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讀書總結

似乎到年尾,就該把這一年的方方面面搗騰個遍,規整一番,恨不能精確到一點一滴。往年這時候,會有人說,你平時總扎在書裡面,何不在年底也寫個讀書總結,給大家推薦些好書。這可難為我了,細想前幾年,書讀得不算少,但從沒有想過要把它們記錄下來。真正提筆想寫點東西留下念想的時候,自己也拿不準到底讀過哪些東西,愈覺得收穫淺。

所以,年初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以往的讀書方法是要不得的。所謂學以致用,讀書總歸要有目的,讀過的東西,能吸收的就要實踐,要摒棄的就去反思,如果不整理,就彷彿風過無痕,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留不下什麼東西。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份2017年已讀書單。按照月份排序,記錄了這一年裡讀過的28本書。在詳細列表裡,每本書都對應有閱讀的緣起以及讀過之後的感想和輸出成果。讀書過程中,有些是隨書做了筆記,有些組織性強的書做了思維導圖。甚至有一兩本叫人拍案叫絕的書,還寫了書評。有了這份表單,不僅僅可以評價這一年在讀書上的收穫,還可以按圖索驥,窺見一年來的成長曆程和心路軌跡。

2017年於我而言,是迅速變化的一年。這一年裡,我從學校走向社會,從一個沉醉在一方象牙塔里的學生轉變為一名需要獨當一面的職場人士。角色轉變的背後,蘊含了太多觀念的碰撞和心路的流轉,怕是說上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然而,這份書單卻將複雜的變化輕鬆地呈現在紙面上。

上半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個憧憬著「詩和遠方」的學生。讀書以小說為主,間雜歷史,詩歌等等。面對即將到來的職場,心裡難免會有恐慌,於是又找了些時間管理和心靈成長類的書來讀。到了年中,隨著公司實習的安排,我深入工廠一線,接受了機械重複的體力勞動的「洗禮」。那段時間,馬伯庸、余華和三國人物成為我心靈生活的有效調劑。在凌晨的工廠,在機器,燈光和汗水蒸騰為恍惚的一角里,我利用一個個休息的間隙進去那波雲詭譎的奇幻世界,那種嘈雜中的酣暢淋漓讓我體會到了閱讀最純粹最野性的樂趣。那之後,隨著我進入辦公室正式地投入到工作,我的生活回歸到有序的波動和起伏,甚至在重複中顯現出單調。有那麼一段時間,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接踵而至,逼迫著我去思考生活和工作的意義。這時,《斯通納》和《活著》兩部小說讓我的內心慢慢平靜和柔和下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我才真正觸摸到學生和職場人這兩種角色的差異。從學校邁入社會,與其說是開始於回頭朝學校揮手的那一刻,不如說是開始於意識到自己需要像職場人一樣承擔責任的那一刻。

進入到九月份,工作節奏逐漸加快,生活節奏常常被打亂,但工作的方向日益清晰起來。如何讓自己快速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成為我思考和努力的目標。一名職場新人,在性格,思維以及知識儲備上面,似乎處處是短板。這讓我意識到,擺在我面前等待我去攻克的,是海量的技能點和知識點。於是,技術類、寫作和思維類以及心理社科類籍填滿了我所剩無幾的自由時間。這些閱讀,讓我得以從更寬廣的維度去審視原本的自己,也更加明確了需要練習和精進的方向。

回望這一年,閱讀構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閱讀,常常在關鍵時刻給與我鼓舞和啟發。在這28本書里,精品著實不少,其中,讓我忍不住想要推薦給更多人讀的,有以下幾本:

(1)《如何閱讀一本書》

  • 網上推薦這本書的帖子數不勝數,於我而言,這本書給我的兩點啟發令我非常受用:1. 讀書不是娛樂,閱讀要有自己的目的。2. 讀書是有方法可循的。在這個推崇知識變現的時代,教人讀書已經發展為一個龐大的產業。當我們面對林林總總的閱讀方法論時,不妨花幾個小時的時間翻開這本書,必定會有所收穫。

(2)《杜涯詩選》

  • 四季,月夜,山川與河流,鄉村與城市,童年與時光,這些元素構成了這本詩集的每一個篇章。杜涯的詩,真誠,沉靜,透漏出浪漫主義的悲憫。

(3)《金字塔原理》

  • 有些道理我們不懂,學到了就有收穫。而有些道理顯而易見,不真正重視它就不會有成長。《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其實我們並不陌生,「總-分-總」的概念在中學作文課上被反覆提及。然而,這種概念更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單單是一種寫作的套路。唯有把它從「術」提高到「道」的層級上來,才能發揮出效力。

(4)《內向者優勢》

  • 人生的很多困惑,都來源於對自己不清晰的認知。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內向性格給我帶來的煩惱,它讓我意識到,性格的外向和內向,各有長處和短處,沒有上下之分,只有左右之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科學地認識自己,與自己和解,過有意義的生活。

(5)《文心》

  • 葉聖陶和夏丐尊兩位先生為民國中學生寫的語文讀本, 是一本專講讀和寫的書,從標點符號到遣詞造句,再到篇章立意,幾乎囊括了所有語文學習的基本知識。雖然這本書設定的擬想讀者是中學生,但對於處於現代社會的母語學習者,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6)《異類》

  • 網路上炙手可熱的「一萬小時法則」最先出自《異類》這本書。然而,真正讀了這本書才知道,一萬小時的練習只是構成成功的諸多環節中的一環。成功的實現,背後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環境、文化、行為模式和優勢積累的力量。過分地強調「一萬小時法則」,實際上是對《異類》這本書核心價值的背離。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對於常人而言,長期刻苦的練習和精進,是我們對抗這個複雜世界的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在可預見的2018年,閱讀依然會成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閱讀時間的減少,要求我精選出最有「養分」的書單。而工作和生活方向的進一步明確,也促使我向汽車技術領域和社科領域拓展邊界。2018年,我們常讀常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

推薦閱讀:

TAG:读书方法 | 读书的意义 | 2017年年终岁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