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原創的思想

幾年前,一位在北京郵電大學讀研究生的朋友,拉著我去他們組會分享科學哲學相關內容。

那次分享很不順利,現在想來,是我科學哲學水平太低,腦海中的論證還不夠縝密,對科學史的材料還不夠純熟,引用的心理學研究也一時半會很難讓外行人理解。

我記得她的導師以不屑的語氣對我說(大意):「你現在講的都是別人的想法,什麼牛頓、休謨、邏輯實證主義者、波普爾、庫恩、拉卡托斯、蒯因等,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面對這個質疑,我回答不上來。因為我在科學哲學領域裡,確實沒有什麼原創的想法。

原創真的是太難了。每次我覺得自己好像要有原創想法的時候,隨便上谷歌學術一查,就能查到別人已經提出過相似的理論了。

在我覺得應該從人類對行為者的解釋入手,解釋人類心智的功能時,Donald Davidson和Daniel Dennett在我出生以前,就已經提出了系統性的解釋主義式的理論。那時我就意識到,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有什麼原創的想法了。

在我不知道當代道德心理學的研究之前,我傾向於認可休謨對人類道德判斷的見解,後來讀到Jonathan Haidt的論文以及他的《正義之心》,才發現道德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都已經發展得這麼成熟了。

在上經濟學原理的課時,我覺得經濟學的分析絕對不僅限於人類的消費行為,它可以擴展到所有人類行為。結果老師很快就介紹了「經濟學帝國主義」。

在讀計算機科學的科普書時,我覺得可以模仿自然選擇的方式來設計程序,結果往後翻一翻,就發現這個叫「遺傳演算法」。

在我認為「思想是一種傳染病」時,道金斯已經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最早的模因理論,而文化演化研究現在也都很熱門了。

我又覺得,如果擴大「解釋」的意義,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說不定可以重新建立一條理解人類思維方式的路徑。而且,我還想過,漢語里的解釋和印歐語系中的「explanation」或「interpretation」不太一樣。說不定因為我是漢語母語者,能想到這點。西方的學者不一定能想到從解釋的角度出發,動態地看人類的思維。

大家猜,這個想法是我原創的嗎?

在我了解到認知語言學、新修辭學、話語分析等研究領域後,又發現這是一條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思路。

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這兩個死人真的特別討厭,每次我一想到什麼東西,總是會被他們佔先。

幾年前的例子就不多說了,那真是罄竹難書。再舉一個最近一年發生的例子。我現在的工作重心是批判性思維教育,曾想過,如果從哲學分析的角度出發,那一定可以重塑批判性思維教育。

結果,李天命1981年就出版了《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而John Hospers的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ical Analysis第一版是1956年出版的。

1956年,我爸都沒有出生,就有人把我的想法付諸實踐了。1981年,我也沒有出生,也有人把我的想法在以中文的形式付諸實踐了。

現在說起這些事情,有點臉紅。最開始,我真心覺得自己能做出一些重要的學術領域的原創思想。後來覺得自己做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做一些教育領域的原創性思想。現在覺得這個想法雖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特別難。

如果針對比較小的問題,那我還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原創的思想的。比如「腐女」、「橫漂演員」,這樣的題材,我還只看到了社會學研究,沒有找到心理學研究。如果對「腐女」和「橫漂演員」進行心理學實證研究,那可能會發現有趣的結果。

對於任何重要的大問題,我對自己已經喪失了信心。我不可能做出什麼突破性的學術貢獻了,最多只能傳播一些好的知識。如果能做出一些綜合,形成一家之言,即便做不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我也謝天謝地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頭腦中有什麼突破性的原創想法,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那種,那我推薦你先做四件事情:

1.先學會英文。

2.然後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和專業術語以及學術概念。

3.通過各種搜索引擎,去搜索相關概念,查找各種各樣的文獻。

4.和相關領域的專家聊一聊,把你的原創想法講給他們聽,看他們有什麼反應。

一般情況下,到了第2步,我們會發現那個想法不是很原創。

到了第3步,我們會感到驚訝,原來那個想法不僅不原創,還一點都不新,很可能被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提到過了。

到了第4步,相關領域的專家一般會讓你等一等,他或她自己會先去查一查資料,過一段時間再回復你。

如果他或她查找過資料後,依然覺得你這個想法的確很原創,那麼它真的可能很原創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新晉奶爸奶媽該如何帶著寶寶做早教?
心靈創傷大合集:國外家長是怎麼摧殘孩子遊戲機的
中國目前教育硬體軟體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他不慣被愛
如果你去了天堂,那裡一定是校園的模樣

TAG:原创 | 思维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