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平凡的生活,快樂才能常駐於心
快樂真平等
文|林清玄
有一個社團來請我演講,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社團參加的人至少都擁有上億的財富。
我從來沒有為這麼有身價的人演講過,便詢問來聯絡的人:「這些有財富的人要知道什麼呢?」
「因為他們擁有太多的財富,有一些人已經失去快樂的能力!」
「怎麼會呢?有錢不是很好的事嗎?」我感到疑惑,可能是我從未想像有那麼多財富,因而無從理解。
「會呀!一般人如果多賺一萬元會快樂,對有十億財產的人,多賺一百萬也不及那樣快樂。有錢人吃也不快樂,因為什麼都吃過了,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好吃。穿也不快樂,買昂貴衣服太簡單,不覺得穿新衣值得驚喜。甚至買汽車、買房子、買古董都是舉手之勞,也沒有喜樂了。錢到最後只是一串數字,已經引不起任何的心跳了。」
不只如此,這位有錢人的秘書表示,富有的人由於長時間的養尊處優,吃過於精緻的食物,缺乏體力勞動,健康普遍都亮起黃燈和紅燈,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者比比皆是。
他說:「林先生,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有錢的人也得到快樂,擁有健康的身心呢?」
這倒使我困惑了,這世界上似乎有許多的藥方,以及祖傳的秘方,卻沒有一種是來治癒不快樂的,如果有人發明了這種秘方,他可能很快變成富有的人,連自己都會因財富而失去快樂的能力了。
我時常覺得,這世界在最究竟的根源一定是非常公平的,這不只是由於因果觀點,而是一個人在一生中所能享有的福氣有限,一旦在某方面有所得,在另一方面必然會有所失。雖然一個人也可能又有財富,又有權勢,又有名聲,又有健康,又有嬌妻美眷,又能快樂無憂,但這種人千萬不得一,大部分人都是站在蹺蹺板上,一邊上來,另一邊就下去了。
對於富人的問題,宋代思想家林逋在《省心錄》中說:「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又說:「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意思是在生活上適度地欠缺,其實是好的,適度地勞動或憂患,不僅對人的身心有益,也才能體會到幸福的可貴。《左傳》里說得更清楚:「善人富謂之賞,淫人富謂之殃。」(和善清凈的人富有了,是上天的獎賞;縱慾淫邪的人富有了,正是災禍的開始。)
清朝的魏源在《默觚下》中說:「不幸福,斯無禍;不患得,斯無失;不求榮,斯無辱;不幹譽,斯無毀。」對得失與代價的關係說得真好。生活的喜樂也是如此,想想幼年時代物質缺乏嚴重,不管吃什麼都好吃,穿什麼新衣都開心,換了一床新棉被可以連續做一個月的好夢——事實上,在最欠缺的時候,一絲絲小小的得,也就有無限的幸福;什麼都不缺的時候,卻是幸福薄似紗翼的時候呀!
我很喜歡李商隱的兩句詩:「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我想從麻姑仙子那裡把滄海買下來,沒想到她的滄海只剩下一杯冰冷的春露)我們在人生歷程的追求不也如此嗎?財富、名位都只是一杯冰冷的春露!
但富人不是不能快樂,只要回到平凡的生活,不被財富遮蔽眼睛,發掘出人的真價值,多勞作、多流汗;培養智慧的胸懷,不失去真愛與熱情,則人生猶大有可為,因為比財富珍貴的事物多得是。
如果埋身於財富,不能解脫,那麼「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樹枝末梢太粗大,樹榦一定折斷;動物的尾巴太大了,就不能自由地搖動了。語出《左傳》)。如何能有快樂之日?心裡不自由,身體自然難以健康了。
不過,我對富者的建議,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我不是富人,無從知悉他們的煩惱。
假如富人也還是人,我的意見就會有用了。站在人本的立場,這世間的快樂和痛苦還真平等呢!
推薦閱讀:
※戴雨瀟:美國判決引爆互聯網——論網路中立和平等主義|伐柯熱點
※從柏拉圖到馬克思(五)——為什麼說有利於弱勢群體的「不平等」才是公正?
※唐納德·川普提出的限制穆斯林入境,是否與其基督信仰之「人人生而平等」觀念相悖?
※如何評價南開大學學生申請建立LGBT社團?
※波伏娃的《第二性》有什麼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