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試讀批註功能那麼雞肋為什麼還要放上去?

讀書人不用, 連暢銷書都很少有人批註,為什麼還要做?


我覺得對這個功能我特別有感觸,特別同情豆瓣也特理解豆瓣。首先我想說,讀書人不用這個功能的論斷我不能苟同。讀書人為什麼不用?真正的讀書人絕不是看完寫在書上的那些字就算完的,而往往好書中的思想會讓人胸懷激蕩,久久不能自已,要麼找人傾訴,要麼自己在書邊角或者筆記本上狂書一通才算暢快。這樣一來,一個需求就產生了,那就是交流,尋找知音。有的人可以和自己對話,寫寫批註就能直抒胸臆了,但這種感覺和找到和你有相似的感觸或者感悟,甚至是不相同的感觸,可以和你一辯高下的人的感覺差太遠了。沒有子期之前,伯牙自個也彈琴,可遇見子期之後伯牙多開心啊,以至於子期死了伯牙覺得彈琴就沒意思了。我個人就經常有這種感覺,而我想很多影視劇的bbs那麼多人討論也是一個道理。此外,這個能夠針對某段文字做批註的功能其實滿足了用戶的細化的需求。縱觀這些書評,雖然從整本書的角度評價,但評論者印象深刻的總會是一些片段,最能夠激起其共鳴的文字。試想,如果茫茫人海中,你不光發現了有人和你讀同一本書,和你有同樣的感觸,甚至你們對同一行文字都有著相似的見解,這不是知音這是神馬?!讀書人的開心這時候才是最大化的吧,是以羅振玉和王國維會成為忘年之交。我很早就意識到很多讀書人是有這樣的需求的,也做過一個閱讀客戶端的策劃,可惜尚未得以實施,其中心思想與豆瓣的這個功能相近,但更細化,唯一不同就是,我的閱讀客戶端要有內容支撐,而這就是真正讓你覺得豆瓣的這個功能雞肋的原因了——悲催的豆瓣沒有內容!這樣的一個功能或者閱讀客戶端必須有強大的內容支撐,否則必成雞肋。豆瓣現在也意識到自己沒內容的短板了,所以在積極鼓勵用戶試發表,建博客,可那又有什麼用呢,這種細化的評論功能必須是好書,不光有長度還有有深度才能激發真正有價值的用戶發表有價值的東西,進而增加書的附加值和這個服務的附加值。試想,誰會讀了幾千字還沒怎麼咂摸出滋味的時候道出什麼精闢的言論呢,不過是浮在表面上的打情罵俏罷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功能是好的,只是不應該由豆瓣或者豆瓣自己來做,而是要有出版社,或者豆瓣和出版社合作來做,倒是番薯網可以嘗試一下。畢竟,讀什麼書很重要,怎麼讀書更重要。未來不光賣內容,來錢還是要在賣服務上做文章啊。


很多東西. 在沒有嘗試之前你都是不知道到他是否有用滴, 或者是否是正確的. 比如說永動機, 但是人們對永動機的研究又對工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所以, 試試何妨?!


google books現成的榜樣


其實我更想知道這樣的批註功能是通過什麼技術實現的?有沒有開源的項目或者插件可以借鑒???


推薦閱讀:

極客之門 - O'Reilly
尼採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下卷)》:漫遊者和他的影子
讀完書後總是不記得前面的內容,很容易忘記是不是有閱讀障礙?
《動物農場》 Animal Farm 必讀寓言小說

TAG:閱讀 | 豆瓣讀書 | 豆瓣 | 楊勃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