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據這本書梳理了一個提升思維解決問題能力的知識管理書單

先揭秘,我讀的這本書叫《佐藤可士和的創意思考術》。

佐藤可士和的創意思考術

最近在做清理屯書的工作,之前喜歡買書,看到什麼好,就會買。直到把書房快填滿,終於不敢再買了。轉戰圖書館借書,反而發現一個新天地。

隨著閱讀速度的加快,我一邊從圖書館借書,一邊閱讀家裡的書。粗略統計了下,目前還有45本,大概8月底前可以消滅光,從此以後,我的書房就在「圖書館」。

本文說談的《佐藤可士和的創意思考術》,是提升思考能力而購買的。昨天終於拿在手上卻有點質疑——當初怎麼想起來買這麼一本小書。

但讀完第一章,我就喜歡上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

佐藤可士和是日本著名的廣告人和設計大師,他最被國人耳熟能詳的恐怕是幫助優衣庫打入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全球首家旗艦店的設計風格,並將相關元素帶入中國。

初讀本書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本有關創意的書籍,但從封面上的英文書名——Reaching the Solution:Kashiwa Satos Creative Thinking Teachniques 就該明白,這是一本講解通過提升思考力解決問題的精緻小書。

我站在知識管理的角度看,如果想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完全可以依照第一章七個方面來制定一個書單和學習計劃。

01 「前提」正確嗎?——質疑是創意的第一步。

每天睜眼醒來,我們遇到大大小小、各種各樣、千奇八怪的事需要解決。有的我們可以憑藉以往的經驗,但有的經驗未必就是正確的處理方式,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者叫批判性思維。

關於這方面,看書可以解決,主要是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批判和結構),書單(結構化思考部分)如下。

1、入門:

學會提問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

2、中文原著經典好書

明亮的對話

說理

3、系統的國外教材專著:

大問題

邏輯學導論(第13版)

公開課《哥德爾, 埃舍爾,巴赫:一次心靈太空漫遊》(G?del, Escher, Bach: A Mental Space Odyssey)麻省理工學院高中開放式課程/完整版/RM

4、豐富的案例與練習

這本書叫什麼

好好講道理

02 傾聽——通過「問診」挖掘對方的真實想法

此章節的內容,是讓你懂得廣開言路的重要性。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一個人也不可能所有想法都是最正確或最好的。

我們的慣常思維里,充斥著「我…………」,太多關注「我」,卻忽視別人的意見或想法,只會固步自封。

除了日常生活要養成提醒自己學會傾聽的習慣外,我搜集了一摞書單來幫助自己提高情商或溝通(親子或職場)

溝通的藝術

心理學與生活

關鍵對話

談話的力量

高難度談話

談判力

03 煩惱時將心情寫下來——心情也需要整理

讀到本章的時候,我有非常強烈的共鳴,在過往文章中我也數次提到——

《零秒思考》

《晨間日記的奇蹟》

《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

最後一本書的作者李參的公眾號上關於晨間日記和標籤管理的文章,都是值得掌握和實際應用的。

過去,我雖然也有寫寫畫畫的習慣,還貴為英國博贊認證的思維導圖管理師,但在今年春節前,並沒有每天寫晨間日記的習慣。

因為讀了上述書籍和文章,短短三個月時間的實際操作,我感覺到了自己在梳理思路和寫作上的巨大變化。所以,強烈建議花時間閱讀本文的朋友一定要去親手用起來。

不要認為人很聰明,僅憑一個幾百克重的大腦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思路是需要梳理的,把它寫下來,你才能深切感受到神奇的力量。

關鍵能力——整理術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斷舍離

04 養成運用比喻手法的習慣——通過運用比喻手法了解事物本質

人為什麼要會運用比喻手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一是對於別人來說,人和人的認知是有差距的,你講的事情,別人不一定懂。但是不懂,我們又不能轉身走人,有的時候你還必須讓對方懂怎麼辦?打比方(比喻)呀,這是最好的方式。

很多自媒體寫作高手其實就是干「比喻」的活兒。巧妙利用認識差異,把別人難以理解的事物,用另一個形象化的,易於大眾接受的比喻來重新詮釋。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但終於看懂的人會說:「哇,好厲害……」。

二是對自己來說,很多人喜歡一根筋走到底。多用比喻,你會發現,事物之間皆有聯繫,不是孤立的。多用比喻,就是在鍛煉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遇到問題就可以借鑒別的方法,略做修改後馬上拿來用。

這裡還可以套用NLP的前提假設——凡事總有三種以上解決辦法,這個方法不行,再換一個。

至於應用,就是日常生活中頭腦有這個意識,遇事有意打比方,複雜問題簡單化。

關鍵能力——寫作或文案,書單待補充。。。

05 描繪自己的工作——視覺比語言更具傳達力

這個就不用多提了吧,越來越多的文章或書籍已經有很詳細的論述,除了把思維落在紙上外,多用簡筆畫,視覺化思維所發揮的功效大得驚人。

你不要給自己一個不用的借口是「我不會畫」,請搜索一個TED演講《憑什麼你認為自己不會畫畫》。

數天前,我接受一個粉絲朋友的當面諮詢,他一邊陳述問題和現狀,我一邊用紙筆在一張A3白紙上記錄他的語言模式和關鍵詞,經過1個多小時的聊天,終於發現一個他從來沒有用過的方式,順利解決問題(那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案例,我會專門另文詳述)。

視覺化書單借用彭小六的一張圖,嘿嘿

本書單來自彭小六

一、理論篇:

《blah blah blah 不講廢話畫圖解決》

《塗鴉思考革命》

《塗鴉筆記》

《The Sketchnote Workbook》

二、技能篇:

4.《雞是半圓形,貓是圓形》

5.《沒創意,該敢玩塗鴉》

三、應用篇:

6.《向會議要效益-視覺化你的會議》

7.《視覺會議-應用視覺工具促進團隊溝通、決策與執行》

8.《以圖代言-用漫畫講述產品故事》

9.《Game storming-創新、變革&非凡思維訓練》

10.《自媒體時代,我們該如何做營銷》

06 記憶的搜索引擎——在自己在意的事情貼個「標籤」

當我們思考或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麼?辦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在大腦的記憶深處搜索過往的經驗。

有些經驗,很清晰也很正確,有些經驗卻未必清晰和正確。

此時,帶來兩種方式:

一是從記憶中直接調用經驗,現拿現用;

二是把幾個可能相關的經驗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想法來解決問題。

無論是哪種,都是在我們在我們有限的記憶深處尋找有用的資源。

這個過程容易嗎?其實不容易。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911」恐怖襲擊後曾說過一句名言:

我們知道我們知道的,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的。可遺憾的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

這段話的由來,是在事件發生前,美國中情局已掌握本·拉登企圖在美國本土實施恐怖襲擊的情報。

但這條情報,卻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中情局情報庫中,沒有被情報分析人員發現,從而未能阻止「911」恐怖襲擊事件。

因此,拉菲斯菲爾德才說出了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

我曾在一次活動中,聽到對這句的另外一個重要補充: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們的頭腦如果應用得當,是有許多尚未被發現的能力等待被挖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思維能力的基礎,是我們大腦深處的記憶。倒逼一步講,就是要提高記憶的檢索能力,而這份能力可經由貼「標籤」來達成。

關於「標籤」的用法,可以到知乎輸入關鍵詞「標籤」、「印象筆記」來檢索高質量的回答。

透露我的一個小秘訣:

很重要的知識,但暫時沒有系統的書來解答的話,自然只能求助網路。但網文一般比較散,不成體系。所以我會先做一個主題網文搜集工作,然後將文章標題歸類列印,看一篇做一個簡單的記錄,其效果和讀書做筆記是一樣的。

借用過往的一個用法圖

07 引人入勝的PPT演示——共鳴勝於雄辯

我沒有專門學過PPT,這項技能可能是最弱的。每次別人請我去做分享或講課,我自己有一個萬能模板,將相關內容進行替換即可。

從大學,到畢業,到工作至今三十幾歲的年齡,有好幾次想過要學PPT都最終放棄了。細想想,主要是沒有要學好PPT的緊迫感。

有的講課我甚至都不喜歡用PPT。因為自己上台後心理素質還不錯,所以講東西都比較自然,還有很多隨性發揮的東西,就更沒覺得PPT有多重要了。

但在書中,佐藤可士和把PPT演示提高到了一個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高度,我認為是非常有道理的。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人——秋葉。

秋葉是靠PPT成名和起家的,但後來的持續「生產力」,倒真的得益於他把對製作PPT的結構化模式應用在思維問題和解決問題上。

我跟秋葉沒有見過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添加了他的微信,並請教了一個問題,從對話也能看出,他的思維非常縝密。

我決定奔四的年齡還是應該學習PPT。其目的,與PPT無關,與思考力有關。書單如下:

和秋葉一起學習PPT

PPT演義(第2版)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演說之禪——職場必知的幻燈片秘技

喬布斯的魔力演講

同時,為能儘快上手,去網易雲課堂花點小錢報一門PPT網課還是有必要的。

總體上,《佐藤可士和的創意思考術》的第一章適用於大眾,後兩章偏向廣告人和專業設計人員。推薦使用快讀閱讀的方法,不要一頁頁、一字不落地看,否則1年過去,可能你的思維能力沒有長進,時間還給耽誤了。


推薦閱讀:

當張小姐說她想辭職時,我按這個框架給她做了分析
知識管理利器:幕布
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二) 創造和加工知識
這麼多年走過來,我在用的6個自我管理工具
有哪些東西適合列印成小卡片經常拿出來看的?

TAG:知识管理 | 豆瓣阅读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