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認真真的參加空手道百型活動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題


先給不知道空手道百型的朋友做下科普。

空手道百型,顧名思義就是打一百個空手道套路,這是沖繩縣倡導的「空手道日」活動。空手道日指的是每年10月25日,以紀念1936年10月25日「唐手」正式更名為「空手」。每年的10月25日,世界各地的空手道練習者就會自發組織集體型演武等活動,2016年在沖繩縣那覇市還舉辦了千人演武,破了吉尼斯紀錄。

回過頭來說百型練習,我自己也舉辦過這個。因為當時道場的成員會的型還不多,我們是選擇了三套最基礎的型,打33遍,要求全程發力、正確氣合。每11遍暫停一下提醒一下注意點,最後一套慢慢一起打一遍本流派核心內容的最後一套「公相君大」,總共耗時1小時40分鐘左右。最後我們總結了一下體會。

最初11遍,大家普遍都是勁道很足,每一擊都是以打穿目標的感覺去做的。體力消耗很大,所以到最後兩三遍的時候已經有人明顯出手速度下降了。這一階段,因為我要求假想打穿目標,一些學員打拳表現出一些莽勁兒,為了發力出來還會有蹬地起伏甚至往前撲的動作,用力過猛站姿和動作都會有些變形。

中間11遍,體力已經沒那麼充沛,光用胳膊發力的同學已經胳膊發軟了,開始自覺地用上軀幹的力量。腿也會感到疲勞,再蹬地起伏的情況得到了改善,開始調整為穩住身子,不往前送重心了,因為重心送出再收回、重心變化之類的,消耗體力挺大的。最大的問題是感到無聊,注意力的集中度下降了不少,所以一些步子開始走得隨意,動作連接也開始模糊化處理。這時候喊口令和發聲我提高了音量,有意識地維持大家的注意力。

最後11遍,顯然大家也都比較疲勞,不過感覺反而動作發力比較到位,因為胳膊和腿已經沒有什麼力氣,都在用要胯帶動,動力鏈似乎得到了一定的優化,我放慢了節奏,要求大家每個動作做得清晰,所以感覺反而比最初的11遍要打得好。注意力倒是比中間集中了很多,畢竟已經打掉了三分之二以上,就快結束了,大家都在堅持。

最後一套公相君,我們打得慢,因為動作複雜,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時大家似乎也很順利跟打了一遍,過了一個月之後再帶著打一遍時,又都跟得很吃力,磕磕絆絆的。

總結一下。

我個人覺得如果只是想練動作的話,專項練習效果更好,比如一千正突、一百前蹴、連續的移動出拳等等。型里的動作多且雜,一百遍的練習強度對於各專門動作來說不是很高。重複的高強度練習,會讓人本能去想省力地做到達標的動作,所以對動作的發力鏈有優化作用。

對於型本身的練習來說,100遍型能有效提高熟練度,打到後面動作的銜接都是下意識完成的,不用再刻意地去想下一個什麼動作。如果對某個型不熟練,那反覆打就有助於記憶,熟練是提高型水平的基礎。

精神方面,我覺得專項練習的效果也是一致的。但是大家反饋的所謂注意力集中,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懷著什麼想法打拳很關鍵。如果到最後想的是「還有三遍,再堅持」、「這個動作好累我要加把勁」之類的,還不如出去跑步,我希望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假想敵上,想的是把對方打倒,而不是去數數、去鼓勵自己,否則練拳不達意,不如做體能練習。

有一樣東西是別的練不出的,就是對型的感覺。打了許多遍已經學的型以後再去跟著打新的型,很多動作似乎不用刻意提醒,也會順暢的銜接起來。這有點像我們學外語的「語感」,或者聽歌聽多了自然就會接歌的「樂感」。找到這種感覺時,練型就會變得很愉悅,彷彿摸到了某種規律,順滑得會有一直想打下去的感覺。類似的感覺在組手時也會有,比如掌握了節奏、下意識地就做了漂亮的防守反擊之類的,有種爽快的感覺。總之就是「身體自己知道該幹什麼」的一種奇妙感覺。

型的練習屬於基本練習,往往不會高節奏高密度地做動作,呼吸配合正確的話不會覺得喘或者缺氧,但是打完過會兒會感到一種深度的疲乏。具體也不是某塊肌肉酸痛,而是感到體力不支、發虛、飢餓、犯困等等,說明身體有些透支能量。所以那天練完後我們聚餐去了,大家胃口都很好,晚上早早地睡了,第二天都說心情愉悅睡得香。

最後,這個活動值得體驗,但不推薦日常也這麼練,請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各種練習里。型要練對,如果各個要點沒做到位,光堆砌數量沒有好處。


推薦閱讀:

到沖繩學習空手道是種怎樣的體驗?
請問空手道中的中段直拳的發力有沒有不同之處,如極真會和小林流。?

TAG:空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