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對大數據應用的影響

淺析法定數字貨幣對銀行大數據應用的影響

從中本聰發表比特幣白皮書開始已經過去了9年時間,數字貨幣受到產學研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全世界已有超1200種私人數字貨幣或代幣被發行。與此同時,包括我國人民銀行、美聯儲、英國央行、新加坡央行、澳大利亞央行、阿根廷央行、烏拉圭央行、俄羅斯央行、歐洲央行等多國央行均發表過其對於中央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報告。

可以預期,中央銀行法定數字貨幣是貨幣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人民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與應用,對於支付清算、人民幣國際化等業務領域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會為金融科技帶來一些新的應用方向。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能夠重塑大數據的基礎,提供更豐富的大數據源,同時解決賬本數據可信性和數據質量等問題,為大數據智能的深入應用奠定基礎。

伴隨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與推廣,銀行大數據體系應該配合推進智能化應用的預研和落地,促進數據資產價值的發揮和提升。為此,本文從複雜網路、監管報送、數據治理、人工智慧等角度,討論一下法定數字貨幣對銀行大數據智能應用的影響。

其中,構建法定數字貨幣交易網路是最簡潔有效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其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從時間、空間等多維度審視資金動向,並且提供從宏觀到微觀的分析方法,支持智能營銷、在線反欺詐、客戶服務提升、渠道優化等領域的場景應用。

構建數字貨幣交易網路

基於可追溯賬本可以構建數字貨幣交易的複雜網路,從立體維度來審視金融支付體系中的客戶交易數據。這部分數據中隱藏著客戶的交易行為與習慣、客戶間的資金往來關係、客戶間的資金流向及規律等高價值信息。通過深入分析客戶間的資金網路關係,可以從中找出具有較高影響力或潛在營銷價值的重點客戶;通過分析資金網路內部的整體交易行為,可以發現隱蔽的可疑交易線索;通過分析客戶間交易關係的行為模式和演變規律,可以對客戶的資金使用習慣做出更準確的預測。

複雜網路在銀行業中的應用非常普遍,通常客戶會存在於多個關係網路中,除資金關係外還可通過相同公司名稱、相同地址、相同電話、相同設備、相同法人、相同代理人及親屬關係等信息組成不同的關係網路。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能夠增加新的關係模式,尤其是智能合約對應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從而提升多維度網路視角下的客戶洞察能力。

這些網路可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從結構複雜度上可分為單層網路和多層網路;從變化的頻率上,可分為每日都會發生變化的動態網路和相對穩定的平穩網路;從組成網路關係的邊的特徵上,可分為行為關係網路和屬性關係網路。通過將包含不同信息的網路相疊加,多個網路中的交集數據往往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不同關係組成的網路在不同場景中其價值和作用各不相同,而由客戶資金流水組成的關係網路是關係網中蘊涵信息最豐富、最複雜、最精彩的部分,這部分網路在法定數字貨幣背景下得到最大的強化。

法定數字貨幣對監管統計的影響

在法定數字貨幣應用場景中,客戶、渠道、位置等主題的數據依然可以沿用傳統的定義模式,包括數據標準和元數據都可以直接使用現有金融標準體系下制定的內容。主要的變化在於賬戶和交易數據層面,可追溯的完整賬本提供接近完美的數據原礦,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都可以開展大量的分析挖掘應用。

當然,最直接的應用會發生在監管統計報送領域。近年來,人民銀行、銀監會、審計署等外部機構監管日趨嚴格、精細、審慎,對監管數據的粒度要求越來越高。伴隨銀行業務的高速發展,一系列業務變革要求監管統計必須緊隨其腳步。監管機構對銀行報送的數據需求呈現業務範圍越來越廣,數據量越來越多、報送要求調整頻繁的趨勢。監管數據範圍也呈現從統計匯總數據向明細數據發展的趨勢,比如人行要求報送存貸款明細,銀監會要求EAST報送等,並且監管機構對報送數據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可以預期,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能夠極大的優化統計報送工作效率和效果,傳統報送內容能夠適當減少,在統一數據標準下的高質量數據也能夠更好的滿足監管的需求。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對於監管機構的意義和優勢更加明顯。人民銀行能夠更方便的進行國家金融政策相關信息的收集,並制定對應的宏觀調控;銀監會能夠更加精準的掌握銀行運營情況,從而實現對業務活動與風險狀況的監管;外管局能夠更好的對人民幣跨境收付、自貿區資金監測,外匯資產負債等業務進行專項監管。

法定數字貨幣對數據治理的影響

數據治理是對數據資產管理行使權力和控制的活動集合,包括規劃、監控和執行,數據治理職能指導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等數據管理職能如何執行。法定數字貨幣對數據的底層架構進行變革,能夠激發大量的潛在應用場景。基於多中心化的應用場景,不同機構共同參與業務應用規劃和系統建設,過程中對於數據治理絕不能忽視。

法定數字貨幣的流行會導致更加複雜的業務應用,從銀行精準營銷、風險識別等應用場景來看,數據與運營的結合將更緊密、要求數據粒度更細。相比傳統交易數據,單純的資金交易賬本具有更好的數據質量;但是在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激發下的多機構、多干係人應用場景會成為常態性模式,數據架構和數據模型會更加複雜。在這樣的大數據環境下,應用對於數據質量、數據標準的要求會有所提升。

從數據架構來看,首先需要嘗試應用新的分散式技術承載法定數字貨幣的交易數據存儲,同時要使用新的數據管道和傳輸技術支持項目建設。另外,如何在混搭的異構環境中實現對數據資產的統一管控,避免大數據系統成為不可管理的黑盒子,這也是應用大數據技術需要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

最後,數據安全與數據隱私的重要性將比以往得到進一步提升,跨界整合、多機構合作的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要求進行更加嚴格的數據安全管理,特別是注意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

智能合約與人工智慧的簡單概念

智能合約可以作為法定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智能合約是運行在法定數字貨幣上的軟體代碼,由一些外部數據來觸發智能合約,然後對另外一些數據進行修改。智能合約可以使我們在法定數字貨幣上編寫需要的功能,還可代替許多昂貴或效率低下的中介機構來履行職能。智能投顧作為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重要應用,智能合約和智能投顧中的「智能」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智能合約是自動化的支付指令執行工具,智能投顧對應著自動化的資產標的推薦。

需要強調的是,智能合約中的智能概念和人工智慧的智能(Intelligence)有很大的區別,但也存在一定的聯繫。智能合約中用到的參數可以是簡單的專家規則,也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獲得,但總體上都有助於實現「用」數據和「養」數據的結合,對於大數據智能在金融業的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總結與展望

對銀行來說,大數據已成為當前最突出的各種矛盾、各種潛力、各種機遇的一個集合點,同時大數據也是各項金融科技的中心交匯樞紐。大數據成為銀行的戰略性資產,相較其他新的產品和資源,銀行在大數據方面的能力更加難以複製。另外,人工智慧本質上也是數據驅動的機器智能,在相關應用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銀行需要在兩個方向持續加強自主可控,一是智能化模型的研究與孵化,二是建設實施高效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

可以預期,銀行大數據智能領域會熱切期盼法定數字貨幣研究與應用的持續深化。更加豐富的數據資源,在風險、營銷、渠道、客戶、運營諸多領域的潛在智能化應用,能夠幫助銀行進一步實現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銀行要進一步深化數據治理機制的建立和運轉,在確保數據可用、可信、安全的基礎上建立更廣泛深入的數據文化。

更多文章,請關注個人公眾號,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人大的CDA數據分析師培訓以及考試怎麼樣?
賓夕法尼亞大學MSSP項目——探索美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DMP應立足內部步步為營【業務類】
CCAI人工智慧大會華山論劍的碎筆之一

TAG:数字化货币 | 大数据 | 区块链Blockch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