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源自於他的行事作風、處事習慣以及思考方式。想知道他的能力,就不能只是簡單地考察他在某個具體任務上的完成情況,而是需要去了解他的習慣——做事習慣和思考習慣。

從這個角度講,很多公司的面試設計不太合理。生硬地拋出一堆智力題目,讓候選人現場做解答,美其名曰考察候選人解答高難度問題的思考過程。但這樣的設計,其實有很多弊端。

首先,短時間地考察對困難問題的解答,會讓候選人一下子卡殼。似乎這個過程考察更多的是抗壓能力和刷題能力。而在現實工作中要解決的大問題,都不可能會在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內出成果。真正的大項目,往往需要耗時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開花結果。

其次,就算這個問題能夠被快速解答,你所能考察到的部分也僅僅是候選人短時間的思辨能力。這就涉及到所謂的聰明與智慧的問題了。在古人看來,聰明並不等同於智慧,聰明只是浮靈,是曇花一現的局部最優。而智慧,需要更多的積澱和思考,是總攬全局的宏觀最優決策。僅僅給候選人這麼一點時間,如何去判斷他的長線思考能力?如何考察他能夠將一個問題挖掘多深?

另外,如果這些智力難題的特點就是「不能夠被一眼看出結果」,但又要求候選人在短時間做出正確解答,那麼一個直接的應對方式便是預先的刷題,通過題海戰術,希望將「待考察問題」納入「已知答案」的範圍之內。但現實中真正遇到的硬骨頭問題,幾乎都是未知的,甚至連這個問題本身的定義和提法都是模糊的。試問,這番考察篩選出來的是一批記憶已知問題解答方式的強人,還是解決未知問題的強人?

要能夠真正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就得回到開頭說的那兩個點:做事習慣和思考習慣。

既然一個猛然間蹦出來的問題無法考察,那能不能換一個思路,從候選人熟悉的問題開始考察,甚至,你自己根本就不用去構思一個題目,讓候選人自己去挑選一個題目,可不可以?

在這樣的提法下,立馬會被反問到的是:如果題目本身都是候選人自己選擇的,那還考察什麼呢?自己設定的題目,回答自己知道的答案,這樣的方式不是比作弊還流氓么?!

我想,這可能是把上面那個方法想簡單了。候選人自己選擇的題目,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候選人自己選擇的一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領域,只是作為一個媒介,它並不是考察的主菜。它是一個切口,通過它,可以望見你想看到的東西。

在這樣的視角下,反倒很考驗面試官的能力。

例如,當候選人選擇了自己熟悉的一個項目,那麼可以直接拓展的問題列表有:

  • 能否清晰地敘述出整個項目的流程
  • 問題的解決過程是怎樣的?
  • 為什麼會想到這樣去解決?
  • 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 它對你的別的項目有沒有啟發?
  • 這個項目的需求提得是否合理?
  • 如果讓你提需求,你會從何入手?

  • 如果讓你重頭再來,你會認為從哪裡切入會更好?
  • 你的作品這樣設計的理由是什麼?
  • 它還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 在更大的數據量的衝擊下,你的產品是否依然能夠承受?

這些延拓出來的問題,才是主菜。考察候選人的做事風格和思維習慣:他是否具備一顆好奇而又鍥而不捨的心,去將各個細節弄懂弄透。他又是否善於思考,是否具備出色的洞察力以至於他能夠在生活的點滴中發現問題、發現機遇。

小的問題更能夠展現一個人的能力。因為能夠從日常所見、從每個人的眼皮下溜過的平常小事中發現不同一般的東西,需要更多的洞見。而從本來就沒有多少人了解的東西中做發現,不過是自欺欺人。因為你所做的,無非是「未知」中宣稱發現了「未知」,這沒什麼了不起。真正困難且讓人驚喜的,是在人人都看在眼裡的「已知」中去發現「未知」。

而要考察這種能力,當然就需要把考察的範圍圈定在候選人熟悉的領域,或者平常的生活細節中。因為這個範圍內,對於候選人來說就是所謂的「已知」。你需要進一步問的問題便是:在這個候選人熟悉的領域裡,他是否提出了正確的問題,是否做了足夠的思考,又是否在關節要害點,做過探索和改進。

甚至,在生活中,面對那些熟悉的日常,是否有一種習慣和本能,不滿足於只是接受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有進一步的好奇心去做更多的探索,或者最起碼,對這些現成解決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例如,

  1. 移動運營商如何做到在網頁或者App裡面加入廣告的?
  2. PP助手如何做到不需要iPhone密碼直接安裝軟體的?
  3. 百度雲盤、阿里巴巴等,如何保證某台電腦登錄之後的記憶,不用再次驗證的?是簡單的Cookie存儲么?如果是,能否有辦法將這台電腦的認證拷貝到其它電腦上?
  4. Gravatar是如何實現僅僅依靠郵箱就能夠改變相應網站的賬戶頭像的?
  5. 當我們在複製HTML的內容時,我們在複製什麼?包含它相應的標記語言代碼嗎?為什麼可以將一部分的效果複製走,而另一部分不行,差別是什麼?
  6. 北歐出現(極晝極夜中的)極夜現象時,還有植被生存嗎?不是沒有陽光嗎?如何光合作用?人、動物又吃什麼?
  7. 路標的反光效果不佳,是材料問題還是上面有一層灰?
  8. 為什麼公眾號的未公布文章搜索不到,必須要依靠關鍵字傳播?其背後的機制是什麼?

越是平常的東西,越是關乎一種習慣、一種幾乎化為個人本能的固有模式。而這些固有的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潛力。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一定可以得到驚人的發現和不錯的成果。但至少,一個人可以讓自己具備一種良好的做事風格和思考方法。它們是孕育驚人成果的土壤。

按照同樣的思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深層次的能力,不要去找一個新的項目開始。因為新項目的次要因素,如對環境的陌生、對規則的不熟悉,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你會因為這些時間與精力的耗費造成一種自以為進步了多少的錯覺。

要提高自己的硬實力,恰恰要從手頭熟悉的東西開始做起。訓練自己在熟悉的領域裡,對「常見」去做改進、做思考。逼迫自己看到更深入的東西,而不是在表面淺嘗輒止。要將一個平凡的項目,通過你的細心思考、探索和改進,把它變得不同凡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聰明和智慧,其實是一種習慣。你是習慣於對問題大而化之,還是更習慣於對每一個細節都抱有高度的好奇心和責任感,時刻留心周圍的問題,努力地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

所謂優秀的人在哪裡都是優秀的,源自於他有一套運轉良好的方法論、思考問題的方式。如果一個人善於學習、具備出色的洞察力,那麼,並不是說非要在特殊領域才會突然「能力」附身。而是,這一習慣可以浸潤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自覺地將他所在領域的事情做得更好。

這些被內化為習慣的東西,才是一個人的根本,是他真正可以穩定輸出的東西。因而才是你真正可以指望、依靠這個人的核心價值。

近期回顧

《2017年11月寫字總結》

《Edison Chen在紐約大學的演講》

《如何清除大腦中潛伏的進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分享,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謝謝!

VIP讚賞專區


推薦閱讀:

《局部》中Van Gogh畫作賞析
聽,有那麼容易么
尷尬的貨幣通用性
難得一見的國產Growth經典 —《增長黑客》

TAG: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