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老雞湯麵館搬走的第七年,想它。
南京的天氣很怪。幾乎是一夜之間,城市裡的樹木悄悄禿了頂,街上為生計奔波的人們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此時,喝一碗雞湯是最溫潤的選擇。
每年這個時候,蠢蠢欲動的胃就會想念寧海路上的民間老雞湯麵館(現已搬到虹橋加油附近)。他家的雞湯自帶暖胃功能,一碗下去,整個人都回魂了。
民間老雞湯麵館搬走後,想它
▼
2010年,寧海路上的民間雞湯麵因拆遷搬走,周邊對它有感情的人們,內心一片哀嚎。
南師學子們的胃,一下子無處安放。qq空間里,經常能看到南師妹子依萍式的想念:民間老雞湯麵搬走的第N天,想它。
寧海路周邊的人對這家店的感情太過深厚,以至於現在很多公眾號,提到寧海路,總有一碗民間老雞湯麵,繞不過去。
老闆把麵館搬到了中山路虹橋加油站旁,周邊還有南工大、南郵等大學,地理位置堪稱完美。學生們下完課,就夾著書本,三五成群地殺將過來。
有時候,碰見老師,邊喝邊對著埋頭喝雞湯的學生埋怨:你們上課要有喝雞湯的一半熱情就好了。
新店相比之前店面大了許多,裝修復古而有味道,與中山北路梧桐的氣質蠻搭。還做雞湯麵老本行,還是24小時營業。店裡還有南京特色的冷盤,很家常。
無論什麼時候,總有人惦記著去喝他家的雞湯。也不論何時,它都默默地守在那裡,頓覺無比安心。
半夜來一碗,可以原諒很多事
▼
導航顯示還有100多米的時候,透過視野空曠的虹橋站,就能遠遠看到紅底上鐫刻著幾個白色繁體字——民間老雞湯麵館。
推開那扇厚重的鐵門,一股摻雜著胡椒粉的中藥味撲面而來,鼻子一下子靈光起來。這裡彷彿是另一個溫暖的小世界,把嚴寒和喧鬧阻隔在外,也讓你暫時忘卻屋外的煩擾。
坐在店裡,兩個人點了一碗雞絲麵、一份雞雜湯+菌菇拌面。
不一會,香濃滾燙的雞絲麵就上桌了。湯黃黃的,在燈光下,看著晶亮晶亮。面上鋪滿了雞絲,還飄著兩塊黃黃的雞油。
吃雞湯麵就要下手快,趁著呼呼地冒著熱氣兒,一口氣喝下去撫慰肺腑。先吹開浮油,盛到小碗里,喝了一小口,味道鮮美,清爽不油膩。真正用好料,用心熬出的老母雞湯,只需撒上簡單的胡椒粉和小香蔥,便是人間美味了。
麵館所用的都是散養的溜達草雞,肉質厚實鮮美,雞絲吃完還想再加一份。面是店裡自製的手擀麵,煮熟的麵條,舒服地碼在煲好的雞湯里,渾然一體。能明顯地聞出鹼味,入口不失爽滑筋道。
碗邊有磕掉的缺口,但並不覺得寒磣,反而有種歷史的滄桑感。
再說雞雜湯+菌菇拌面。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兩樣成了店裡的最佳CP。
可能是人們吃慣了,覺得這兩樣,非得搭著吃才對。新客猶豫著要吃什麼的時候,收銀員就會推薦說這樣搭配,好吃。畢竟搭配起來,價格稍貴,雙贏。
拌面比較尋常,澆頭尚可,口感稍顯清淡。加上辣油,口感才有了層次。
雞雜湯才是最後隱藏的大BOSS。用料感人,雞血、雞絲、雞肫很多。雞血很新鮮,帶著氣孔,雞湯流入孔中,很入味。雞絲煮得剛剛好,鮮嫩而不柴,雞肫吃起來脆脆的,鮮咸可口。
一碗下肚,餵飽了胃,也喂暖了心,走進寒夜裡也不覺得涼。
不打烊,是它對南京城的溫柔
▼
24小時營業,一開始無非是為了生計,卻無意中溫暖了很多人。
從寧海路到虹橋,從6元一碗漲到了13,又漲到了18,可吃面喝湯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地趕來。
第一吃來吃的人,可能會覺得吃不習慣,總有萬般的挑剔。面對推薦者問你「好吃嗎」的渴望目光,你勉強回答:還不錯。其實,emmmm…好多油啊,口味有點重,胡椒粉放好多哦,面也不夠熗…總之有太多不滿意。
可每當身體難過,胃口空虛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來店裡,熱氣騰騰吃完一整份老雞湯麵。嗝~完美!
稱謂還是「寧海路民間老雞湯麵館」的時候,它的迷妹自然有很多。搬到虹橋之後,需要它慰藉的人更多。
天冷,嗓子疼,想喝碗雞湯;和老婆回憶戀愛時的小美好,坐地鐵去喝碗雞湯;經常熬夜加班的人兒要小補補,來一碗雞湯才能滿血復活。
身體不舒服,不想吃東西,就想來口雞湯;痊癒的病人,點一大碗,啊!這才是活著吶;半夜,加完油的司機順便來一碗,胃裡溫暖熨帖,像回了家。
民間老雞湯麵館一堅持就是20多年,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南京並非不夜城,夜生活也算不上豐富。
老闆說,中午和晚飯時候人比較多;吃宵夜的人不多,但還是有人來吃。即便只有一個人,也願意24小時亮著燈。
人們對於店的感情,更多的,也許只是因為它存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日場、夜場的存在。
攝影 / 屋頂的蝸牛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雨花新村的光陰故事,一轉眼便是三十年
※沒見過深夜的南湖,還敢自稱宵夜之王?
※南京皮肚面研究報告
※南京涼麵研究報告
※鴨血:我是你的粉絲
TAG:南京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