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8隨筆二】中國軍團「佔領」了CES嗎?

原創 2018-01-17 李驥 狐狸獵手

CES開幕前一晚,中國駐舊金山領事館舉辦的「中國之夜」活動上,總領事在致辭里說:今屆CES參展商為4500家,美國展商約2000家,中國大陸展商1300家,加上港澳台企業,共1700家,佔總展商數三分之一還要多。

這可能是給近日國內盛傳的「CES變成China Electronic Show」的說法作了一個數字上的註腳。由於參展的很多中國企業都來自深圳,CES又被戲稱為「深圳電子展」。

但如果你駐足於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Intel展位,看著旁邊HiSense展位上正賣力演出的身上套著彩色光管的演員時,你心裡其實就會明白:所謂「中國軍團佔領CES」,無非就是一句戲言,或者是中國人一廂情願的希望而已。

其時Intel的展位上正烏烏央央人頭攢動。Intel這次的展演以體驗為主,涉及AI、AD、VR、AR等眾多領域,重點在無人駕駛晶元和感測器(Mobile Eye)的展示,以及即將在冬奧會上應用的AR媒體和遊戲體驗。

中央舞台的大屏上,正循環播放一組短片,是說Intel如何應用無人機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幫助極地科學家進行他們的科研項目。

而這廂海信並不小的展位上,我們只看到一台又一台的大屏電視,此外就是一些穿運動服的假人和跳舞的演員。

我並不是刻意要拿兩個品牌進行對比,但作為鄰居,難免會注意到兩者的的反差。如果真的留意中國企業在CES上與當今世界技術創新領導者之間的差距,這種反差又是隨處可見的。

參加本屆CES的中國企業中最顯眼的,首先是像海信這樣的傳統硬體廠商的陣營。海信、長虹、康佳這些公司的展台上陳列著一排排薄得驚人的大屏電視,但此外較難見到更核心的前端技術。

海爾偌大的展區集中呈現智能家居,這倒也讓海爾在家電硬體方面的優勢有機會藉助IoT(萬物互聯)的熱潮實現本質提升。(要知道海爾說「智能家居」至少也有十幾年了,但真正成熟的大環境,也許現在才慢慢開始出現。)但在今年CES智能家居大熱的氛圍中,比起攜Hey Google智能家居概念大舉「佔領」CES的Google, 以及LG、Samsung、Sony這些國際大牌,海爾的特性其實也很難體現。

另外一個展現智能家居概念的中國公司是華為,但很可惜華為今年參展的聚焦,完全放在主打美國市場的高端手機Mate 10上面,而HomeLink的概念看起來還比較淺表。實際上整個華為展區都以M10為中心,余承東總載的主旨演說也變成了M10的產品推介(此外就是對華為手機與AT&T合作被叫停的吐槽),關於華為整體的技術實力和對未來的構想,特別是它在5G時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看到的其實很少。

中國最具科技領導力,也是最全球化的公司華為,花這麼多銀子來CES,只為推廣一款手機,個人認為是一個挺大的遺憾 --- 格局畢竟還是低了。

汽車和智能交通行業內,我們只看到拜騰和XPENG兩部中國的電動智能汽車,以及像小鵬電動這樣的電動摩托。而在最熱的無人駕駛相關領域(感測器、晶元、數據處理、AR、人機交互等)內,中國企業除了百度的Apollo,幾乎完全缺陣。

而反觀CES上最吸引關注的國際大品牌,你不得不承認,那些我們以為已經「式微」的企業,其實在前端技術的研發和未來產品的布局上,其實都遠遠走在前面。

此次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Panasonic。自這個品牌淡出消費類產品市場後,我們並不了解它在做什麼,而今次CES展上巨大的展台上,Panasonic不僅宣揚其企業歷史、價值觀和未來理念,還在「聯結的世界」、「持續的能源」、「智能現場」等主題下集中展示它在各種行業(特別是無人駕駛)中業已領先的技術實力。而Panasonic的展區,也可能是整個CES展設計和視覺體驗最出色的展區之一。

另外一個似乎在淡出人們視線的日本品牌Sony,這次完整呈現了其在消費者電子產品領域內依然保持的優勢。多款Sony新開發的手機令人心儀,數碼相機似乎也能叫板尼康和佳能,智能家居處於領導地位,而它傳統的機器狗也以它獨有的萌態傳遞著Sony某種品牌主張。

因為手機上的問題而受損的Samsung品牌,這次CES上可以說出盡風頭。它的展區面積之大、設計之獨特、展品之寬泛、技術之先進、人流之密焦,也是CES展的一大亮點。

千萬別以為韓國企業過氣了。這次LG展區令人對這個品牌刮目相看。在這裡它的智能家電已經完全場景化,看起來產品和技術擁有相當的成熟度,而最大的亮點,還是這個曲面電視組成的短小甬道,宣示著LG在這個領域內當仁不讓的領導地位。

在CES各場館跑幾天就會知道,全球科技之巔,還被這些領導企業和大量初創型企業所佔據。而今天CES所體現的科技大潮,已完全以數據、智能、萬物互聯和5G通訊為核心,而在這些領域內,很遺憾,中國企業雖然已經能儕身於CES這個大舞台,但實際上尚處於「外圍」和產業鏈中下游,離核心技術擁有者和驅動者的角色還有相當的距離。

而在產業、政府的層面,我們也看到歐美政府和社會組織對CES的重視。有許多論壇都是聚焦「公用部門」(Public Sector)與行業、企業進行對話,例如我聽到的就有美國FCC(聯邦通訊委員會)、城市管理者、行業協會和無人駕駛相關企業就「智能城市」的探討,有法國、荷蘭、英國和美國的政府代表就「國家創新力」的辯論。

同樣很遺憾,除了一場「中國之夜」的招待會性質的活動之外,我們也看不到中國政府和行業組織在CES上的深度參與。在「中國創新」後面更值得思考的體制、政策、產業格局、營商環境等等問題,我們都看不到中國與世界的溝通。

我們能看到的,似乎只有中國企業們在科技創新這個正在被快速重構大生態里,在國際大廠商「千帆駛過」的大競賽里,尋找夾縫,苦苦求索。

不可否認,對於科技創新,中國人似乎有著充足的熱情,中國企業已煥發出越來越強的創新力,也越來越具備全球視野和雄心,在相當多的領域內也已有所作為,但中國人切勿因此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用一廂情願的wishful thinking代替客觀冷靜的觀察和思考。

中國企業(乃至整個中國)的科技創新甚至都還沒有進入主流和核心地帶,既如此,我們又如何能隨便誇口要去「佔領」或領導世界呢?

這樣說,「中國軍團佔領CES」那種說法,似乎就成了一種夢囈。而CES的意義,反而在於為國人和業者提供一個冷靜客觀地理解世界的機會。

希望這不是我一個人從CES里獲得的感受。

點擊以下鏈接閱讀《CES 2018隨筆一》:

【CES 2018隨筆一】汽車的未來:終極不駕駛樂趣


推薦閱讀:

盤點互聯網的「逗你玩」黑科技,清明節後跟他們說byebye吧
2017技術趨勢要看特朗普的臉色?
極光日報 第 6 期(2016/08/10)
未來檢測惡意軟體的方式竟是它?

TAG:CES | CES2018 | 科技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