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2018年達沃斯見聞(Ⅳ):美國公司在華水土不服的四個原因

在達沃斯當地時間1月25日,WPP董事長Sir Martin Sorrell親自主持 「下十億個用戶」 論壇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谷歌CFO,美國銀行副董事長,麥肯錫資深合伙人進行對談。

李開復針對主題發表的觀點是,下一個10億有效用戶最大可能會在中國,美國公司如果不調整傲慢的平台主義態度,會在下一個10億有效用戶里遭遇滑鐵盧。

李開復還指出,美國公司認為他們在中國發展困境是地方保護主義作祟,事實上,他們在華水土不服有四大內因。

以下是李開複發言內容:

1)用戶不能只用數量來衡量,需要用活躍度和支付能力。從這兩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第三波人口紅利(第一波:PC用戶轉戰移動,第二波:小鎮青年,第三波:二三四線中老年尤其婦女)大約3億人口,將比其它的7億新用戶更加有價值,因為TA們有支付能力和經濟能力。另外,有趣的是,對TA們來說,互聯網就是微信。

2)對於開發中國家,中國創業者有獨特優勢,國內競爭激烈,而往往在國內無法勝出的公司,殺到國外,反而能夠稱王(比如說在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往往是把中國產品copy from China,比如說直播、共享單車、今日頭條的模式。因為中國用戶畫像和這些國家比較相似,所以機會很不錯。

3)互聯網巨頭開發國際市場速度迅速。用滴滴作為案例,滴滴已經經過投資進入多個公司,而且把滴滴更好的界面技術注入了被滴滴投資的公司。這種有彈性做法,在開發中國家更容易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美國公司的平台主義,當年在美國擁有科技霸權時是可行的(因此微軟谷歌Facebook在全球有很大的份額),但是今天中國公司的技術能力已經不弱於美國公司,如果美國公司繼續用巨無霸平台,不合作不投資,只是期待征服世界,這個模式在下十億用戶肯定會受阻。

我們可以期待美國的產品繼續在英語系國家勝出,在歐洲產品方面理論上可以勝出,但是歐盟對於美國的各種作風不滿意(從壟斷罰款到未來個人數據和產品的剝離)都會給美國帶來很大的挑戰(當然中國公司進入歐洲也不容易)。而新興市場中,中國的科技公司進入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非洲將成為中長期趨勢,所以我會期待未來十億用戶,在中長期(3年之後),會很大程度使用中國產品。

達沃斯論壇之 the next billion分論壇

4)對於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發展不理想,美國人普遍認為是保護主義阻擋了他們,其實當年或許是一個因素,但今天絕對並非如此。我看到了四個美國科技公司的巨大問題:

<1> 美國公司希望用單一平台進入中國,對於本土化沒有足夠的彈性,對本土團隊不足夠授權,主要把中國當做一個營銷的市場;

<2>中國公司的產品能力已經超過美國。微信比Facebook好用,淘寶模式比eBay可持續,中國又出現了各種新的模式和產品,如美團、今日頭條、共享單車,還有中國科技方面也趕超美國,如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在中國美國公司已經沒有明顯的科技或產品的競爭力;

<3>美國公司在中國的負責人(總經理或CEO)越來越多是不懂國情的老外,他們的事業軌跡是從較小的國家總經理,提升到中國總經理磨鍊,之後回總部再陞官。但是他們主要銷售出身,不懂也不在乎也管不了產品技術,不懂中國不接地氣不講中文,而且個人對中國沒有長期承諾,還有主要對總部指標負責,最大願望是保護自己的金飯碗,報喜不報憂。這批人在中國本土公司的角鬥士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4> 中國的頂級人才,從本科畢業到職業經理人,過去認為外企是最好的工作,但是現在大部分會把中國的大公司(如BAT)到中型公司(如美團滴滴小米)到創業公司(如VipKid、Face++)排在外企前面。沒有了最優秀的人才,外企在國內發展不容樂觀。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NBER 中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特徵
江南憤青:中美教育的一些簡單看法
2017年資產投資配置策略:中美全球化再平衡和中國經濟周期的涅磐重生
任澤平重磅分享:美國80年代槓桿併購及對中國的啟示
為什麼每年殉職的美國消防員遠比中國多?

TAG:李开复人物 | 达沃斯 | 中美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