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信念》:一套精緻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理解信念》——人工智慧的科學理解

《理解信念》是一本很薄的小冊子,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2017年4月出版。它蘊含了人工智慧專家Nils Nillson對信念的哲學思考。

思考哲學問題絕不是哲學家的專利,普通人也會有哲學思想,神經科學家、人工智慧專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觀點。

平日里讀多了哲學家寫的哲學書,這次讀工程學專家寫的哲學書,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可以說,Nillson作為一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同時也算是一位優秀的哲學家。

《理解信念》可以是一本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通過這本數萬字的小冊子,我們能學會調整自己的信念,明白應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什麼。這種能力被我稱之為信息素養,它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組成部件。

本體論與認識論

把厚重的知識寫得簡單,並不難。難的是讓讀者能通過簡潔的文字,理解深奧的知識。

為了降低讀者的理解門檻,許多作者會帶領讀者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慢慢攀登知識的高峰。

我有一條與之略有差異的思路:從最基本的世界觀開始,再慢慢拓展到認識世界的方法,這對讀者來說最簡單,對作者來說很困難。絕大多數作者都不具備一套成熟的世界觀和認識世界的方法。

我們對世界的種種看法,組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世界觀。世界觀有成熟和幼稚之分,也有精緻和樸素之分。且不論不同精緻且成熟的世界觀之間,有何高下之分,至少擁有一套精緻的世界觀,能讓你走起路來都能抬頭挺胸,充滿自信。

在《思維的利劍》第三章,我為大家介紹了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它就是一套成熟且精緻的世界觀。李曉煦在《三生有幸》中簡要地談到了ABCD四個世界的世界觀,比波普爾還多一個B世界。A是物理世界,B是信息世界,C是意識世界,D是理念世界。這個四分世界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世界觀。

在這裡,我不想為大家一章一章地介紹《理解信念》一書的內容了。那樣可能會讓讀者產生讀了我的介紹就不用再讀原書的錯覺。我想為大家介紹的是這位享譽全球的人工智慧專家的世界觀。

不知大家有沒有體驗過虛擬現實遊戲?將一個類似眼罩的機器固定在你頭上,你就能從顯示屏中看到一個虛擬的世界。只要解析度足夠高,那個虛擬的世界看起來就像真實世界一樣。當虛擬世界有東西飛來時,你會忍不住閃躲。當你在虛擬世界中爬山時,你的手腳會忍不住動起來。當你在虛擬世界中摔倒時,你也很難在真實世界中保持平衡。

第一次體驗虛擬現實遊戲的人,在脫下眼罩後,往往會感嘆科技的神奇。不過,你怎麼知道脫下眼罩的自己,不是處在另一個虛擬現實之中呢?

Nillson的科學觀和霍金在《大設計》中表現出來的一樣,那就是模型論。我們所感受的世界並非真實世界,而是大腦這個虛擬現實發生器所模擬出來的虛擬世界。同時,我們也會根據虛擬世界的模擬,建構起理論模型,去解釋並預測世界的變化。

模型就是由一條又一條類似語句的信念所組成的。這些信念中沒有一條是真理,因為絕對真理並不存在。我們平日里口中的真理,只不過是可信度更高的信念而已。用我的話來說,任何信念的可信度,都是從0到1的開區間。

我們信念的來源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感覺器官所直接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摸到的。二是經過推理和解釋所產生的信念。這種二分法在西方哲學中可謂自古以來。羅素給出的親知(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與推知(Knowledge by Description)的區別,較為符合當代人的思路。

信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我們預測未來,也能解釋現狀和過去,還能給我們帶來娛樂價值。擁有更好的信念,能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現在問題來了,怎麼評價信念的可信度呢?

極端懷疑會讓我們錯失良機,盲目輕信則會讓我們做出輕率的決定。Nillson給出的方案,介於極端懷疑和盲目輕信之間,更偏懷疑一點,名字就叫批判性思維:

1.尋找專家的觀點,尤其是獲得專家一致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雖然可能是錯的,但總比它的反面更值得相信。

2.建構模型,檢驗模型,考慮替代解釋,修正模型。模型就是一組信念,這組信念之間有邏輯推理關係或統計推理關係。

3.如果新的模型比你舊有的模型更好,請放棄你的舊模型。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點,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搞錯了。

能遵守這三條守則,已經很不容易了。比如,在遇到麻煩時,如何去尋找專家?如何分辨真專家與偽專家?當專家之間出現分歧時,該怎麼辦?

由於認真想的「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這個課程模塊快要優化完成了,這些我們以後再說。

此書對我的幫助

這本書愈發堅定了我的一個決心,在設計思維工具時,一定要把易用性放在第一位。我受知識的詛咒太深,經常低估某個知識點的難度,誤以為自己已經講得足夠通俗易懂了。

以前,我總說這個世界非常複雜,我們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的理論模型,才能理解世界的運作規律,從而解釋它的變化,並且預測未來。

其實,我想說的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理論模型」,而是「許多個非常簡單的理論模型」。李天命曾說,他自己知道10件事情,卻只會跟自己的學生講1件事情,因為這1件事情已經夠用了。他的意思其實就是說,能讓學生理解一個簡單實用的模型,已經功德無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複雜的理論模型,一開始也是簡單的。只是當太多個理論模型疊加在一起時,我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變得複雜了。

最後再強調一下,《理解信念》一書,給了我們一套簡潔而又精緻世界觀與方法論,值得滿分推薦。本書很薄,如果你第一遍沒有讀懂,多讀幾遍也不會花太多時間。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NBER 為何男人更自信?
年末5折 | 和過去說一聲bye
那些埋藏在心底的事你總要去做
做到別人認為你不可能做到的事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沒有那種很多人都反對,但你依然堅持的事情?

TAG:科学 | 思考方法 | 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