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家族——連載75】鹽和人類
人類最早開採食鹽的證據在大約8000年前,居住在現羅馬尼亞的人類開始蒸發泉水,取得食鹽。
【羅馬尼亞,斯勒尼克,世界上最早的鹽礦。】
我們中國的祖先也幾乎在同樣的時間掌握了製取食鹽的工藝,在6000年前的大汶口遺址中發現了很多處用滷水製取食鹽的裝置。
【海南島,洋浦地區,古代蒸發皿,用於煮海為鹽。】
食鹽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也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有了鹽,人類就可以有效的保存菜、肉、魚、奶,把它們做成鹹菜(酸菜)、火腿、鹹魚、乳酪製品。
【鹹魚也能翻身?】
在古代西方國家,食鹽的價值尤其巨大,由於鹽易於保存,不管在哪裡都易於交易,甚至被當成過通貨。古羅馬軍隊曾用食鹽當做軍餉來發放,所以薪水(salary)的詞根就來源於食鹽(salt)。
【古羅馬軍隊用食鹽當做軍餉來發放,說明食鹽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事物。】
糧、鹽、布、鐵、畜是古代貿易的主體。鹽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產魚鹽的地方就非常適合發展工商業貿易,這些地區在經濟上也遠比單純的農業地區發達。
春秋時期的齊國出現過一位著名的天才:管仲,他不僅精於政治、兵法、外交,搞起經濟也是一把好手。公元前 685 年,管仲將鹽鐵從私有轉變為國有,實行鹽鐵專賣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國有企業。《史記 · 齊太公世家》:「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鹽的生產非常集中,便於壟斷管理,只要控制了鹽的供應和價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費者徵收隱形的食品消費稅。鹽是每家每戶都要用的物品,政府與其跑到100個老百姓家裡去每家收一元稅,不如從一個鹽商身上收100元的稅。每個人每天不過吃幾克鹽,消耗量微乎其微,即使漲價一倍老百姓也不會過於敏感。更何況,鹽稅可以隱藏在很多商品的背後,比如人們根本不會意識到一隻鹹魚的背後已經被徵收了鹽稅。
就這樣,齊國因為魚鹽之利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迅速成為春秋第一霸。而管仲因為鹽鐵專賣制度,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被稱為「鹽神」。
【「鹽神」管仲。】
後來的吳國也效仿齊國,《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吳王闔廬、夫差的稱霸過程中,大家只記住了孫武、伍子胥,可能忽略了背後的經濟因素。
到了西漢年間,吳王劉濞也通過鹽業而強大起來,並發動「七國之亂」跟中央叫板。可惜他畢竟不是最大的boss,最終被漢景帝剿滅。
漢景帝之後,經歷了文景之治的漢朝已經相當富裕,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難以計算,這才能讓漢武帝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然而,漢武大帝的雄心壯志豈是常人所能想像,對外遠驅匈奴,對內大興工業,很快國庫就出現了虧空。
【講歷史不說到漢武帝感覺似乎少了點什麼。】
公元前120年,為了應對因對外戰爭造成的財政虧空問題,漢武帝採納鄭當時的建議,下令實施鹽鐵官營政策,將原屬少府管轄的鹽鐵劃歸大農令,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
這一舉措效果非常顯著,迅速讓國庫充實,但是給農業生產、中小工商業和群眾生活帶來了某些不便與困難,特別是剝奪了地方諸侯和富商大賈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
公元前81年(漢昭帝始元六年)舊曆二月,朝廷從全國各地召集賢良文學60多人到京城長安,與以御史大夫桑弘羊為首的政府官員共同討論民生疾苦問題,後人把這次會議稱為「鹽鐵會議」。會上,雙方對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均輸、平準、統一鑄幣等財經政策,以至屯田戍邊、對匈奴和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會後,桓寬將這次會議的內容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這就是著名的《鹽鐵論》。
【《鹽鐵論》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比如民主氣氛討論國家大政方針,國有和私營之爭等等。】
從《鹽鐵論》這本書傳遞的信息看來,在會議上,各地賢良們以儒家思想為武器,講道德,說仁義,認為實行鹽鐵等官營政策是「與民爭利」,違背了古代聖賢「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的信條,敗壞了古代淳樸的社會風尚,引誘人民走「背義而趨利」的道路。
而桑弘羊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場,強調法治,堅持國家干涉經濟的政策,認為工商業應該由政府控制,發展官營工商業。這樣既可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又可以「排富商大賈」,抑制他們的兼并掠奪,有利於「使民務本,不營於末」,有利於「建本抑末」。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記錄的關於國營和私營問題的大探討,如果讓一部分人掌握這些資源,他們就會利用經濟手段囤積居奇,製造市場波動,盤剝另一部分人。如果由政府統一管理,則又存在效率低下,無法迅速跟進市場需求的問題。每個王朝都存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當中央放任經濟政策,就會坐視地方豪族做大,最終地方豪強過於強大,影響到中央政權的統治,以致朝代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之謂也?
【這才是真正的舌戰群儒,比諸葛亮厲害多了。】
現在我們回想起來,會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21世紀的今天,還會有人提及鹽業改革,但已經不是每個人都關注的大事了。那是因為現代的我們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開採效率提高了,食鹽的成本就更低了,誰還有心思關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呢。
從食鹽的歷史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問題,我們應該把目光專註在分配上還是創造上?值得思考哦。
【天津濱海,大規模現代鹽場。】
文末,推薦一下我的公眾號:理性邊界。《元素家族》系列文章已經寫到鉑系元素,歷經200多篇,在公眾號里全系列連載。但知乎上均為審閱版本,公眾號里為原始版本,希望大家多多指點。
http://weixin.qq.com/r/ezvZwUPE_R6GrQei925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qq群:賽先生(516154403)。
另外我們也有自己的微信群,由於微信群的限制,需要先加管理員(微信號chemistry20132014),註明知乎,他會將你拉入微信群。
我在知乎也跟大家學到很多,希望將我們做成一個平台,供大家學到更多!
推薦閱讀:
※冠醚-鈉配合物的穩定常數——第58屆波蘭化學奧林匹克試題
※好大的風的 Live -- 材料科學在研究什麼?
※隨身攜帶的工廠——有光就有化學品!
※你買過最便宜和最貴的化學試劑是什麼?
※食品中加入罌粟殼成分的東西主要起什麼作用?對人體有可能產生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