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索法思維:發現與創造的源泉|思維模型No.40

「每天聰明一點點,構建你的思維工具箱」這是大輝多元思維模型系列的第40篇。

先做這樣的一個心理學試驗:我們在空地上用籬笆圍成一個方形圍欄,其中三邊都栽上了籬笆,留出一邊開放,如下圖所示:

我們提前將一些食物放在籬笆外面的 B 點,然後再牽一隻狗到籬笆內的 A 點。狗很餓,已經幾天沒吃到東西了,試驗結果顯示,對狗來說,吃到食物是非常容易的。

它可能先會趴下,擺出一個向食物直接衝過去的姿勢,但是很快,狗就反應過來,弄明白了情況,它會繞過籬笆,非常果斷地以一條平滑的曲線路徑跑到食物那兒。

有時候,尤其當 A 點和 B 點間的距離特別近時,就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狗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會那麼順利。試驗中狗會浪費一些時間在籬笆內,它吐著舌頭又叫又抓,甚至用頭去撞籬笆。這樣折騰一段時間後,它才有可能「想到一個好主意」,會繞過去吃到食物。

將不同動物放到狗的位置 A 點,觀察比較它們的行為,會非常有意思。一隻成年黑猩猩或一個4歲大的兒童,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很簡單,他們會很輕易的繞過去獲得食物。

但如果放一隻母雞,就很難了。它會在籬笆內側撲騰不停,並努力的想從籬笆擠過去,即使它最終能吃到食物,通常也是意外所獲,而不是有意為之。

母雞在這個過程中會花費非常多的時間,一般是撲騰累了,失望的看著食物。然後踱步到籬笆外後偶然碰到的,它並沒有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下次碰到同樣的情況,它照樣會撲騰不停。

我們可能會笑母雞的蠢笨,其實一些成年人也會犯相似的錯誤,比如那些為了發財砸取款機或搶銀行的就很像對著籬笆撲騰的母雞。

還有那些盯著想要的職位,不斷的,持續的投遞同一封簡歷的人其實也差不多。他們只會沖著目標,用簡單的,直線的,類似母雞這種原始的條件反射方式,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探索法是第二層次思維

很明顯,很多複雜的問題通常不能用膚淺的、簡單的直線方式解決,如果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直線式的捷徑,那也就不能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太簡單了,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有價值的,複雜問題的解決方式通常不是由問題能夠直接得出答案,它們的解決方案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用迂迴的,曲折的途徑獲得。

用價值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的話來說,這就是第二層次思維,它是簡單思維的對立面 。第二層次思維深邃、複雜而迂迴。

如果第一層次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讓我們買進股票吧。而第二層次思維會這樣想: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認為這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股價和定價都過高,讓我們賣出股票吧。

巴菲特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就是典型的第二層次思維,這種思維不是本能思維,需要刻意的、持續的訓練才能擁有。

第二層次思維也是一種探索法的思維。探索法起始於數學,兩位著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探索法體系貢獻最大,他們是笛卡爾和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曾寫到:

沒有什麼比創造的源泉更重要了,在我看來,它比創造本身更有意思。

萊布尼茨說的「創造的源泉」就是如何產生創造的方法。所以學習「探索法」就是學習發現的方法與規則,它也是創造的方法與規則。第一個對探索法進行體系化闡述的人是帕普斯,他是公元300年左右的希臘數學家。下面大輝摘要並解釋探索法的一些要點:

探索法解題要點

1.對問題適當變化

a)用類比法

以前見過與此問題相似的問題嗎?他們完全相似還是部分相似,以前的解決方法有助於解決此問題嗎?

前面心理學試驗中的4歲小孩為什麼能夠很快解決問題。我們猜想他可能使用了類比法,在以前玩遊戲的時候,家人經常把玩具放在他們的身後,然後擋起來,小孩會繞到大人身後拿到玩具。在這個過程中,4歲的小孩將試驗中的籬笆類比為大人的身體。

b)對問題分解、重組

對問題分解和重組是基本的的思維方式。

如果一個問題看起來特別複雜,無從入手,那麼將它分解是一個基礎思維。如同把大象裝進冰箱的三步法就是解決問題的很有用的方法。

比如要寫一篇3000字的文章,對於一些人來說會比較難。但如果讓他先寫一兩百字的卡片,就比較簡單。如果在某個主題積累了十多張卡片,再將這些卡片組合起來就是一篇邏輯嚴謹,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將問題分解後,再嘗試將這些元素以一種新的方式組合起來也是發現和創造的基本方法。我們人類90%以上的創新,就是不斷分解,重組而獲得的。

2.引入輔助問題

假如你打羽毛球不小心將球打到房頂上去了,現在要拿到羽毛球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但房子太高,你爬不上去,此時需要引入輔助問題,你可能需要先找一把梯子。現在你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哪裡找到能爬上房頂的梯子,解決了找梯子這個輔助問題後,房頂上的羽毛球也就很容易拿到了。

3.倒過來解

芒格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反向思考。當正面無法突破時,能不能倒著干呢?

假如你現在大一,想畢業後入職百度,你不知道學習什麼樣的技能才有可能進百度。此時,你可以倒著思考,四年後的百度員工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呢?

你從公開的信息發現百度在AI方向發力,因此如無有意外,四年後,掌握機器學習的技能對於百度員工很重要,也應該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所以學習並精通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對你入職百度有非常大的幫助。

探索法是一個分析和綜合的過程

帕普斯說,探索法其實質就是分析與綜合的程序,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在分析中,我們從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假定它是成立的。

如果問題成立,我們可從中得出某些結論,從這些結論我們又能夠得出另外一些結論,直到得到可以作為綜合的起點的那個點,這個點或許就是我們要的那個無需證明就成立的「第一性原理」。

在分析過程中,我們假設要求做到的事情已經做到(你是百度員工)。我們先研究要得到這個結論需要什麼前提條件,然後再研究這個前提又是依據什麼前提而得出的。

這樣從前提到前提,直到我們得到了某些已知的,或者公認為正確的東西(百度在大力發展AI),這個過程我們叫做分析,或者叫做倒過來解。

在綜合中,我們把這個過程反過來,從分析過程中最後到達的點開始,從已知或公認的正確的地方開始,由它推導出分析中先於它的東西,並繼續推導,沿著我們的步驟回溯上去,最終成功的到達了我們要求的東西。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綜合,或者叫構造性求解,也可叫做前進論證。

在解決問題時,通常分析在前,綜合在後,分析是設計方案,綜合是執行方案。分析是創造,綜合是執行,分析與綜合互為前提,互相補充,互相轉化。這是探索思維的核心。

最後我們以原始人過河這個故事再理解一遍分析、綜合這種探索法思維:

假設現在一個原始人要渡河。平常河水都很淺,可以蹚水過去。這一天,河水漲了,蹚不過去。這個原始人回憶起,他曾經有踩著一顆倒下來的樹過另外一條河的經歷。於是他四處尋找倒在河上的樹,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

但是他沿著河流上下走了幾回,都沒有發現能讓他踩著過河的樹。那他有什麼辦法讓河邊生長的樹倒在河上呢?

這一連串念頭就是分析,如果這個原始人完成了他的分析,他可能就是橋和斧子的發明者。

那麼綜合什麼?

綜合就是把這個念頭付諸行動。原始人綜合的最後一個動作,就是踩著倒下來的樹過河。我們發現,分析和綜合的次序恰好相反,在分析中,過河是分析開始的第一個願望,而在綜合中,過河又是最後一個動作。也就是說分析存在於思維之中,綜合存在於行動之中,分析鍛煉思維,綜合鍛煉體力。

今天文章的核心思想來自書籍《怎樣解題,數學思維的新方法》,這本書表面上看是教你如何解數學題的,但它教的思維方式幾乎可以用於解決我們現實中的任何問題。

如果對思維模式感興趣,可以買來研讀,還可以與我們公眾號的《探索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一書進行主題式閱讀。

智慧是探索的結果,學習就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祝你越來越有智慧!

小福利:新朋友關注微信公眾號:行為設計學(actiondesign)回復 「電子書」可免費領取三本思維模型必讀秘典。

推薦閱讀:

思維模型No.24|你問我究竟愛你有幾分?決策樹模型給你答案
複利效應--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多元思維模型No.12
大輝是通過什麼方式學習思維模型的,另推薦10本經典書籍
由認知偏見說開去
如何看透他人行為背後的本質 | 思維模型02:行為分析模型

TAG:模型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