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造衚衕里的28㎡蝸居,用理想把嘈雜大院變成了佛系居所
要是談到北京的美,在林林總總的理由中,老城區的衚衕們一定是避不開的線索。挑個天氣好的日子,踏著古老粗糲的地面穿行在衚衕里,讓日光穿過樹葉肆意灑在臉上,即便數九寒冬也能感受到美好情懷。
然而對不少居住在衚衕里的居民來說,卻又是另外一種感受,這片皇城根底下最接地氣的住所,正統的四合院已經不多見,更多的是極其密集的居住環境和狹小、欠缺私密感的生活空間,而如何為衚衕居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狀態,也成為建築師們的全新命題。
△ 建築師成直的衚衕改造設計
最近,我們就認識了一位生在北京並且深愛著這座城市的建築設計師,他用人性化的改造設計,讓衚衕與大雜院的居民們真正體會到了生活之美。
△ 這些衚衕被成直改造前的樣子
北京簋街後身的石雀衚衕,原本是一條靜謐的小衚衕,因為幾年前有了祖母的廚房、堅果bar這樣有趣的店而煥發了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它也依然保留著老北京的生活方式,衚衕里的大爺大媽見面照例跟彼此打個招呼、問候一聲,鳥兒們在樹冠上吱吱喳喳,奏成一篇和諧樂曲。
建築設計師成直創建的Chaoffice察社辦公室就在這裡。
△ 石雀衚衕里的Chaoffice察社辦公室
察社辦公室顧名思義,
就是要試圖通過不斷觀察與考察這個城市中的變化,
觸碰和解決城市中存在的問題。
在成直的改造設計中,
總會看到不同以往的衚衕之家,
它更現代、更人性化,
在簡約、溫暖、實用的背後,
也投射著一位建築師對這個城市,
以及住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們的深切體察。
成直是個放鬆隨性的人,一把大鬍子大概是他最明顯的標誌特徵,一口正宗的京腔,話里老是有著一股北京人特有的幽默與自嘲。
成直說,衚衕里的生活,讓他感覺到的是一片赤誠。
△Chaoffice察社辦公室創建人、建築設計師成直
他喜歡研究歷史,數百年北京衚衕與四合院的生活,薪火相傳的古都文脈,都讓他津津樂道。但對文化與歷史的熱忱,並沒讓他陷入對「傳統」的執念,
「
相比傳統的禮制文化,
我更關心的是人們今天的城市生活,
以及如何讓生活在衚衕里的人們
擁有更有尊嚴的理想生活。
」
△每到黃昏,Chaoffice察社辦公室里就泛起溫暖的燈光
他熱愛衚衕的寬容、多樣與不確定性,從成直的朋友圈日常里,就能看出這個北京人對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封牆打洞」讓他義憤填膺,衚衕民宅房頂上的鴿子房讓他感到好奇,某個小餐廳里得意的小菜,或者就著北京夏夜晚風喝下的啤酒,他都一五一十地記錄在自己的朋友圈裡。
幹活兒累了的時候,成直最愛乾的一件事,就是走出辦公室,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衚衕里進行「課間遛彎」,「反正坐不住了就出門,拐兩步不一定就奔哪了。」
△ 成直在衚衕里遛彎兒時,總會隨手拍攝他碰到的??
他把自己的工作形容成「玩兒」,「折騰」就是他人生中的主要業務。「因為人手有限,一切事情都要學著做,摸著石頭過河。」
除了建築設計,他做的事情有??
拍攝和剪輯影像
搜索翻閱文獻
製作網頁和架構網站
畫全專業的施工圖紙
工地監理
建築攝影
……
這些放在一般人身上都會頭疼的繁雜事項,他卻因為興趣所在而樂在其中。
△ 成直的辦公室里擺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又有趣的書
△ 成直最近在看《東京代謝》,內容講述196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所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城市問題
成直擅長用與生俱來的鬆弛感,
來消解他略顯嚴肅的重塑衚衕面貌的理想,
比如他把自己正在做的改造衚衕住宅的事情,
叫做「為工薪階層服務」。
一個月前,成直改造的北京西絨線衚衕里一間僅30平米的住宅,入選了權威在線建築雜誌 dezeen評出的Top 10 Tiny Homes of 2017。
△ 西絨線衚衕民宅改造後的樣子
在被改造前,西絨線衚衕的這間房子無法開窗,光線不好,也不能通風。與其說是一個住所,不如說更像是一間獄室。
△ 改造前的西絨線衚衕住宅
「
因為這裡屬於一對熱愛生活的年輕夫婦和他們6歲的小朋友,所以我覺得在設計上要回歸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
△ 經過成直改造後的這間房屋,真正有了美好生活的氛圍
在改造時,成直極度擴大了建築向南的採光面,同時注重住宅空間的流動性,當門和窗被打開,風、光、聲音穿越房間時,會與日常生活共同組成家的動律。
△ 一家三口可以圍繞這張介於室內和室外之間的大桌子,可以開展各種有趣的家庭活動
△ 考慮到小朋友需要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成直把室內的局部被分割成上下兩層,上層被開闢成微縮版的兒童房
△微縮版兒童房包括一個多功能的二層平台,以及伸出屋面的一個小採光頂
住宅越小,往往越考驗設計的難度。
為了讓一家人有更寬敞的生活空間,成直在窗戶銜接的室內與室外都設置了長檯面,天氣好的時候,好客的主人就可以打開窗戶,將檯面變成長條餐桌宴請好友。
△ 這條里外相通的多功能長檯面既可以成為友人聚會的吧台,平日里也可以用來就餐、工作和學習
因為西絨線衚衕項目的成功,沒多久後,成直就開始了北京磁器口大雜院改造項目??。
△ 北京磁器口大雜院28平方米的住宅被成直改造後,日式的簡約中透著溫馨
起初,他在第一次看見這個地方時,還有些「抵觸」。
「通常來說,一個設計師在最初看到一個原始空間的時候,應該是有很多設想的,但這個大雜院因為過度密閉的空間和糟糕的周邊狀況,讓我沒有任何想像。」
△ 嘈雜的磁器口大雜院
「大雜院的空間形態已經與其前身四合院幾近無關,原有的空間情趣,宗族禮法,光氣環境等場所特徵,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鄰里關係的改變,早就蕩然無存。這裡通風、採光都很欠缺,冬冷夏熱,物理條件特別差,完全沒有隱私。 」
△ 這個大雜院住宅在被改造前,不但光線不足,通風不暢,甚至居住者的行為也會受阻
因為想要做真正改變個體居民生活的、有意義的事,成直還是接下了這個棘手的項目。
「一開始我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封閉的狀態,建立某種連貫性,改造在既定邊界內,重新整理功能與載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固著已經失穩的結構, 同時打破空間僵局。」
△ 施工改造中的大雜院住宅
成直說,他很不喜歡那些過度矯飾的材料(比如燒成木地板樣子的瓷磚),他喜歡一切最樸實的東西,比如保持了本來顏色的木材、穩固的混凝土和鋼結構,「跟建築改造設計一樣,在所有材料的使用上,我也希望能以原理性來直接解決問題。」
△ 為了讓居住者享受到更好的採光,成直改造出了條狀的天窗,也增加了視覺上的通透感
△ 極少的幾件傢具都圍繞生活本身,整體風格簡約而有品質感
因為這間房屋的主人是個熱愛烹飪的年輕姑娘,成直用擴大的廚房區域滿足了她對這個小房間的特殊要求。同時,靈活的隔扇和連貫的大桌面,令廚房和工作間之間可以互相讓渡。
△ 靈活多變的烹飪區域
改造後的住宅風格簡約空曠而沉靜,
開闢出的天窗讓自然光達成柔和的照明環境。
最妙的是,
居住者還可以通過小梯子從天窗到達自家屋頂,
享受開闊的視野。
△ 工作台上方,預留和設置一面可上人的天窗
△ 改造後的大雜院屋頂天台,在季節好的時候,可以迎著微風,在屋頂小酌
之所以成直的改造設計往往從居住者乃至城市的命題本身出發,還要說到他2006年在在愛丁堡大學學習建築的經歷,那一年剛開課,他就被老師帶到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小城卡迪斯進行了深入的考察,「那是一個有上千年歷史的老城,也是一個處於貧困狀況的城市,老師把我們扔在那城市裡面,在10天時間內海量搜集所有關於這座城市的信息,去找到某個方向,發展你自己的理論路線。」
△ 西班牙老城卡迪斯
在西班牙卡迪斯的考察經歷,讓成直學會了建築師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課:以宏觀角度入手,深入考察和判斷一個城市的建築,發現它的問題,然後產生自己的理論根源。
這就是為什麼愛著北京這座城市的成直,關注著衚衕居民狀況的議題,「在那之後,我一直關心的都是這種經過很長歷史依然存在,並且真實介入著人們具體生活的城市建築。」
△ 成直辦公室里的衚衕住宅建築模型
成直說,相比鑄造一個所謂的大項目,他更想一直維持現在的狀態,以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屬於個體的居民生活的狀況。
「我做的每個項目,對我來說都是探索自己的理論路線的貢獻,如果我做的項目和我一直在想的事情沒太大關係,那我也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做。雖然這樣不怎麼掙錢,但至少我覺得每一個都有意義。」
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里,
他慢慢地堅持著自己的理想,
試圖過一種有信念感的生活。
同時,也不忘琢磨著每一件在他眼裡「好玩兒」的事。
△ 成直喜歡捯飭各種有趣的小玩意,他為擺在辦公室里的建築模型按比例做了踱步的蕭紅與倚柱而坐的羅伯特·德尼羅
成直從小就喜歡音樂,近年喜歡上了拉大提琴,時不時就要約上幾個朋友切磋。
△成直的大提琴在辦公室的角落裡
成直在朋友圈裡寫過這樣一句話:
「
相對於英雄,我更關注普通人。相對於成功的渴望,我更關心事物的細節。我當然有信仰,只不過它大到天邊一抹光,小到腳下一掊土,我的傘就是每次邁出的那一步。
」
其實,他這些透著人性溫情的改造建築作品,大概已經為他所堅持的信念作出了最好的註解。
你對成直的衚衕住宅改造設計怎麼看?
說說感想,留言上牆
推薦閱讀:
※住藝改造家 | 當義大利型男設計師遇到衚衕里的70歲「老北京」
※住藝改造家 | 22㎡變身Loft,日本設計師玩轉衚衕雜院房
※北京咖啡地圖 | 衚衕老青磚,溢出咖啡香
※獨家專訪青山周平,想不到他竟然是這樣的男神!
※住在北京衚衕,有什麼特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