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每一次戰爭都有大量的健康、優秀、勇敢的人死亡,那後代是不是只遺傳了垃圾基因和思想?

突然想到,每一次大的戰爭(包括那些殖民地戰爭之類),都有很多優秀的勇敢的人死亡,而一些老弱病殘,或者亡國奴之類活下來的幾率好像大一點,那後代是不是只遺傳了奴性思想和不健壯的身體較低的智商?每個有人都應該在被侵略的時候反抗,說我軟骨頭啥的我不理會,就是突然有這腦洞然後提問而已

看了不少答案,發現我問的有點狹隘,我當時主要想的是民族或者國家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會對劣勢方的影響,然而大佬們答題好像不少都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我的問題


中彈負傷和中了彈片活下來的肯定凝血能力強。

你現在知道自己老了得血栓該感謝誰了。

—————

上推十幾萬年,從野外被獵物弄傷或逃避猛獸崴腳,到與鄰作戰石銅鐵武器創傷,幾千代倖存下來到今天刷知乎的各位,我們平均活不到40歲的列祖列宗們早就被迫做出了最優選擇:

+快速凝血功能(保命)

-無血栓/清除血栓(長壽)

活下來的才是佼佼者

相關回答:

假如京都招核爆了會有什麼後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40009/answer/247569905


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①:從古至今,因為勇敢導致的戰爭死傷率不高。

10%的傷亡下,大部分部隊就潰散或者敗退了,絕大部分死傷慘重的戰例都是因為潰逃時候自相踐踏和背後中刀;

30%--100%死傷還不退,甚至於全軍覆沒非常的少見非常的少見,拿一個都會上史書大書特書了,基本都是宗教兵:十字軍、我黨、日寇什麼的。

那麼剩下的90%人都是懦夫組成的?

就軍隊承受的傷亡率來看,大部分人就是不勇敢和懦弱的,否則要督戰隊幹什麼?

②就全球經驗來看,最好的士兵就是最好的奴隸。

戚繼光練兵指明要老實的、重體力勞動的、不敢反抗的,比如礦工,不要老實姦猾的、不要見多識廣的;

太平天國起義的核心力量之一恰恰就是礦工(戰鬥力強大)、而與此同時,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招募兵源和戚繼光一模一樣,越老實越好!甚至於靠江邊地區兵源都拒絕,因為交通便利,客商來往,懂得多不好管(好像有這條不確認啊);

大英帝國水兵被當成豬狗來看待,動不動來上幾鞭子、蹲禁閉、乃至槍斃、吃一百年前的補給鹹肉,一樣的訓練為不反抗。

甚至於很多士兵本來就是囚犯出身的。

所以,在古代,好兵其實特質就是好奴隸,不敢反抗!勇敢恰恰在於懦弱到極致。

③戰爭三要素:錢錢錢。但恰好不包括士兵。

戰爭三要素錢錢錢是《戰爭論》的定理。

有錢才能募兵、有錢才能養兵、有錢才能招募人才、有錢才能建立各種經濟體系、有錢才能建設軍事學校,有錢才能匯聚科技人才、有錢才能研發軍事科技;

在中國,這個錢就是糧食,糧食就是那個時代的核武器;

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用現代的話講就是核威懾(防禦)、軍力構建(進攻)、外交;

一斗糧就買一個士兵的命,有多少糧就能聚攬多大規模的軍隊,沒有糧食吃屎去。

而不論西方還是中國,這個經濟總不是靠士兵去完成的,靠的是農夫、商人、將領、皇帝;也不能說這些基礎就不是優秀和勇敢的吧?

所以說戰爭導致大量勇敢之人死亡,是很多勇敢人死亡,但絕不會到舉國精華全滅這個程度,問題是不正確的。


現代人類早在幾萬年前就已經完成了生物意義上的演化,將一副幾萬年前的人類骨骼和現代人類的骨骼放在一起,如果不是專業人員,很難分辨兩者的區別。那麼,人類這幾千年來取得的巨大進步就肯定不是基因突變讓我們都變成了超人的結果。那人類是怎麼變得比幾萬年前強大這麼多的呢?

答案是文化遺傳。

這是人類基於意識和想像能力所演化出來的,獨有的能力——我們可以創造共同意識。這些共同意識的集合就是我們的風俗文化。

人類這幾萬年來發生的變化都是文化上的變化。文化是一種可以向後代傳承並自我迭代的神奇事物,我們修建紀念碑,撰寫歷史書籍,這不僅記錄下了我們祖先的一切,也讓我們的祖先通過這些記錄從某種意義上達成了永生。我們越是害怕死亡,反而越會相信這種意念是可以超越生物軀殼的限制的。

在電視劇《亮劍》里,就有這麼一段對李雲龍的評價:「一支部隊也是有氣質和性格的,而這種氣質和性格是和首任的軍事主官有關,他的性格強悍,這支部隊就強悍,就嗷嗷叫,部隊就有了靈魂,從此,無論這支部隊換了多少茬人,它的靈魂仍在。」

這個主官的氣質性格,其實就可以對手下產生一種文化遺傳。

講到這裡我想你應該明白了,那些為了理想去勇敢獻身的人並非真的不怕死,只是他們有文化信仰支持自己去做出奉獻,即使他們的軀體已經化土成灰,他們所留下的信仰文化是可以超越生物遺傳的界限,被後人所不斷傳唱的。

人類特別容易受環境感染,我們的主觀意志其實更多時候是我們所處的環境造就的,在我們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才形成了所謂的自由意志。這也就意味著,不管這個人基因上如何,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全都不怕犧牲、敢於奉獻的團隊里,那不管這個人再怎麼膽小,他依然會有很大幾率選擇犧牲自己奉獻團隊。就比如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最精銳最勇猛的人在前期變成了炮灰,而後面徵召的部隊里充斥著大量缺乏訓練的膽小農夫、地痞流氓,但這又如何?一個懦夫到了如此悲壯的文化氛圍裡面,是很容易被感染成英雄的,所以到了後期我們可以看到大量肉身堵槍眼的宣傳報道,這裡面還不乏有基因上天然就更柔弱的女性。而在國家的人才選拔中,對烈士子女的優待也是非常多的,這就是因為如果一個人的父母因為一個信仰而獻身以後,他們也會繼承父母的信仰,並基於對父母的思念和愛去維護父母的名譽,這事實上也就完成了文化的遺傳。

所以啊,越是不怕犧牲敢於奮鬥的民族,他們的靈魂才會被催化得越發堅韌,這和基因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因為對於智人來說,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活得毫無意義,先人的信仰可以給我提供生存下去所必須的意義。

——————與原問題無關的後記:——————

為啥我會對這樣的問題有興趣?因為在日常工作中我會大量遇到有人對自己天賦不夠很苦惱,比如有人會向我抱怨:「你說我這人情商低,智力又不夠,我這麼糟糕的人要怎樣才能過好這一生呢?」

作為一個自由主義的信仰者,我是堅決抵制這樣的天賦論的。

就像情商,這就是一種通過文化遺傳來提升的能力,並非天賦。情商不夠只是因為沒有感受到足夠的關愛,不懂得如何去關心別人,不懂得去照顧別人的感受,這只是「不懂」,而不是「沒有可能做到」。

比如在一個家庭里,父親出軌,母親怨念,兩人總是為情感問題爭吵,而爭吵的內容往往是父親指責母親不愛他,母親則強調自己對家庭的付出,指責父親的薄情寡義和不負責任,這就會形成一個糟糕的文化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因為長時間只有母親的陪伴,而母親出於孤獨、憤怒、委屈等情緒,很容易不停給孩子強調自己對家庭的犧牲,這就會讓孩子很容易受到母親怨念的熏陶,認為如果想要獲得愛就是必須去犧牲的。但請注意父親的指責:你不愛我!這其實是在提示:你需要注意到我的情感需求,而不是總去強調你做了什麼。雖然出軌的父親肯定不會被道德所接納,但也同樣不可忽視母親在這個過程中交給孩子了一種錯誤的愛的文化遺傳。

像這樣的孩子來到社交環境後,很可能會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愛而去無原則的付出。於是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一類的孩子很苦惱地詢問:「我給寢室的同學打開水、抄作業,為同學做了很多事,但為什麼同學們不關心我?」對,這就是錯誤的文化對人帶來的影響,這些低情商的孩子過分關注自己幹了什麼、付出了什麼,卻很少注意別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們總是會困惑:為什麼我付出了這麼多還得不到愛?時間一久,要麼就會認為是自己太糟糕,要麼就會認為是環境太惡劣。前一種會抑鬱,後一種會焦慮和敵對。

所以啊,孤獨的人之所以得不到愛,並不是因為不夠好,也不是別人真的壞,而是沒有學會什麼叫愛。想要感受美好,那就真的需要得到好的文化遺傳,而不是去厭惡自己的基因和血脈。其實對於這一點我們的古人早就發現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再更:剛看到一個知乎回答,可以很好地為我們演示這種文化傳承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史蒂夫歐文是一個致力於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主持人,在某次拍攝中意外被無攻擊性的有毒魚類刺到而身亡,但他熱愛自然,關愛野生動物的精神卻被發揚光大了,他的家人、來參加他葬禮的人以及愛看他節目的人,都會成為他精神文化的傳承者。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284624


「勇敢者的死亡率低於怯懦者」

這是革命烈士們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正經回答,在自動火器發明之前,戰爭死亡和勇敢不勇敢、優秀不優秀沒有多大關係。主要和免疫力以及耐餓能力有關係。

數千年來,戰爭中軍人的最大死因始終是疾病和饑荒,冷兵器和非自動火器的殺人效率比起細菌和病毒不值一提。古代戰爭的主要殘酷之處在於把大量人類聚集起來使他們容易傳播疾病並且令他們脫離土地使他們容易餓死。

天花消滅了95%的印第安人,拿破崙侵俄的60萬大軍大多也是死於飢餓和疾病,克里米亞戰爭中大量英國士兵死於疾病的慘況催生了現代護理事業。實質上,甚至在運用了格林式機槍的南北戰爭中,62萬死亡的南北軍人也只有略多於1/3(22萬)是倒在同類的槍口/炮口下。一直到20世紀,人類在殘殺同類方面的本領才趕上了微生物——饒是如此,一場西班牙大流感殺死平民仍然超過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死於孟加拉大饑荒的印度人也不比死於納粹滅絕營的猶太人少。


平民的死亡率永遠高于軍人。即使在戰場上,勇敢者的死亡率通常也低於怯懦者。

更不必說勇敢者比例小的民族常常被整體滅族了。

更更不必說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上,一個勇敢者的繁殖量通常會高於數個怯懦者的總和了。

所以你以為你是誰的後代?「偶然」活下來的百戰之餘,還是苟且偷生的亡國奴?

哈哈,別想了。亡國奴是可以活著,但他們存活的代價是絕嗣。


這個問題巨有意思。

因為其實很早以前,中國人就已經在討論這個問題了。

人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我以為這種討論犯了不是極左就是極右的中二級別錯誤。

我很自然地站在中庸的這一邊:

人的性格,脾氣,價值觀,有一部分是先天決定的,有一部分是環境影響的。

只要環境不變,戰爭就算把大量健康優秀勇敢的人弄死,

還是會誕生一批新的「健康,優秀,勇敢」的人。

人天生只有動物性,動物本能不存在善惡的說法。

善惡是後天環境和教育給予人類個體的價值判斷。

但實際上,戰爭以後,環境不會不變。

大多數時候戰爭只會把人的生存環境變得更惡劣到極點。

在極惡劣的環境下,要求人類個體講道德,講優秀,講勇敢等具有神性的品質是不科學的。

所以任何年代戰後的一批人,「創傷年代」的垃圾人的比例都會很高。

然後等社會發展,平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和平年代」的垃圾人的比例會迅速下降。

如今的中國,連穿紅燈過馬路的人都變少了。


學某人的語氣:

基因是什麼?

請證明健康、優秀、勇敢為可以量化的性狀

請證明健康、優秀、勇敢為可以量化的單一性狀;如果為複合性狀,請對該複合性狀進行解構

請證明健康、優秀、勇敢這些性狀(如果真的算性狀的話)為可遺傳的

如果有足夠證據證明上述所謂的性狀為可遺傳的,請闡述其遺傳方式:單一基因對單一性狀?單一基因對多個性狀?多個基因對單一性狀?多個基因對多個性狀?是否伴性遺傳?是否表觀遺傳?原發性還是觸發性?遺傳度幾何?。。。。

請闡述戰爭(外界條件)對該性狀(假如是的話)進行篩選的博弈模型,該性狀是數量策略還是性質策略?不同策略在該數學模型中達到博弈平衡時的狀態如何?什麼樣的策略是最優策略?

。。。。。。

友善一點,舉個例子吧。

既然題主提到戰爭,那就說說那個被稱為「戰士基因」的MAOA,這個基因,怎麼說呢,其蛋白產物可能是一種酶,能夠降解一些腦中的失去作用的信號小分子,而如果它失活了,那這些信號小分子就聚集起來,造成反常的暴躁易怒的情緒。可巧的是,在某些人中,這個MAOA基因確實失活了,而攜帶MAOA失活型的人,會表現出比較強的攻擊性、易怒性,以及,冒險和開創精神。

這也是為啥有人管它叫「戰士基因」,攜帶其失活型的人,好像確實更加富有戰士的氣質。

所以說呢,你看,這才是把基因型與表型聯繫起來的正確姿勢。

不是一種病對應一個基因,也不是一種性狀對應一個基因,更不是一個主觀描述性的辭彙對應一個基因。在從這種錯綜複雜的網路關係中抽絲剝繭出來可研究的對象之前,我們還是先不要講什麼遺傳性。

對了,到底是戰士型還是非戰士型更容易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無論是在劣勢方或者優勢方),也並不是顯而易見的,比較科學的辦法是構建數學模型,對多種策略(戰士策略、旁觀者策略、賣G策略等等)進行多次博弈模擬,才能知道什麼策略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更加容易活下來。

。。。。。。

另外對於你所說的思想,大概可以看做迷因(meme)吧,也差不多,無非是傳播機制不一樣(不再是父子嚴格傳承),戰爭能殺死人類個體,但在殺死思想的能力上,還差得多。


最近,看到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回答:男的不拼就絕後 @求畢業要淡定

我覺得,也可以用作這題的答案。

被淘汰的,都不是最優秀的,最優秀的男人一定是活到最後並且制定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規則的人。

每次戰爭都是大洗牌,題主口中的老弱病殘、亡國奴,憑什麼和勝利者分享權利?誰的基因能留下來?


一戰爆發,羅素不去參戰,有個老太太很生氣地對他說: 別的小夥子都為了保衛文明穿上軍裝打仗去了,你就不慚愧嗎?

羅素回答: 我就是他們要保衛的那種文明。


朝鮮戰爭中很多英雄部隊前身是國民黨部隊投降過來,個別還有當過偽軍部隊的經歷。在國民黨,在日偽軍他們一觸即潰,很多還幹了一些不該乾的。在加入共產黨的軍隊後,熔煉成一支英雄的集體,在武器裝備全面劣勢的朝鮮戰場打敗了聯合國軍。

蘇聯1922年成立,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偉大的蘇聯人民用23年將一個貧弱國家一舉建設為世界第二的強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納粹。所有23歲以上的蘇聯人都出生在帝俄時代,絕大多數人的境遇都是農奴,被辱做牲口。

共和國騰飛崛起階段做出卓絕貢獻的人民,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虛空憑空生出來。骨幹核心大多生於晚清民國,被蔑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

同樣一批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作用下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控制變數,這不能用生理基因解釋。人的主觀能動性強關聯是生產關係。至於生理狀況統計看影響區別很小,人群中生理情況呈現正態分布,特別優秀和特別糟糕都只佔很小一部分。


邏輯很奇怪吧。鬼子進村了,難道不是眼神好的,反應快的,腿腳利索的,腦子靈活會找地方躲藏的的人,才能活下來嗎。老弱病殘跑不了,全被突突了。還留什麼基因。

正兒八經的戰爭,哪有什麼亡國奴,都是殺乾淨才算完。這個星球上曾經產生過各式各樣大量的族群,他們全在競爭中被殺乾淨了。


一般來說,在篩選更為猛烈的史前時代,都是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一方部落獲勝,失敗的一方部落被斬盡殺絕。

而後,當部落成為國家,國家遠遠大於部落的情況下,參與戰爭的遠遠是少數,而和平環境中,窮逼三代無後,篩選過程也不咋輕鬆。

所以你家列祖列宗一般來說,絕對當得起列祖列宗這個稱號。

························

更直白一些,你看現在統御天下的,不過是上古時期,中歐森林的一個日耳曼部落,東歐森林的一個斯拉夫部落,黃土高原上的一個華夏部落。還有中東非洲的一些。

在有文字記載之前,這幾個部落就已經膨脹為巨大的部落聯盟,歷史中從來沒有記載這些部落是怎麼崛起的,但是我們能看到的結果,是在歐洲平原,在東亞平原上,除了這幾個部落,其他部族都在夾縫中生存。而對後來崛起的鮮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部落的發展史,我們得以管窺部落競爭的殘酷。

在這種部落競爭的模型中,個人的健康優秀勇敢沒啥卵用,必須要整個部落團結一致,能夠克服囚徒困境,才能征服其他部落,而非被征服。這也就是姨學天天吹噓的德行高地。

當然,誰祖上沒個德行高地啊


疫病和饑荒殺死的人比戰爭殺死的人要多的多的多。


先去讀書,就能少亂想。比如先去了解一下:「自然選擇」不是割一波韭菜

再睜眼看看現實世界:看看不斷戰爭又引領工業革命的昌盛歐洲;看看不斷興亡治亂又愈戰愈強的中國;看看逆來順受避免戰爭又始終無望的印度。

然後題主再看看自己的問題:「那後代是不是只遺傳了奴性思想和不健壯的身體較低的智商?」拿破崙伏爾泰孟德斯鳩大仲馬愛因斯坦波爾毛澤東錢學森錢三強詹天佑侯德榜粟裕錢鍾書王國維魯迅(此處省略一萬字)集體詐屍圍觀題主.....

可能喬達摩、甘地和特蕾莎修女能安撫一下題主吧.....


其實怎麼說呢,我覺得這種說法吧,有兩方面。

一個呢,可能的確存在,比如說戰爭進行了超越一般意義自然選擇的淘汰,大量優秀基因遺失殆盡。這個我一定要提衛國戰爭。我懷疑衛國戰爭絕對起到了這個作用,一代人青年男性快死沒了。對於基因頻率你說沒影響那是不可能的。

二一個呢,優秀的基因不可能全沒了的。而且反正自然選擇一直在進行,你即使剩下來的全是不那麼優秀的個體,經過幾代人選擇,優秀的基因換個樣子就又回來了。


在人類上百萬年的進化史里,大部分戰爭的結果就是敵對方的男性全部殺掉,女性漂亮的瓜分,丑的或殺或留著打雜。因此健康,優秀,勇敢的人存活的概率更大,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至於最近幾千年,其實也差不多。一般戰爭爆發,各方勢力都要優先保證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所以健康,優秀,勇敢的人才不至於會被餓死。反過來,瘦弱,膽小,失敗的人因為利用價值低,首當其衝被犧牲。古時候經常有所謂的守城戰是吃人的,想一想先吃掉誰?

另外,現代以前的幾千年,如果不是大規模的災荒和瘟疫,並不會起那麼大的戰事。還有一點更要清楚,最後的獲勝者比如享有更高的經濟地位,那麼他們的後代繁衍的速度會更快。因此,戰爭的結果是讓健康,優秀,勇敢的人更多的繁衍。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