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制度與大革命》:革命真的只發生在壓迫最深的地方嗎?為何改革會引起革命
「 人們投身於革命並非總是因為其處境越來越糟,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民族曾經毫無怨言的忍受最殘酷的法律,並不覺得痛苦,而當法律的壓力減輕時他們卻猛然將他拋棄。」
托克維爾
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革命一定發生在壓迫最深的地方,統治者由於倒行逆施,殘害人民,終使得被欺壓的民眾忍無可忍,進而揭竿而起,另立新朝。壓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發必速。彷彿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而中國古代的一次又一次起義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到了近代,已經絕少出現陳勝吳廣這樣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革命了)
但是,法國大革命的出現改變了一切,他第一次讓人們意識到,原來革命不是發生在壓迫最深的地方,而反而發生在舊制度行將沒落的地方。大革命前夕,法國在路易十六的治理下經濟繁榮,達到了舊時代的高峰。而路易十六本身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改革派,他溫和有禮,同情窮人,主張削弱貴族的特權,多次斥責貴族和教會階層的窮奢極欲。
(路易十六)
與鄰國德國相比,法國更是完全廢除了農奴制,貴族的政治特權也已形同虛設,而三級議會的設立也進一步限制了王權。法國,可以說是當時歐洲保留封建制度最少的國家,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是極為開放和進步的。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繁榮的法國,卻爆發了震驚歐洲的大革命,革命群眾喊著自由和摧毀一切舊事物的口號將改革派國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起義的暴民們肆意殺害貴族的妻兒,並用長矛挑起死去貴族幼童的頭顱。
(路易十六斷不會想到,人民會親自將他送上斷頭台)
當革命發生時,無論是路易十六還是法國貴族,完全不相信革命是真實的,他們自認為自己問心無愧,並未做什麼殘忍的事情,但結果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法國大革命,就這樣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徹底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一、路易十六與革命前繁榮的法國
路易十六治理下的法國,是高度繁榮和昌盛的,這在於其鄰國德國(代指德國諸邦)對比是顯得更為強烈。
作為封建制度的代表,農奴制和貴族的政治特權,在法國儼然已是行將朽木,形同虛設。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國,農奴制已經被完全廢除,大部分的法國農民都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和完整的產權,並可以自由的買賣。相比而言,德國的農民依然只是依附於貴族的農奴,他們每星期依然要抽出三天為貴族服務,並且人身自由受到領主嚴格的管控。在貴族特權方面,隨著農奴制的解體,法國的貴族早已喪失了政治特權,他們的權力被國王任命的官吏完全替代,他們僅有的特權多為經濟上的免稅政策,這是舊制度在貴族身上最後的遺留。
(農奴制,農民沒有人身自由,出行都要領主同意)
除了制度外,法國的文化也是高度自由,大革命前夕,伏爾泰、盧梭等人已經可以公開質疑王權的合法性,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並倡導沒有國王,由民眾參與治理的共和制度。而相比於此時的法國,德國還處於分裂的狀態,文化更是一潭死水。
(盧梭等法國思想家一直在否認君主制的合法性)
而路易十六本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改革派,他秉承路易十五的路線,致力於削弱貴族和教會的特權,並主張廢除長期實行的勞役制,路易十六在敕令中明確提到:「王國的所有道路都由最貧窮的人無償修建,而那些真正受益最大的卻是有產者,他們讓窮人為他們的利益而勞動,自己卻一毛不拔。」而在國家遭遇饑荒時,路易十六也公開號召富人幫助窮人,他說:「朕決不允許富人為非作歹,使人民缺吃少穿,強迫他們勞動卻隨意給些報酬。朕不容許一部分人只為了滿足另一部分的貪婪而勞動。」雖然路易十六的改革因為貴族和教會的強大勢力被迫暫時停止,他的政令也曾因為地方官的怠惰而歪曲執行,但種種跡象表明,他本身確是一個溫和有禮,體貼民眾的好君王。按理說,就算是革命,也應該革那些確實貪得無厭的教會成員和官吏,怎麼也輪不到路易十六頭上。
(巴黎婦女衝進凡爾賽宮,將路易十六捕獲,路易十六完全不相信一群婦女會逮捕他)
正因為此,在革命爆發,巴黎婦女奔向凡爾賽宮時,路易十六沒有及時的逃跑或下令軍隊鎮壓,因為他自覺問心無愧,不相信革命真的爆發,群眾真的來抓他了。但是最意想不到的情況終究是發生了。
二、為何改革會引起革命
路易十六就這樣被他奉獻了一生的善良的市民公開斬首,這無疑是莫大的諷刺,因為路易十六卻非一個暴君,相反,他還是法國有史以來最開明最仁慈的君主。相比於他,路易十四無疑才是真正的暴君。
(路易十四才是真正的暴君,但是卻被稱為偉大的太陽王)
路易十四在位時,窮奢極欲,暴虐成性,並不斷對外發動戰爭,人民生活十分凄苦,但即使如此的凌虐人民,路易十四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贏得了太陽王的美名,成為了歐洲第一雄主。而善待人民的路易十六卻遭到了如此的下場,這無疑讓很多理想主義者的信念徹底坍塌。在當時,不光是文人,就連各國駐法政治經驗豐富的外交官們都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完全不明白為何擁有如此仁慈的君主和如此強大的國家,法國的人民還如此的暴躁。
(法國的三等級制度在路易十四時為鼎盛,在路易十六時早已名存實亡)
但是正如托克維爾所說的,人民不滿的根源恰恰是改革使得壓迫不那麼深了,雖然客觀上,舊制度已經近乎崩潰,人民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人們感受到的壓迫卻更深了。以前舊制度十分完善時,人們對壓迫習以為常,認為自己受苦受難是天經地義。對於國王,由於教會長期的洗腦,人們完全認同君權神授的合理性,這也是路易十四統治的根基所在。
(托克維爾道出了令人驚異的真相)
但是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的改革完全打破了舊有的框架,國王為了改變法國徹底摧毀了舊有的觀念,剝奪貴族的政治特權,廢除農奴制等於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而對於文化的放鬆管制則讓思想家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出,他們借著文化寬鬆的範圍大談君主制的非法性,並直接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奠定了基礎。
路易十六的改革燃起了人們對於舊制度的否定和創造新社會的熱情,一方面,國民的慾望與日俱增,一方面,政府為了推動改革不斷激勵這股新熱情,但在發現群眾的熱情即將失控時,政府又想要壓住他,國王就這樣從兩方面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沒錯,封建制度的壓迫的確減輕了,但激起的仇恨卻更強烈,正因為改革讓人們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所以殘餘的那一丁點舊制度才讓人們感到無比憎恨。
(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此罪惡,但印度人民卻認為這完全合理,印度精英為了統治也對此心照不宣)
壓迫,從來不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概念,而只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在沒有改革的國家,如印度朝鮮,因為長期的洗腦與管控,人們覺得自己的遭遇天經地義,能獲得統治者的一點施捨就感恩戴德,這種思想的麻痹正是種姓制度與朝鮮隔離制度得以長期存在的根源。而路易十六通過改革徹底激起了人民的慾望,將舊制度是罪惡的,錯誤的這一觀念深深印在了人民的心理,或許壓迫減輕了,但人民的慾望增長的更快,改革的速度跟不上人民的要求,最終,導致了這場極為荒謬的大革命。
就像托克維爾所言,一個壞政府最危險的時刻就是他改邪歸正的時候,不管路易十六如何的開明,他和路易十四都同屬一個家族,無論他做多少好事,都不會被群眾視為同伴。他的改革喚起了群眾的意識,並讓群眾回想起了歷任法國國王的暴行是多麼的難以忍受,儘管在幾十年前,他們還完全任勞任怨。即使路易十六做的再好,人民也不會忘記過往的仇恨。
(法國大革命遠非我們想的那樣光輝)
這就是政治的殘酷之處,是赤裸裸的現實,他絕不是青年人一廂情願的羅曼蒂克之旅,而是充滿了暴力、血腥與背叛。正是有著如此的前車之鑒,朝鮮的金正恩和印度的精英才會如此致力於保持舊制度。而我想說的是,路易十六固然優柔寡斷,身首異處,但他卻無愧於一個真正的政治家。而金正恩,就算政治手腕再高明,也不過是一個極度自私和無恥的骯髒靈魂罷了。
(金正恩就算政治手腕在高超,也不過是個玩弄人民的混蛋罷了,不值得任何的讚賞)
歡迎關注本人微信訂閱號:團長說
動漫解讀家團長一點關於歷史、政治的私貨
推薦閱讀: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剛剛看完《辯護人》,我想問一下,軍法大於憲法嗎?
※為什麼個人感覺國產所謂的大片總是缺少一些東西?
※如何評價俠客島文章《[解局]為讓蔡英文不倒向大陸,他們居然想了這麼一招》?
※共產主義有沒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