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譜對子孫後代有什麼好處?祭祀為什麼那麼重要?

每天20分鐘,52期輕鬆學完《群書治要》

除了祭祀之外,追遠還有一個的重要方式,就是「修家譜」。

什麼是「修家譜」?

古代的時候,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家譜,而這個家譜每一年都要修,叫修家譜。

  • 這一年之中,有哪些人過世了,哪些人出生了,每一年都要整理一次。
  • 一個人一生的行跡,也就是他對國家、民族、人民的貢獻,也都以簡要的方式記載在家譜之中。

所以有了家譜之後,就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遠祖是從哪裡來的是什麼原因到這個地方來定居的一共傳了多少代?歷代祖先對這個地方、這個國家有什麼貢獻、有什麼德行?這才稱得上是追遠。

修家譜的好處

《禮記》上說「不娶同姓」,這個禮要求不娶同姓之人,所以你恭修家譜就發現,你的父母就是兩個姓,然後再往上去推,他的父母也是不娶同姓,那都是兩個姓。這樣以此類推,推到上面去之後,你就發現其實所有的姓都是一家人,中華民族確實是一家。而你把這個家譜推上去之後,你就發現不是炎帝的子孫,就是黃帝的子孫,所以我們稱為炎黃子孫,這個一家人的觀念才有了。所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這絕對不是形容,你通過修家譜才看到確實是一家人。

除了培養這種一體的觀念之外,就是要學習祖宗的德行。在春秋祭祀的時候,家譜之上都記載著祖先的德行,哪朝、哪代、哪一個時候,出了哪一位有德行的祖先,他對國家、對人民有什麼貢獻?我們作為他的後代子孫,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不能因我們的行為給我們的祖先抹黑。

每到祭祀的時候,常常宣講祖先的德行,這對後代子孫是一個警醒、一個教育,念念不忘祖先的德行,念念不敢做那些不好的事而給祖先抹黑。這就是講「追遠」非常重要。

  • 《雍正皇帝聖諭圖解》中明仁宗「躬閱祭器」的故事

明仁宗在做太子的時候,有一次明成祖到了南京,退朝之後就召見東宮官楊士奇,問道:「你輔佐太子已經很長時間了,對他了解得也很清楚了,這個太子的為人到底怎麼樣呢?」

楊士奇就回答說:「殿下仁孝恭敬非常人可比。」

明成祖聽了之後說:「你能不能給我舉出一些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呢?」

楊士奇回答說:「在每逢祭祀的時候,太子一定會把所有的祭器親自檢查,不把這個事委託給別人。比如說去年按照慣例要舉行祭祀的時候,正好太子得了痛風病,結果醫生告訴他要服藥發汗才可以。太子說『如果要吃藥發汗,怎麼可以親自參加祭祀呢?』左右的人就說:『那可以讓別人代替您參加祭祀啊!』殿下就回答說『皇上把祭祀的使命交付給我了,我又派遣別人來代替,這不是違背君父的命令嗎?』所以他就帶著病親自去參加祭祀。祭祀才完畢出了一身的汗,結果這個病就痊癒了。再比如,每每給皇帝進俸食物、其它的東西的時候,這個太子一定會親自檢查,親自把這個封條封好,然後才派遣他們去出發,不敢輕易地把這些事委託給下人去做。」

明成祖聽了之後就說:「這些都是為人子應當做的事情。」

楊士奇說:「自古以來的大聖大賢,都是把他該做的事情做到了極致而已。

也就是說聖賢人也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只是畢恭畢敬地、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的本分而已,所以明仁宗「躬閱祭器」的故事,就給了我們很多的教育。皇帝對於祭祀這樣地誠敬,也就能夠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這個國家也治理得很好。那麼這是我們講的「追遠」。

祭祀為什麼那麼重要——「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如果君上能夠把慎終、追遠這兩件事做好了,人民會被他的德行所感化,民風自然歸於淳厚而不刻薄。

聖賢施教,以孝為本。這裡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就是講孝道,說明厚德是由行孝而來,這也是告訴我們,民風之所以不淳厚,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沒有教民眾孝道,所以要想使民風淳厚,必須從孝道這個根本入手。

《禮記》中也說:「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於其親」。

君子施教,對外教他要尊敬尊長,對內教他要孝敬父母。那怎麼樣教才能教好呢?

《說文解字》上解釋「教」是「上所施,下所效」。

身教勝於言教。但是我們要教屬下孝道,教學生尊敬老師,但是自己的父母、老師都已經過世了,怎麼樣能夠身教呢?

「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

君子的教化一定要從根本上來教起,從孝道來教起。那怎麼教呢?

「順之至也,祭其是與?」

能夠把孝敬之心體現到極致的就是祭禮。為什麼要實行祭禮呢?

就是在上的人能夠定時追念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恭敬他的老師,下面的人才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孝道。這就是說把孝心體現到極致,就是祭禮的作用。

「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所以說祭禮是教化的根本。

「祭而不敬,何以為也?」

如果舉行祭祀而心無恭敬之念,為什麼還要去祭祀呢?

這就給我們指出了重點,也就是說我們去教導屬下、教導學生,自己必須有恭敬之心。這個恭敬之心不是裝出來的,不是為了教育而表現的,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誠敬與感恩,才能夠讓人受到感化。

我們想一下,一個人對祖先都念念不忘,想著定時祭祀,對於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顧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邊祭祀祖先,一邊打爹罵娘,這是於情於理都是不合適的。

這告訴我們,上行而下效,正是通過舉行祭祀才教導了人民心地的厚道、不忘本。所以要想使天下太平、和諧,必須從孝道入手。要使人心厚道,就要提倡慎終追遠,恢復祠堂、提倡祭祀,還要修治家譜、紹述祖德,倡導不忘本、知恩報恩、飲水思源。

在祭祀和修家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講述祖先的德行,這樣人民才會為自己祖先的德行、君主的德行所感化,民風自然歸於淳厚了。

蕅益大師在《四書蕅益解》上說:「厚,是本性之德。復其本性,故似歸家」。

他就解釋這個「厚」,人性本有這種仁厚之德,「人皆可以為堯舜」,「途之人可以為禹」。所以恢復人的本性就像回家一樣,所以說「民德歸厚」。這一句解釋可以說是畫龍點睛之筆。


推薦閱讀:

系外行星出家譜啦:巨行星、迷你海王星和類地行星各佔一支
我們家沒家譜,那麼姓是怎麼來的?
家譜是怎麼寫成的?
在電腦上怎麼製作家譜?
如果在中國的國民教育中添加家譜圖探索,對國民的自我認同或者說整個社會風氣會帶來什麼影響?

TAG:家谱 | 祭祀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