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我們有什麼資格行射禮
最近,由於我一直在寫清華禮射基地《禮射初階》的造假抄襲問題,陸陸續續收到來自不同的人、不同方式的同一個質問:
你批判了這本唯一的射禮教材,那你該告訴我我還能學什麼?你給我講講中國射禮是什麼樣?你有什麼資格批判人家,你有能耐也出本書來看看。
歸納起來意思就是,你得出個書。
我簡直為這些人的魚唇震驚了。自己想學個東西,自己不去鑽研找資料,就會伸手要,敢情長個腦袋就是用來咀嚼的?不是盲信這個,就要盲信那個,這是來學射的還是來皈依的?我不辭辛苦不怕得罪人站出來揭露這個事,我還得給你們提供這些那些,我欠你們的?我批判本書我自己就得出本書,那我批判個貴賤是不是還得會印鈔?我討論個美醜還得自己生個娃?我評論個電冰箱還得自己有製冷功能?
我也可以像別人一樣明知不對還裝聾作啞,或僅僅私下吐槽。批判造假並不是我的責任,我更沒義務替伸手黨服務。能夠拋開對人際關係、輿論壓力的顧慮,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會去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況且出一本書、發表一些論文並不是什麼難事,這也根本不是目前問題的關鍵。
我認為現在首要的,是重新釐清一些基本概念、歸納具體問題、廣泛的進行探討。對於射禮的復原或者說復興,就很有必要探討清楚,什麼是射禮,什麼算復興。
射禮,是周代禮制中一個重要部分,屬於「嘉禮」,列為五禮之一,具有突出的地位。對於今天而言,射禮不僅有學術價值,對現代社會也可以具有獨特的補充意義。然而中國的「禮」絕不僅僅是儀式規範、繁文縟節。「禮」是綜合性的制度規範,「禮」的實踐,是通過儀式、行為、器物等體現「禮」的制度思想、表達「禮」的精神內涵,教化人心。今天若談復興、復原「禮」,首先要抓住其思想精神實質。否則若僅僅重構了其儀式、器物,就成了本末倒置的行為。沒有思想精神實質的「禮」只會成為行屍走肉般的空洞表演,徒有其表的搔首弄姿。
禮的儀式是個人都可以很快學會;但禮的思想未必人人都能理解,禮的精神更是很少有人可以具備。
射禮究竟包含了哪些思想精神內涵?看《禮記 射義》: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不得與於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於祭者有慶,益以地。
從中可以看出,「射義」包含了三個方面:射、德、禮。
一 遵循正確的方法,達到射中目標;射中獎勵,不中淘汰。
二 射以觀德,德是射中之外的評判尺度。
三 遵循「禮」的規範進行射箭,通過儀式規範體現「禮制」,實踐「禮制」則國泰民安。
射和禮的部分前面已經講得比較清楚,那麼「德」是什麼呢?《禮記射義》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僅有存者。
可見,道德品行略有污點的人,連觀看孔子射禮的資格都沒有。換言之,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才有資格參與射禮。「德」是對「射者」的評判尺度;德不純,沒有資格參與射禮;(遵循正確方法)射不中,參與了也會被淘汰。顯然,射和德是「射禮」的前置因素,射不中、德不純,射禮就無從談起。「射德兼備」,是參與射禮的基本前提。這就是「禮」這件事應有的嚴肅性。
如果失去這份嚴肅性,事情就會變得荒誕而滑稽。如我之前寫過的清華彭林教授及其禮射基地團隊:帶幾個演員拿著時代特徵不符的弓箭,比劃著僵化可笑的射箭姿勢,這叫復原《鄉射禮》?這不就是沐猴而冠、徒具形式的表演么?「復原」者們甚至還洗不脫造假抄襲的嫌疑,這樣無德的人有資格參與射禮么?抄襲造假、射姿荒謬,這樣敷衍可笑的「射禮」,恰恰是對射禮精神實質的諷刺和褻瀆。
其實如今有不少人對「射禮」抱有質疑、拒絕的態度。這未必是因為他們真的反對、厭惡「禮」的思想精神實質,而是因為空洞乏味、僵化怪異、缺少人格感染力的偽射禮只會讓人感到敷衍和愚弄。
所以對如今而言,談復原、復興射禮還為時尚早。且不說古禮的思想精神實質是否全盤適合現代社會、要做出怎樣的分辨與再解讀;僅就射禮而言,「射、德、禮」中的前置因素「射」和「德」,在目前還非常缺乏基本、廣泛的共識。下面分別舉例提幾個關鍵的基礎問題。
【射】中國有這麼多歷史時期,這麼多不同的射法,每種射法具體是怎樣的,如何實踐練習?「中國傳統射箭」在現代、在國際上應該如何定義樹立形象?中國傳統弓箭,在現代的選擇和改良上,應遵循哪些依據?
【德】射以觀德,何以觀德?新的時代,理應有新的道德要求;如今這個時代的射德,應該是何種內容和尺度?傳統射箭,中國射禮,除了射准成績之外還應有哪些評判標準?身為一個現代的射者,操練一個無用的技能,應如何避免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甚至有益於社會?
應該清醒的意識到,中國傳統射箭的真正復興,尤其是射禮的復興,必須建立在「射與德」充分發展的基礎上。
在傳統射箭方面,需要擁有廣泛的人群參與真正的傳統射箭實踐,並且參與人群對傳統射法具備了普遍的理解認識。
在射德方面,應在當代社會條件下,確立新的觀德標準及尺度,以及形成「射德兼備」的公認機制。
如前文所述,「射德兼備」是射禮的前提,公認「射德兼備」的人才是「射禮」應有的人選,這就是「射禮」思想精神實質的應有體現。而這一切都需要逐步發展,不能操之過急的進行空洞演禮。正因如此,我們不能指望著依靠某一個學術權威、被某一個團體去制定標準。共識就是群體廣泛參與、共同達成的認識,是群體的公認,不能是一家之言。
目前的現狀是,達成的共識還非常少、非常不明確。舉例總結三條目前的基礎性共識及其存在的問題:
1) 以拇指鉤弦做為傳統射箭的主要特徵
目前有不少比賽以拇指鉤弦為賽制要求,僅僅以拇指鉤弦與否來定義傳統特性。對更具體的射姿、歷史依據卻無法做出細緻明確的要求。於是就有不少射手除了是拇指鉤弦以外,其餘技術完全依照現代射箭的方式進行,混淆了傳統射箭的特性。
2) 以長弰弓為主流弓型的群體選擇
長弰弓在世界各國都有存在。由於對弓型結構、外觀特徵缺少明確定義和歷史依據,國內的長弰弓普遍缺少「中國弓」的國際特色,辨識度不足。而最富有實物依據和辨識度的清弓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普及重視。
3) 以對稱直線用力、一致性為傳統射法的普遍解讀
直線用力和一致性只是射箭運動的基本要點,並不能體現傳統射箭的技術特徵和文化特點。傳統射箭的五平三靠、審彀勻輕注、口吐翎花耳聽弦等特質通常僅僅是在文章中被引用,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讀和實踐。
可見,這些基礎問題還缺乏成熟明確的答案,在很多基本概念上模糊、混淆、淺陋,無法達成一致。這就造成了各執一詞、一團散沙、一團亂麻的傳統射箭現狀。
相比日韓,我們對於傳統射法的研究解讀和實踐經驗還遠遠不足;國內傳統射箭的技術體系和教學資源還遠遠跟不上人數規模的快速發展。現在非常需要踏踏實實的基礎工作,一步一個腳印的自身建設。收集文獻資料、查找考古依據、解讀文獻復原器物、試驗實踐相關技術內容等等;這些基礎工作對一般愛好者來說顯然是艱難枯燥的;對盈利性團體來說,基礎工作缺少回報就難以為繼。所以國內傳統射箭領域從零幾年興起到現在起碼有十年時間,基礎工作卻還乏善可陳,進展緩慢,很多常識問題都還沒有得到普及。
我在07年接觸弓箭,09年開始對弓箭歷史和傳統射法感興趣,有幸在網上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把這一領域的研究實踐當成愛好,共同探討傳統弓與射的點點滴滴,彼此評判對方的理論與實踐;在論壇共享我們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展示我們的實踐和解讀。同時也參加國內及國際傳統弓比賽活動,贏得名次結交朋友。作為一個「弓友」,我已經足夠對得起自己的愛好。
但在這十年間,我目睹了一個個號稱是「傳統射箭」之類的團體和個人,有太多淪於媚俗。他們要麼抱大人物的大腿,屈膝迎合,企圖得到體制內的助力;要麼屈從於商業規則,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做庸俗化營銷。這些人也付出了挺多努力,然而卻沒聽說哪個人因此成功上位發大財,前途未卜。因為這是一件太小眾、太艱難的事業。
傳統射箭,是一個包含了器物復原、文化復興、技術體系重構的高難度綜合性項目。在各個方面都缺少基礎積累的現在,想要做傳統射箭的商業運營推廣,是極難成功的。周期長、關注度低,與現代射箭相比缺乏競爭力。而且傳統射箭還有豐富的文化屬性,承擔著深厚歷史情感,它本來就應該作為一項社會公共事業,投入大量的基礎建設。
出於這樣的認識,我做了我認為該做的事情。我不反對商業,並不拒絕盈利,但不能向商業規則徹底的妥協,更不依靠什麼大人物大機構的名義。我就自費、自主、自願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基礎工作。
於是在今年,我和一個朋友在北京自費成立了【風林書院】,作為一個實體基地承擔一些推廣和運營工作。傳統射箭是書院工作內容的重要部分,在這方面工作宗旨有兩點:
一 開展以研習傳統射箭為主要方式的傳統射箭教學和推廣工作。
二 建立共識,健康發展,呼籲群體共同建設中國傳統射箭的復興。
首先說建立共識。共識不應是一家之言,共識需有明確的議題。風林書院的目標是:組織和開展傳統射法和傳統弓箭的交流、研討活動,設立明確議題,層層探討,步步推進,以求達到最終的廣泛共識。
目前有許多傳統射箭及弓箭的研習團體及個人,在各方面都有了自己的見解與心得,風林書院願意作為組織者開展一些交流活動:
1)定期舉辦研討會,提前設立若干議題;針對明確的議題發表見解,探討共識。邀請在傳統射法方面有研究、有實踐的各團體個人參與探討。這將是一種長期工作,可能一個重要議題都需要多年、多次的探討才能達成共識,這一漫長過程是得到成熟答案、獲得廣泛認可的必由之路。
2)探討的過程和內容整理公示,宣布探討結果,將未達成的意見以附錄的方式記錄。這一過程將形成機制,可以反覆持續的進行探討。一次次探討的內容將逐步構建我們公認的技術體系和思想理念。
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即是風林書院提出的第一個共識問題:射禮,何以射、何為禮?
對此我們的看法是:射禮,射德兼備為前提;射、德不成,沒有資格參與禮。
期待對此問題的探討。
對於傳統射箭的教學和推廣,風林書院將嘗試開展射德建設工作。風林書院提倡的一家之言是:現代的射者應以身作則踐行射者之德,做一些身體力行、力所能及的道德實踐。
由此,風林書院發起【鴻鵠計劃】活動:在這個計劃中,我們在大多數周末提供免費的傳統射箭教學,任何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都可參與,沒有任何盈利性附加消費或誘導消費。但參與者需要承擔一定時間、力所能及的相關公益活動,共同實踐塑造新時代的射者之德。
單調的射、單純的德、空洞的禮都不是中國傳統射箭的完整體現,射德兼備、有形有實才是中國傳統射箭應有的模樣。這就是我們認為對的事情,並且正在為此付出實踐。
風林書院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庄鎮小堡西街98號。導航地圖搜索風林書院即可。虛位以待,靜候佳音。
推薦閱讀:
※今日NBA-有了小卡的馬刺為啥又輸球了
※嶄新的火箭,自信和努力
※忍無可忍的麥基,是該「爆發」了
※路威和火箭的完美適配
※《摔跤吧!爸爸》火爆究竟憑啥?看來那就我們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