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今解讀水平居然這麼低,劉鶴達沃斯早已泄露天機

達沃斯論壇上,劉鶴一席話引起了國內多方解讀。也許是為了炒作、也許是為了面子、也許是搶個頭條……

對於劉鶴的講話,我本來並不想寫些什麼。因為在我看來,劉鶴這次講話的要點十分清晰,無須多加解釋。但是,縱觀國內的各種解讀後,我真心嚇了一大跳。國內解讀的水平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低了?

大家可以隨便翻翻市面上所謂的解讀,基本都把重心放在「三去一補」、「扶貧」、「去庫存」、「貿易摩擦」、「打破剛兌」等概念上,真正的重點完全被忽略了。這些概念本身就是紅頭文件上經常出現的高頻辭彙,可以說是典型的公開場合套路。對於這些概念的解讀沒有實際價值。總不可能要劉鶴在達沃斯上說中國也要以本國利益優先之類的吧。

實際上,相比以前幾位在達沃斯上的套路式發言,劉鶴已經很上道了。他幾乎完全透露了2018年宏觀調控的幾大重點。

中國將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推出新的改革開放舉措。

中國準備在製造業一系列行業,包括服務業的部分領域擴大開放。

中國對外開放重點集中在金融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保護產權尤其知識產權等方面。

中國將有序降低汽車進口關稅。中國將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開放舉措,有些改革開放措施可能會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

這幾句話才是劉鶴髮言真正的關鍵。我很好奇,國內那些專家、學者和媒體難道都眼瞎嗎?這麼明顯的重點居然沒人深挖。相比那些公開場合的套話,這幾句話的含金量實在高多了。

首先,我國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12月,今年恰好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劉鶴所指的「新的改革開放舉措」就在今年。(時間確定了)

其次,劉鶴點出的四大開放領域直截了當:金融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產權保護、進口。

金融業

一直以來,我國金融業都是典型的閉關鎖國。海外金融機構要在國內開展業務必須和國內金融機構合作,要麼參股、要麼委託代理。海外金融機構無法直接進入中國獨立開展業務。

按照劉鶴的說法,以後海外金融機構非常有可能就能夠在國內直接開展業務,無須與國內機構分利。

同時,對於海外機構而言,是否選擇進駐中國還要看資本能否自由流通。金融從業者都有這種常識,流動性是否暢通是做決策的基礎條件之一。這也意味著,我國資本項很有可能將要開放。因為不開放資本項必然無法實現流動性暢通,自然也就無法吸引海外機構進門。而且,既然引入了海外金融機構,以前對於資本項的那套限制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國內資本完全可以借道海外機構出門。

吸引海外金融機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海外金融機構的進駐會帶來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急需的資本。不過,因為國內外金融業水平的差距過大,海外金鉤的進駐也會對國內金融機構構成威脅。

製造業和服務業

以前,出口是我國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我國對這方面向來都是鼓勵出口的。劉鶴這次指出要擴大開放,這言中之意又在何處呢?

我國商務部有一份禁止出口黑名單,這份名單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從劉鶴的發言看,今年,這份名單該有變動了。

此外,以前我國製造業與服務業主要輸出對象為歐美髮達國家。但今年,我國出口對象也要增多了。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劉鶴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對接「一帶一路」。未來,我國出口對象將會新增許多新成員。

製造業出口增加有助於消化過剩產能,而服務業出口增加則有利於經濟轉型。想必,如意算盤就是這樣,至於效果嘛……

產權保護

在產權、尤其是被劉鶴點名的知識產權領域,中國是非常不重視的。國內各種山寨、抄襲橫行。但凡出現原創的好東西,市面上立刻就會出現克隆。有句笑話說,中國的山寨技術全球第一。這話可能有點過,但也肯定八九不離十。

在國際上,別人對於產權保護是非常重視的。在國外要是搞抄襲、盜版之類的,分分鐘被罰到破產倒閉。

產權保護與進一步開放看似扯不上關係,因為我們盜版別人的東西,又不對外輸出,保護啥呢?但實際上,這些行動都是為了吸引國外優秀科技企業來我國發展。

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各國都在爭搶戰略高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就是人工智慧。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在硬體上不比別人差,在一些輸入端的技術上也能與國際水平一爭雌雄。可是,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如自我學習、實際應用層面,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被美國甩了好幾條街。中國最需要的是這種核心技術。

進口

除了配合上述的技術進口外,劉鶴還特別提到了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談到汽車,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是新能源車進口。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技術變革。

適者生存,只有能夠適應新環境的企業才能在新時代中存活下來。新時代的汽車一定是綠色能源汽車,傳統燃油車都將被逐漸淘汰,這是大勢所趨,誰都擋不住。(北冰洋大面積冰融以及南極冰層每年2米速度的下沉已經倒逼大國統一行動)

國內汽車生產商們如果能在保護期內造出中國的新能源車那最好,但如果造不出的話,就只能買別人的技術或直接買別人的車。中國在環境問題上已經位於全球吊車尾陣營中了,實在耗不起了。

最後,劉鶴談到,「有些改革開放措施可能會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這句話的價值是現在無法估量的。有些點過於敏感,我只能點一下,能想明白的自然懂,想不明白的,我也沒辦法。畢竟,我不想現在就被封號。

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各位讀者需要了解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認知是什麼樣的,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認知是什麼樣的。這種認知來自於長期以來的所作所為。至於我國在國際上的印象,這就屬於不能多說的方面了,大家應該心裡有數(你懂得)。

在此基礎上,「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就變得耐人尋味。這種「超預期」有可能是會給國內社會某些方面帶來巨大改變的契機。當然,也有可能是再次空歡喜。

過去5年,中國經歷了巨大的改革過程。經濟、社會、反腐敗等領域都有許多實實在在的案例。如果說前5年是為了某些大動作所做的鋪墊的話,那麼後5年就是該攤牌的時候了,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今年年內就會見分曉。


推薦閱讀:

2017年中國會接過全球化大旗嗎?這是否為美英為主的西方世界的操控?
如何看待馬雲和王健林在2017達沃斯上的採訪?

TAG:达沃斯 | 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