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harpen your mind

*因為家裡有(lan)點(duo)事,一直沒有同步更新給各位知友,抱歉啦!

大家好,轉眼間就要到2018年,17年這個小賬號又多了一點點人氣,已有一萬多位優質的朋友伴隨我成長了。

年底,通常被認為是展望未來的好時機,不過我以為未來趨勢很難,說的通俗容易陳詞濫調、說的誇張容易天馬行空,而談論未來的基礎是梳理好過去。

亞馬遜的CEO傑夫·貝索斯有個很棒的觀點:未來肯定有許多變化,重要的是什麼不會變?我的分享正是基於過去一年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成長而得到的。

總體來說,它們都是我寫給自己、有關於個人心智、思維成長的一些看起來比較有持久性的規律或個人建議。我把這件事情當做個人任務,在各類問題上提升自己的心智能力,sharpen your mind,明年繼續。

在此分享給大家,我說的當然不一定對。

一、發現思維定式無處不在

為什麼我說的不一定對?因為我說的所有內容,就僅僅來自於我:來自於我的經驗、閱讀、思考,而這些統統都是構成思維定式的元素。

在《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這樣形容思維定式:「就像每個人都帶著一層透鏡看世界。」我在閱讀了包括《窮查理寶典》、《先發影響力》、《蜥蜴腦法則》等等與認知心理學相關或無關的著作後,就習慣帶著一種「隨時發現生活中的思維定式」的眼光去看事情。

於是,思維定式無處不在,是我今年感受非常明顯的一件事。

簡單來說,思維定式就是我們固有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且這些方式非常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出現偏誤)。我把思維定式簡單分成三種,方便大家識別:

1.理解不能:

理解不能是我們因為客觀局限性,比如信息不對稱等造成的理解不充分問題。有一張網路上流傳很廣的圖(我找不到了,大概是下面這樣)把理解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

其實這張圖還有一半沒有話,就是受眾的理解以及他發散出來的思考,一部分與說者重疊,一部分必然也是帶著自己的透鏡的理解。所以我們工作中(尤其是廣告公司)常常有80%的時間是被「浪費」在溝通上,這是無法避免的成本,但注意到溝通局限性本身非常有助於精準思考。

2.認知誤區:

認知誤區在這是指被很多心理學家、認知行為學家所總結形成的規律。這些認知偏誤大多是人類天生的,是基於自我保護、生存等生理機制而形成的,只不過在現代生活中常常被利用與金融、營銷甚至詐騙等行當。

舉例。怡叔常提到的「啟發法」這種決策機制就決定人類的「啟發式偏見」(Heuristic Bias)。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錨定效應,當你面對HR或獵頭,他們通常會先問你的薪資來獲得一個錨,並在此基礎上增長,讓你更容易被說服。

錨定甚至是作用於潛意識的,例如有個實驗表明去名字帶有78的餐廳的消費者,消費的比帶有23的消費者更多。

更多的認知誤區被營銷人廣泛利用,例如「互惠」效應被應用在銷售小哥笑盈盈的端茶倒水裡、「光環效應」被運用在明星代言上....這類總結好的認知誤區,推薦你去閱讀「查理芒格的28種心理誤區」。(不過根據我的經驗,你早晚會忘掉)。

3.利益相關:

利益相關可以用一句諺語來說明:「如果真理和一個人的利益背道而馳,那麼這個人就很難接受真理」。也許不MECE,我把這條單獨挑出來的原有是因為,它真的太強大了。或許你會說,擁抱利益有什麼不好呢?問題和我在KPI一文中討論的一樣,重點是長期利益總是隱藏在背後,我們常常被短期利益牽著走。

關於思維定式,還有一句話是我在知乎看到的——「哪有什麼理性,全部都是屁股」。希望關注我的朋友們能在「屁股決定腦袋」的世界裡找到,找到一些打破思維定式的樂趣和成就。

至少,不會總被牽著走。

二、尋找最優秀的大腦們

一般來說,我們獲得生活工作外經驗和智慧的方式是閱讀,其中最高效的方式是讀書。

今年我學到了新的一招,就是追尋那些你認同的優秀大腦(best brain)。

在讀書中大家常遇到的問題是:我接下來看什麼?能不能給我一個書單?事實上只要你仔細閱讀,都能找到書中和書作者的推薦閱讀。但我在閱讀中會越來越對一些作者本人感興趣,進而去了解他在書籍之外的成就。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有一個正在創造價值的主業,甚至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塑造和改變世界。作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通常既有深度的業內經驗,也有跨學科、跨行業的能力。

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我推薦丹尼爾·卡尼曼,除了著名的《思考,快與慢》一書,他還在類似於edge.com這樣匯聚頂尖學者的論壇上發表演講和最新研究。

在商業領域,你當然應該關注類似查理芒格、雷·達里奧這樣的投資大鱷,他們最令人稱道的不僅是在投資上的智慧,更是他們對生活、社會、人性底層規律的深刻認識。後者在twitter、linkedin上定期更新,你可以關注最新動向。

在營銷策略領域,我推薦關注《how brands grow》的作者Byron Sharp,他和他所在的營銷學院一致致力於找到更科學的營銷規律。另外一個角度,我推薦Martin Weigel,他是w+k Amsterdam現任的head of planning,在個人小站martinweigel.org分享了無數深刻營銷洞見(而不只是關於創意和人性)

關注這些best brain有個好處,就是他們當中(活著的)大部分都有社交網路或blog,你就和追星一樣看他們發的最新觀點,比其他人領先幾年得到一些新鮮訊息。

總而言之,推薦你順藤摸瓜,用關注「人」的方式,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祝你找到自己的best brain。

三、遠離虛妄,腳踏實地

虛妄是成功的敵人,也是喜歡深入思考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果我們把思維用兩個維度分開,橫軸是你的廣度,縱軸是你的深度,那麼最神奇的地方是絕大多數人會在一些節點上,自以為思考的很深入,從而出現虛妄。小到「我這麼辛苦為什麼老闆還不給我升職!」、大到「只要達到一個億的小目標,嗯,不多啊」。

這個時候,這種自以為是的深度就是一葉障目,很明顯,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廣度造成的。廣度與深度相輔相成,並非完全垂直的線性關係。當你見識的越多、經歷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的渺小,越感覺自己2、3年前的想法非常幼稚。

好在,愛思考的人,早晚能意識到虛妄的問題。怕的是用戰術勤奮掩蓋思考,自我包裝的良好而形成一種一致和自洽。

能帶來虛妄的東西太多了。

權利、財富、名聲...我覺得年輕人最應該注意的是任何一次小小成功後的虛榮泡沫。舉個自己的例子,前幾天PR圈的朋友給我頒了一個獎,其實純粹是給我個面子,倒不是說真的有什麼「影響力」。但這個獎被其他圈子裡的朋友、粉絲知道了以後,在微信群、朋友圈裡分享,給我點贊、鼓勵、排著隊發「牛B」。

這是我很怕的事情,明明自己並沒有什麼成功之處,讀讀書、寫寫文章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但沒有實質創造點什麼,這種文字的價值是非常短暫的,自然是受之有愧的。

腳踏實地則不同,你做了什麼、創造了什麼價值自己清楚,於是便有了內心的底氣。今年我寫了3篇有關知識付費的文章,批評知識付費的浮躁之風,大抵上也是鼓勵自己要先腳踏實地取得成績再說。在這點上,我有許多並不善於或不喜歡寫文章、在社交網路上表達的朋友更讓我佩服。

越是善於表達,越容易獲得大家的注意力,也越容易陷入虛妄,請引以為戒。

四、做人做事堅守價值觀

價值觀應該是一個相對而非絕對的看法。

例如我自己的價值觀告訴我,我不會去做電子遊戲相關的推廣,因為我心底里認為遊戲對人的意志力有削弱作用、間接影響更多家庭的幸福。這個觀點就是相對的,可以是對的,也可以是錯的。

例如,可以這樣反駁:「意志力弱的人不玩遊戲也有其他可以浪費時間的玩物」 或 「遊戲產業每年都在創造百億千億的價值,這背後創造了多少就業和消費你知道么?」,這些反駁都有切實的道理,所以我的價值觀僅僅是我個人的底線而已,不代表對錯。

在營銷圈我的價值觀是,儘可能的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最大化(通常伴隨著長期考量),而不是幫助某個在職客戶把今年的KPI矇混過關。也許後者一樣能帶來價值,甚至給乙方也帶去創造「好創意」的機會,但這也是我個人的底線。

在最近一段時間,我出現了一些邏輯不自洽現象。在工作選擇上,提供短期回報更大的工作,往往會違背我的基本價值觀。

面對短期利益,我也同樣出現了思維定式,甚至形成了「去賺更多錢之後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自我說服。好在聊天過程中,有朋友勸我,有自己的價值觀也是好事啊,有些事情你反感就不要去做唄。我想,沒錯啊,這些底線才是構成人格的基石,找到相同價值觀的人往往能創造更大價值。這當然需要跟艱苦的尋覓。

總之,有底線,是件好事。

(這也是我在利用承諾一致這種思維定式來約束自己)

結語

2018還有幾個小時就要到來,和春節假期不一樣,越來越多人把陽曆新年當做自己的目標周期。建議大家也可以做簡短回顧,找到那些關於自己和環境不變的事實,繼續sharpen your mind。

希望我們做長期的朋友,新年快樂!

END

作者長期在一線數字營銷公司負責社交&內容策略工作,目前自由狀態,歡迎有趣的初創企業或乙方找我聊天

2017年這個賬號的優質文章合集:

衡量品牌傳播最完美的KPI是什麼?

弄懂這張圖,重新理解Branding

策略思考是怎樣影響品牌實效的:從麥當勞創意贏百萬比賽說起

戰略的要義

妄想依靠《得到》,你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諮詢業的「入侵者」,歡迎光臨

給「餓了么」出了個小創意...

讓消費者處在「最自然」的狀態下

寫給深度思考者:廣告人面臨的終極問題是什麼?

打磨內容的「基調與風格」,讓「創意策略」更上一步

你可能還不知道:人類其實是個「集體有意識系統」

青年職場鴨湯(2):你八成在準備離職的路上

青年職場鴨湯(1):如何避免尋找人生目標、理想職業時的誤區?

推薦閱讀:

寫給焦慮的胖友丨試試每天寫15分鐘日記,很有用
如何用好碎片化時間,讓思維更有效率?
搖頭
從碎片化工作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什麼樣的小說可以被稱為結構嚴密的小說?

TAG:思维 | 思考 |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