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真正的好文筆是這樣練出來的

題外話:寫作意識。

人的意識每一秒都在跳動,意識關乎靈感,愛好寫作並且想要努力去寫好的人總是會在靈感消失之前將其記錄下來。記錄靈感必須要以看得見的形式去記錄,比如記錄在紙張或者可以儲存文字的設備上,若不去記錄,靈感必定會很快消失,當你過後再去回想時,很難再想起之前的靈感/想法。

大部分意識都會在你不經意間偷偷溜走,故此,很多人經常忽略它們。但凡你注意到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都是添加了自我意識。

就比如,你目光所及之處,是一個年輕人為一個老人讓座的情景,你的意識在下一瞬間就會想:「世上還是好人多啊」、「這年輕人真不錯」等想法。

然後你可能會將這些想法告訴你的朋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素材。

其實素材無所不在,重要的則在於你是否能即使抓住這些身邊的素材。

當然,你還可以拓展上面的例子,聯想到其他與之相同的素材:扶老奶奶過馬路、見義勇為等其他行為。

寫作其實就是寫文章加創作。

首先在寫之前你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思維和清晰的主題定位,沒有弄明白,單純的只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文章,那叫日記。

文章既然面向大眾,就應該有嚴謹的格式:文筆、主題、情節、議論等。它並非如日記那樣寫今天幹嘛了,遇見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東西。

顯然,很多文章都作者都是抓住某一個點,然後去收集這方面的素材,繼而去深化、拓展、凝練,從而形成一篇可觀嚴謹的文章。


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大致問題是:優雅浪漫的文筆和強行堆砌的文字有什麼區別?

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他抱住樹,身子里透露著一種無盡的悲傷,打落一地繁花,似在這天光的世界裡獨奏一曲離歌,

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他抱住樹,像個孩子一樣,突然大哭起來,他粗糙的臉貼在更為粗糙的樹皮上,眼淚一股股的順著臉頰淌在了樹皮上。

我直接列出兩段描寫悲傷的句子,而我贊同的是第二段,第二段沒有華麗辭藻,樸質、生動、形象。一個知友在我的答案下評論如下:

可能每個人對於文筆的理解不一樣,我之前也有過堆砌辭藻的喜好,但現在真的不會再那麼寫了;兩句對比起來,第一段軟綿綿的,在第一段里,我看不到主角的悲傷在哪裡或者說看不到他悲傷的外放,完全是靠一堆無用的詞語來形容。

而我認為第二段更加的具象化,知友說「粗糙的臉貼在更為粗糙的樹皮上」戳中了他的笑點,我表示無語,在我看來,這是很形象生動的一段描寫,將壓抑的悲傷外放出來,我完全能理解他當時將臉貼在樹皮上流淚時的悲傷。

很多文學大師都在談論文筆,老舍、魯迅、巴金等等很多文學大師們從來不去用第一段那種方式去寫文,他們一致認為樸質的口語化才是好文筆該有的樣子。

你潑墨了牆角殘缺的欲言,於是就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夏天。

年華終究會羽化為華麗的燕尾蝶,在人世間撒下耀眼的麟粉

流年未亡,夏日已盡。落葉下流光的珍珠,是你多年前失明的雙目。

你們看上面三段句子,能在第一時間去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嗎?很多時候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這些話的意思,我一個看書的,目的就是看個明朗和順暢,為何還要絞盡腦汁去思考作者堆砌的這些句子?有些時候,想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若你們有不同看法,我只有一個問題:你潑墨了牆角殘缺的欲言,於是就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夏天。這段表達的是什麼?

潑墨了牆角又是什麼意思?句子中的「你」代表著什麼?為什麼「你」要潑墨到牆角去?這樣的句子翻譯成大白話,真的就符合語法規則嗎?

當然,你可以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揣測這句話的意思,你可以分開去揣測:墨水被潑在牆角,淹沒了牆角上留下的幾行字,好比天空的雲朵...

字面意思是這樣吧?我實在不想花那麼多精力去揣摩它的含義,儘管看上去很美,但我們讀文章,難倒不應該是以讀懂為前提嗎?

若你在閱讀過程中壓根不明白句子的意思,那你在讀什麼?

經典作品中你找不出這樣的句子,詩歌可能存在,但詩歌本身就需要美,而且,詩歌的美也並非是那種讓人費解的美,它的美一定是讓人一看就能讀出韻味來;對於喜好詩歌的人來講,美麗的詩歌總能讓他們看到它所要表達的意義。它的美是可以被理解的,也很容易被理解,是一種有規矩的嚴謹的美。

大多數人覺得上面的句子很美,當然很美,因為每個人都喜歡光鮮的外表。這就好比年輕人喜歡追求外在美,而上了年紀或者人生經歷豐富的人則已經不再去注重這些,而是更加註重內涵和品質。

所以,好文筆也是有「受眾群體」的,年紀偏小的可能更加喜歡華麗的句子,在閱讀大量經典作品後,你的思想成熟後,你就會覺得這些句子有些嬌柔做作,沒有力度。

這夜深人靜的悲傷,嗆醒浮華一生,霓虹拉長歲月的影子,在黑夜裡掙扎,我抓住夜的黑色,塞進胸腔,悶哼一聲滄海桑田。

這是我以前在《像風自由而孤獨》這部小說里的句子,現在回首看來,真的覺得很幼稚,我當時想著能用一些華麗的詞去裝飾句子,讓句子看起來很好看,而這段句子所要描寫的是一個人憂鬱的心情。

這也許就叫成長,看過一些經典文學作品,我發現在那些作品裡,並沒有像我這樣去描述的,它們是那麼的平凡而樸質,但在這樸質下我卻能很清晰的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文筆,通俗易懂且強勁有力。

我承認我以前是比較喜歡郭敬明的文字,但如今我不會再去看他的文字,哪怕一個字,我會去找一些經典的作品,一本書,我看開篇,並不是首先去看它情節,而是先看這位作者的文筆,倘若他的描寫,用詞,修辭等方面很生動,那麼我就會有慾望讀下去。

那樣,我讀起來會很順暢,也更容易去理解,我不用去揣測句子的含義,我只管去讀,然後把特別好的描寫手法記下來,用到我後續的創作中去。

什麼才是好的描寫?

她眼眶下的黑眼圈像兩條臃腫的黑色蟲子一樣橫在那裡。

這是形容黑眼圈的描寫手法,很形象對吧,你在讀了之後,腦海中肯定會有清晰的畫面出現:一個女人的浮腫的黑眼圈。

你還會想,這個女人肯定因為什麼事情而熬夜了。

這就是樸質文筆的力量。

那為什麼不用「熊貓眼」這樣的比喻呢?

因為「熊貓眼」雖然很大眾,但不夠形象,因為在我看來,熊貓眼,它的整個眼的周圍(上下左右)都是黑的,這樣如果用來形容熬夜後的黑眼圈我覺得有些不夠形象,當然,如果你實在沒有更好的比喻來形容,那也只能用「熊貓眼」的方法了。

雖然「熊貓眼」也有那麼一些形象的因素在裡面,但卻遠沒有上面那段話的描寫來的更加的生動形象。

如何鍛煉好文筆?

一定要讀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且在讀的過程中,情節可以是次要的,你的核心目標是學習他們的描寫手法而不是記住他們的情節;在遇到你認為非常能打動你,非常生動形象的描寫後,一定要記下來,記住,一定要記下來,不然等你看過之後你會很容易忘記。

「烈日當頭,我看到他們三個嘴裡叼著煙,圍坐在卡車的陰影下打著撲克。」

這一段也很形象:「烈日」、「圍坐」、「叼著煙」、「車的陰影」通過這幾個詞便能想到那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對吧。

如果是你,你應該會怎麼去寫這段話?

「烈日當頭,我看到他們三個嘴裡含著煙,坐在卡車下面打牌。」

再看這一段,明顯力度不夠,「卡車下面」那是什麼地方?

提高文筆還有一點:增加辭彙量,記住並且運用你未用過或者不知道的辭彙,就比如上面這段描寫,辭彙量少的人可能不會想到「陰影」這個詞,他們可能會想到其他的詞,比如車的影子等,但我覺得,「陰影」這個詞最合適不過。

好文筆是怎樣的?

名家大師均一致認為,好的文筆就是能通過樸質平凡的文字去明確清晰的表達作者的思想,讓讀者不用費腦筋的去思考描寫句子的含義,能在讀者讀完一段描寫後,立刻在腦海中出現對於這段話而投射出的畫面。

我用四個字來形容好文筆:返璞歸真。

PS:我很少去寫關於寫作的文章,我也看到過一些作者在談寫作,但我看到他們寫的「寫作」文章後,真的覺得很水,像是在湊字數。

而我寫的關於寫作的文章,都是我自己的總結,有我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在裡面,我很少去寫「技巧」這類文章,因為,我認為,技巧是可以提升的,而且也很容易提升,但是在提升技巧之前,你必須先提升你的思想。

寫作技巧這裡提一句吧。

它分為文章技巧和小說技巧,文章技巧的話要看你寫什麼文,職業技能方面的文章並不需要多大的技巧,你就敘述你知道的某個職業技能就行,你也可以不去注重該類型文章的格式,畢竟你是分享乾貨,即使不去那麼嚴格的遵守文章格式,人們還是很願意閱讀下去。

像那些議論文其實是有模塊的,開篇,中間,收尾。開篇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提出論點,中間就去列出論據,結尾就是你的論證。你按照這個模塊去寫就很容易。

比如你要寫一篇關於同性戀的文章,你需要提出和同性戀相關的論點(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提出問題),然後你要去圍繞你提出的問題(比如你提出同性戀是否是變態?)去找證據材料(證明同性戀是否變態以及找出一些例子),最後通過論證,進一步證明這個問題的存在或好壞。很多文章都可以通過這個模塊去寫。

記住這個模塊的核心:提問(開篇)+證據(中間)+觀點(結尾)

而對於小說技巧,這個話題是很大的,我總結兩點:文筆+劇情

人物刻畫、環境刻畫、敘述等需要考驗文筆,而你光有文筆,如果劇情亂七八糟那也不行,所以,彼此相輔相成才能寫的更好。

個人拙見,如若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反之點X,道不同不相為謀。

文丨酒醒書香


推薦閱讀:

關於人物描寫
《逆命人》| 第十五章:血淚
期刊類的短篇小說的人物性格塑造略解
要不要搞個「勸別寫」系列?標語我都想好了……
劇情大綱分析方法(一)系列講座

TAG:写作技巧 | 文笔 | 小说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