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修行?
很多人都會對修行有疑問。雖然這個世界有諸多不如意之處,可是大家都是這麼過的,自己也沒覺得作為一個普通人有什麼不好的,為什麼要修行呢?至於死了是否會下地獄或投胎變成畜生,反正也沒有任何人看得見,沒有證據,誰知道呢。
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那麼為什麼要修正自己的行為呢?因為某些行為會產生不良後果或不良影響。比如有的人習慣說髒話,老是罵人,雖然不一定是說對方,可是別人聽起來很不舒服。很多人不自覺(自己不知道),得罪了別人,甚至可能導致滅頂之災,這種事情在歷史是發生過多次了,所謂「禍從口出」。如果這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會很自然地改正這個缺點,不再說髒話。所以要修行,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因此,我們其實天天都在修行(自覺或不自覺地),包括修改文章使更順暢,修改程序解除bug,鍛煉身體,努力學習新的知識,或者調整自己的情緒,等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說的就是一個意思。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行為會「不正」需要「修正」呢?古時候的佛教修行者隨著修行的深入(坐禪),發現行為的產生都是由我們的「心」導致的。比如一個作家,寫了一些文章,累了,就想抽支煙,這個抽煙的行為是由「心」發出的,然後付諸行動。
再往深入探究,發現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會有所指向,有指向就有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就是「我」(我執、貪心),而一旦有所行動則必然導致周圍環境的變化(無論是好或壞)。有些事情對你是好的,對他人就不好、甚至有害。比如吃肉,你的胃口爽了,動物們就遭了殃;抽煙是爽快了神經,苦了咽喉和肺部(所以人也不是鐵板一塊,這就是無我);你批評別人時你覺得自己很正確、高高在上,被批評的人難免有些人心懷憤懣。久而久之,這些行為的累積會導致「因果」,無人能夠預測「因果」何時「異熟」導致「反噬」,而一旦發生「反噬」,痛苦就會有如滔滔洪水般衝擊過來,無人能夠挽回和阻止。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屢屢發生,可悲的是當痛苦發生的時候,當事人都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整個兒發矇,還覺得自己很冤枉。這就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所以我們需要修行!要多讀佛經、儒教經典和任何的智慧經典,要堅決消滅自己的「貪嗔痴」,少惹因果,增加智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