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成為未來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極?


首先,多極化提出的時間是90年代,那個時候是認為日本趁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機會有可能謀求世界一極位置。當時多極化認為未來世界會形成數個政治經濟中心,主要包括: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還有中國。

30年前的日本跟今天的日本完全不一樣,日本甚至被認為有挑戰美國的潛力,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日本可以說不》成為當時日本最熱門的書籍之一。

當然,美國用實力證明,日本完全是在幻想。但就算日本經濟疲軟了二十年,靠著吃老本,日本仍舊是全球gdp第三的國家,而且短時間內不會被其他國家超越。

——————————————————————

其次,多極化只是一個預測,是基於當時國際形勢,實際上提出多極化的時候,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時至今日都沒有實現多極化:

1、美國還是那個強的不要不要的霸主。

2、歐盟沒能在一體化道路上走的更遠,甚至因為經濟危機而引發分裂風險。

3、俄羅斯經濟越來越糟糕。

4、日本失去二十年。

5、中國經濟彎道超車,發展超乎所有國家預料,逐漸脫離多強梯隊,但短時間有到不了美國這個等級。

6、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磕磕絆絆這麼多年,到底開始顯露出人口第二大國的潛力,國際地位迅速提升,躋身多強陣營。

也就是說,當前的世界格局可以簡單描述為:一超(美)、一準超(中)、多強(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中國提半級,印度進常委。

至於多極化,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提了,明眼人都知道多極化不可能了。僅僅以國家來說(重點!),未來最可能的格局是「兩超多強」,但需要注意的是,重演冷戰兩極格局是不可能的,兩極格局實質是陣營之間的對立,而不僅僅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立,中國不會也沒基本上沒機會組建自己的陣營。(除非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才能創造組建陣營的環境。)

————————————————————

最後,從上述內容來看,拋開多極化還停留在紙上不談,印度已經成為世界格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影響力跟英國、法國、日本比都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但可以肯定印度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對世界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不管印度再怎麼奇葩,我們都要認識到,印度這麼大的體量,只要拿到「普通」成就,必然是世界強國之一。

擴展:

我的知乎回答:現在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如果發展到多極化你覺得是和平演變,還是戰爭影響?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78961/answer/231227200?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謝邀。

即便是認為印度已經是世界強國的印度媒體,關心的一直也是某個會議是否邀請印度,能得到邀請就能高潮半天。。。。。。。

可見印度在真正的大國眼中是什麼地位。。。。。。

這種情況用什麼話形容好呢?

————諸侯卑秦,丑莫大焉。。。。。。。


首先,多極化命題並不成立,多極化是當年美蘇爭霸結束,美帝一家獨大,中國等強國提出的政治願景,注意是願景而非現實,現實是政治軍事領域一超多強,經濟領域勉勉強強可以算是兩超,畢竟GDP10萬億美元級別的中美已經超出第三名太多了。總體而言,世界格局是朝著兩超多強演進的。

至於題中提到的中美俄歐日,不知道順序帶不代表排名先後?即便是不用多極化的極,用一超多強里的強,政治領域也只有五常有資格稱強,歐洲如果非要按一體化算的話,自然也是一強。

經濟領域則好衡量的多,看看每年的GDP排名,基本就大差不差了。

至於軍事,這個差異也很大,如果打世界大戰的話,中美同樣是超出其餘選手太多,俄羅斯算半個,剩下都是渣渣。而比拼現存軍事力量的話,那印度還真有可能排進前六,主要是歐洲傳統強國的式微和日本的枷鎖以及朝鮮半島的分裂,再加上三哥的清奇腦迴路和現實防務壓力,使印度咬牙買來了了超出其財政負擔能力軍事力量。

當今世界與一戰二戰格局不同在於,當時是國家很少,但能建國的基本都是強國,導致強國很多。現在是國家太多但能打的太少。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太大,第二名和第三名差距也很大,三到十名又跟餘下的玩家形成代差。其實也不難理解,當時是組團建國(殖民地)嘛。

私以為,印度先活下來再說。

未來的世界格局,大約是中美平分太平洋,美帝獨佔大西洋,中國則向印度洋方向延伸,毛子則繼續窩在北冰洋。

歐洲固然有實力,但相比美帝實力懸殊,加上一體化進程命途多舛,多半會被困在歐洲。陸上海上受中美俄鉗制,反過來也是左右逢源。

美帝獨霸大西洋不用說,中國一旦崛起,必然得突破島鏈限制,以台灣南海為突破口,將來或會拉攏菲律賓等,作為前沿對抗島鏈。

韓國,則會伴隨朝鮮問題解決而決定歸屬。若朝鮮核訛詐冒險成功,則北吞南,成為東亞一強,將來改革開放,在中國勢力範圍內,也是一強。若朝鮮被解除核武裝,則大概率半島焦土化,四五千萬難民對中國而言無疑是個大麻煩。

日本則會聰明地判斷中美勢力強弱,選擇站隊,你說美帝駐軍,那我身在曹營心在漢行不行啊?

總之太平洋是中美角力的核心區域之一,但當雙方都有大規模遠洋決戰艦隊的前提下,在太平洋真刀真槍死磕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誰也無法置對方於死地,同時誰也損失不起任何一個航母戰鬥群。

印度洋方向才是中國的海上戰略重心,立足南海,阻隔美帝西進,將東南亞劃入勢力範圍,形成統一市場,至不濟也會整合越南、緬甸、寮國等各陸上鄰國。形成規模和歐美相近的貿易循環體系。

陸上西部鄰國,巴鐵不用多說,有克什米爾在,巴鐵會堅定站在中國這邊。而隨著南海問題解決,中國騰出手來將資源傾斜西藏,那麼尼泊爾,孟加拉等仇視印度的南亞諸國同樣會倒向中國。

屆時你再看印度的周邊環境,珍珠鏈計劃聽說過嗎?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孟加拉國吉大港,斯里蘭卡漢班托特港,緬甸實兌港和Kyaukphyu港,泰國林查班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看看地圖,串起來像不像套在印度脖子上的珍珠項鏈?當然加上陸上諸國的包圍,項鏈也有可能變成絞索。如果這些港口軍用化並有與之匹配的海上力量,那你就會發現,印度的維克蘭特號出港都難。

至於所謂的核力量,以上猜想若能實現,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中美擁有了核無效能力,形成新的均勢,其實就是反導,只要在某個方向上擁有同時對付數十枚核彈頭的能力,那麼中美俄之外各國的核威懾就無效了。而窮鬼俄羅斯以後很可能處在有矛無盾的尷尬境地了。

印度洋航線將一直是中國的生命線,能源,資源,辛苦培育非洲市場帶來的收益,都得經過一帶一路沿線運回國內,鑒於中東的不穩定,短時間內,海運對於中非貿易將至關重要。因此絕不可能放任印度坐擁印度洋。

印度的困境也很明顯,美蘇對抗對於中國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對印度同樣如此,區別在於,印度沒有抓住而中國崛起了。二十一世紀的頭兩個十年,中國無力西顧印度,也是印度的戰略機遇期,目前來看,印度也沒有抓住。

怎麼才叫抓住了戰略機遇呢?從中國的經驗看,就是趁機發展出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堪用的核威懾能力,完善的教育體系,並培養出足夠多的受教育人口。而印度,並沒有做到其中任何一點。

印度人幹了什麼呢?說窮兵黷武有點過,但每年占財政收入30%的軍費支出,也絕不是個小數目。藉此買來了一支紙面力量很強大的萬國造軍隊,原因除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處處想要對標中國之外,還有英國攪屎棍當年留下的妙棋,宿敵巴基斯坦。

而印度最大的資源人口資源能不能促使印度騰飛呢?大概率不能。現代社會,個人勞動力產出有限,只有將人口投入工業化,才能輸出數倍於投入的產出,從而將人口轉換為生產力。只有受教育程度足夠的勞動力投入工業生產才能有產出。而印度,既沒有受教育人口,也沒有工人缺口。僅有的受教育人口都跑去班加羅爾給外國資本打工了。

工業化程度低的後果就是糧食單產量上不去,化肥,農藥,農業機械,水利工程,糧食運輸系統,優良物種等等都依賴於工業化。而印度低工業化水平則限制了糧食產出。龐大的人口加上相對有限的糧食和不加節制的出生率,那就是一場災難!當糧食供需跌破臨界點之後,就會有人餓死(印度人均糧食產量200多公斤,跟朝鮮接近,同時還是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且死的越來越多,壽命預期越來越短,反過來使得生育年齡越來越小,出生率居高不下,而龐大的死亡人口加上極低的人均衛生投入,又會使得死亡來得更加輕易。我不敢繼續推演了。。。

那印度還有別的出路嗎?嗯,另謀它途需要什麼條件?提高糧食供給首當其衝,背後需要的是土地資源再分配(別想著地主老爺會把多餘的糧食勻給貧民),限制人口增長,提高衛生水平(別以為赤腳醫生是貶義詞),工業化。實現上述幾條的前提是有個強力有遠見的中央政府和高效強硬的地方行政體系,抱歉,提起這個要不印度放棄存檔重啟遊戲吧?

很多人覺得印度可以效仿當年中國,承接來自中國的低端產業鏈轉移,一系列的問題就是中國這個十億工業人口規模的巨無霸會吐出多少低端產業?再就是印度孱弱的工業基礎,人力資源基礎能承接多大規模的產業轉移?東南亞基礎條件更優越的國家能剩下多少給印度(亞洲曾經可是有四小龍四小虎的)?

即便印度排除萬難準備承接低端製造業了,留給印度的時間也不多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淘汰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力成本過高,且不說中西部大量優於印度的勞動力資源還嗷嗷待哺,就說近年來發展越來越快的工業機器人,會不會搶印度人的飯碗?京東的智能分揀機器人不陌生吧?那工作之前可不就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現在已經向各大物流巨頭擴散了。

技術革命引導的50年大經濟周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已經進入尾聲了,下一次技術革命會在哪天到來?印度有能力參與技術革命嗎?如果不能的話,如何跨越技術革命帶來的巨大生產力鴻溝(其實現在就已經很大了)?

還世界六極,要我說,如果遊戲體驗極差的話,退群也不是不可以。

捎帶說一句,是不是覺得文首那個未來特別遙遠?其實不然,或許就在當下。一帶一路戰略,珍珠鏈計劃都是已經布局很久了,中美之間的對抗今後隨著經濟差距越來越小也會越來越明面化(不知道你們看報告了沒?照裡面的藍圖,「2035年成為綜合國力和世界影響力領先的國家」,那至少要完成經濟總量上的超越,人均夠到兩萬刀水平吧?)。中美反導技術領先世界,且兩者差距不超過十年,一旦核無效,你看這倆大流氓鳥你三哥?還想入常,只怕屆時若非憲章限制,目下的五常之恥都會被退群,或者乾脆各自新建個群了。


別把日本和美中歐俄放在一個檔次謝謝。


中美:追求在全球的影響力。

歐俄:追求在臨近地區(中東等)影響力。

印日:追求在家門口事物的影響力。

印度從紙面數據來看,很有可能成為第六極(這裡的極有點通脹了,畢竟真的極只有美利堅,其他都是強),然而實際來看,印度的路還遠。


國際影響力還差的多。。。

算不上一極的。

但是已經初具雛形。

印度在國際舞台上,還沒有提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說自己的一套「規則」,主要緣由還是實力所限。


個人理解,這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稱為一極,他打個噴嚏世界都要感冒;中國頂多算半極,打個噴嚏世界抖一抖;其它三常連半極都算不上,在這個群狼爭食的年代,誰打個噴嚏就等著被其他狼撕咬吧。

日本算不得狼,是美帝豢養的羊,需要的時候薅點羊毛,餓極了來一口。

上述幾個國家好歹是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國家,軍事經濟總有一技之長,三哥,算了不黑了,只是存在於紙面的巨大潛力,距一極還差的遠了。


當今多極世界?

不存在


從上次中印邊界衝突來看,印度還是沒那麼軟的。

印度在我領土靈魂蹦迪將近兩個月,我方保持極大克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前前後後,恐嚇威脅加好說歹說,甚至出現一天之內六大部門同時發聲亮劍。

最重要的是,當時正逢解放軍建軍九十年,建軍節當天又拉去朱日和走正步去了,口號喊的震天響。

三哥嚇得趕緊退出去了


最簡單地看一個國家能不能算一極,就看他在國際事務中能不能有自己的說法,而這個說法又是別人不能忽略的。

日本肯定不算,國際事務日本哪次不跟著美國,特別是一些大事件的時候,雖然中國經常不痛不癢地說「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用國際規則來解決爭端」,但是你要知道,敢這麼說話,其實是很難得的,至少說明你不用看雙方臉色。

這就好像部門一把手和二把手斗,讓你站隊,你不僅不站隊,還說「你們兩個別爭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至少我相信,這句看似不痛不癢的話,日本絕對不敢說!要中國說站美國或者站俄羅斯,這種話很容易啊,但是日本敢說自己哪邊都不站嗎?肯定不敢!

這點上,日本還不如非洲國家呢,有沒有人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日本壓根不敢說。

按這個來說,印度多少算一個極,只是沒有那麼尖銳,比較鈍一點。


乍一看是抬印,仔細一看其實是吹日。

希望日本首先給印度作表率,帶頭反抗米帝暴政,做好世界新一極


卧槽,日本原來是世界第五極?

卧槽,堂堂法蘭西居然都不是一極?

卧槽,整個歐洲竟然才算一極?

卧槽,這麼說來日本已經牛逼到能頂的上整個歐洲了?

印度?印度怎麼了?三哥開心就好了,管那麼多幹什麼?


先問是不是,什麼時候多極化形成了?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極,那就是我燈塔國,其他的都往後稍稍,而且就日本也配跟美國爸爸相提並論?


謝邀,

能否成為世界一極的標準應該體現在綜合國力之上!僅以綜合國力而言,印度確實有成為第六的實力!

不過現在把歐洲作為一個整體我覺得還是不恰當的,歐洲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政治軍事經濟一體化過,最好的時候就是80年代到21世紀初,而現在無論中美俄,都不會允許歐洲存在一個政治經濟軍事一體化的聯盟!所以把歐洲分開,印度應該在美中俄英法德日之後!

不過印度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左右中美兩國的走向,中國周邊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我覺得應該是在南亞次大陸和緬甸那一部分,個人認為只要中國不親自卷進直接衝突中去,未來由於科技的進步,世界必將會呈現中美兩極,四代機歐洲還能聯合製造,五代機歐洲就沒造出來,後面六代七代我覺得只能中美玩得起,但現在的中國實際還有很長路要走,也還遠沒有到了可以忽略印度的時候!


總結了一下,在探討印度以前,大概是這麼幾個觀點:

1,日本確定能算一極?

2,歐洲有那麼聯合么?

3,俄國影響力與軍力或許還行,但是國力與經濟還撐得住么?

自打蘇聯解體後世界格局就是一極多強,即便強大如國力直追美帝的中國也不願公開稱自己為世界一極。剩下幾個何德何能也敢說自己是世界一極?

當然,如果說是想幫助我國戰忽局開展工作,那麼我不介意將歐俄日印全都稱為世界一極。


來,我們來搜三個詞:戈爾什科夫航母、阿瓊坦克、LCA戰鬥機,就會知道印度成為一極?路漫漫其修遠兮……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