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的短視頻平台們,變現難題何時解決?
文|楊震宇 編輯|朴芳
短視頻,從一個小創意的網紅視頻到如今全民追捧的新型內容形式,可謂風口上的豬。
2017短視頻發展迅速
相關巨頭相繼湧入
最近這兩年火熱起來的風口可不光只有掛在嘴邊的AI,一起熱起來的項目其中就有以快手、抖音為主的短視頻平台,各大綜藝節目經常見到他們的身影,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同時兼具內容創意平台和流量紅利兩大行業優勢,因此受到巨頭資本方廣泛的追逐。
進入2017後,品類細分化成為今年短視頻領域的關鍵詞,隨著抖音通過《中國有嘻哈》的爆款效應異軍突起,證明了單品類垂直深耕也有成功的可能。而在一片紅海下,MCN機構也玩起了花樣,在不同的垂直領域和各個切口上全方位進發。
據相關數據統計僅2017年第三季度,短視頻市場投融資事件就有24起,吸金總額超8億元。相關融資方包括日日煮、一條視頻、二更網路等處在成長期的短視頻企業,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給了投資方廣泛選擇,大力投資優質的內容創造者們的機會。
顯然,資本的大量湧入,平台的爆發,催生著一批又一批內容生產者、CP們瘋狂湧入短視頻領域,短視頻領域創業更火了。短視頻也漸漸成為所有內容平台的標配,幾乎所有互聯網平台都有了自己的短視頻入口,無論是傳統門戶,還是新興的客戶端、新聞網站等,都在分發短視頻,來為平台提供更多內容。
2017年2月末,騰訊推出「芒種 2.0 計劃」,並將 10 億現金集中補貼在原創和短視頻自媒體上,以鼓勵優質內容生產者在自家平台上輸出更多優質內容,並與 3 月中旬領投快手 D 輪融資 3.5 億美元。
今日頭條也動作不斷,從2月份斥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平台「Flipagram」,到 3月份與芒果TV達成戰略合作,5月份內部孵化的「火山小視頻」宣布未來12個月拿出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再到6月份「頭條視頻」改名更有品牌辨識度的「西瓜視頻」,8月份內部孵化的音樂短視頻社區「抖音」開啟國際化之旅,這一切頗引人注意。
阿里、百度當然也宣布加入短視頻之戰。阿里宣布原視頻網站土豆將全面轉型為 PUGC 短視頻平台,並追加10億純現金投入,以扶植項目發展。百度視頻啟動一期規模為5億元的PGC內容投資基金,同時高調宣布投資人人視頻,引進海外優質短視頻等。
依託時間碎片化大潮
短視頻商業化初見成效
巨頭的扶持加速了產業的發展,然而說了這麼多,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明確,那就是什麼內容屬於短視頻範疇?為什麼最近幾年它這麼火?相信和我們自己的感受一樣,生活在鋼鐵叢林的現代人們在享受著互聯網海量信息衝擊的同時,其時間也被嚴重碎片化、割裂化了。
打個比方來說,一部連續網劇可以視為一本書;一個小時電影大概類似一篇文章;而一分鐘視頻視頻大概相當於一條簡短的微博;現代人是看書多,還是刷屏多?已不言而喻了。
而短視頻,則具有很多傳統視頻內容和直播所不具備的特點。其視頻長度短,傳播快,生產流程簡單,而且對於使用場景的直觀性表現、廣告的軟性植入展現來說有很強的靈活性和互動性。
隨著信息碎片化的不斷加劇,短視頻自然而然成為目前的最佳載體,社交、諮詢、電商等領域紛紛採用短視頻作為內容的展現方式,短視頻迅速成為各個領域的「香餑餑」。它所帶來玩法的升級也在提升用戶好感度、滿足個性化需求、內容體驗等方面帶來不錯的效果。
而入局者的不斷增多,形式和內容的同質化使得各大平台依託短視頻和自身資源背景構建獨特的內容生態,從而建立平台護城河。相對於比較成熟的領域,用戶的使用場景遷移速度逐漸緩和,短視頻風口給了平台方拓展市場邊界的機遇。
包括秒拍、快手、西瓜視頻、美拍等在內的移動短視頻應用已經開始短視頻信息流廣告投放,逐漸成為短視頻平台方廣告營銷方案的主要手短之一。同時抖音在官微上發布了「抖音首次品牌視頻廣告合作重磅開啟」,合作品牌包括雪佛蘭、哈爾濱啤酒以及Airbnb(愛彼迎)。
短視頻平台已經踏上商業化之路,短視頻的內容營銷由於互動性、原生性和靈活性而成為了短視頻平台方的商業化手短,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的同時也為廣告主提供多樣化的營銷解決方案。
短視頻下半場,關鍵在變現
表面風光無限的短視頻背後也存在著無法迴避的問題,作為頭部平台方的商業模式雖然已經有一定雛形,官方流量的提升和廣告合作營銷也運作得有模有樣。
但作為大部分內容提供來源的廣大短視頻創作者們來說,隨著短視頻創作者數量的增長,相互競爭的加劇,創作出優質內容吸引眼球不再容易,而如何將作品的流量變現,這已經成為當下內容創作者的一大難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維持住創作者的運營成本,對於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可能很多圈外人很羨慕短視頻創作者們,認為他們都是可以一條廣告幾百萬起拍,粉絲眾多,一呼百應,聽起來很讓人嚮往。於是,越來越多的媒體人、創業者甚至農村網紅前赴後繼地進入到短視頻行業,希望自己能趕上這一波短視頻發展的快車。
但是,太快的發展也不是什麼好的事情,太多人一窩蜂融入的路註定充滿坎坷。創作者們真實的生存狀態,並不那麼光鮮亮麗。相關數據顯示,整個行業至少一半以上的短視頻博主,都無法做到收支平衡,更不用說創造利潤了,變身網紅了。
優質的創作者首先需要優質的作品來獲取流量,吸引新用戶來看是首先擺在面前的難題,隨著短視頻博主越來越多,一般的作品已經無法在流量分散的市場上搏得眼球,而好的作品所需的創意成本、製作難度、人員場地、運營推廣等耗費的資金也相應水漲船高,對於新人創作者來說初來乍到活下來已經不容易了,在那些巨頭IP盤子里搶出一塊肉更是難上加難。
推廣方面所遇到的阻礙也一點不比創作時的小,人們日常瀏覽的社交平台和視頻平台是了解創作者的第一首選,而這些平台又被已經功成名就的大博主把持著,短視頻平台方也樂於在其他平台上推廣自己的當紅IP,這對於底層的創作者來說不那麼友好。
因為新人的不確定性很高,推送內容無法獲得快速安全的吸引用戶流量,並且這些新人也沒有資金來支撐自己在這些平台的持續推廣。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和廣告主進行進一步的商業拓展合作,也就更加無法擴展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和變現能力了。
收穫短視頻行業早期紅利的IP團隊們,已經逐漸掌握了這個行業變現分紅的話語權,廣告商和平台方因為流量而體現出的雙重支持,可能也是對後來新人創作者們的「不公平對待」,馬太效應在這個行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一系列小的困難更是數不勝數,平台提現手續繁雜、提現周期長,觀眾對於「硬廣告」的天然反感,監管部門對於創作內容的加大約束等等。
所以後來者想要提升變現能力,要突破的問題還有很多,可能相關的MCN平台更適合他們,有些由頭部CP轉型成的MCN平台,因其掌握的渠道資源和自身的量產嚴重不足,所以這些平台就需要更多的一線內容創作者來為自己「輸血」,而平台方也會為創作者提供分發渠道、流量和廣告位來變現,創作者也為平台避免內容同質化提供了幫助,互相抱團取暖也不失為一記良策。
而目前,從傳統短視頻資金扶持來說,例如從火山小視頻對於小白創作者友好的分銷方式,到阿里旗下的土豆短視頻推出「大魚號」,打造「大魚計劃」來為創作者提供資金支持等等。同時對於唯流量論的廣告收入方面,增加短視頻的分銷渠道,提升廣告創意,同時利用社交平台擴展自己的IP影響力,發展自營電商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變現之道。
現在,相關平台方也漸漸明白創作者變現的難處,加大資金扶持和相關商業策略的轉變才是下一步布局的重點,而創作者自己也儘快需要「內容升級」來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推薦閱讀:
※抖音收購musical.ly後,最難過的為什麼是快手?
※上線1年,對外運營6個月,PK掉坐擁數億用戶量的快手,斬獲首席寶座,抖音做了什麼
※想問一下這種圖片的效果怎樣做出來?
※抖音紅人張欣堯是什麼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