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移動醫療+慢性病管理的黏性?


慢病管理:重資產而非輕資產

慢病管理表面上看起來可以用互聯網醫療的輕資產模式操作。背後的邏輯是:一方面用移動端工具來提供服務,跨越地域限制和線下人員配置。另一方面通過嫁接專科醫生資源來提供服務,使用碎片化時間來避免醫療服務上的用人成本。然而,市場實踐和反饋顯示這兩點邏輯行不通,在中國市場,慢病管理並不能用輕資產的辦法操作,相反,未來真正要起到效果的慢病管理無法避免成為重資產項目。

人員配備重資產

首先,慢病管理不是僅靠醫生能夠完成的。這不僅包括三甲醫院的有名專科醫生,同樣也包括可能崛起的基礎醫療醫生。以糖尿病為例,除了吃藥和定期檢查、診斷之外,要降低糖尿病風險,改善血糖更重要的是進行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干預。醫生並不適合做這項工作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生活方式的干預涉及的層面主要是運動、生活習慣、飲食以及心理健康。醫生並不是進行這些干預的最合適人選。第二,針對慢性病的干預需要長時間,而且是隨時隨地,由於人自身天然的惰性,改變生活習慣是很難的,需要每天追蹤,有人提醒和監督才能高效地完成。專科醫生難以抽出這樣持續的時間去進行這些工作,基礎醫療醫生雖然可能相對精力多一些,但同樣不適合花費那麼多精力去做這些事情。

因此,慢病管理需要的是能夠設計專業的全方位生活干預項目的專業教練(Coach)。美國慢病管理的典型公司Omada Health就是通過一對一的健康教練來幫助用戶進行糖尿病生活干預。這些教練每日與用戶通過手機或電腦進行溝通,指導用戶參與個性化健康改善計劃,並監督他們的執行情況。

這項工作極為細節,有的教練會幫助用戶將其冰箱里所有的食品上的卡路里標籤進行記錄和分析,告訴用戶哪些可以多吃,哪些不宜吃。細節還體現在督促用戶是否執行了當日必須的運動計劃,比如走路的步數等。教練還監督用戶進行定期體重測量和血糖檢測,以評判效果。很難想像這些經過專業健康教練設計的項目能夠由醫生來完成。

同時,這些教練是一對一服務的,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總服務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像中國的慢病管理項目一樣,通過一個App可以服務無數多的會員。Omada到目前為只有4萬多用戶,而中國的慢病管理項目經常宣稱自己已經擁有十萬甚至更多用戶。Omada的發展軌跡顯示,雖然其所有的服務都是通過虛擬端進行的,教練和會員的溝通也是遠程的,但對教練的配備全部是全職的,而且由於服務的專業性,以及有效性,與用戶的緊密性,每位教練的服務量是有上限的。Omada過去兩年的員工數量從80多人增長到180多人,滿足用戶增長所需的一對一教練需求是主要的原因。從這一點來看,嚴肅的慢病管理服務在人員配備上是一項重資產。

中國特殊性:運動環境局限以及用戶對實體的需求

中國的另外兩點市場特殊性意味著慢病管理在中國可能比美國更重。首先,慢性病的改善大部分需要與運動結合起來。中國城市的大環境,包括工作時間、環境、交通狀況等意味著戶外運動條件遠不如美國。美國大部分人生活在小鎮上,而且房屋居住面積大,在自家後院和社區進行戶外運動較為便捷。而中國的城市居民無論在工作時間、交通(上下班所需的時間)、以及環境上都沒有相應好的運動條件。而且總體來說,中國的運動文化遠不如美國。

導致三高等慢性病的一大因素就是不良生活習慣,缺乏運動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改變本來就運動少的用戶的習慣,在大環境不利於戶外運動,自身自覺度又差的情況下,線下的實地運動對中國用戶來說更為關鍵。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部分兼康復兼疾病管理的機構選擇從線下做起,通過運動教練幫助用戶進行專項訓練,比如減重就是最直接的需求。

第二,美國人大部分居住在小鎮上,非常分散,因此集中到一個地方進行教練指導的運動既不經濟也不現實。但中國用戶大部分住在城市裡,而且最有可能率先認可慢病管理項目的用戶大都集中在較為富裕的城市,相對來說是集中的。加之在中國文化里,為沒有看到實體的項目買單本身就是很困難的,因此線下的門店和現場教練指導對中國市場極為關鍵。

線下門店所起到的作用有幾點。一是監督,幫助用戶定期上門進行溝通,有助於用戶堅持下去。第二是實地進行運動指導,根據教練為個人設計的項目運動,保證運動量將有助於控制慢病風險。第三則是成為嫁接其他服務的實體,比如未來可以與醫療產品和服務聯動,比如快速檢驗血糖,定期測血壓,定期醫生坐診等。

線下門店的必須性意味著慢病管理無法跨越地域、像互聯網模式一般增長。嚴肅有效的慢病管理項目必須根植線下,也就有了輻射地域、服務人群數量上的限制,再次說明了其重資產的特性。

與基礎醫療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地域局限

雖然慢病管理的主要服務人員以全職教練/健康管理師為主,但與基礎醫療或專科合作仍然很必要,畢竟慢病需要定期隨訪、檢查以及獲得醫生的建議。慢病管理機構已經發現與三甲專科醫生的合作非常困難,即便達成合作,合作也極為鬆散,不能控制醫生的積極性和服務質量。因此,未來慢病管理在前端治療銜接上更有可能與基礎醫療機構去合作。

慢病管理機構與基礎醫療機構的關係將是互補的。前者進行較為全面的生活干預,需要長時間和細節性,而基礎醫療機構則根據跟蹤的數據、指標,由醫生作出判斷和下一步的醫學建議。前者不能代替後者在診療上的專業性,後者也不可能代替前者所作的全方位細節干預。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很難想像醫生可以做這些細節活,也很難想像教練單方面可以進行慢病干預和指導。

正由於與基礎醫療合作的必要性,慢病管理就有了地域性的限制。一個城市的病人只可能選擇周邊的基礎醫療機構以及慢病管理機構為其服務,因此互聯網式的無邊界擴張無法應用到慢病管理上。

小結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慢病管理無論在人員配置、線下資源合作、以及門店的必要性上都無法繞開重資產這一特性。一方面慢病管理是細節活,而且持續時間長,需要不斷與用戶溝通,意味著需要全職人員進行這項專業工作,僅憑醫生碎片化時間是沒有辦法有效服務用戶的。另一方面,慢病管理只是慢性病治療和健康改善鏈條上的一環,必須與基礎醫療合作才能從治療、生活方式干預和長期跟蹤上做到有效服務,而與線下的服務意味著有了地域性的限制,不適合互聯網操作模式的快速擴張。最後,基於中國缺乏運動文化、消費者不願意為虛擬服務買單的特性,線下的服務極為重要,門店的開設對留住用戶以及完善服務是有利的,但這也再次意味著慢病管理不可能像互聯網一樣擴張。

總結來說,慢病管理是一項非常嚴肅的服務,需要專業的服務設計、個性化項目以及專業人員來完成,不是醫生碎片化時間能做到的,也不是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來擴張的。這也就意味著慢病管理其實不適合互聯網思維和操作辦法,最終必須依託線下和正規的醫療服務來進行。

慢病管理:重資產而非輕資產 | 村夫日記


推薦閱讀:

移動醫療APP的發展弊端在哪裡?怎樣更長久?
移動醫療「熟人醫患」模式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惡性腫瘤(移動醫療)方面的APP怎麼樣獲取患者以及構築強關係?
阿里健康和滴滴打車聯手推出專車送醫生上門大家怎麼看?
有誰用過生物谷公司的移動醫療APP?他們網站Medsci看上去還挺專業的

TAG:移動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