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21世紀資本論》第七章 I
第七章 不平等與集中度:初步關聯
第一節至第四節
背景:
研究了國家層面資本/收入比的動態變化和國民收入在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整體分配情況,並藉助1914--1945年的數據,分析了20世紀整個進程中資本/收入比和資本-勞動劃分的變化,但卻沒有研究個人層面的不平等和分配問題。
主旨:
將闡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緊隨其後出台的公共政策,在20世紀降低不平等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和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不平等再度加劇,並分析長期內財富繼承與勞動收入相對重要性的演變。
疑問:
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的本質是什麼,這個本質決定了資本積累和財富分配的動態變化。
概念:
1、在所有社會中,收入不平等可以分解為三個方面:勞動收入不平等、資本所有權及其收益的不平等以及這兩個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
2、收入總是可以表示為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的總和。工資只是勞動收入的一種。
3、資本集中度高是因為繼承財產的重要性及其累積效應。
假設:
設立一個機制讓財富與勞動收入平等:
財富積累主要出於生命周期原因(如為退休而儲蓄) ,那麼人人都會或多或少拿出一定比例的工資來積累資本存量,好在退休後維持大致相同(或一定比例)的生活水平。這樣的話,財富不平等只是勞動收入不平等在時間上的簡單轉換,其重要性就非常有限了,因為社會不平等的唯一真正來源就成了勞動導致的不平等。
結論:
在所有社會中,勞動收人不平等和資本收入不平等都是收入不平等總稱。這兩部分中每種收入的分配越不平等,總的不平等就越明顯,並且擁有高勞動收入的個人在多大程度上不享有高資本收入。造成收人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1、出於規範和道德原因(不平等是因為勞動收人、繼承財富收入和資本回報等不同);2、是因為經濟、社會和政治機制演變過程的不同。
收入不平等的第一個規律是:資本導致的不平等總比勞動導致的不平等更嚴重,資本所有權(及資本收入)的分配總比勞動收入的分配更為集中。
推薦閱讀:
TAG:书籍推荐 | 读书会 | 托马·皮克提ThomasPiket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