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誰沒來這支樂隊怎麼樣?
聽過的來聊聊。
非常榮幸能成為周二最早一批聽眾中的一員。在初識這張專輯時我就感到這是一部在概念性和文學性上有著開創意義音樂作品,至少在目前國搖中是絕無僅有的;其中豐富的內容、多變的曲風、縝密的構思和極具造詣的歌詞水平都足以讓我呈上最真摯的欣賞與敬佩。同時我還感到,這群神秘的匿名音樂人一定都是十分可愛的人;我想像他們是志同道合的友人並且各自在不同領域具有造詣,而《七七》作為第一張專輯就是由這種合作誕生的。我曾擔心他們會有潛藏於地下的心理或是十分看重作品的完整演繹,因此作為聽眾的我們將沒有機會看到他們的現場。不過現在看來,這種顧慮還是多餘了;通過網路的音樂平台我看見他們正在尋找鼓手、吉他手,並計劃發行實體專輯;在未來一定會有他們的演出——對此我十分期待。
我認為周二的作詞是國內我見到過最令人驚艷和讚歎的;其背後一定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不過最重要的是歌詞傳遞的氣質和感覺。發光曲線的詞也是我十分喜愛的——如果要我形容,他們的歌唱更像是青年的時代之聲。而周二從一開始就有著腰早期的姿態,但他們似乎決心走得更遠——以最直接的憤怒諷刺直面歷史和社會萬象、不在乎是否有改變、更不稀罕哀嘆。(讓我想到了農村武裝青年那張《幹!政府》的專輯名字,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態度。)對於中國搖滾樂的聽眾,我想周二這樣音樂人的出現對於音樂作為嚴肅藝術的未來有著啟示的作用。我甚至感到,如果排除技術和錄音只看作品的思想,這樣的概念專輯才算真正的前衛和實驗,而非某些被我們熟知的實際上是在打著前搖標籤走沒內涵的商業路線的外國樂隊。補充:關於商業、符號化的搖滾和聽眾的位置
抱歉以上最後一句話黑了一下某知名成功老牌解散樂隊,如果在網路上有哪位有經驗的聽眾看出來了在說什麼可能會不爽。不過考慮再三以後(主要是在剛寫下的時候)我還是希望留下這句話,畢竟這是我一直以來十分嚴肅的個人看法,況且絕不是無中生有或者膚淺的表態。但我感到有必要針對我針對這個老樂隊寫的這句話再說一些。所以之後的大片內容與問題無關(除了最後部分),並且會廢話連篇。
在一段時間的思考後,我發現我最不希望做的就是擺出作為一個聽眾能夠享有的、無緣由的專橫,而這種姿態很多時候正是建立在無知之上。不論是談論音樂(或各種藝術創作)還是進行實踐,我們能給予自己和外界最好的禮物就是謙卑的態度。而無論我們如何想要迴避,互聯網和其衍生物將會是這個時代的一大標誌,如果不是唯一的話。也就是說,網路給了每個人形式不好態度的機會,並且能夠持久的記載、傳播它們;我希望能至少為我今後的言論負責。
我所指的那支樂隊在西方搖滾樂歷史上是無法磨滅的存在;它,連同地下絲絨和許多經典搖滾樂隊,在今日仍在接受讚譽,所以我無需重複。再過去它也曾算是我的啟蒙樂隊,至少在接觸到我所熱愛的前搖(抱歉,其實我不願意把他們稱作前搖,但如果非要打標籤)之前它起到了一些入門作用,例如專輯的概念性和器樂佔比,曲目長度等。但我從不喜歡,或者說聽進去過這支樂隊,不管我如何從頭至尾播放那張概念專輯並認真閱讀歌詞。我一直對此感到不安,知道我接觸到了那個類似標籤下的團。後來,某天回顧時,我才對這支我聽不進去的樂隊形成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由於成員的變動,這支樂隊不同時期由不同成員主導的風格差異較大,而我只欣賞其中某位仍健在的成員主導時期的作品,其餘的無法入耳。他們對我來說是過於優美到甚至異樣的旋律和似乎停留在敘事和個體層面的歌詞(此處容易產生異議,不妨說實驗性不足、歌詞的精神不符合我的審美);曲目長但我卻感到不夠自然。但從另外的角度來說,他們又是極好的青少年入門前搖樂隊,並取得了矚目的商業成就,以至於,它們理所當然地被符號化了。
同樣被符號化的還有地下絲絨的專輯封面。不得不說我也從沒聽進過他們,因為我不懂欣賞迷幻,同樣也不喜好的還有布魯斯搖滾;我十分看重歌詞(如果有的話)的視角和情感傳達。有哲思是不夠的,你也可以說上面所說的團有哲思(我見過這種說法)、討論人類和生存,所以歌詞不獨立於音樂本身——藝術總要傳達某種意識形態,使接受者抽象為精神並能沁入生活。Thom Yorke就從沒寫哲理詩,但憑悲觀主義就能感染撈逼們,等同於從個體視角解決外界,我曾經類比過卡夫卡不知道是否合適。
對於地下絲絨,他們在音樂發展進程上的地位不容置疑,但我只是一小部分認為受他們影響的後世音樂人作品更符合胃口的人。具體一點,那張經典封面裡,加入的一些噪音元素其實在今天各種浪潮過後已經很少窺見了,而且我不喜好歌頌毒品的詞和他們的態度,但這些曲目還是十分優美的。
我想對於今天和以後的一個搖滾樂入門者,不太可能繞過這兩個樂隊,而這正是符號化的作用。符號,將人物和歷史抽離為傳播的廣度,從而犧牲了部分深度和純粹藝術價值,成了消費的對象。我想如果因為普遍程度而對他們嗤之以鼻是幼稚的,但安坐在同行者的團隊中瞻仰這些團體並滯步不前也是不該的。商業化的音樂,不管是否傳播安逸享受的觀念,很起到流行樂在精神上的貧瘠效果,使人滿足於消費並繼續軟弱。我們的藝術需要推動消費者的意識,最好是鋒利地拋出那些每個人都該問出的問題,最好要產生改變......但如何?
搖滾樂本身就是一種符號。你認為它象徵什麼?青年?反叛?放縱?自由?
這個時代在未來也將濃縮為符號和數字,我們就可悲可笑地被安置在這兒,無論怎樣都將會是這年代的一部分。而往往留存下來的那些人和事卻不是主流和安逸的,而是革命和創造。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創新或是欣賞創新、感受創新。就像不是每個藝術創作者都甘願獻出自我創造反應時代之物。選擇卻不在此開放。在這個可視化時代,如果你願意留意,也許常常看見「時代」、「青年」、「同時代的人」這樣的字眼。同樣還有流淌如血液的消費。還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嗎?
從根本上被改變的還有大眾的位置。就像我作為聽眾,可以去評價作品,並且我的評價可能造成的波及並不限於我自己。但創作者的創作本事是否僅僅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被聆聽?甚至產生影響?這是我所困擾的問題,或許只能不停被實踐而不是被思索。
當你做出評價時,就踏入了一個波盪的領域,或許裡面震蕩者符號主義和市場行情,所以最可貴的應該是真誠和謙遜。
那麼再說回到這張專輯吧。近年來國內的獨立音樂有發展趨勢(與此相對的可能就是流水線作品),我們也看到很多年輕的樂隊。聽眾,來自音樂app,評分網站,論壇等等,與這些音樂的距離正在縮小。我們希望接觸到新的聲音,但在評價上,我只能說還可以做到更加謙和。讚美誠然可貴,但如果能夠提出中肯的評價,大概更有幫助。
所以,儘管作詞漂亮,構思精巧,這張專輯很可能被詬病的就是歌詞和曲之間的關係。事實上,如果構思和作詞在前,就難避免出現「填補」式的關係,即歌詞和曲之間過於緊密,器樂的力量沒有被展現。所以整體看來更像小說(這也是本意),這種實驗的形式音樂性就稍顯不足;你不會聽到迷幻色彩的即興和噪音段落或交替solo。當然,若把人聲視為聲部,可以從這張專輯發現挖掘到很多,其中唱腔的變換(從念白到嘶吼到傳統戲劇)和角色設計(不同人聲多位)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後面段落加入的採樣和大段念白也很有玩味。
同樣,大概是技術層面/製作的原因,有些地方鼓點略顯不足,有些可能是電子;如果找到一個很棒的鼓手能提升不少。混音上可能也不夠完善或細膩,但我沒有相關經驗不好評定。
還有是我個人的感覺。整體上七章下來前兩章最為驚艷,之後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就有減少,不過如此的篇幅能夠完成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聽至結尾章的確有悲從中來之感,尤其是不絕如縷調一把木琴簡單的伴奏卻能深入腦海多時。這或許有靈感和實踐的關聯。
有網友評價說這張專輯能撐起未來幾十年,這個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它的實驗性能起到成功的開闢作用。或許是文學和音樂的關係及創作思路,或許是專輯的整體性,或許是人聲和唱法的開拓,或許是作詞的思路和反映之物,或純粹的精神。它無疑需要被延續和融入,因為我感到它很難被再現。如何去展現?這還是有待回答的......
更新2:本來想發布為評論,不過一不小心寫了太多,只好貼過來了
各位評論的朋友,感謝大家的關注,不過我都沒有回復上面「求私信」的留言,抱歉了。若要解釋,竊以為我這種「人肉搜索」的行為是很不道德的,可以類比為八卦明星娛樂新聞小報跟蹤偷拍的行徑,所以我如果再傳播此類隱秘信息似乎就太過頭了點,有些丟臉了。說到底,還是現在大眾的窺私慾被媒體助燃得太旺了點(哈哈),(真是不管怎麼看都可以用「無法無天」來形容了:),當然所有人都該於這自責自省,我不站制高點,更不例外(其實寫出來了也並不會深刻反省,大約也就是停下來問問,「知道這些信息與我有何種意義?我看待作品的目光會有多大根本性不同?」這類,然後頓悟「其實也沒什麼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並不情願向每位感興趣的聽眾傳播關於創作者的信息;說句不好聽的,大伙兒的藝術審美欣賞水平還有待提高,這個比知不知道這些重要),大家同是聽眾「網友」,我認為能夠理解這種矛盾心情。
誠然我們在學校時就已養成從作家們的生平入手學習文章的習慣,所以了解藝術時著目於創作者本身也不能說是有錯,在這兒也只能說是「具體語境具體分析」了。我們應當尊重一部分創作者希望以隱匿姿態呈現的意圖(其實我看這也多數是因為擔憂和迫不得已),特別是在當代信息檢索輕而易舉而世間動態急速更換藝術創作人人皆行的語境之下。很自然地,關注從作品本身變向扭澀針指作者(並且能夠自行疊加一重道德人格雙商評判,似乎人人都是評論家)——我們都能看出這就不太好了,但誇大了藝術家和普通人的區別也是不太健康的理解欣賞方式了。現在距離周二這張專輯在網路發布已經過去了兩年半個月又五天,並且時間一直會延伸(此處應該加一句:「讓我們滿懷信心地拭目以待吧!!!」並加入三個感嘆號配合握拳動作)。已經有人關注這個問題並且留言,似乎可以佐證其影響力,但仔細一想比起兩年間來往的(搖滾)音樂作品造成的反響,這張專輯的傳播反饋並不能算作轟鳴。距離我初次發現專輯和寫下上述較為不成熟的主觀評論(還是插入了非常主觀的內容,真是不敢回頭看了真是十分抱歉給各位看完的人如果有的話!!當然對於這個留言也同樣適用,只不過現在開始講冷笑了至少還能博得一笑)也過去了有一段時間,期間專輯的許多曲目被我往複聽過許多遍(感謝作者們),也在某些時刻給我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就業希望)激勵(學好語文),甚至裡面原先每每使我驚訝感嘆的語句竟也在習以為常中變得普通起來。或許某種聆聽方式具有消耗和磨損性質,或許本人的聆聽具有消費和自我隔閡性質,或許……或許只是藝術需要不斷進步、自我審視、汲取更新;這不僅適用於藝術,也適用於藝術創作和消費者(雖然99%並沒有納費)。所以,如果感興趣的話,請大家多聽吧!(可以期待的其實還有說好的實體專輯杳然無音……)謝謝!第一感受當然是:有趣
從這張專輯的製作上來看:
概念&>作詞&>作曲&>編曲&>錄音
聽的時候的心理變化:
1這是某恐怖片的配樂嗎?2不對,這是恐怖片本身。
3這不是恐怖片,這是寓言故事。看到有公眾號捆綁推送周二和萬青 作為順序完整聽過幾遍的早期聽眾 我覺得把周二和萬青扯在一起有些誤導
開始聽金鬃馬 覺得歌詞和調子很棒 但唱法怪怪的 接受不了。聽到後面改編的蘇三京劇 才發現原來這個人是唱戲的唱法 應該是專業 忽然就明白了
私以為 周二不是為了單純「好聽」來的 平常那種所謂「好聽」的歌很多集中在第四章 其它歌有很多重型暴力毒舌 還會惡搞 這些萬青都沒有
可以說萬青是經典正統的搖滾樂隊 而周二是個實驗音樂團體 萬青顯然會受各種層面聽眾的歡迎 而周二是在開拓歌詞和各種音樂形式的空間。不過 一般的先鋒派音樂又不像周二這樣有很多確實「好聽」的歌和文學性的歌詞
我覺得不用非追求順序聽完 可以先聽第四章 我就是這麼入坑的
然而 真的完整聽下來 才會知道他們有多好
「X人超級OK調」
「你在這一切的一切都發生,發生在中國後,孤獨地醒來。」
「我們就要空前絕後啦!我們就要放任自流啦!」
搬運網上風評:
「與萬青異曲同工」
「北平金鬃馬,河北墨麒麟」
「生猛直抵木推瓜舌頭」
「X人超級OK調」(腰主唱劉弢博客)
我只想說:把七張專輯寫進一張專輯,把一張專輯寫進一首歌的樂隊,我以前從沒見過。
不請自來,大概是今年1月份接觸的,想來已經1年了,還是喜歡景山的風調。
屁屁你究竟殺了幾個
很喜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