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互聯網公司談到供應鏈問題時,他們是在說些什麼?
01-29
前有小米,後有鎚子,最近又是樂視等公司,這些涉及到硬體的公司似乎總被供應鏈的問題搞的頭疼不已,這是為什麼呢?@David厚知供應鏈@Hui Renjie@程曉華@潘志明供應鏈優化遠營@葉燦斌@Clive Chen
一、先普及兩個概念:供應鏈與約束理論(TOC)
- 供應鏈_百度百科: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採購原材料開始到製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個由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所連成的整體功能網鏈結構。
- 約束理論_百度百科(TOC,Theory of Constraint)。約束有各種類型,不僅有物質型的,如市場、物料、能力、資金等,而且還有非物質型的,如後勤及質量保證體系、企業文化和管理體制、規章制度、員工行為規範和工作態度等等。
二、為什麼互聯網公司的供應鏈容易出問題?
涉及的因素實在太多,撇開技術、商業模式這些環節(可以另起話題),在供應鏈範疇內,我們重點講一下交付不及時的問題:- 銷售數量的難以預測性。在互聯網時代,營銷有時候是「無約束的」。一個熱點事件,可以瞬間點爆流量,所有人知道都討論你的產品,但投入的營銷費用並不一定很多。相反,可能投入巨額的營銷費用,但收效甚微。
- 供應鏈是特別講究「約束」的環節,每一項因素都可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供應鏈產品的交付,成本、質量、交期三大因素互相制約。小米最常見的「期貨」問題是交期不及時,鎚子T1遭遇了產品良率太低的質量問題。
- 供應鏈的備貨(庫存),是嚴格按照銷售預測、生產周期來準備的:3.1.產能充足時(月產能&>=月銷售預測),備足一個生產周期的庫存,就可以及時交付;3.2.產能不足時(月產能&<月銷售預測),要麼提前擴產能,要麼外包,要麼控制銷售。無論哪個環節沒做好都出問題。
- 我們回過頭看看問題1對問題3(銷售預測對供應鏈交付)的影響是什麼?舉個例子:
4.1.白菜手機十月上市,預計當月銷售10萬台;
4.2.白菜公司為了應付可能的波動,備了2倍庫存20萬台,1台成本1000元,花了2億元!同時生產車間設置了最大30萬台的月產能;4.3.十月白菜手機正式上市,我靠!產品太給力了,賣瘋了!當月訂單100萬台!!!(我有說供應鏈已很強大的美腿妻么?)4.4.十月當月缺貨100萬-20萬=80萬台,當月開到最大產能,10月初只出來30萬台;4.5.十一月繼續缺貨,拚命擴產能(備物料,招人,找場地,搞機器……);4.6.三個月過去,好不容易將產能擴到一個月100萬台的時候,媽的,客戶等太久,市場早冷了,一個月只能賣10萬台!
4.7.如果十月上市,實際銷量是1萬台呢?那20萬台2個億的的備貨,就有19萬1.9億一直壓著賣不出去,甚至可能成為一堆廢品! - 以上只是供應鏈環節最簡單的交付問題。還有各種成本、質量、效率、供應商配合等等複雜的因素。因此供應鏈的成熟與完善,很多時候是沒辦法像營銷的爆發、技術的突破那樣立竿見影。供應鏈需要完善每一個環節,一步有一個腳印,才能用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生產出需要的產品。即便強如蘋果,找來全球代工老大富士康生產,也要付出前期高昂的代價,與長期的磨合。供應鏈永遠不能一蹴而就!
牛吹得再大,等到要走路的時候,才發現腳終究要踏在地上的。
目前國內的商業模式大致可分為 2B、2C、2VC 三種類型。2VC 的來錢最快,花起來也最爽。
互聯網公司多數的模式都是 2VC 的
互聯網 + 金融,基本都是找個概念繼續 2VC,更大規模地燒錢。
過幾年再看,一地雞毛。供應鏈管理,說破大天就是風險管理
幾方面:1、需求/產能風險。如@葉燦斌所說,不可控的需求與相對剛性的供應能力之間的矛盾
2、質量風險。核心部件能不能找到讓人放心的供應商,絕對是企業命門所在3、現金流風險。這個很多時候體現在庫存上面,積壓的大量成品庫存,部件庫存,那真是「一壓萬古愁」。然而,更為隱蔽的是,當你把這些風險轉嫁給你的供應商或者渠道商,其實風險還在只不過更不可控更不為人知。簡單說,前者是明擺在面上的C4,後者是埋起來的地雷…睡前沒心思再做仔細梳理和闡述,歡迎討論。每個人都想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但是都用的相同的供應商,實在是為難別人了
個人理解,主要是在現金流&>=每月固定支出這個上面出問題了,而且由於企業擴張期,現金流吃緊都是很正常的情況,所以也可以理解為沒有錢了。
至於所謂的供應鏈問題,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生產成本大於銷售金額,且商品的變現周期和利潤在延長和下滑。推薦閱讀:
※2018 智能耳機進化的三大方向中,透露出的是抉擇、零碎、混亂,還是繁榮?
※谷歌和亞馬遜都在搶的智能終端,BAT如何賦能?
※暖氣溫控器的使用體會
※硬體產品經理如何挖掘產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