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徒手劈開磚塊的物理原理是什麼?
01-29
看電視有個練鐵砂掌和空手道大師PK,他們各自劈開過木板、磚塊甚至鐵鍋,但是手都沒有受傷
要說原理啥的其實真和用鎚子、棒子之類的東西敲斷東西是一樣的,手不受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長期練習導致骨質密度比常人大,而且骨骼本身也增生變大,自然就比較硬不容易骨折。加上練習者知道如何繃緊手掌的小肌肉群,可以防止軟組織受傷。還有就是擊打點,練習過的人會使擊打點盡量小來增加壓強,比方一般人打拳用拳面,空手道這邊打拳就用一兩個拳峰,這就好比用同樣的力氣拿鈍木棍捅人和用刀子捅人的差別。
另外,如果沒有擊碎物體,手最疼傷手也最狠,倒是擊碎後反倒不疼。衝擊力在物體碎裂的時候得到了分散傳播,手上承受的反作用力會小很多。具體裡邊的能量傳遞過程還是請專門的物理學達人來回答一下。劈磚頭、冰塊時,如果底下架空會比直接放平要輕易一些,物體本身會承受一定的重力,和擊打的力容易形成合力。再就是一些小技巧。比如把塊磚一半架空一半按在桌子上,在擊打到之前的瞬間微微把磚頭抬起來點,砍下去時與其說是砍斷的,不如說是磚頭磕在桌子邊緣給磕斷了。層層疊疊的冰條砍斷第一塊後,碎塊往下掉,也會給砍斷後面的幾條助力的。
倒是碎瓦、碎木板很見功力。擊打人體時如果不照著骨頭上打,一般都是軟的。比方打對方的肋骨,手的硬度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夠用了,再往後其實也不會帶來很大提升。那為啥有的人打人時疼皮肉,有的人卻打出內傷,這個穿透力其實在疊瓦、疊木板里能出來。層層疊疊的木板,單塊木板並不硬,普通人用點力就能打碎一塊厚木板。那麼差別在哪兒呢?
撇去出手的角度、力度、速度之類的因素,談談心理上的因素。一般人是著眼於打第一塊,第一塊碎了以後其實就下意識地收了,而練武的人著眼於最後一塊甚至更遠的地方,第一塊擊碎後衝擊力沒怎麼變弱就直衝後面幾塊去了。這種意識層面的技巧在打碎單塊東西的時候也有幫助,大家都知道磚頭硬打上去會疼,沒有練過的朋友在擊打到前會下意識收,而練過的人著眼於物體背後,並沒把這個磚頭當回事,所以打下去的時候並不收。大家短跑時大概也有過類似經歷,比方跑100米,把終點線當終點,在快到終點時會不自覺地慢下來,但是自己假想終點線在110米,則衝過終點的瞬時速度有所提高。回到武術層面,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有可能打碎東西,打到之前不自覺地收了,則速度力度都跟不上,擊破的失敗率也高。為了能達到力量的全部釋放,除了練習硬度技巧外還要練習無所畏懼的心理,或是用某種強大的自我心理暗示來提高自己的表現。亞洲武術里會把這種練習歸類於「心法」、「練氣」、「練膽」、「內三合」等等,甚至有些是藉助宗教來達到這種目的。所以武術上的事兒,科學分析是一碼事兒,它本身是件很藝術性的東西,如果真的好奇的話,倒是不如跟著練一練,沒準就體會到了~
最後,鐵砂掌是一門增強肢體的功法,但是一門武術(比如空手道)是一個系統的武術體系,拿一個功法和一個體系比,本身就有失偏頗。就好比拿鮮味醬油和一道菜比鮮味,那自然是鮮味醬油本身比較鮮,可你會單喝醬油嗎?所以功法厲害,還要看它怎麼在一個體系里運用。最後配張圖。擊破的原理簡而言之就是物體自身的強度範圍能否耐受住外力。使用擊打點是讓受力集中。但是物體的破壞與否不是看壓強。破壞點一般是在物體的應力最大點。(外力產生內力,內力產生應力)物體的擊破是很簡單的材料破碎實驗。力學當真必然會有涉及。我更好奇的是有人演示擊破的時候多塊木板疊放。第一塊木板不碎,只碎第二塊,或者只碎最後一塊的能量傳遞問題。 如樓上所說,演示中的擊破是演示。實戰中的應用以及涉及的原理不是單單的物體因應力變化而破碎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抱朴太極拳是什麼?
※中國的極真空手道水準橫向比較其他格鬥項目是怎麼樣的?
※多對一格鬥中會存在「拖後腿」的現象嗎?
※這回我們來聊下俯卧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