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i 就不是BIM
我們曾經聊過BIM without i(「沒有信息的BIM」),見《FM與BIM技術集成的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見聞》,國內近年來出現大量的僅限於幾何模型的操作,包括翻模、空間干涉檢測(碰撞檢測)、三維可視化效果等,也被稱為BIM,現在我們進一步明確:這完全不是BIM。
也有朋友主張「沒有i,就不是BIM,而是BM」,我們覺得連BM也不能算。這關乎model或modeling的界定,這才是BIM知識體系中最難於理解的一個術語,modeling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翻譯方案呢,國內通常以model譯為模型、而略過modeling的翻譯。關於模型的定義探討,見《BLC-BIM核心理念4:模型》。
參考:
漫談BIM:BIM不僅是三維模型
《BLC-BIM的核心理念》系列文章
幾大高校對於BIM術語的理解(2011)
因為modeling的核心乃是對於信息的處理過程(漫談BIM: 信息的結構化V2),這個信息可分為幾何與數據兩方面。在IT角度來看連幾何模型也統統都是數據,但是,在國內建築界眼裡,圖形(無論2D還是3D)則壓倒性的重要,數據只是附著在圖形上的一些(可有可無)的屬性而已。這種認知貫穿著整個BIM的高速發展歷程,只有極少數人領悟到了整個全局。
這個全局的信息協作已經可以在國外見到,但是在國內還幾乎無法親身體驗到。如《漫談FMBIM:從Programming到Commissioning》提到的POR-BIM-IWMS鏈接圖,取材於大名鼎鼎的HOK設計公司的實踐經驗,實際上就是業已非常成熟的傳統運作過程的BIM化,無論軟體工具、還是專業和管理作業都極為成熟,但卻不見於中國市場。內中所涉及到的commissioning專業在中國才剛剛誕生。
在這個流程中,幾乎全系信息數據作業,圖形倒成了一個補充,programming和commissioning就幾乎沒有圖。此時幾何模型才因為是一個絕佳的數字化表達(representation),能夠極大提升整個信息協作的效率,才驅動了軟體廠商開發相應工具來滿足真正業務需求,傳統的幾何模型工具這才煥發了第二春。
於是我們就可以說:BIM是發達國家業界幾十年來信息化的結果,且i是絕對的核心。(BIM的信息標準化時期)
最後再補充一點:建模的英文並不是modeling,而是build a model,傳統沙盤模型的工作叫做model builder,這個英文大概可以對應當前的翻模員。
推薦閱讀:
※BIM+FM的工作流程
※可能是史上最有趣的3D建模軟體
※BIM知識域2:構件級知識管理
※漫談系列39:作為獨立運作過程的BIM
※010 了解你手中的工具,充分發揮工具自身的功能—利用Civil 3D實現水平馬道多級邊坡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