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佛系與隨緣

很多人問我對「佛系」的看法,我是三天前才知道這個詞的。

學佛,和「佛系」,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佛系,講究「隨緣」。學佛,是不講隨緣的。不是說學佛不講隨緣,而是說,在搞明白什麼是隨緣之前,不能亂隨緣。

緣起法甚深,不懂什麼是「緣」,講隨緣,實際上隨的是妄想、業力。

有人問我,一個人每天念經,念了三四年,習慣了,突然有一天,不讓他念了,他很不舒服,不適應。這是不是問題?就像在監獄裡關久了,突然放出來,不適應了。

我說,你每天都要吃飯、睡覺,假如有一天,突然不讓你吃飯、睡覺,你會不會不適應?肯定不適應。這是不是問題?不是問題。如果你把念經看成吃飯、睡覺,就沒問題了。

人不僅需要身體上的滋養,還需要法上的滋養。身體上的滋養不夠,就會憔悴枯槁,法上的滋養不夠,就會煩動惱亂。

不僅食物有味,法也有味。如果得不到法味,看經是會疲厭的。得到了,就像吃飯一樣。兩頓不吃,就有點餓。所以,那種不適應,其實是好事。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做好事,是不嫌多的。但也不是說一件事你覺得好,晝夜不停地做下去,把身體都搞壞了。那也不是好事。因為你做更大的好事,還要依賴這個身體。每天認真學習8個小時,是好事;學習16個小時,就成了壞事。這裡面就包含了緣起。了解諸行的無常,諸法的無我,才能了解緣,爾後,才能隨緣。

否則,到月底,兜里沒錢了,信用卡沒還,又得交房租。怎麼隨緣呢?你隨緣,錢不隨緣啊。你佛系,貸款不佛系啊。

還有人喜歡談一個詞:著相。

這個詞,更有意思了。

對法味的戀著,是不是不好呢?是不是也有過患呢?

是的。有時候,「法喜充滿」不是一件好事情。你覺得「法喜充滿」,其實你心裏面不全是法喜,很大一部分是貪慾。覺得「法喜充滿」的人,可能只是貪慾充滿,其中夾雜了一點點法喜。只是自己辨別不出來。

怎麼分辨呢?就看「充滿的法喜」會不會癟下去,如果聽了一堂課,看了一篇文章,「法喜充滿」,睡一覺,看個電影,就癟下去了,就表示不是法喜。法喜不是一種讓人瞬間膨脹的東西,而是潤物無聲的動力。它不是激情,是激情退潮之後的篤實堅定。

看經也好,聽法也好,很多時候是沒意思的。覺得枯燥,無聊,就對了。覺得振奮,心潮澎湃,醍醐灌頂,那是聽傳銷課。

聽法不是那樣子。它是聽了之後,耳根留個種子,結個緣。日後碰到困難了,有了痛苦,有了怖畏和煩惱,這顆種子才慢慢滋潤,發芽,才會覺得有一點受用。

對法味的戀著,的確是有過患的。這主要是因為,不容易了解什麼是法味。法味並不像麻辣小龍蝦那種味,一到嘴裡就垂涎欲滴。法味是平淡、沖和,乃至沒有味道的味道。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要體會到諸受皆苦,才能嘗到法味之甘。

即便是真正的法味,也是不應當戀著的。戀著法味,也是「著相」。不過,那個境界太高,我們毋需提前憂慮。對法味的戀著再不好,也比對五欲之味的戀著好得多。修行有一種方法,叫「以楔出楔」:你要想拔出來一塊大楔子,需要拿一隻小楔子從旁邊敲進去,小楔子進去,大楔子出來,再拿一隻更小的楔子敲進去,小楔子出來…… 這樣不斷下去,留在裡面的楔子就越來越小。智慧是這麼開的。想空著兩手讓楔子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甩掉對五欲的戀著,不要擔心對法味的戀著。

因此,不要談不著相。談不著相,先問問自己還有煩惱沒有?有痛苦沒有?

學佛不是隨緣的,是要努力的。但是,止於努力。「努力」後面,沒有別的詞。不是努力奮鬥,也不是努力追求。不是為了什麼目標而努力,努力本身就是意義。

學佛也不追求任何生命體驗。人活著,就不可能沒有生命體驗。一切體驗,不用追求,它都會來。該來的,永遠都會來,擋都擋不住。而努力的意義就在於,到底什麼該來,什麼不該來,是完完全全取決過去和此刻的行為的。如果在現在的行為上很隨便,那就墮落下去了。


推薦閱讀:

一天要洗72次頭,200次手...重度強迫症患者的故事
【舊雨手澤】大熱書館:書店裡的盛世光陰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