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孩子在學校參與了校園欺凌,怎樣教育孩子才能夠使他意識到錯誤並主動承擔責任?
首先我想質疑一下這個提問的主體。
發現自己的孩子參與了校園暴力、並且是加害方,家長在行為上的反應有3種:1)試圖阻止;2)不當回事不關心;3)鼓勵或變相鼓勵。這個提問的主體是第一種反應的家長。
那麼第一種反應的家長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呢?
如果自己娃被舉報是第一次,家長可能是震驚、憤怒、傷心(不相/想信)、自責(比如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這已經是慣犯,在此基礎上很可能會伴隨深深的無力感(對孩子沒有辦法)、擔心(這娃以後會怎樣)、試圖往好處想(至少不是被欺負、長大了就好了等等)。有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向受害者多次致歉,得不到諒解,於是開始埋怨受害方不通情達理。
(沒查文獻,都是經驗論。有一段時間一直在犯了事兒的少年的家長小組幹活。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之中有當事者,歡迎分享自己的經歷。)家長在處理這件事之前,請先理清楚自己的情緒和思緒。
你的傷心失望難過自責,僅僅通過發怒的話,是傳達不了給你的孩子的。震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曾經面過一個男孩,他小學時在超市偷東西被逮到,他父親在他背上用油性筆寫上「小偷」,把他揍到奄奄一息失去意識,甚至要從陽台上把他扔下去。最後鄰居報警虐待,警察介入把他保護起來。他現在是高中生了,而我面他,是因為他又犯了別的事兒。
有本書叫「反省させ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直譯:讓TA反省的話會讓TA變成罪犯)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我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案例。他們的反省文章越寫越寫越流暢真摯、演技越來越高超逼真。但實際上,在父母口水直噴或者還加上武力制服的時候,他們一邊反省著、一邊思緒飄到了很遠:我下次要怎樣才能做的更隱蔽呢?理清自己情緒不是個簡單的過程,夫妻間(如果有且能的話)最好商量一下。
我的建議是,不要試圖一個人解決。不要說慈母多敗兒只責怪媽媽,父親同樣有責任。理清楚,然後把自己的情緒先放一邊。夫妻倆甚至可以想的積極點:問題暴露出來了,正是解決的時候。孩子的問題說起來也簡單,小學生的話,基本上純粹就是暴露了家庭教育的問題、或者說暴露了你們夫妻的問題、或者說暴露了包括爺爺奶奶在內的大家庭的問題;初中生的話,在此基礎上還往往涉及到同齡人的夥伴關係問題。
可能有人要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實話說,我站著說話確實腰是不疼的。年紀越小干預越早,效果越好。到高中生的話,相應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知識水平上發展程度比較高了,乾的事,危險度傷害度往往也比較大,打個不適當的比喻,比如燙煙頭剝衣服性侵犯之類的,小學一二年級很少有小孩干出來吧。所以要是在初中生之前發現自己家娃犯了事兒,一般事情大不到哪裡去(像長崎一個小學生用小刀把同學脖子割了的這種還是極為少見的),以此為契機還很有希望改的。把事情搞清楚。
在沒有搞清楚事實之前,不要下任何判斷。為了得知這個事實,你可能需要去跟孩子本人交流、需要跟老師交流、需要跟受害方交流,盡量多的收集信息。這個過程需要傾聽。大多數做了壞事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的是壞事,要不然他們怎麼會為此撒謊、試圖逃避責任呢?做好了傾聽,你家娃能安心地把事實真相說出來,這個「教育」就成了一半。因為他對於自己做的事,承擔到了一定的說明責任。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
我最近遇見一個男孩,他是性犯罪慣犯,從小學5、6年級開始就掀女孩裙子、強摸胸等等,偏偏沒有一件事真正鬧大的,因為發生在校內都在校內解決了,沒有人報警。最新發生的這件事,學校的處置是勒令退學,但受害者沒有報警。他在治療時,重複一句話,「反正學校能幫忙解決」。
他媽媽則一直哭泣著道歉:「都是我的錯。」一個人犯錯,且這個錯誤的責任不需要承擔的話,往往會使這個人變本加厲。TA承擔責任,父母幫助TA承擔責任,注意不是【替】TA承擔責任。這其中差別很大。總結一下:
在我的理解中,校園暴力並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概念,校園暴力是一種發生在校園這種特殊環境下、學生之間這種特殊關係下的,暴力或者說犯罪行為。當然環境因素是很重要的,這一點無法否認。但是,很多時候我感覺,校園暴力這個名稱弱化了事實的力度,校園暴力這個詞給人的印象是擦邊球--儘管接近,但沒有越過法律。實際上,我們說的校園暴力按情節內容程度不同,有些已經進入了犯罪的範疇。對於一個暴力加害者,我們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assessment:1)有助於TA變化的要素strength(他本人,他周圍,比如人際關係、家庭、學校等):比如他本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爸媽想幫助他支持他並且願意為此付出努力2)有害於TA變化的要素risk(同上):比如他本人有發展障礙,思維容易走極端,爸媽關係不咋地,他與教師關係差
3)TA本人的需求need(因為變化的主體是他本人):比如TA再犯一次他就得進監獄、再犯一次就得退學,於是TA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行如果事情不嚴重,這3個方面的要素中strength相對多,risk相對少,TA本人亦有改變的需求的話,判斷這孩子在community內,在家庭內可以改變的話,爸媽想自己解決還是有戲的。但是,如果事情比較嚴重,這三個方面的要素中risk特別多的話,就這孩子的危險性,在community環境很難解決問題的話,最好給送進少年監獄等比較嚴格的地方。就這個提問來說,主體是我之前說的第一種父母的話,父母的支持和動機會成為孩子改變的一個重要的strength。
對於父母的建議,說到底是下面這兩句話:
你不能改變別人,你只能改變自己。然後通過改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可能)影響到別人。如果上句括弧里的可能性沒成,就拉倒吧。TA的人生是TA的人生,哪怕關係再親密,一個人也沒法為別人的人生負責。———————————補充:
我看到評論說,說半天也還是不知道具體要怎麼辦。我知很多知友是來尋求答案的,最好具體到每個步驟、甚至到每個反應。具體怎麼辦,我確實不知道。給我一個具體的case、足夠多的信息,我能按照專業的framework和經驗給整理出具體的對策。但是對於本提問,我想說的就是:父母在認為孩子有錯之前,先去傾聽孩子說什麼;父母在想要怎樣去改變孩子之前,先改變自己;客觀評定事實,在理解好自己想做什麼之後,分清楚自己能做得到的事和做不到的事是有必要的;讓孩子接受他應當承擔的制裁和責任,不是在害他。看到好多回答是打孩子一頓讓他也體驗一下被欺凌 讓我想起一則笑話:丈夫在公司受氣,回來罵了妻子一句,妻子不快,打了孩子一下,孩子四處環視,把沙發上的貓踹了下去。
同理心不是「你被打過我也被打過」的革命友情 ,簡單的打一頓可能會發展為 「雖然我被大人打了,但我還是可以欺負欺負你出出氣啊。」
我覺得 大人可以先不要表立場 先問一問小孩 那個被欺負的孩子為什麼被欺負 然後幫他一起總結理由
大多數小孩在欺負別人時候根本沒多想,更多可能只是順勢參與進一場校園欺凌,你讓他多想一想,懂理一點的小孩自己就會發現那些理由站不住腳,那些行為有違道德。至於那些我在公共場合看到的「小霸王型」的孩子 他們在家長同伴面前表現得極其自我到讓我看不下去 (′?_?`) 這類我想想就覺得很無力
剛剛想像了一下 有一天我的小孩特理直氣壯地對我說「就是因為欺負他我很爽啊」的場景
應該會要哭出來的吧 現在只是想想就難過得想哭 「因為把別人弄難過了所以很開心嗎?你讓媽媽也很難過呢」被你弄難過的人:-) 是不會陪你玩 不會給你買零食買玩具 不會讓你玩手機iPad看電視打電腦的我不打他 我也不會不理他 但我要表達我的難受 對 這種難受影響了我的生活 使我食欲不振 精神恍惚 燒飯控制不好鹹淡 沒興緻帶他出門 偶爾才想到笑一笑
我要在他疑問時肯定地告訴他「因為你不會考慮別人 所以你身邊的人會很難過。」等他長大了 要結婚生子 我會和他聊起這件事
「我當年真想抽你這熊孩子一頓 但我沒有。」會提出這種問題的家長,應該不是那種「鼓勵小朋友欺負他人,或者得知小朋友欺負他人坐視不理」的家長,因而不囊括在以下討論中。
微笑#===================================本次討論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孩子為什麼會參與校園欺凌?2,當被發現了「參與校園欺凌」,孩子的心理通常是怎樣的?3,如何幫助孩子停止「校園欺凌」?(沒什麼耐心的可以直接到最尾部看結論)#==============
1,孩子為什麼會參與校園欺凌?除了極少數部分先天"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孩子以外,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是」外源「的誘導。可能是單一的來源於家庭或同齡人或媒介傳播的,也可能是多方面的。1.1 家庭因素- 家長因為各種原因(婚姻不和,工作太忙,家長本身也很自我等)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或因為各種表達的原因沒有給予孩子」有足夠的愛「的感覺
- 家長平時對孩子太縱容,有的時候,孩子明顯是非常不禮貌或者要求非常不合理的時候,也不制止,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可以不被約束的,自己的需求都會被滿足的,他的世界就會只有自己,任何其他人都是為他服務
- 家長從不或很少監管孩子,
- 家長思維比較粗暴,只有給錢和打罵孩子兩種與孩子溝通的手段;或者是家長比較暴力。孩子很容易會有」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可以通過金錢和暴力解決的錯覺「。
- 家長本身經常欺負/欺壓/嘲笑/凌辱別人,讓孩子有」欺凌別人能獲得快感「的錯覺
- 在家庭裡面可能被年長的哥哥/姐姐/欺負,給孩子一種」力量不對等的時候,強的一方能夠通過欺壓/欺凌/嘲笑弱小的一方獲得快感「的錯覺.
1.2 同齡人因素
- 有朋友在參與校園欺凌。不參與欺凌就會被孤立,或者不參與欺凌就失去朋友。
- 有瘋狂痴迷暴力的朋友。
- 與同齡人一起,作為樹立權威的手段。
- 一群人作為甄別」自己人「和」其他人「標準,欺凌異化
- 自己被欺凌,選擇欺凌別人轉移」被欺凌「目標
1.3 其他因素
- 學校從未有過」欺凌「教育,包括怎樣的行為是欺凌,欺凌會對受害者造成什麼傷害,學校有怎樣監管、懲處制度
- 接觸的電子遊戲、電視節目、網路平台中欺凌的風氣盛行
- 社會交際障礙,先天性與社會格格不入
2,當被發現了「參與校園欺凌」,孩子的心理通常是怎樣的?
不管知道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看到了家長對此事的負面評價/情緒,害怕受到懲罰/冷落/鄙視。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覺得無所謂「(待補充)
3,如何幫助孩子停止「校園欺凌」?
3.1 去除誘導孩子參與校園暴力的因子 其基本邏輯是,與孩子/教師/朋友等溝通,儘可能找到原因,儘可能排除這些因素。有一點家長得要反覆確認一下的,要確認你的小朋友是不是disablity(emotional or behavior disordered)!!!如果是後者,家長得多花點心思了。參考這個帖子如果你的小孩是先天性的反社會人格者,你會怎麼做? - 心理學 - 知乎 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與孩子溝通。要成功與孩子溝通,首要的就是要爭取小朋友的信任。溝通的要義包括,」告訴他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父母永遠無條件愛你「和」父母因為你欺負別人了很傷心,而不是很生氣「。 如果你一味地打他,但他根本就不服你的話,他很可能只會更暴力。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原因讓他成為「惡魔」,但暴力絕不是一個能讓你知道「為什麼」的方法。相反,他極有可能就是因為「平常,你不開心了(表現出來可能是生氣/憤怒/沮喪/煩躁)你打他你爽了」,他就覺得「當他力量足夠的時候,他生氣/憤怒/沮喪/煩躁欺負別人也會爽」。 交談的技巧包括,」用自己年幼的例子拉近距離「,」耐心地聽他講「,」不斷地提問,如」你覺得他是壞蛋嗎?你覺得他疼嗎?你覺得他難受嗎?你覺得他父母難受嗎?你希望別人打你嗎?你覺得別人為什麼不能打你呢?等等「「3.2同理心訓練 比如說跟小朋友一起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教育小朋友「如果那個被欺負的是你 你會有多難受」,養一下小動物,養一下植物或者去農場認捐一些田地,參加一些多個家庭參與的互動遊戲等。期間記住」多引導小朋友親身參與互動「,」注意觀察小朋友情緒變化「,」鼓勵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感覺「 與小朋友觀看公益教育片。 以下這些資源可能有幫助: PACER』s Kids Against Bullying website (http://www.PACERkidsagainstbullying.org) with your child and check out the following page: ? Students Who Bully-What Can They Do? (http://www.PACERkidsagainstbullying.org/wp-content/ uploads/2014/05/ifYouAreBullying.pdf) This resource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easons why bullying may occur and encourages them to think about new ways to respond. (待補充)3.3 行為約束 給他指定一些,」絕對不能做的行為「,並指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比如,絕對不能給別人起外號,如果他做了,他將一周之類承擔家庭的洗碗任務(得看孩子討厭做什麼,我討厭洗碗...有的小朋友討厭吃不了肉/吃不了菜/沒有豆漿/要拖地/要背書) 我覺得這個階段,如果你是」孩子是可以打「的教育者,或許你可以自己考慮酌情將打一頓加進去。(待補充)#====================================總結:1,孩子為什麼會參與校園欺凌? 孩子之所以會參與校園欺凌,可能,父母的行為,同齡人的欺負或同化,孩子behavior disorder或有反社會人格的傾向有關。很多時候,並不僅僅是單一因素引起的,教育孩子的確非常的複雜,父母本人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但認真去從這幾個方面找一找,還是有跡可循的。2,當被發現了「參與校園欺凌」,孩子的心理通常是怎樣的?粗略地分,包括害怕受到懲罰/冷落/鄙視,跟因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而覺得無所謂 前者非常不建議暴力對待。3,如何幫助孩子停止「校園欺凌」? 大致包括「同理心訓練」,」行為約束「以及」去除誘導孩子參與校園暴力的因子「想問,你孩子多大了?
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小學:欺凌者(男性) 恃強凌弱的原因是過於重視權勢等級的支配,或許家庭可以適當給予他某種權力,同時要教會他什麼叫尊重,請做好孩子的榜樣......
畢竟是孩子,一般的說教沒有用,你要以權威的立場告訴他欺凌別人將會受到什麼懲罰,並嚴謹施予懲罰,如打掃學校一小時。
中學:可以嘗試喚醒欺凌者善良的本性,首先讓受害者描述自己遭受欺凌的感受,讓他理解受害者的感受,更要教他什麼是尊重,以及告訴他每個人都有人權,不能因為看不順眼就欺凌別人,不然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帶著孩子,真誠的向受害的人和其家長道歉,承擔所有的責任。和孩子一起彌補對受害人造成的傷害。以身作則,不需要多說。不用過多批評,讓孩子明白:他受欺負,家長會保護他,而他欺負別人,家長會和他一起來承擔責任。我認為,基本上就夠了。
根本不可能,能參與施暴說明心智離成熟懂事差了不止幾個段位,即使通過一系列手段讓他承認錯誤也只是迫於老師家長的壓力,可能心裡會有一點點憐憫吧,但在他同樣是學生的年齡,絕對不可能真正意識到集體暴力對與一個學生來說是多大的傷害,能意識到時也只有幾年以後,或者自己成為被施暴對象。這群學生的心態是扭曲的,在家裡父母不教育不管,在學校,成績差,老師不教育不管(也沒法管),你想通過感化的方式教導他們簡直做夢,更別說什麼愛了,他們眼裡根本沒有這些東西,對他們來愛簡直就是笑話,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曾被父母,不曾被老師愛過,他們為什麼要愛別人? 一個成年人長年在負面環境影響下長大,都不可能有正常的心態去愛別人,你要一個小孩怎麼可能做的? 拜託不要再講什麼愛,什麼引導這些噁心的話了,對那些惡魔根本沒用,說這些話的估計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那些黑暗的畫面。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你們這麼不願意對他們這種行為立法,為什麼不願意對他們的家長這種縱容立法?為什麼你們就那麼喜歡保護這些施暴的惡魔,為什麼你們就要犧牲無數被欺凌的代價來嘗試感化這些根本不懂也不想懂什麼是愛的惡魔? 他們是不想懂知道嗎,不是不懂,是不想懂,是他們不想理解那些所謂的愛護,他們不需要。為什麼成年人欺凌毆打就是刑事案件,小孩子就不可以了?8,90年代的嚴打之前,有人還記得社會是怎麼樣的嗎,嚴打之後到現在又是怎麼樣的,大白天走街上你還怕被搶嗎?校園欺凌都已經嚴重成這樣了,還有人在談要開導,要說教,要感化,真是噁心死我了對這些惡魔,只有80%重罰+20%教育,才有用(包括家長)
但凡你的孩子有了暴力傾向,我覺得家長應該找找自己的問題,什麼換位思考打一頓什麼的,就是有了這種思想,你的孩子才會這麼暴力,孩子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負面影響,如果在家裡也無法被消化的話,那麼就會轉換為暴力。其實孩子的教育很側面的反映了家長的品性問題,這種東西不是嘴上會說大道理就行了的,而是家長自身的素質,德行決定的。如果你的小孩出現了問題拜託先看看自己。
小孩兒欺負別人一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一對一欺負;一種是多對一,而多對一又分領頭和附和兩種。我的經驗是:多半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三觀,爺爺奶奶是真的管不了的,如果嚴重的可能未來會走向犯罪,所以自己親自管,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建立孩子正確的三觀,這是根治的辦法。如果就事論事的話,這幾種情況的處理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最簡單的是跟隨別人欺負人的情況,建議對其進行教育後再轉學,因為孩子自己在學校往往很難改變自己的交際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摒棄不對的,重新建立對的才是最有效的。而一對一欺負的情況則建議讓他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不然他是體會不到別人痛苦的。而帶領別人一起欺負別人就嚴重了,這真的不是單純的教育和轉學能解決的,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和距離,其餘的都得一步一步來,不要小看孩子的智商,能忽悠別人當自己跟班不是一般小孩兒能做到的,所以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不光看表面的事,而要注重內心。
古話說的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前網上有段視頻,講的是一位外國母親因為自己的孩子欺負患癌症的同學而悍然在眾人面前剃了孩子的頭髮,這種教育方式說好也不好,雖然讓孩子長了記性,但是從心理上造成了孩子狠父母的一個陰影,所以,當我們的孩子犯了令人厭惡至極的錯誤時,我們可以打孩子,但是打完之後心平氣和的教育很重要,而不是對孩子持續進行冷暴力。
校園欺凌角度氛圍兩種一、從眾,講哥們義氣。這類孩子是辨別能力差,不知道對錯。而且非常莽撞,但是本質善良。家長不應去打罵教育,採取說道理,換位思考,以及說明危害,引導孩子找出自己的錯誤。二、本身品行惡劣,以欺凌為樂。這種孩子一般缺乏家人關愛。同時行為習慣很差,易怒,思維叛逆,模仿能力強。要讓他道歉,他會審時度勢,你若嚴肅無語,孩子可能要平衡利益。家長要堅持陪伴!
雖然還沒有孩子,但是我會很失望。我肯定會用同樣的方法揍一頓。然後問,這樣打你,你開不開心?你會不會覺得難受?你憑什麼打別人。
欺凌,感覺這是成人都沒解決的問題…但凡一群有精力的男人(女漢子)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共處一定時間就有可能出現欺凌情況了(包括言語欺凌),杜絕感覺是不可能了,只能給周圍的人群傳遞一個信息(我不好惹,別找麻煩),呃……自我的觀點,感覺有點極端。孩子有條件還是應該鍛煉身體的,如果能報個跆拳道,散打什麼的就更好了。感覺我的觀點是…與其被人欺凌,還是欺凌別人好些。
校園欺凌問題其實挺簡單的事。首先,持強凌弱是個概率事件,在一定的基數上是會必然發生的,哪怕在成年人社會都不能避免,未成年人群更加地不可能避免。同時,由於未成年人群涉世度較低,在欺凌方面的思想意識前置條件更加純粹。
未成年人在面對欺凌事件的時候,最初的特徵是迷茫、恐懼和未知。追究原因,則是我們的教育體系裡面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我敢說就算是成年人,在被受欺凌的時候,至少20-30%的人群也是會處於無所適從的狀態,在這方面我們如何要求未成年人能夠自行面對。未成年人的生活環境狀態就是一個弱化版本的社會形態。
欺凌事件我們分兩方面說:一方面是對欺凌者的處罰,一方面是對被欺凌者的預防性教育。
預防性教育包括:建立暴力機關(次級國家暴力機關),提供舉報方式(比如110系統),讓受傷人群有一個能夠自行處理的一個場所,讓施暴者有需要戒畏機構。並對於「受傷級別」進行量化,建立一個和國家暴力機構有所區別的未成年社會化管理方式。
對欺凌者的處罰:由於考慮是校園環境及未成年因素,在主觀上還是以教化為主。因而在處罰力度上可以相對較清。在處罰力度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是偏向於「摧毀或降低其在他/她環境中的地位」為核心要素考慮,因為絕大多數都是其所謂的「地位」所帶來的「迷之勇氣」。其次,必須讓其認識到「錯誤」,所謂「錯誤」需要一個標準的量化,上文有提及。認識之後要讓其去接受處罰,讓其主動接受處罰的目的在於培養其擔當,如不能夠主動接受處罰,則需要被動進行處罰,以讓其明了犯錯誤和受處罰之間的必然性關聯。
對於受欺凌者的後期教育:一方面教導其面對欺凌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可以選擇性地對其進行「被欺凌項目」的專項教育,以培養自信。
以上
一,打一頓他,讓他直接建立打人會挨打的聯繫。二,去少管所參觀學習,知道國家管這事,不僅僅是家庭和學校的事情。三,有條件的話轉學,改變夥伴環境關係。
看情節吧,一般的要溝通,然後才教育。有些小孩無端就很邪惡,還是早一刀殺了得好。
作為從小就從市級三類校混上來的人來講 我覺得 欺負別人總比被別人欺負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