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的閱讀書單(二)

自畢業以來,時間突然開始加速,年初蓋著毛毯燈下捧卷讀書,轉眼間,書又平鋪在趴在我穿著厚棉褲腿上睡覺的貓背上。遊戲、電視電影、發獃、家務孩子工作等無論哪種方式都阻擋不了時光橫衝直撞過來,抬頭一見鏡中多了幾條皺紋,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不讀書,沒有在名家文豪構築的精神世界中暢遊,感受別樣難以企及到的人生經歷,每時每刻都在俗世俗物中無法抽身,眼睜睜看著肌體衰老退化精神疲憊,這是更令人恐懼的一件事。

得閑處,還是讀一讀書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生活經歷,那麼閱讀嗜好也不會相同,我之蜜糖,彼之毒藥。這份書單只是我個人閱讀體驗舒適、比較有特點、值得說一說的書,基本都是已經逝去作家的作品,久經時間考驗的書籍。

圖片發自簡書App

5、《莎士比亞悲喜劇集》之《科里奧蘭納斯里》

本劇並沒有被選為莎翁四大悲劇之一,可能是莎翁劇本殺傷力太過強大的緣故。他罵遍了世間每一個人,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是無辜的」,甚至包括主角科里奧蘭納斯里。

他原名馬歇斯,因戰功卓著,被元老院封為科里奧蘭納斯,類似韓信被封為齊王。如果驕傲不算作為缺點,他可以說是一個完人;不諂媚、愛兵如子、不圖虛名、知恩圖報等有無數優點加持在馬歇斯身上。人格的光芒刺痛了嫉妒的心理,卑鄙小人煽動公民反對他,抹掉過去所有功勞驅逐出城;入侵者人性不比羅馬公民高尚,他依舊難融於新陣營而被判死刑,一代英雄隕落。

莎翁這本劇本足夠精彩,直到現在也可以被拍成一部經典,具備了構成豆瓣經典電影所有的元素。最近梅峰導演改編自老舍短篇小說作品《不成 問題的問題》其核心故事架構就和本劇如出一轍,優秀實幹的人才管理者在平庸的環境中被排擠迫害,要麼與他們同流合污被接納成為「自己人」,要麼隱身於世外,獨善其身。

「用人民的名義我說這個判決必須實行」。「人民的名義」是一個精緻的面具,誰都可以拿來使用。普通暴民可以堂而皇之的說我不為了自己,我是為了羅馬的繁榮,而嫉妒心爆發的官吏則說為了公民的權利,祖國的利益;只有馬歇斯則不屑於說這些冠冕堂皇的話,甚至不屑於向公眾展示自己的傷口以得到公民的認可而成為執政官,這樣一來也得罪了沉默的大多數。

馬歇斯也並不是無辜,所有的公民在他眼裡似乎都是暴民。原文的話是「由他們自己選出五個護民官,保護他們下賤的智慧;有意的裝出敵視人民的態度,比起他所唾棄的那種取媚人民以求得他們歡心的手段來,同樣是不足為法的。」古人說,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這句諺語是至理箴言。馬歇斯立意品質足夠高,可惜未能融入普通市民,未能發現他們善良的一面,以標籤來衡量一個群體,往往會得出愚蠢的結論來。這是造成他悲劇的唯一因素。毛主席革命為何能成功,在於他曾經的深入調查,寫出《中國各社會階級分析》這樣真知灼見洞悉普通人真實需求的文章,並用於實際行動中。

閱讀莎士比亞的緣起是他的盛名,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悲喜劇全集。莎翁每一段對話都充滿著激情與純粹、直接,時常處於情緒激動狀態,就容易疲倦,因此五本讀下來過程中還是挺累的。讀到李爾王與部分喜劇時,感覺情節似曾相識類似於中國的傳統戲曲如崑曲、越劇等,在情感表達上這兩者對比起來很有意思,比如喜劇部分「你是我的純潔美好的身外身,眼睛裡的瞳人,靈魂深處的靈魂,你是我幸福的源頭,饑渴的食糧,你是我塵世的天堂,升天的慈航。」出自《錯誤的喜劇》。情感是那麼的熱烈直白,崑曲折子戲《長生殿》小宴里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戀香巢秋燕依人,睡銀塘鴛鴦蘸眼」,充滿著傳統委婉的審美情趣,相同的是對純潔美好的愛情追求。莎翁的劇可以一年隨意翻個幾次,字裡行間充滿著味道。朱生豪翻譯的也特別好。例如「眾鳥嚶鳴其相和兮,臨清流之潺湲。展薔薇之芳茵兮,綴百花以為環。」我真的是在讀國外文學嗎?

6、《金薔薇》

「然而,一位老清掃工旨在祝願蘇珊娜幸福而鑄就了金薔薇那樣,我們的創作旨在讓大地梅麗,讓號召人們為幸福、歡樂和自由而鬥爭的呼聲,讓人類廣闊的心靈和理性的力量去戰勝黑暗,像不落的太陽一般光華四射。」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短篇小說《金薔薇》最後一段話。這也是逸塵老師教導我寫作時所說的「寫出的東西是向善的、向上的、向前的、鼓舞人心的,才是好作品」文藝方式的表達。

讀完本書,他在我心目中和前輩作家老舍、茅盾一樣,都是很實在的人。無論是其散文、還是小說都是樸實真誠,絲毫沒有現在暢銷書作家一般無病呻吟、花哨誇張的文風。

老康本人把《金薔薇》稱為中篇小說,而我個人看法和序言中的看法一樣,這是一部文學寫作教科書。他依據於自己的寫作經驗,探討分析俄羅斯文學大文豪和世界一些文學家的創作活動,告訴讀者如何培養觀察力、提煉素材、錘鍊語言、描寫人物、想像力等等關於寫作的一切細節。

例如,關於靈感。以前有人問:「如果沒有靈感還要不要寫作?」有人回答「妓女沒有性慾難道就不接客了?」這話是很粗糙,卻是有些許道理。柴可夫斯基曾經斷言,靈感是人像黃牛一樣竭盡全力工作的一種狀態,而絕不是搔首弄姿地揮舞手臂。老康專門開闢了一章,命名為《閃電》。講到文學構思與靈感是如何來的,他做了一個非常恰當的比喻:構思好比閃電,產生於人的滿含思想、感情和記憶的積累,等到電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在輕微推動力推動下必然導致閃電現象,而這個推動是什麼其實意見不重要,列夫托爾斯泰看見了一株斷掉的狗尾草,便爆發了閃電,寫出了一部精巧構思的中篇小說,如果沒有積累,那麼再多狗尾草也不夠用,更不會有閃電的發生,而靈感和構思也相似。

關於素材的積累,老康不認為作家是抱著筆記本到處記錄生怕忘記什麼的人,而是記住大量素材,作品需要時候塞進文章中,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硬塞進去。接著老康用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說來詳細的闡述這個觀點,真是如同一位值得尊敬的師長,生怕讀者難以理解他的方法。

這本書本來是已經被我裝進塑料袋中放入書架,今天寫到關於這本書才重新拿出來,隨手一翻即見這樣的話:「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視作特殊的、獨來獨往的人,而是做一個和一切人一樣的人。」不算個作家,但是這種幸福,還是很令人期待。老康的書不需要塑封,常常翻閱就好。

7、《阿赫瑪托娃詩全集》第三卷

蘇聯的沒落,蘇俄的文學也隨之沒落。白銀時代的那些詩人、文豪在中國年輕讀者心中也難有一席之地。

阿赫瑪托娃可以被稱為蘇聯的李清照。被稱為「俄羅斯的詩歌月亮」,當然太陽是普希金。寫這篇文章時候,筆者只讀完阿赫瑪托娃的第一卷和第三卷詩,而李清照的詞集剛買不久還沒開始閱讀,讀完後再寫一寫兩個天才女詩人的對比。

第三卷收錄的是1958-1965年作品。其中1958-1959發表的作品很有趣,有幾首稍長一點的詩,大部分是兩三行的詩,或者是她就想寫幾行字而已,寥寥幾行字或許能窺探出她的幾分心境。

把恐懼和自己的絕望……

把恐懼和自己的絕望

遺留給某位古怪的小提琴手」

正陷於誹謗的掌聲……

正陷於誹謗的掌聲

和嫉妒毒舌的絲絲哨音中」

對,這就是詩集里的兩首詩。阿第一篇詩集發表,立即被父親要求不能用家族的姓氏來發表,以免「玷污」一個好人家的姓氏;沒多久,父母離婚,而阿赫自己的婚姻也一路坎坷,與前夫離婚沒幾年,就得到他被槍斃的噩耗,因恐懼寫出的詩被當局封禁,這對於詩人來說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58年被解禁,而安全感已經沒有了。

58年,在阿赫瑪托娃的年表裡是一個平淡的年份,《詩篇》詩集出版;57年,她的好友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開除出蘇聯作協;56年,獨子出獄,但是母子關係緊張。此後,阿的詩風愈發的嚴峻、現實主義。尤其是《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等是作者的情感總爆發。

8、米哈依爾·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大雪又鋪滿了回家的路

戰士站在河邊眺望故鄉

那開滿野花的山崗瀰漫著憂傷

還有他心愛的姑娘

年復一年等得白了頭髮

哥薩克年輕人勇敢頑強

他們總是被迫征戰四方

每當回家的火車來生還的士兵們

把沙皇的軍帽扔在那頓河上

頓河靜靜的水面上漂滿了軍帽

戰士們的哭聲久久回蕩

多少年寒風吹著白樺

……

年輕人你們走吧故鄉的頓河

會帶著你們的鄉愁流淌.

七堇年——《靜靜的頓河》

七堇年的歌唱出了原著的氣質。

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是寫給十月革命衝擊下中產階級的輓歌,曾經的優越感已經被衝擊的七零八落,他們的迷惘、落寞心痛完全可以理解。相比較我還是更喜歡肖洛霍夫的《靜》,它的著眼點很大,不再限制於個人,也不只寫了一個階層,可以說是寫了一整個哥薩克民族,甚至是整個斯拉夫民族的芸芸眾生相。

整本小說並不以情節的巧妙以及語句深刻哲理性來取勝,他如同《悲慘世界》一樣。作為史詩巨著,展示了宏大的歷史場景,塑造了眾多生動的藝術形象,那種對於歷史橫斷面的全景式描繪,創造了不僅屬於哥薩克民族的巨幅生活畫卷,也是關於人類生活場景的百科全書。作者筆力足夠深厚,塑造的人物極其生動、鮮明,不僅躍然紙上,甚至可以從書本里跳出來,有站到讀者面前那種真切感,而這裡的人類,並不是泛泛而談的人類,可以說都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每個人身邊都不乏有熱情艷麗的、貞潔賢惠的娜、浪蕩妖艷的、脾氣暴戾粗野頑固的、狡猾又愚蠢的等等各式各樣的人,作者把身邊的這些人精準的白描在書上,沒有一點人工雕琢痕迹。

我願意用《戰爭與和平》來和《靜》對比,兩篇都是史詩級別的小說,也都記錄了一個巨變的時代,前者是衛國戰爭,後者是一戰和十月革命。前者故事人物關係設計非常精妙,一環扣一壞,而後者則弱一些。前者缺點在於似乎是貴族階層的史詩,而後者則是幾乎寫了全階層的故事。

讀《靜》是一種純粹的文學享受,書里展開的是一個過去的世界,沒有說教、沒有議論。人性的深刻需要讀者看人物的故事情節的發展自行領會,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當你合上這本巨著的最後一頁,或許會感到一種悲傷,這悲傷如果用希臘悲劇或者莎翁悲劇來形容,未免太做作,那種悲傷與滄桑感類似於活了九十年回頭看人生,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或是看完了五六十集電視劇大結局那一刻。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們現實所經歷的喜怒哀樂種種情緒體驗的、未曾體驗的情感都在書中代入過。

9、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讀過最難懂的作家。其他的作家如同冬天中午在灑滿陽光的院落中溫情脈脈的擼貓,而他,陀翁,穿著最普通甚至有點破爛的工裝在陽光下解剖貓,告訴圍觀群眾貓內臟是怎麼樣分布、貓骨骼是多少塊,強烈的血腥味與陽光下暗紅的血液已經蒙蔽了普通人的雙眼,也不忍去看其中的細節。陀翁的小說並不陽光抒情,他是用極端理性的筆觸刻畫眾生相,尤其著眼點於底層人民,準確的刻畫出其內心矛盾、分裂,反映其倍受壓抑的生存狀態。在陀時代,俄國正處於農奴制時期,底層人的被欺凌是可以看到的,而現在,則是一種看不見的天花板橫亘在底層人之上,其內心的矛盾與分裂只會更加的明顯與劇烈。所以,陀翁的小說永遠也不會過時。

陀翁的小說並不友好,今年讀了好幾本陀翁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白痴》、《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這三本並不好讀,而《白夜》是個例外,故事簡短,沒有什麼大篇幅議論文字,而其中的寫作特點與思想,卻是貫穿他整個寫作生涯,似乎是陀翁要把讀者先騙進門,然後再理解他宏大的思想。

作為一部看起來像是愛情小說,陀翁筆下的男主樣貌,女主樣貌是模糊不清,而人的情緒心理活動,陀則寫的非常詳細。男主在彼得堡是卑微的作為一個幻想家的存在,收入微薄、漫無目的的遊盪,更是不敢和女孩子說話。故事一開頭便是大段的長篇獨白,後期作家修改本篇時,刪掉了男主名字增添了大段的心理獨白描寫,我個人角度來說是難以閱讀大篇幅的心理活動描寫,實際上卻是欲罷不能的喜歡,如同抽煙,煙並不好抽,但是戒不掉。

女主娜絲金卡身份低微,從小被眼盲的外婆用別針把衣服別在一起而方便管教,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她的內心必然是壓抑許久,也是會極具爆發力,情感也會相當的熱烈,內心活動會異常的豐富,於是在陀翁筆下兩人對話相映成趣。

全文如果算上只在對話中出現的盲眼外婆,就四個人,只有一個人有名字,即女主。這三個人內心是無比的純凈純潔,這是陀翁的小說特點之一,至少會出現一個心靈如上帝一般的人物。他的其他小說中這種善惡衝突非常之劇烈,而在《白夜》中,三個善良的人卻也演繹出了精彩的故事,陀翁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有別於其他的小說形式。

10、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算上這本書一共十本書如果讓我選擇一本留存在這個世上,那肯定毫無疑問的選擇這本《卡拉馬佐夫兄弟》。

中國是世俗國家,傳統的佛教與道教在世俗政治與生活上沒有多大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指的是像俄國那樣,沙皇必須對教皇有所讓步,普通人結婚乃至取名都需要東正教的程序來執行,陀翁寫作的年代恰好是資本衝擊傳統的東正教、宗教勢力慢慢退下去的時代,人心在資本草創的初期更是複雜,這本小說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寫作風格,大量的心理描寫與對話來推動情節。

先不論整本書的價值,就單單其中一章,《宗教大法官》,學術網站中文知網上就有188個結果,更不必說俄語和英語文學研究數量了。

整本小說中,到底是他大兒子殺了德米特里殺了父親還是私生子殺了父親已經不重要了,情節在他的小說中一點都不重要。讀完全書,劇情可以說是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非常普通。陀翁更在乎的是其中的人性探討,二兒子是其中最具理性溫和的一個人,他冷靜聰明不斷的在思考上帝是否存在,靈魂能否不朽,陀翁甚至安排他的一個分身來探討這個話題,用大篇幅的對話完成對《宗教大法官》的補充,結果卻瘋了。

上帝重新回到人間後讓人眼睛復明,讓小女孩死而復生,緊接著紅衣主教馬上把他抓入監獄,上帝聽完主教論述很長的一段話後吻了下主教的嘴唇,走了。這一吻,或是上帝認可他的做法。中西方文化差別,中國表現這一的故事簡單很多。有一天文喜在做飯的時候,文殊菩薩在飯鍋騎著他的獅子現身,在飯鍋上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薩,就是當年在五台山金剛窟看到的那個老頭子,他拿起鍋鏟一邊就打過去,一邊嘴裡說: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來這裡幹什麼?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薩的那個化身飛到空中一笑,說:「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禪宗用很禪意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個文喜禪師說的和陀翁說的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沒有如同這一章節一樣詳細的寫下來。

陀翁書中天使般存在的人物,即書中的阿遼沙最善良純潔,可惜故事沒有展開作者便去世了,留下了一個謎團。

「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發現愛情,發現大海那樣,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博爾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全世界,需要花一輩子時間來閱讀。

推薦閱讀:

反推薦 | 看了這本青春,我的懵逼已滿格
2016年3月書單|我是如何讀書選書的
希望這些小說得以慰藉陰霾。
2017年,何伊寧最喜歡的八本攝影書
我想談的是,關於如何不被世界改變

TAG:文学 | 书籍 | 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