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真相之二:中國的「哲學」

如今,在經歷了百多年的中西文化衝撞與交流之後,在我們重溫偉大復興進程之際,很多國人乃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都紛紛將目光轉向我們的傳統文化,希冀從先賢聖哲那裡尋找中華文化的精髓以便更好的維繫地球世界的文明與發展。但是如果大家都是按照西方文化的邏輯去解讀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脈絡,那隻能是緣木求魚的虛妄,因為這兩種文化是完全不同的體系。按照一般的邏輯,無論中外的學者均將古時聖賢的著作歸為哲學範疇,尤其是這部《老子》更被譽為中國哲學思想的先驅,如此一來就將我們先聖先賢的偉大思想淹沒在西方文化的廢墟中。

我們看什麼是哲學,哲學完全是西方文化環境下產生的學術分科,哲學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通俗說就是「熱愛智慧」的學問。在學術方面哲學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但廣義的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具體定性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因此西方的哲學是一種研究世界的學問,是以定性為基礎的是外求的,我們要想理解各類的哲學成果,買幾本書拜讀就可以了,就會記下並理解哲學所要告訴我們的知識。而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卻不是這樣的,老先生開篇就告訴我們了,我們是內求的文化,是要從內心去「執」去「御」是需要實證才可獲得認識的「內聖」的文化。西方的文化講究的是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定性定量來結論的。告訴我們一大堆物理知識、化學知識、人文知識,然後你背下來學會運用那就好了,這些都是外用的學問。而我們的文化首先強調的是「內聖」是「反求諸己」,不是看看聖人教導就可以明白運用的,是學不來的而是要親身去「觀」才可通徹的,「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才可明確的知道賢聖們所要告訴我們的真理,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這是我們與西方文化在傳承上最根本的不同。因此我們看當下的國學熱潮,各類的學習班、講讀班、培訓班,什麼詩詞、什麼讀經等等不一而足,初衷是好的,但是大家都沒有找到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都是在空談。

後世的很多人完全將我們先賢的教導看作一種理論加以學習,妄圖講「道可道,非常道」變成常道可道,這違背了聖人的初衷,我們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是通過學習來獲得的表層次的經驗知識,而是需要虛心靜氣向內反觀來獲得的終極真理。我們的典籍《中庸》《大學》《易經》等等,無不是在為我們講述修身之道。可惜後輩眾多的學人幾乎都是從理論上對我們的經典進行解讀的,當我們拿起先聖先賢的教導,希冀自己看完之後就有「道」在身,天上地下任意逍遙。老先生告訴我們說不要再妄想了,天下哪有這麼簡單的好事?「道」是依靠實際的修身為道來傳承的,而不是靠「可道」,因此釋家有言曰「心外求法皆是外道」,古時諷刺人時所說「坐而論道」正是此意。尤其到了今朝,在西方科學思潮的照耀下,古人的典籍都被歸入哲學著作,加以研究與討論,有誰做到了「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嗎?討論來討論去,我還是我,道還是道,聖人還是聖人。世人對當前環境下不能理解的,對於不能看明白的事物,往往用科學這道紅線劃分至迷信一類。但我們說,科學是什麼啊?是各種定理嗎?是可見可理解的現象嗎?按我說這都是狹隘的科學。科學首先是一種精神,實踐的精神,通過實踐可以驗證的稱之為科學。那些打著科學的旗號將目前理論無法理解的現象統統歸為迷信的做法,才是最不科學的才是最大的迷信。與其坐而論道,妄加評判不如執一下御一次,切身的體驗是不會騙你的。

中國有沒有「哲學」?這是很久以來眾多學者都討論過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後來有人將我們的先秦諸聖都列入哲學的範疇,彷彿唯有如此才能顯出中國文化的偉大。我不知說什麼,自家的山珍海味看不上眼,偏要去舔鄰居的殘羹冷炙。每一個中國人,真的應該重新審視我們偉大的文化傳承了,以中國文化的邏輯去解讀中國文化的精神,這才是我們傳承文化的基礎與根本。

推薦閱讀:

川普女兒伊萬卡痴迷中國文化,全家要變中國通?
你認為中國歷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都有哪些及其理由?
華夏之殤
為什麼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如何評價文章《我們消滅了貴族,只剩下流氓》?

TAG:中国文化 | 哲学 |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