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終盤點 | 留下印記的中國十大科學事件

撰文 | 陳曉雪

責編 | 李曉明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 ●

回顧2017,中國科學穩步上升。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連續第八年排名世界第二;中國科技人員發表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在2017年排到世界第二,比去年上升兩個名次,高被引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第三(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7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國(含港澳台地區)排名第三,增幅最大,比去年高35.2%左右(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科學實驗衛星表現出色。「墨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完成三大科學任務,「悟空」發力,獲得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並發現Te級的尖銳能譜,暗示宇宙中或存在相應質量的新粒子;全球天文界聯合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由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其中中科院「慧眼」天文衛星在同一時間觀測到了此次引力波事件,110位慧眼團隊科學家由此加入全球將近一千個單位的三千多位作者聯合「寫作」的歷史性論文。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也在同時捕獲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學信號。此外,FAST調試期間初露崢嶸,發現9顆脈衝星。

2017年,來自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工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數量快速增長,據Bioart統計,僅CNS三大主刊發表的中國科學家工作69篇,比去年多了17篇,包括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G蛋白偶聯受體、水稻稻瘟病研究等成果。

然而,也不全是好消息。2017年,韓春雨主動撤掉關於NgAgo的研究論文,科學的自凈機制再一次發揮了作用,相關學術調查卻遲遲沒有到來;107篇中國學者論文一次性被撤,引起一片嘩然,但後續相關部門公開的調查處理結果給予中國科學以信心。相關事件告訴我們,論文崇拜可以休矣,論文的出版並不是科學進程的結束,在科學論文變成科學知識前,還需要更多的證實與檢驗。

科學的發展少不了爭論。12米光學望遠鏡的建設湧現出兩種不同的方案,年中兩次評審結果迥異,年末再次投票,四鏡系統勝出。然而,由此引發的反思並沒有結束。

教育部年初宣布啟動雙一流建設,最終名單牽動眾高校心弦,9月得以公布:42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140所高校的不同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從211,985,再到雙一流,名稱變換之際,人們要問:中國的高等教育如此就會變得更好嗎?

中國要實現科學持續前行,建設真正的一流大學,人才是關鍵因素。2017年,數位國內優秀青年科學家被國外頂尖機構挖牆腳,我們有理由自豪,與此同時,是否也應該思考我們如何留住優秀人才?

這一年,中醫藥再度成為公共話題。科學的前行,幫助我們更新原有的認知。台灣學者研究發現馬兜鈴酸與肝癌密切相關,發展中藥應如何進行?我們是應該固守老祖宗的秘方,還是利用現代科學開發出下一個青蒿素?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科學越來越多地登上新聞頭條,我們終於可以說一句:科學流行起來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科學精神的張揚仍然挑戰多多。被公眾視為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公然鼓吹真氣、氣脈,試圖通過「科學」驗證「玄學」,這究竟是個人的言論自由,還是公眾人物的不負責任?我們樂見不少有擔當的科學家奮起爭鳴。這無關「專家」、「權威」之爭,而是為科學正名。

1 中國科學衛星搶眼

從2015年開始,中國先後有四顆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科學衛星發射升空,包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微重力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和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

2017年,三顆科學實驗衛星相繼產出重要工作。其中,「墨子」提前完成千公里級的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驗、星地之間的量子秘鑰傳輸和星地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三大科學目標,「慧眼」成功觀測到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悟空」 運行530天獲得當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在1.4TeV處出現尖銳的現尖銳T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物理現象。

?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實驗。2017年5月拍攝於河北興隆。

2 FAST初露崢嶸

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目前,尚處於調試初期的FAST發現優質脈衝星候選體17顆,其中通過國際認證9顆。這也是中國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脈衝星,中國射電波段大科學裝置系統產生原創發現的時代由此開啟。

? FAST發現的脈衝星J1859-0131

3 生命科學井噴

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湧現出眾多重要的研究工作, href="https://mp.weixin.qq.com/s?">僅在Cell, Nature和Science發表的研究論文就有69篇(請參閱Bioart),多項研究登上這些學術刊物的封面。想當年,一篇頂級刊物的研究論文就可以榮膺院士頭銜。中國科學的飛速進步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一年眾多傑出工作不能勝數,包括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參與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項目第一次成功嘗試設計與建造真核生物的染色體,上海藥物學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的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方面持續取得進展,四川農業大學發現稻瘟病光譜抗性的天然變異,等等。

? 四川農業大學發現稻瘟病光譜抗性的天然變異

4 韓春雨撤稿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因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稱發明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出名,但不久卻被國內外眾多學者質疑無法重複論文結果。

2017年8月3日,韓春雨與合作者因論文關鍵結果無法重複主動撤稿,但所在高校遲遲未啟動學術評議程序,真相依然撲朔迷離。

?2017年8月3日,韓春雨與合作者撤稿。

5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

2017年4月20日,知名學術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一次性撤銷旗下《腫瘤生物學》期刊107篇來自中國的論文,引發關注。此次被撤論文,以高校附屬醫院為主,一些普通高校也榜上有名,共計77家單位。

7月27日,科技部、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等五部門公布調查處理結果:107篇中有101篇論文存在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的問題,其中95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論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無過錯,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其他尚待查實的24人將按程序先納入科研誠信「觀察名單」。

撤稿規模破紀錄

?來自中國醫學領域的107篇文章被撤稿

6 12米光學望遠鏡方案爭論

2016年,中國的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被列為優先支持項目,預計經費投入20億元左右。華中科技大學提出的三鏡系統與南京天光所提出的四鏡系統為主要競爭方案。三鏡方案簡單、成熟,設計、建造、運行的風險較小,獲國際評估專家認可;四鏡方案為國內專家主導,通過增加一塊改正鏡,讓望遠鏡的焦平面更平,理論上的成像質量更高,但眾多天文學研究者疑慮重重。

從今年4月到7月,有兩個不同的專家組評審兩個方案,結果迥異,引發業內爭論,隨後媒體報道以及雙方的公開書面辯論使得這一爭論進入公眾視野。12月20日下午,再度經過專家投票,四鏡方案勝出,選址落在稻城無名山。

? 4月20日,諮詢專家向部分在京的前期工作委員會成員口頭反饋評議意見。

7 雙一流建設名單出爐

2015年底,國務院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上日程,「985」「211」工程將成為歷史。經過一年多的遴選,雙一流建設名單在今年9月出爐,共有137所高校入圍。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共計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計95所。

雙一流建設被認為對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跨越有重要意義,但也有評論認為,這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工程,是否能夠實現教育建設的初衷還有待觀察。

8 國內學者被國外頂尖大學挖角

今年,三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接連被國外頂尖大學挖角。其中,清華大學教授顏寧於今年秋季加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毅入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系,北京大學國際數學中心的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則將以正教授的身份在2018年秋季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

在此之前,清華大學教授柴繼傑已經加盟德國科隆大學,鄭思齊教授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有評論認為,人才的雙向或多向流動是全球化的標識之一,學者也將從中受益,但是如何吸引和保留行業或科研領域的頂尖和領軍人才,也是需要重視的。

? 當「海歸」歸海,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9 馬兜鈴酸:致病良藥還是致癌元兇

在中國市場,含有馬兜鈴酸的中成藥有至少30種,用於治療胃病、止咳化痰等。今年10月,《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基於對全世界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在馬兜鈴酸與肝癌有著決定性關聯,並指出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在亞洲被廣泛使用。這一研究引發公眾對於中藥安全性的大範圍擔憂與討論。

? 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10 科學與玄學的爭論

2017年6月10日,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做的一場題為「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的講座,宣稱自己用身體觀察到了真氣和氣脈,引發社會關於科學與玄學的爭論,多位科學家撰文反駁朱清時試圖用科學證明玄學,將科學與玄學混為一談,其思考的出發點就是經不起驗證的。

?2017年6月10日,朱清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演講現場。

製版編輯:斯嘉麗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iGEM】2016天津大學項目介紹
翠鳥捕魚很厲害嗎?有多厲害?
近百年後,人類再次發現類人猿新物種;腸道菌群會影響免疫治療效果 | 每周播報
「自私」的質粒,也許沒那麼自私?

TAG:科研 | 天文学 | 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