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會裡的人都是浙江人么?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浙江省會裡的人都是浙江人么?
NO.371-浙江杭州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白鷗
杭州的崛起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盛。現在的杭州已經不是評書故事裡那個緩慢安靜的杭州了,她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焦躁和煩惱,不由自主地走上了競爭一線城市的獨木橋。
維持大城市運轉需要龐大的人口基數,依靠一座城市的自然生育顯然無法滿足越來越高的人口需求,外來人口的引入是大城市成長的必經之路。現在的杭州,外來人口比例極高,以至於老杭州們都在感嘆外地人佔領了自己的城市。
但老杭州這個概念真的存在嗎?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杭州人都是從哪兒來的。
杭州:希望之城
根據2016年的杭州統計年鑒,杭州市常住人口918.8萬,其中戶籍人口736.0萬,常住外來人口182.8萬,約佔總人口的20%。相比北京和上海高達40%的外來人口比例,杭州的這點外來人口還不算什麼。但是在中國眾多的二線省會城市裡,杭州對外來人口的吸引能力已經相當強勁了。
錢江新城著名的日月同輝...
杭州老城區的居民可能對外來人口的感觸還沒有那麼深,但是江干區、拱墅區和濱江區的戶籍居民一定感受到了新來者的壓力。
這三個比較新的主城區正是新產業集中發展的地區,也成為了吸收容納新杭州人的據點,外來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9.9%,51.4%,50.3%(數據來源:杭州市2014年統計年鑒)。從某種意義上說,外來人口已經「佔領」了這三個區。
杭州城
這些外來人口的來源很複雜,來自全國各地的高端人才和低端勞動力都在往杭州這座希望之城移動。不過人口移動受到的限制條件很多,考慮到遷徙距離、文化適應性、決策回報率等各種問題,杭州的外來人口組成還是沒有北上廣深那麼複雜。
根據杭州市統計局2012年(未能找到更新的數據)發布的外來人口狀況分析,杭州的省外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安徽省(43.95萬人)、江西省(22.77萬人)、河南省(22.49萬人)佔全部省外外來人口的51.2%。
這三個中部省份傳統上就是人口輸出的大省,扎堆聚集在杭州並不令人驚奇。尤其是安徽和江西,一直和浙江保持著緊密的勞動力聯繫。
第二梯隊的省份是貴州(22.06萬)、四川(18.27萬人)、湖南(13.22萬人)、湖北(10.96萬人)等勞動力輸出大省,又佔去了剩下一半中的一大半(37.08%)。
主要還是經濟吸引力太強
如此龐大的外來人口數量和高企的外來人口比例,和杭州市近年來實行嚴格的戶籍准入制度有關係。2002年以後,僅有7%的新遷入人口能獲得杭州戶口。
外來人口當然可能給城市原住民帶來一些困擾,比如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的差異產生的矛盾,以及雙方為了爭奪城市基礎設施資源而爆發的衝突。
匈牙利居民抗議外來難民
真是有血性
但擁有杭州戶籍的居民也並不都是傳說中的「老杭州」。根據杭州市民政局2008年的統計,杭州市自1954年後來杭獲得杭州市區戶籍的人口和他們的後代子孫,占杭州市區戶籍總人口的47%。
把這些新中國成立後才獲得戶籍的人口(47%+7%)和流動人口(20%)比例一扣除,1954年之前就居住在杭州的「老杭州」比例,原來不過26%。
一組「老杭州」
且慢,你真的以為這四分之一的老杭州,是真正的「老杭州」么?
臨安:南宋大熔爐
杭州作為南方大都會的崛起,承接著北方中原城市的衰敗。儘管從春秋戰國時期杭州就是吳越兩國交鋒的核心之一,但五代時期作為吳越國的首都,才讓杭州第一次真正走上了全國性的舞台。經過吳越國的大力經營,讓杭州完成了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基礎設施建設,所謂「物盛人眾,為一都會」。
五代十國時代的吳越與杭州
之後的兩宋時期,由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和漢族中央王朝之間戰爭不斷,北方飽受戰火荼毒。北宋朝廷往往無法維持邊境的穩定,大量北方人開始陸續南遷。
杭州差不多是北方能接受的最南端了,繼續南下則進入了山林密布、瘴氣氤氳的真正南方,北方人往往難以適應。
北宋對遼的前線無險可守
壓力 有點大
北宋的突然崩潰加速了這一過程,南宋高宗趙構南下,定臨安(杭州)為行在(臨時首都),杭州迎來了這一波移民潮的最高峰。
陸遊稱「中朝人物,悉會於行在。」就是在這一時期。所謂的中朝人物,主要是來自開封北宋朝廷的官員士大夫和將官兵丁。這些人在杭州繁衍生息,很快人口就超過了杭州本地的吳越人。
南宋的國防線已經被壓到了淮河一線
由於歷史檔案的缺乏,有多少北方人士來到杭州很難給出詳細的數字,但歷史學家還是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根據杭州師範學院鄭生勇的統計,北宋元豐年間到南宋咸淳年間的200年間,杭州城內外的人口增加了三倍多。這些增加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應該就是北方移民和他們後代。也就是說杭州當時外來人口比例的上限在75%左右,遠遠超過了現在20%的比例,是一座超級移民城市。
當年的發達國家
復旦大學吳松弟的估算也側面證實了這個數字。根據他對自然人口增長率和歷史檔案的梳理,認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的北方移民佔比杭州居民的72.7%,有17萬戶左右——這個數字相當驚人,一直到新中國建國前夕杭州的總人口都還沒有重新達到這個數字。
這波移民潮並不是古代杭州移民的終結,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伴隨著南宋不情不願的幾次北伐,陸續又有一些北方人被軍隊帶回了南方。這一波帶回來就不是來自中原和華北的老漢人了。在宋朝大規模南遷之後,統治北方的金國開始有意識地導流東北少數民族稀釋華北和中原的漢人。
很多人的身份都是複雜的
在女真、契丹、奚族等少數民族的影響下,金國的漢人開始部分「胡化」,在服飾禮儀、飲食習慣、語言風俗上和傳統的宋代漢文化產生了斷裂。
他們心懷故國隨軍來到杭州,卻發現自己完全不受老朋友們的歡迎。早年南下的士大夫甚至說這些新人「一切衣冠服制皆為虜俗,官民士庶浸相效習,恬不知恥。」(袁說友語)
這些人雖然被保守派的士大夫看不起,但也給杭州帶來了豐富的移民文化。直到今天,杭州的方言也是南方方言中少見的沒有文白異讀且保留兒化音的方言,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杭州人喜歡吃的湯包、片兒川等美食,也是帶有鮮明中原風味的麵食。
來,吃一個熱氣騰騰的湯包
網友吃的片兒川
這麼說起來,杭州似乎是一個自古以來的移民大熔爐,所謂的「老杭州」難道是不存在的?
不,老杭州還是有的,而且老得出乎意料。
良渚:中華文明密碼
距今5000年前,環太湖周邊出現了一個水平驚人的文明,考古學上稱之為良渚文明。良渚文化在整個環太湖地區都有分布,但是保存最為完好、文化樣式最為核心的地區,卻在杭州。
準確說,是在杭州市西北部的餘杭區良渚鎮。在這裡居住過的良渚人,創造了輝煌的遠古文化。
良渚文化遺址分布
急於尋根的中國南方人,對發掘良渚文明的興趣非常濃厚。自信者,已經稱之為具有國家形態的文明;審慎者,則認為良渚文明仍然停留在酋邦社會階段,算不上文明。
儘管對良渚文明是否屬於高級社會形態的文明樣式仍然有爭議,但是良渚人達到的成就水平還是有目共睹的。
杭州良渚博物院
和中國南方大量史前聚落和墓葬受到酸性土壤腐蝕而難以留下遺迹不同,良渚文化所在的土壤相對乾燥和鹼性,對遺迹起到了保護價值。
良渚古城模型
示城牆、莫角山大型建築基址和反山貴族墓地
陳列於良渚博物院
通過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人們發現良渚人在杭州西北集中地留下了城市、墓葬、村落、農田、工坊等等建築的遺址,隔著幾千年的時光在向現代人彰顯自己的存在。
良渚古城西城牆遺址
根據趙輝等的研究成果,良渚文明的高度已經得到了很多考古證據的確認:龐大的水利工程說明他們有強大的動員能力;明顯貴賤有別的墓葬規格說明這個文明已經形成了階級社會;密集的城市人口和水陸交通說明他們已經學會了城市化和配套的農產品運輸技術;一神教信仰說明他們已經有了比較高級的精神活動;精美的禮器說明良渚社會已經形成了專門的分工體系……
良渚文化時期的玉璧,
當時象徵財富及軍權的禮器
種種文明成果,都在向人們宣告,當中國人邁入文明時代時,杭州地帶的居民,就是這群良渚人。從藝術品的形象上看,他們象徵著一種「溫和、玲瓏剔透、嬌小」的文明形態,是和喜歡高大上的北方中原文明全然不同的文化偏好,卻同樣代表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那杭州美人蓋世無雙
西湖岸細腰長腿四季清涼
這些古人,才是真正的老杭州人,乃至整個「浙江的風土人情,內心的節奏,就是良渚文化自然的延續」(余秋雨語)。
可是良渚人最後卻飄然不知所蹤,正如西子湖上朦朧的霧氣,消散在了杭州城的春秋一夢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作為杭嘉湖平原的絕對中心,杭州總是會成為中國南方三教九流的集中地。也正是這些人,帶來了杭州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根據現代的統計成果,杭州每增加一萬名流動人員,GDP便增加11億多元。人對杭州城的價值,似乎怎麼高估都不為過。
因此從早熟的良渚首都,到人口混雜的大宋臨安,再到現代充滿活力的省城杭州,杭州人里的人來來去去,不變的永遠是這座城市的繁榮富庶。
2008年啟用的杭州市新城標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文化拯救中國
※知乎用戶「三種不同的紅色」是否剽竊了甲午戰爭專家戚其章的研究觀點?
※大宋第一船王勾結蒙元,害死宋室,據泉州自立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禪讓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808-8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