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背景的人想做移動醫療應該怎麼做準備?

對於醫學知識的匱乏怎麼彌補?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IT技術是一個用作所有行業皆可的東西,但是正因為他的「幹什麼都行」,也就決定了如果不是愛自己所做的產品或者方向的話,也很難把一個行業做好做好。前幾天,碰到一個做女性社區的CTO,聊起來說自己的團隊不喜歡和產品一次思考,不喜歡往前跨一步去為用戶考慮。當然我們也交流了許多執行層面的方法,但我問他了一個我很看重的話題,就是「作為一個男人來講,你對幫助身邊的女性解決她們(比如化妝、美甲等)的問題是否有興趣」。他沉默,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其實我大概也能猜的出來,至少我自己不是很有興趣吧。那我說,如果作為技術的最高負責人,你對所做的業務沒有力圖改變的興趣,那很難說你的技術團隊能真正感興趣於為用戶提供服務。不如做點技術的事情,讓團隊先對技術產生興趣吧,雖然這件事的投入產出比相對比於前者有點低,但也算是一種選擇。

就我而言,對醫生的同理心感受從很小就有了,各種因素不多說了。總是醫生和技術人員一樣,是工匠文化的典型代表,說深一點是Geek文化的典型代表。為啥?因為技術人員可以自己寫各種好玩的應用,做Demo,但是脫離了業務,其實技術本身什麼也不是。同理,醫生也一樣,你看醫生自己可以做實驗,研究片子,研究藥理等等吧,但是本身醫生離開了病人,其實也什麼都不是。無論醫生宣稱自己有再高的成就,如果他沒治好一個病人,恐怕沒人相信。同理,一個技術人員無論宣稱自己有在高的技能,做出fancy的頁面,通過高壓力的測試,外人也很難確信他所做的工作有多牛。說「醫生是把患者背過河」,其實技術也一樣「是把一個個嚴峻痛苦中的業務背過河」。說的好像有點高尚,但這就是醫生,這就是技術。技術領域有活躍的Geek,也有混口飯吃的,甚至被迫從事這個行業的普通人。同理,醫生領域也一樣,只不過他們有兩個更加對應的名字「神醫」和「庸醫」。

所以,我深信醫生和技術在工匠文化的表現上是如此的一致。也是因為此,我相信,既然Github,Stack Overflow,Heroku,Amazon Cloud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技術,讓技術邁向新的台階,那麼我相信醫生也可以有屬於自己的醫療自動化存儲、研究、交流、服務平台。所以,我做了病歷夾,就像Github一樣讓醫生存儲自己的「代碼」,讓感興趣的人互相交流,做了診療圈,讓醫生可以互相提問實現能力提升。我還會做更多,做更多讓醫生這群工匠變得更加方便的事情,成就更多醫療領域的Geek。我解決不了每個醫生的工作問題,但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更多人知道、辨別什麼人是好醫生,是愛醫療這門學科的醫生。這就好像我們現在招聘必看面試者的Github和博客賬號一樣。

如果這個問題是在問要不要投身於醫療這個行業,那麼請準備好同理心,和真的想要顛覆一個行業去解脫那些痛苦中的醫生們,讓好醫生獲得人們更廣泛的尊重,得到本來就應該屬於他們的名譽和利益,讓庸醫無地自容。因為幫助了他們,也就幫助了作為患者的我們自己。這裡多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一個同事,好兄弟,家裡姨媽因為胃痛去了一家醫院,醫生針對胃炎給了些葯打發回家了。偶然的機會,姨媽陪兄弟的媽媽檢查癌症,於是在子女的要求下,自己也做了個檢查,結果發現是早起胃癌,好在發現的早,應該無大礙。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每天去醫院掛專家。但是如果這類庸醫變得越來越少,我想至少他能想到讓這位姨媽去做個檢查;如果這類庸醫變得越來越少,也許我們的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會多一分生存的機會。

說回到話題,如果關注點不在醫療這件事情,也沒什麼對錯的;那就關注在技術本身,醫療領域裡面好玩有趣的技術也很多,比如和很多其他行業類似的用戶體驗方面,數據處理方面等等,可以做出很多不錯的方面事情。但至於具體是不是要投入移動醫療,或者什麼其他行業,那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了。


外科醫生一枚,移動醫療愛好者,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自平凡到不凡-手機處理器上篇
有哪些發明看起來反人類,但其實卻很人性化?
不是做不到,而是裝修公司太爛
筆尖上的「五功秘籍」

TAG:醫療診斷 | 智能可穿戴 | 移動醫療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