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撲克流行的背後,是美式文化的全面勝利(上)

作為如今全美國最流行的競技撲克遊戲,德州撲克具體源於何時已經無處可考,只知道早於1900年的時候,德克薩斯州的羅比斯鎮就出現這種日後大行於世的撲克遊戲。德州撲克在美國具體有多流行呢?但凡你與美國人提出想打一把撲克,對方十有八九會理解為你要玩德州撲克。

1970年,本尼·比尼恩(Benny Binion)在拉斯維加斯創辦WSOP(World Series of Poker,世界撲克系列賽)後,以其獨特的魅力為德州撲克吸引了無數愛好者。時至今日,每逢WSOP舉辦期間,僅電視直播每分鐘關注的人數就達到140萬。德州撲克和WSOP緣何能受到如此的關注度?我想這與其同美式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有關。

三大核心價值觀

說到此,就必須先說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美式文化的核心。想要理解這個核心,就必須要謹記其脫胎於移民文化和清教文化的兩個關鍵詞——自由與保守。而移民文化和清教文化孕育了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它從1607年五月花號載著100多人的殖民團隊登陸美洲大陸至今,一直在潛移默化間影響著每一個美國人。

而移民文化和清教文化的實質,就是以歐洲文明為主體的思維邏輯、歷史、習俗等等。二者間相互包容,卻又有著許多衝突的地方。就像自由與保守這兩個關鍵詞一樣,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一組反義詞,卻真真切切的根植於美國文化思維之中。

也難怪近些年有諸多學者這樣評價美國:有著開放的政策,民眾卻是封閉的。而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上,就曾多次盛行過的孤立主義,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明白了這一點,根植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就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一是渴望挑戰,相信資本主義和個人奮鬥,自助者天助之;二是強調信仰(如宗教、淘金熱、美國夢等),重視婚姻和家庭,強調傳統價值;三是反對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

因此,當進入19世紀後美國開始大規模擴張後興起的西進運動,以及隨之誕生的德州撲克,也就理所應當的繼承了以上三點核心價值觀。

銳意進取的西進時代

1803 年,美國乘法皇拿破崙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際,從法國手中以1500萬美元價格購買了稱為路易斯安那的廣大地區(面積約為83萬平方英里)。

1810年和1819年,美國又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佛羅里達;

1846年,強迫英國訂約,把美國北部北緯49度的國界線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將該地區的英國人排擠到加拿大。

1846年和1853 年,美墨戰爭爆發,勝利後購買了墨西哥的大片國土,總計約95萬平方英里。

到1853年時,美國已把它的國境線推進到太平洋沿岸,國土面積達785萬平方公里,相比宣布獨立時,版圖已經增加了近7倍之多。國土面積的激增,以及恰好趕上工業革命的浪潮——尤其是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的工業發展速度已經超越歐洲老牌強國。

此時,大批的移民開始前往美國追求夢想,而西部地區可觀的耕地數量和牧場吸引了大批冒險者。於是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這個時間段里,尤其是在西部地區發現金子存在後,淘金熱使得西進運動達到了一個頂峰。在那段時間,幾乎隨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家族,駕著馬拉大篷車浩浩蕩蕩的向西部進發。

日後德州撲克里著名的「堅果牌(nuts)」一詞就誕生於這個時代,當時不少人打牌打到傾家蕩產,甚至將馬車用作抵押。為了防止當事人事後反悔跑路,債權人就會拆掉車輪上的螺絲放到桌子的底池裡證明此人已將車子抵押。而在英語中,螺絲就叫Nut,敢把馬車抵押的一般都是對手牌無比自信,因此Nuts就成了好牌的代名詞。

可見,德州撲克強調放手一搏的挑戰精神,正是當年西進運動中拓荒者們「自助者天助之」的挑戰精神的一種縮影。

多人博弈與拓荒者:團結才能生存

西進的拓荒者們也不是機器人,不可能24小時都用來工作吃飯睡覺,適當的放鬆是每一個人的正常選擇。於是烈酒、煙草以及撲克,就成了拓荒者們的三大愛好。而如前文所說,拓荒們前往西部地區往往是攜家帶口,依靠團結協作才能在當時還是不毛之地的西部生存。早年的撲克遊戲一桌多為2-4人,如何才能保證更多的人能一同遊戲現在複習一下我們前文所講的三大核心價值觀第二條:強調信仰,重視婚姻和家庭

因此德州撲克這項多人博弈的遊戲,理所應當的誕生了。也許有人要問,宗教信仰和撲克有什麼關係。首先,撲克牌實質上就脫胎於一種宗教用品——法國塔羅牌。其次,德州撲克的規則就是通過完全隨機的底牌和公共牌組合,蘊含著清教文化中的宿命論。因此,能讓跟多人投身其中,且規則簡單好記的德州撲克也就吸引了眾多西進拓荒者的。

而這一點,又引出了開頭我們所講的第三個核心價值觀:反對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

清教思維:簡潔而不簡單

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國天主教內保有儀式的改革派,此字詞於16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源於拉丁文的 Purus,意為清潔。實際上正是新教中的加爾文派。清教徒們反對當時舊教中眾多繁文縟節,要求打擊專權蠻橫且腐敗不堪的神父,這就為日後雙方的衝突種下了隱患。

因此在16-17世紀前後,天主教會如日中天的那段時間裡,歐洲地區尤其是英國的清教徒不斷遭受舊教的迫害,大批清教徒開始逃亡相對安寧的美洲大陸——開頭所說的五月花號上的200多名清教徒,可算是這場殖民運動進入高潮的起點。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後,歐洲大陸才基本結束了對清教徒的迫害。

但此時的美洲大陸,反對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已經成為早期眾多殖民地的核心價值觀。甚至1774年7月4日,著名的《獨立宣言》在費城發布後,其中除了蘊含著歐洲啟蒙運動先賢的思想之外,還能或多或少的看到清教文化的影響。例如《獨立宣言》中抨擊喬治四世在和平時期未經立法機關同意,就在殖民地中間維持常備軍——反對當局豢養常備軍正式清教徒引以為豪的傳統之一。

而且,作為拓荒者,在西部那片蠻荒之地生存已經不易,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再為細枝末節傷神?一間木屋,保證吃喝不愁就是最大的幸福。除了種地和放牧,牛仔們還要時刻防範野獸和自然災害的侵襲,以及西部地區的另一大特產:強盜。也正因此,西部拓荒者們在外人看來也如清教徒般相當不拘小節,奔放豪邁。即使到了今天,富庶的德克薩斯州仍舊是全美國公認最民風彪悍的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德州撲克的規則在眾多撲克遊戲中可謂是簡之又簡,玩家掌握著兩張底牌之後,等著隨後三張翻牌(flop)、一張轉牌(turn)、一張河牌(river)發下後,只要不棄牌只需聽天由命即可,非常簡潔明了。但其中的投注規則又與之相悖,也將這項遊戲大體劃分為限注/不限注德州撲克兩大類。但實際上,這就是本文所說的三大核心價值觀的第一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渴望挑戰,相信資本和個人奮鬥,自助者天助之。

愛財也愛拼

雖然如今的美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超級大國,但早期的殖民地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每2000名殖民者,可能只有10人生存下來。在當地的原住民的幫助下,這些殖民者才逐漸生存下來(日後忘恩負義的事情就不在此贅述了)。但即便如此,仍舊不斷有冒險者前往這片被稱之「新大陸」的地方為之奮鬥,為了夢想而接受大自然和社會的挑戰。

不論是早期的殖民者,還是日後的西進拓荒者,在陌生大陸的生活都可謂是異常艱辛,外加美利堅建國前後100多年時間裡內憂外患不斷,導致這些美國人表現出了對財富異於常人的特點。說句題外話,如今很多人說中國人喜歡錢,也正如同曾經的美國人一樣,經過太多的艱難歲月。而在德州撲克的桌上,尤其是WSOP的賽場上,勝負的關鍵之一往往在於牌手對自己籌碼(財富)的合理掌控。

即使手握空氣牌,即使面對比你強好幾個重量級的高手,只要合理的使用戰術策略,也能贏取最後勝利。這就與美式文化中鼓勵個人奮鬥,強調自助者天助之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而在WSOP的賽場上,我們也常常能看到牌手們即使面對強敵,也會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因為德州撲克有一個不變真理——在最後一張河牌揭示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例如年僅28歲的克里斯·馬尼梅克(Chris Moneymaker)僅依靠40美元,拿到了2003年WSOP主賽事冠軍,就是這種精神的典型代表。

總結

說到最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德州撲克在美國流行背後的美式文化因素:首先,強調群體的同時,鼓勵個人奮鬥——可以在團體中實現自我價值。其次,規則相對簡單,牌桌上沒有明顯強弱之分——典型的清教思維並受到西部拓荒史影響。最後,強調挑戰,隨機性較強但也能總結出最優解——自助者天助之的思維。

以上三點與美式文化的不謀而合,這應當就是德州撲克在美國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吧。

————————————————————————————————————

本文首發於@任玩堂, 懇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知乎專欄。

下面是我堂近期發布的其他德撲相關精彩內容:

用僅剩的一顆25美元籌碼,他居然逆襲成冠軍了!

遊戲里被嚴厲打擊的BUG,居然還有人敢拿來打比賽?

別只盯著他的綠帽看,靠小算盤日賺百萬才是重點!

比牌技和經驗更有效的贏牌方法,你有么?

僅用3小時,他成為了WSOP傳奇冊的首個中國製造!

————————————————————————————————————

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有機會贏取精美周邊!

同時歡迎您去我們的官方微博轉轉:任玩堂微博

我堂新到《奇蹟:最強者》《全職高手》《琅琊榜:風起長林》《Love Live! 學園偶像祭》《夢幻西遊》等遊戲獨家禮包,諸君可掃描上圖到我們的公眾號中領取。

更多WSOP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TI6-淘汰賽第三日-賽事回顧&明日預測
如何成為魔獸爭霸3高手?
ESL第二日:VG翻盤挺進下一輪 以及一點感言
反觀Ti6:中國電競的不安要素
機械鍵盤靈魂部件—機械軸

TAG:德州扑克 | 游戏 | 电子竞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