最新韓劇)宣揚愛國主義,還有天朝24字的核心價值觀...關於價值觀養成的很常見,但是寄託理想或者是解決當下問題(心裡問題居多)的方式很少見,私以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前主觀皈依宗教情況依然很多。宗教是如何解決人的心理方面的寄託的呢,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就是佛教的 空,經典的一首小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個人認為這首詩有一個很重要的指導就是要放下你所想所看到的一切...在這種情況下再進行感知,也就是所謂的靈修,修行,修行到了,就了斷了煩惱絲,其實在本書中就與我們所說的不被思想所控制,去感知當下相合。除了佛教以外,包括基督教,印度教等等都是主張死後進入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是什麼,就是沒有煩惱的世界,這個所謂的沒有煩惱的追求也是跟本書中放下你的煩惱的追求暗合的。

所以說,個人認為本書是除了宗教之外,最快速的能夠達到了卻煩惱的工具書,工具書,工具書(重要的事情還是說3遍吧)。

2.本書之核心--臨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困惑,為什麼小時候很容易就很快樂,而長大以後卻很多煩惱,不管做什麼都沒有小時候那般通透的快樂感。就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最後得出一個答案,就是小時候看見什麼東西的時候,它就是什麼,這些東西實實在在的給我們新奇和欣喜感,那麼是不是因為我們長大了以後見的這些東西多了,所以看到沒有很開心的感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看這本書之前看過一些禪學的東西,也機緣巧合的多少有種讓自己靜下心來感知的經驗,因此,看到本書的時候,運用發現臨在的方法,邊很容易感知當下,在此刻,你會發現,原來,松樹是這樣的,走過無數遍的路原來開滿這麼多美好的黃色小花,腳下鉻人的是一條精心修整過的石子路,甚至於,我天天睡的床竟然是這般構造...聽起來很像神經病,但是這些實實在在的發現時時刻刻都能讓你歡愉,也就是說,不是你長大了,見多識廣所以沒有快樂了,而是你腦子裡的東西太多了,你看不到讓你快樂的東西了……臨在感就是通往最樸素的快樂的橋樑。

3.本書的注意事項--緣分。說緣分可能有無神論者會覺得很迷信,但實際上,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定的機緣或者能量場或其他的影響下發生的,我淺薄的把它叫做緣分。緣分不到的時候,看這本書會覺得在看打誑語的瘋和尚,不知所云,一頭霧水,在這種情況下,請把書放一邊,等到下次想起的時候,再去拿來看。時間不到,機會不到,個人領悟能力不到,對這本書可能無法真正的理解。當然,所有的好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感悟啦……


這本書自己已經讀了幾十遍了,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感受。早已忘記是何緣故與此書結緣。

現在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特別是在我對生活感到迷茫,焦慮的時候。讀完之後內心就會平靜不少,尤其是書內闡述的觀察大腦噪音的篇章。

記得當時第一次讀到這裡,我試著去觀潮自己的大腦,真的被自己嚇了一跳。那是我才發現我有一台超級計算機在顱腔里。可怕是這台超級計算機已經進化到自我思考計算的程度,甚至能夠形成自己的意識。當時感覺到如此牛逼又處於失控的計算機真的非常可怕。因為稍微不注意就會被念頭控制?這台電腦總有自己計算的能力,它會回利用五官去不斷滿足虛假自我的需求。當我門衛整個人被這台電腦控制後,你就每天處於遊離的狀態,生活混亂,強迫思考,懶惰,拖延,人際關係差猜疑等等問題都會困擾你。所以說如果你認識不到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你大腦的話,你所有的問題都不會真正解決。因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問題。

大家可以去網上百度下一篇文章,叫傀儡人。相信看完後一定會大吃一驚。

我覺得當下力量這本書最好結合王陽明心學的書一起看會有更好的效果。當下的力量更多的是讓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所在,而王陽明心學的書更多的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去保持覺知,如何恢復心性。

靜而後能定 定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願更多的人能夠修鍊一個純凈的心,得到智慧,功德圓滿。

此心光明 夫復何求 !

第一次寫獻醜了。大家如果有問題可以私聊我,有時間就幫大家解決!


這本書的主旨和薩特的存在哲學有相通之處:

存在本身是沒有先天的意義的,

我們的思維卻人為地賦予了自身存在以意義。

這些人為賦予的意義,連同其隨之而來的內鑲著因果律的歷史鏈條,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這其實是一本經書。往前推個兩三千年,這個書的作者就是耶穌穆罕穆德釋迦牟尼一樣的人物。


當下的力量值得反覆的閱讀,翻譯的曹植在哲學上的造詣不淺


我看過的最好的書,也是我這輩子最慶幸讀的書


這本書值得放在枕邊用心閱讀,它會讓你清晰知道痛苦產生的機理,給你指明了修鍊當下的解決之道,但你指望讀後就能徹底解決你的問題,可能會令你失望。因為知易行難,需要我們不斷修鍊,修鍊成功之日也是悟道之日。


這本書的作者真的很了不起,書中所說的簡直如天啟一般令人醍醐灌頂。

這是一個證悟者的真言。

然後有一個缺點是:

是的。臨在。

但是作者並沒有把「無念」下的各種狀態表述清楚,所以那些以為自己臨在的人,往往並不是真的臨在。

這是極難理清且難自知的。


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以前一直沉湎過去或恐懼未來,極少活在當下。

看過這本書後好多了,只是這個過程還是有點小困難,不過現在我活在當下的時刻逐漸在增多,心境也平和些了,那種臨在的愉悅感有時候也會出現,這也可能與我的經歷豐富些了有關。

活在當下,保持臨在確實有難度,這個需要練習。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現在是過去的複製,未來是現在的複製。

PS:接觸這本書三年後有感,純屬個人之見(看書時,人們總是會看到自己需要,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看不懂這本書,你是幸福的,因為你還沒有桎梏于思維的痛苦之中,雖然你可能也會覺得生活很艱辛;

如果你能看懂這本書,那麼你是幸運的,這本書提供了你脫離苦海、享受寧靜的方法。

就我個人而言,我把這本書推薦給朋友,他說這本書晦澀難懂、不知所云;但是書中的文字卻常常給我帶來醍醐灌頂的感覺。

所以,我們都是幸運的。

願每個人都能成為思維和情緒的旁觀者,而不被其左右。


接納焦慮等種種消極情緒,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接納它,也是接受了自己。我可以不喜歡它,坦誠的面對自己。用臨在去感受這種感覺,這種感覺是我們感受外界的方式,對它不要有回應,任它流過身體,把身體當成透明。

就像心理學ABC理論,A代表著情緒,B代表著行為,C代表著思想。我們可以嫉妒,每個人都會嫉妒,這是正常的,接納它,嫉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我們思想使然。把情緒和個人分開,那不代表你個人嫉妒只是思維觀念的偏見和大腦的不適應性,這不代表我們是壞人,我們處於弱勢,處於道德下方,我們都不想嫉妒的。我們會嫉妒,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它包容。重要的不是去糾結我們為什麼要嫉妒,而是要如何去應對嫉妒。對嫉妒習以為常。

看的時候可以先看哈佛的幸福公開課。

一隻船孤獨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看完這本書對這句話特別能理解。


不知道為什麼讀的時候會不經意地落淚.


如果自身沒有痛苦,是不會讀《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如果痛苦不夠深,那就很難真正讀懂它

而這種痛苦,竟是積極思考帶來的。

自我懷疑、掙扎,在放下思考只顧忙碌偶爾喘氣的間隙,卻發現自己跟行屍走肉一般。

如果忘了自己還活著,和行屍走肉有何區別?

書中這句話點醒了我:「大部分人追求肉體上的歡愉或者各種形式的心理滿足,因為他們相信這些會使他們幸福或者會將他們從恐懼或匱乏的感覺中解放出來。」

他們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

男人追求事業成功,認為別人的認可和褒揚能為自己帶來肯定和慰藉,擁有了財富就可高枕無憂。女人追求愛情,幻想著伴侶能填補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婚姻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

毫無疑問,他們最終都會失望。

如果我們在別人身上傾注了太多期望,那必定會失望。

父母對孩子、伴侶之間都套上了牢牢的枷鎖。

慾望會越來越強烈,然而外界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事業的挫敗或破裂的婚姻,會把人帶到谷底。

很可憐,我們人類生來就會感到孤獨和不完整。從母體脫離的那一瞬間,被遺棄的痛苦已經產生。

我們需要同伴,我們需要安慰。

可是外在的人和物都無法填補這個空白。

能夠救贖我們的,只有自己。

「思考」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一種高級能力,而正是思考給自己帶來了痛苦。

生活可以被改善,生命不能。

之前的目標和意義,一切都被推翻。

我很慶幸讀到了《當下的力量》。

我們以為與時間賽跑,拚命填補空白的每一秒,就是贏得了生命。

我們把珍貴的組成生命的時間投入到了對未來的努力中,頭腦編織著關於未來美麗的夢想。

其實時間一點兒也不珍貴,因為它僅僅是一種幻象。你認為珍貴的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點,即當下。

實際上,當下才真正的珍貴。

永恆不是指無止境的時間,而是無時間。

當下即是永恆。

活在當下,就能夠得到救贖的力量。

我笑了,因為此刻我是富裕的。


不小心撿到的一本書,感覺說的很有道理,生活中的好多情景豁然開朗。按照裡面方法去做了冥想,確實很有幫助。關鍵在於堅持。


向思維認同

書中對我觸動最大的觀念是「向思維認同」和「臣服」,個人認為這是托利導師最深刻和偉大的觀念。

從蘇格拉底的「提問」開始,質疑精神就成了理性或科學發展的核心,而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應該承認,大部分是由科學成果構築的。同時,我們的教育也幾乎全部是科學知識。也就難怪,從小到大我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思維」。現代人,尤其是腦力工作者們,一個較普遍的狀態是——腦子停不下來,這也是困擾我自己多年的」重症「。我做了一個簡單化的二分,如下圖:

註:本人對宗教並不了解,只是暫且將其放在這裡。

可以說,我們對左側概念的」崇拜」或提倡是遠高於右側概念的,以至於我們要麼把右側的一些概念視為」不好的「或「低下的」,要麼基本擯棄不提,或者將其視為「工具性的「。更嚴重的,會完全認同」我=我的頭腦」 或 「我=我的思維」,這也是托利導師所說的「小我」。

思維有幾個特點,其中有些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首先,思維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這裡的理性是指符合客觀事實的,而非理性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理性思維應該是優於非理性思維的,但不得不說,我們大部分人絕大多數時候的思維是非理性的,這些非理性信念是很多痛苦的來源,也難怪心理學家愛麗絲提出了以「重塑非理性信念」為核心的「理性——情緒」療法。

其次,思維有「被允許的或被察覺的」和「被壓抑了的或未被察覺的」,我想將其對應於精神分析流派提出的」意識「和」潛意識「。插一句,我認為托利導師書中翻譯為「意識」的更多是指注意力,而無意識」有些指「潛意識」,有些指的是」未能注意的到」。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人生處於潛意識的控制,更糟糕的是處於「非理性潛意識」的控制。此外,「不易察覺」也可以替換成「不易控制」,我們很少能控制自己擁有怎樣的思維,尤其是「潛在的思維」,更麻煩的是,我們更少能控制的是,什麼時候思考,什麼時候不思考。

思維的第三個特徵,應該是以「質疑」為核心,這是理性思維形成的關鍵,但當「質疑」成為了「關係」的核心,質疑自己,質疑愛人,就會對自我認同和建立親密關係帶來極大的痛苦。尤其是,當「不受控制的非理性質疑」持續發生,自我和關係的崩塌也就在所難免了。

當然,托利導師認為的思維最重要的特點是」與時間緊密相連「。的確,我們只要思考,不是在思考過去,就是在思考未來。我們無法思考當下,也就是我們無法」質疑「當下,因為當下就是」存在「。如笛卡爾所說,」我無法懷疑我的存在,因為當我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即「我思故我在」。

因此,針對思維本身的特點,托利導師提出了幾個概念,如」臣服「而不是質疑和抗拒,如」深深的進入當下「以破除時間的幻想,如」對思維保持覺察」以拜託思維的控制。除了從思維本身的特點出發,從思維的「對立面」——身體出發,提出了「通過身體進行轉化」和「掃描式感受身體」的練習等。但其實,這些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進入內在身體」或「未顯化狀態」,也即」本體「。

通往本體之路

事實上,破除「向思維認同」,解除「痛苦之身」這兩個概念的提出,本質上都是要進入「本體」。」向思維認同「之所以著墨更多,應該是托利導師認為這個更根本。但假如現代人的核心痛苦是沉溺於身體的種種慾望,可能托利老師也會提出」向身體認同」的概念。

我來嘗試做一下總結,進入「本體」或「保持臨在」的主要途徑是——停止思維和覺察思維。停止思維可以從身體入手,如冥想,如」掃描式感受身體」,如無夢睡眠等, 最高境界是——全神貫注在你當下所做的事情。覺察思維要求不評價,不批判的觀察自己的思維。這二者的區別是——意識落於何地,意識全部落於」非思維「還是全部落於「思維」。

這二者都需要的或要達到的是」對當下的臣服「,我更願意說」對當下的全然接納「,也就是」對當下自己的全然接納「,「對當下所做的事情的全然接納」,「對當下所面對的人的全然接納"。

反「工具」化

反「工具」化,這是我自己的小小的主張。即我們與世界應儘可能建立20世紀猶太哲學家馬丁. 布伯所說的「我與你」的關係,即放下了我的目標和預期,與你全然的相遇,而反對「我與它」的關係,即我把你看作實現我目標的工具和對象。

我認為有這麼幾點最為關鍵,即「反對將身體當成頭腦的工具」,「反對將現在的自己當成實現未來自己的手段」,「反對將他人當成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

這幾點來源於我個人生活的「痛點」。首先,身為一個女性,長久以來受苦於將身體的美醜當作評價「小我」的標尺,將它當作工具,妄圖控制它和改造它,而不是接納自己的身體。其次,長期沉溺於對過去的悔恨和未來的幻想或焦慮,也就是《當下的力量》所描述的狀態而帶來的「抑鬱」。最後,我感到在個人感情,工作和家庭中常常「被工具化」和「工具化他人」的痛苦,即淪為「父母的工具」「老闆的工具」和「愛人的工具」,也同時「將父母當工具」,「將工作當工具」,「將愛人當工具」。

最後

以思維的方式解讀此書,還做了書中托利導師不提倡的比較和區分,甚至還又提出了一些思維,可能是完全沒讀懂本書的表現。。。確實學識淺薄,經歷尚淺,請看官們多諒解。

此外,文中觀點部分來自學習武志紅老師在《得到》開設的專欄,特別想說的是本書「在愛情關係中靈修「一章,有對武志紅老師專欄中」不含敵意的堅決」這一概念非常好的補充和解釋,感觸頗深。

最後的最後,修行之路漫漫,唯實踐出真知。


好書。《當下的力量》與《當下的力量2》都常常隨手翻看,是枕邊書,

其中某些章節對我自己幫助很大,

1.關於臣服當下時刻。

當我對發生的事情感到焦頭爛額時,當我感到頭昏腦漲時,當我感到氣急敗壞時,都說明我在對某件已經發生的事實,是抗拒的,是不接受的,是不臣服的,就是因為我內心巨大的抗拒才會出現,焦慮,憤怒,沮喪,悲傷,等等情緒。

每當這個時候,翻看接受當下時刻這一節,都能讓我很快平靜下來,,就是從內心深處接受與臣服已經發生的這個事實,既然都已經發生了,已經這樣了,,,內心的不臣服,不接受只會產生更加劇烈的情緒。。。而內心深深地接受,已經成為事實的事情,反而瞬間感到平靜,然後接下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去,……

總之這兩本書,看不懂的人就是看不懂,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看得懂的人,真的感覺每一句都堤湖雚頂,也許,沒有經歷到什麼痛苦,沒有思考過關於存在,生命,我是誰等等深刻問題的人,讀不懂完全不奇怪,隨著經歷的增加,或許某一天就發現天啊,怎麼回事,以前讀著像天書的,怎麼回事現在全理解了


《當下的力量》用特別樸實的語句 解釋了很深刻的道理讀完後

會讓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體驗周遭的世界

五星推薦

說說我的感受我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畫畫 瑜伽 冥想 自由潛水

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 我偶爾能體會到 trance

專註於當下的"心流感" 是一種非常純粹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回想我一路走來 偶然撿起的這些興趣愛好真的不是用理性思維思考出的選擇

比如:「瑜伽好,練習好了可以做教練賺錢 / 健身出腹肌腰肌 / 可以拍美美的照片,所以我要去練習 」

恰恰相反,而是出於本心單純的喜歡

看了《當下的力量》後,最大的醒悟就是:

啊!原來我一直在實踐當下的力量

我一直都因為當下力量所以帶給我的喜悅感而發自內心的去做這些事情

而這本書 則是從一個更高的姿態

很理性的解釋了為什麼要去更多更持久的感受當下的原因

讓你know why / know what to do / and know how

以下是一些書摘我的總結

非線性的時間觀線性的時間強調

【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們的思維因缺少覺知而過多的沉溺於過去發生的事 將來可能發生但未必發生的事而忽略了【當下】這個你唯一可以把控的時間點

作者指出——活在當下, 其實是一種緩存清零的過程你不再受無效思維的擺布 而是把所有寶貴的注意力都放在【當下】 每個【當下】你都是一個全新的自己所以對於活在當下的人 線性時間並不存在 對他們來說 沒有過去和將來 只有可以好好把握的現在

意識 情緒 思維之間的關係

前言中的ABC理論很有意思

當發生一件事時 你會自然而然產生情緒A

思維B 會使你執著與情緒併產生不必要的思維連帶C (小我)

C往往是你主觀經驗/認知對客觀事物的評價judgement

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憤怒 抑鬱 恐慌 內疚等負面感覺

A - B - C的演化速度非常快

以至於你以為C是這個世界的真正面目其實不然 其實活在當下我們不需要B

擺脫思維B的方法就是需要人為的介入意識X當出現A時

X會告訴你 :這裡不需要思維B 所以就不會產生使大多數人痛苦的 C

活在當下即體驗大我小我合一的感覺 (enlightment 即是開悟的過程)

對於道家無為 作者提出的臣服我還是有點理解無能

anyway 我認為無效的思維需要通過提高自己的覺知awareness去及時發現並制止

同時還是需要提高自己有效思維的能力

畢竟是人 不是得道之神

作者似乎沒有解釋太多如何活在當下的方法根據我自己的實踐經驗

我非常推薦大家去練習冥想 瑜伽

冥想我使用的APP : headspace 每天用10-20min學習冥想的方法 簡單易行 對集中注意力保持心態平和效果顯著

瑜伽 我練習的是ashtanga 任何一種瑜伽都非常強調呼吸 觀呼吸也是養生 冥想中的重要工具不管練習那種瑜伽 通過觀呼吸 調息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 mind body可以說是一種運動中 帶有flow功能的冥想了吧

完2017.7.24


想要追求的東西本身就已具足。

臨淵慕魚不如退而吃素。


推薦閱讀:

用腦過度後,如何放鬆恢復?
松果體與人們口中的第三隻眼有什麼聯繫?
人腦中「CPU」、「內存」、「硬碟」和計算機中的結構一樣么?
大腦長期不用,思維遲緩了,怎樣快速恢復?

TAG:媒體 | 大腦 | 書籍評價 | 如何看待評價X | 當下的力量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