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寶寶是有直腸息肉嗎,感覺長大很快」
今天門診,一個小媽媽帶著3歲半的寶寶就診。
落座後,小媽媽說,「醫生,寶寶肛門處的肉肉長大了,我擔心是直腸息肉,她以前就有,但最近發現長大很多,聽說息肉會是很快變化的?」
可能的,幼兒可能有直腸息肉問題。
幼兒直腸息肉,多見於3-7歲,男孩多,是幼兒便血常見原因。便血久了會引起貧血,必須及時診治。
直腸息肉,是腸壁粘膜長出的圓形塊狀物,小的像黃豆,大的似蠶豆,帶有蒂柄,鮮紅色刺狀,形似楊梅。幼兒中,息肉也可長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腸息肉為多見,特別是長在距肛門7-8厘米以內直腸後壁處,直徑大多小於1厘米。多數為單個,少數為幾個同時存在。有的息肉伴有表面糜爛與滲血。
寶寶有便血,無腹痛,肛門未發現肛裂的出血病徵,也無其他不適,要考慮直腸息肉。有的息肉能直接看到,便後肛門裡脫出紅色的覆蓋粘膜的肉肉,觸碰出血。
幼兒息肉一般是錯構瘤性息肉,或炎性息肉,或腺瘤,多發生在幼兒患者的結腸及直腸,有的息肉不出血,並且可能自行脫落,但是反覆便血,需要腸鏡下摘除,或直接經肛門摘除。
今天這個寶寶並非長了直腸息肉。幫她專科檢查,確定只是靠近會陰部方向的肛門邊的結締組織增生性外痔。
詢問寶寶媽媽,寶寶最近大便乾結,排便費力。排便時叫痛,排便時有鮮紅色血,肛門邊上這個以前長出的肉粒,開始變大。
寶寶肌膚嫩,肛周括約肌薄弱,皮下和直腸黏膜下血管壁纖維結締組織發育不全,尤其女寶寶會陰部括約肌更薄嫩,在用力向下排便時易受損撕裂,會陰部方向的肛緣皮膚水腫增生;且在大便乾燥或腹瀉時會有肛管裂口出現,皮下血管破裂出血,皮膚擴張鬆弛,裂口邊緣皮膚增生。這樣就發生結締組織增生性外痔,並且它會在大便困難時腫大長大。
結締組織增生性外痔,用藥不能消失,但它存在在那,不影響肛門正常功能,不考慮手術。
所以,寶寶的結締組織增生性外痔,用藥使肛裂裂口癒合,使外痔消腫,同時通過飲食和排便習慣的調整,改善大便性狀,避免便秘和腹瀉,避免肛裂反覆發生,就可以避免結締組織外痔變大變多。
寶寶肛門裡或者肛門邊上其他的脫出物,還有可能是:
- 靜脈曲張性痔——寶寶用力排便後,肛門1/4圈、半圈或者一圈,凸起青紫色或者肉紅色的橢圓形團塊,便後或休息後自然縮回消失,柔軟,無疼痛,無出血,是靜脈曲張性外痔或者血管增生性痔,是肛周皮下血管團擴張屈曲形成的。
- 直腸粘膜脫出——寶寶排便時肛門環狀脫出圓形、紅色、表面覆蓋粘膜的光滑腫物,是直腸黏膜或者直腸全層脫出,稱為脫肛,因發育不全或營養不良,寶寶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骶骨彎曲度小、過直。隨著寶寶生長發育,身體強壯,癥狀會緩解消失。
寶寶雖小,肛門直腸也會有某些問題發生,媽媽需要培養寶寶良好的排便飲食習慣,注意觀察和判別寶寶的肛門和便便情況,早發現,早解決。
推薦閱讀:
※「痔瘡課堂」畫個圈圈告訴你:內痔外痔的判定原理!收藏!轉發!
※痔瘡黑知識:肛腸結構及運作機制!治療痔瘡需知道!收藏!轉發!
※哺乳期孩子兩個月,媽媽做痔瘡手術是種怎樣的體驗?
※痔瘡的成因原來如此,痔瘡的最佳治療方法並不複雜!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