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軍事合作--強五M
這是我以前在意軍吧的一個老帖了,今天放到知乎上來。以前寫了個回答也沒人看,這裡也放一下。
80年代西方與中國有哪些軍事合作與軍事貿易項目,對後來中國軍事發展有何影響? - 核平軍大統領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345459/answer/231170359本文全部內容皆出自《東風乍起- 中國強-5強擊機傳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買書,我實際就是把書上的內容搬到網上來。
巴基斯坦空軍購買裝備強五Ⅲ飛機後,同幻影、F-16等戰機進行過多次模擬格鬥,互有勝負。巴空軍對強五Ⅲ的中低空飛行性能和品質非常滿意,但其機載電子設備基本都是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產品,技術水平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嚴重影響了實際作戰效能。於是巴方希望中國能夠更多的使用西方先進電子設備對強五飛機進行徹底改造,提升戰機戰鬥力。
1982年3月,當時中國空軍抽調軍、師、團三級飛行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對殲6、殲7、強5、轟5、轟6這五種空軍主力機型的作戰使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當時認為強五最致命的缺點是導航及火控電子設備過於落後,造成飛機對地效果並不理想,並且不具備夜間及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因此中方對巴方的要求同樣很感興趣。
而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遇到了新的瓶頸,國內軍方訂貨大幅下降,飛機出口增長也由於自身技術水平落後而停滯不前,為了實現「保軍轉民爭出口」的需求,中航技和南飛都積極尋求相關機載電子設備的引進可能性,儘可能擴展強五飛機的出口業務。
而此時的義大利和巴西兩國剛剛聯合研製出了一種新的高亞音速輕型攻擊機,來填補意空軍G.91輕型攻擊機和F-104G多用途戰鬥機退役後對地攻擊能力的空缺,這就是AMX攻擊機。雖然其飛行性能差於強五,但較為先進的導航和火控讓中方設想引進AMX攻擊機的現代化導航攻擊系統來改造強五飛機,以儘快實現大幅提升強五戰力的目的。與此同時,中國正與西方國家處於蜜月期,這也為雙方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1983年2月,中國航空科技代表團訪問了義大利的27個航空企業,對義大利的航空電子設備技術進行了全面考察。而這時的義大利也希望通過向中國提供相關設備和技術來分攤AMX攻擊機的研製費用,因此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初步合作協議。之後在1985年雙方又進行幾輪談判,確定了強五飛機的具體改裝方案,同時意方為促進此項合作還表示願意承擔其中的一部分研製費用。1986年6月16日至7月4日期間,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南昌飛機製造公司和義大利宇航公司電子設備分部對合作項目進行了最後的確認。正式簽訂了改裝強五飛機導航及火控系統的合同,雙方採用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的方式進行合作研製。其中由意方提供機載電子設備和地面測試設備並負責航空電子系統設計、綜合和試驗,而中方則負責飛機結構的改型設計、樣機試製和飛機試驗,這也是國內首次採用中外合資方式來研製軍用作戰飛機。
當時合作研製項目代號為「CI工程」,其中的C代表中國,I代表義大利,意為中意合作。飛機單位正式型號命名為強五Ⅳ飛機,對外宣傳推銷這延續先前在航展上展示過的A-5C編號為A-5D。中意雙方之間則稱為強五M或者A-5M飛機,M為「貿」字的拼音首字母,即外貿之意。1987年後,國內最新的飛機型號命名規則開始正式實施,強五Ⅳ改稱為強五D。「CI工程」與改進殲8Ⅱ飛機的「和平典範」計劃以及改進殲7飛機的「超七」計劃並稱中國與西方在軍用飛機方面的三大改進計劃。
飛機的合作研製項目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研製階段,雙方共投資2000萬美元,包括圖紙設計、技術協調、兩架原型機的研製以及相關的地面試驗和空中試飛。第二階段為生產階段,包括飛機的推銷宣傳、批量生產、銷售以及售後服務和技術保障等內容。
強五M飛機的改進設計工作從1987年正式開始,按照當時的合同計劃將於1988年2月完成首架原型機的總裝,5月初完成各項地面試驗,五月中旬實現首飛上天。為了加強管理,在強五M飛機的研製過程中分別建立了一套行政指揮系統和總設計師系統。1986年9月,航空工業部任命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總工程師張彤為型號研製行政總指揮,設計所副所長雍正球為型號總設計師。
強五M在強五Ⅱ飛機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改進,改進項目包括設計機體結構、導航系統、火控系統、武器系統、通信系統、電子對抗系統、敵我識別系統、座艙環境系統、電氣系統、燃油系統等多個方面。
改裝方案原計劃由義大利宇航公司提供22項電子設備,後經過簡化取捨保留了17項設備。包括測距雷達、慣性導航系統、平視顯示器、大氣數據計算機、中央計算機、導航鍵盤、介面裝置、三自由度陀螺儀、雷達警戒接收機、飛機姿態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等,並通過兩台中央數字計算機和一條MIL-STD-1553B雙余度數據匯流排把引進的設備與飛機保留下來的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敵我識別器等8項原有國產設備和軍械武器系統連接起來。新的導航攻擊系統能夠完成自主導航、武器瞄準等參數的計算、顯示和控制以及部分機載武器管理功能,使強五M飛機在導航和武器瞄準投放精度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增加了飛機外國武器的種類和數量,進一步提高了空中支援作戰能力,特別是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導航精度和突防能力。
新引進的的導航系統以自主導航為主,無線電羅盤導航為輔,這也是慣性導航裝置首次在國內作戰飛機上安裝使用。導航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高,能夠按照預先編好儲存在計算機的航路點程序,同時根據大氣數據感測器提供的相關參數,由中心計算機進行導航結算,在飛行中連續地向飛行員提供飛機的即時位置、待飛時間、待飛距離、偏流、橫偏、航路點和警告等信息,這些飛行員所需的關鍵導航信息均可顯示在平視顯示器上。飛行員或地勤人員也可以用導航鍵盤對系統輸入命令,由顯示器向飛行員顯示系統的實時工作狀態。兩台中心計算機中的一台為主計算機,另一台為熱備份機,當備份機監測到主計算機發生故障的時候將自動取代主計算機來控制整個系統的運轉。導航系統可按照預定的航線飛行,也可根據情況在飛行中由飛行員重新選擇航路點直接飛向新選定的目標。系統還有記錄空中發現目標位置和消除航行誤差的能力,使飛機的導航誤差減小到最小。
平顯火控系統在對地攻擊時,航空炸彈可以採用水平、下滑、俯衝、俯衝拉起、上仰、和偏置等多種轟炸方式進行投放,對地轟炸攻擊時可採用連續計算命中點和連續計算投放點兩種瞄準方法。新增的偏置轟炸方式還可以攻擊威脅大的或飛行員看不見的目標。火箭彈和機炮對地攻擊時,採用連續計算命中點方法對目標進行瞄準。對空作戰時,機炮可以採用連續跟蹤和連續計算命中線兩種瞄準方法進行射擊瞄準。空空導彈可以進行尾隨攻擊,還可通過駕駛員用手控裝置操縱導彈導引頭偏轉,實現導彈的離軸發射,離軸角可達10度,增加了實戰中導彈攻擊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強五M飛機裝備了以色列生產的EL/M-2001B,這是20世紀70年代性能較好的一種測距雷達。除了為火控系統提供目標較為精確的距離數據外,還可以為空空導彈提供發射條件,使強五M飛機能夠使用性能更好的格鬥空空導彈用於自衛和開展空戰。由於安裝了性能較好的測距雷達,飛行員在空空作戰中可以進行下視攻擊。
機翼下增加了兩個新的武器掛架,使強五M飛機的機翼掛架總數達到了12個,其中10個可以同時使用。最大載彈量達到2800千克,帶副油箱時的正常載彈量為1800千克,能夠選擇超過22種武器外掛方案。其中機身下有四個外掛架,每個掛架可掛載一枚250千克的低阻航空炸彈,如國產250-3型、美製MK-82以及法制「迪朗達爾」等。機翼翼根掛梁(7、8號掛架)可掛載57毫米及90毫米口徑的的國產火箭彈發射器或者68毫米口徑的LAP-68火箭彈發射器。緊靠主起落架的機翼內側掛架(5、6號掛架)可掛載250千克或500千克航空炸彈,也可以掛載英制BL-755反坦克子母彈。與之相鄰的機翼外側掛架(3、4號掛架)可掛載火箭彈發射器、250千克炸彈或760升副油箱。最外側的機翼翼尖掛架(1、2號掛架)可掛載美製AIM-9L"響尾蛇「、法制R550」魔術「以及國產霹靂-5乙、霹靂-7等紅外線制導空空導彈。
由於武器外掛的增加,對機翼結構進行了一定的加強。同時還修改了飛機的部分武器掛架,以適應新增的美製MK-83航空炸彈、AIM-9L「響尾蛇」、以及霹靂-5乙空空導彈的懸掛投放要求。進一步擴大了可使用武器的種類和數量,增加了飛機對地攻擊和空戰的能力。
電子對抗系統採用了930型雷達護尾警告器和914-4(乙)型箔條/紅外干擾彈投放器配套組成的消極干擾系統,飛行員可以選擇自動或手動投放干擾箔條或紅外干擾彈,進一步提高飛機在戰場上空的生存能力。美製APX-102型敵我識別器可取代了國產的YD-3型敵我識別器,以適應國外客戶的要求。通信系統採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AD3400型超短波多頻段通信電台,取代國產的CT-3型通信電台。這種電台是之前國內為殲七M飛機引進英國七項電子設備里的一項,通信距離和抗干擾能力有較大增強,而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更小。
此外,為配合上述主要改進項目,還對飛機的相關係統進行了部分改進。為給新增加的這些航空電子設備供電,飛機原有的電氣網路重新進行了布局。直流電源沿用了原先的兩台QF-6型直流啟動發電機,交流電源則改用了一台三相靜止變流機和3台單相靜止變流機,取代了原先的旋轉式變流機供電。不但提高了供電效率,而且使飛機的電源品質得到了改善,也滿足了新增航空電子設備的穩定供電需要。燃油系統也對輸油管道和油箱進行了一定的改動,使燃油消耗配合新增的武器掛載方案,將飛機的重心變化範圍控制在許可範圍內,同時也為今後加裝空中受油系統布置了預留空間。
機上的環境控制系統新增加了一套溫度可控的電子設備冷卻系統,冷卻系統從發動機的第九級壓氣機引氣、景山及冷卻後向機上的電子設備提供冷卻空氣,以滿足新增電子設備的散熱要求,從而保證設備能夠穩定可靠地工作。座艙照明全部取消原先的熒光照明,改為更清晰、舒適的白光照明,照明特性符合美軍標準要求,減輕了飛行員夜間駕駛的視覺疲勞。
除了換裝引進的新航空電子設備外,強五M飛機的氣動外形和布局基本不變。但由於安裝了測距雷達,飛機的頭部相應的進行了設計修改,由原來的尖錐形改為鈍圓錐形,最前端也改為一個玻璃鋼材質的小型雷達罩,機頭的修形使整個飛機的機身長度縮短了約0.33米。同時由於雷達天線也佔據了機頭空速管的安裝位置,飛機只保留了右側機翼翼尖處的空速管。
強五M飛機在設計中也重視了後勤使用維護性的改進,主要的機載設備都採用了模塊化設計,一旦發生故障就可以較方便的更換模塊組件或部件,簡化了維修過程。系統具有自檢和中斷檢測的功能,可實現視情維護。飛機機頭的設備艙重行進行更改設計和內部布置,新增的主要航空電子設備被集中布置在這裡,內部結構改為「工」字梁結構,設備艙的左右兩側設置了大面積的快卸維護口蓋,使設備艙內部安裝的各種電子設備更易於維護和拆裝,鬆脫鏈接電子設備的兩根數據匯流排的電纜即可進行拆裝。
1987年6月,強五M飛機的改性設計工作全部結束,首批研製的兩架原型機於1987年12月開始部件裝配。1988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總裝完成。8月30日首飛成功,引起多國空軍的關注。1988年9月,強五M飛機模型在當年的英國范堡羅航展上展出,外媒將其評價為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重要的攻擊機之一。1988年10月,中航技和南飛邀請各國武官到南昌參觀強五M的特技飛行表演,以便使這些潛在客戶能夠對飛機性能進一步了解和評估。
但天有不測風雲,1988年10月19日,就在預定飛行表演的前兩天,強五M在進行預演試飛時意外墜毀,空軍第四試飛大隊試飛員吳清永上校不幸遇難(默哀,強五Ⅱ、強五Ⅲ以及強五M都是他首飛的),給飛機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於墜機事故的影響,直到1989年3月7日,強五M的第二架原型機才進行了首飛。而在80年代末發生的一些事情,導致中國與西方國家再次敵視起來。隨後的一系列制裁使義大利暫時退出,中意雙方的合作中斷。不過中方仍在1991年2月完成了全部鑒定試飛項目。
試飛結果表明,強五M飛機基本保持了強五原型機原有的性能指標,機載設備和系統的工作時的可靠性大幅提高,使用維護性也得到顯著改善。飛行速度略有提高。導航和攻擊精度明顯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能是強五Ⅱ的6至10倍,而且不再受氣象條件限制。而引進的航空電子設備為國外同類飛機使用的成熟設備,平均故障間隔少,可靠性高、維護性顯著改善,使飛機擁有了較高的出勤率。
儘管因為種種原因,強五M項目最終流產,但通過與義大利的合作研製讓當時的中國航空業接觸到了西方國家先進的航空技術,為中國的現代軍機明晰了發展道路,也為日後中國航空業的突飛猛進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
全文完
推薦閱讀:
※解放軍單挑全世界第十七集:我軍09即食PK愛沙尼亞24時軍糧
※《星星》與二戰中的蘇聯偵察兵
※恐怖均衡說?台灣將會研究遠程火箭炮反制大陸?
※為什麼解放軍官兵喜歡稱呼另一個士兵為「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