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包製作中,最容易忽視的步驟是什麼?鬆弛!
在烘焙界中,流傳著一個說法:普通麵包需要通過三次發酵,才得以完成。不少剛入坑的新手就蒙了,因為不少網路上流傳的配方,都只有兩次發酵,並沒有提過第三次發酵的存在。
難道三次發酵是一個傳說?
或是另外一種新的發酵方法呢?
後來,大家慢慢通過學習相關發酵知識,就出現了另外一種說法:使用兩次發酵的方法名曰:直接法。關於三次發酵的說法慢慢銷聲匿跡。
直接法傳送門:8分鐘掌握做出好麵包的簡易方法:直接法
是真的沒有三次發酵法的存在?其實並不然。在麵包業界中,其實每個麵包,都經過了三次發酵才得以完成。為什麼?這只是說辭上的一個誤區。
在網路上的方子,經過麵糰排氣滾圓後,我們不難發現,還會出現一段靜置的時間,而他們都會叫這段時間為「鬆弛」。而在職業烘焙界中「鬆弛」這個詞語正規的說法是:中間發酵。這詞是對是錯,並無需探究。要叫鬆弛,只是因為這段「發酵」時間比較短一些,而且麵糰的膨脹並不會達到2~3倍大,只會略微脹大,所以坊間對這個過程就用了「鬆弛」二字代替。嚴謹來說,鬆弛,也是發酵過程的其中一部分,所以才有三次發酵的說法。
為什麼麵糰需要鬆弛?
要叫鬆弛,也是有放鬆之意,就像人一般,工作勞累時,難免想去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麵糰也一樣,經過多次分割、滾圓的「勞累作業」,當然需要時間來憩息一下。滾圓過後的麵糰,麵筋彈力過強,並不利於後期整形,鬆弛恰好讓麵糰「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一下,就能繼續後面的作業。麵糰緊縮起來了,自然會導致後期整形麵糰的表面乾燥與斷裂。所以這個步驟即使很容易被忽視,但是它十分重要!若這步做不好,就等於功虧一簣了。
麵糰鬆弛究竟需要多久?
很多方子對於鬆弛的概念都比較模糊,都是直接寫:「鬆弛XX分鐘。」那麼究竟這個時間,是不是適合於每個環境?每個麵糰呢?
在鬆弛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即使是5~10分鐘,麵糰都會稍微有膨脹的趨勢,上文也提到,鬆弛膨脹並不需要達到2~3倍大,那麼10分鐘就是可以了?麵糰會膨脹,是因為酵母寶寶依然不斷地運動,二氧化碳不斷產生。隨著麵糰膨脹致使麵筋不斷延展,從而降低彈性,讓延展性更好。但在這裡,這只是個延展過程,並未達到整形足以不幹不裂的形態。
在眾多的麵包師傅的經驗可得出:建議的鬆弛時間是在15~20分鐘。這時候足以毫無困難的進行整形了。若你還對這個時間有所保留,不妨試下以下的驗證手法:
用手指輕輕按壓麵糰,只要有稍稍慢慢反彈上來,這個麵糰的鬆弛就完成了。
若是立刻反彈,這代表了麵筋組織還非常緊繃,即使直接擀卷也會斷裂。你說你試了並沒有斷裂?即使如此,在二發、烘烤的時候也會因為太緊繃而炸開。反正鬆弛做不好,註定吃力不討好。
如若麵糰完全不反彈的話,在最後發酵時,麵筋還會因為不夠力撐起麵糰,就會塌陷,麵包就長不高了。若有麵包長不高的情況,排除酵母失去活性和一次發酵不好的狀況,那最有可能就是鬆弛不到位。
麵糰鬆弛的溫度、濕度有要求嗎?
在鬆弛的時候,溫度、濕度固然是有要求的,若溫度太高了,可以選擇縮短鬆弛的時間,但是麵糰會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發過了;而溫度太低了,當然也可以延長鬆弛時間了,只不過也會有可能導致發酵不足的情況。
這時候,你有兩個選擇:可選擇不斷去檢驗麵糰鬆弛程度是否完成;但我們會更推薦你在正常的室內環境中(26~28℃),蓋上保鮮膜進行操作;抑或是放置在發酵箱來管理。確保麵糰的穩定性,萬無一失。若沒有發酵箱,但是環境溫度太冷或太熱,也沒關係,可以放在烤箱的密封環境中,蓋上保鮮膜進行鬆弛。
我不蓋保鮮膜鬆弛可以嗎?
若沒有任何機器的加持下,保鮮膜是非常必須的,這是為了讓麵糰表面不容易風乾。因為麵糰靜置,難免會與空氣接觸,保鮮膜包裹則很好地避免了麵糰與空氣接觸的機會,防止了麵糰水分迅速蒸發。保鮮膜一定要封好,裹好,不然,也無補於事。
最後,一定要記住:鬆弛是整形的關鍵,可不要忽視它,不想前功盡棄,我們都得把鬆弛重視起來!
想要第一時間知道不藏私菜譜和更多麵包知識,歡迎關注!
原文首發在公眾號:不藏私麵包匠人(id:linyuwei201706)
推薦閱讀:
※創意麵包:加了大蒜的土豆培根麵包教程
※椰絲紅豆乳酪包,與你分享這份甜蜜
※三里屯除了有網紅喜茶,竟然還有網紅麵包?
※Sansan第一次的視頻live ------解密大米麵包,手把手教你在家和面整形和發酵!
※為了做出世界第一的紅豆麵包給她吃,吳寶春20年經歷了什麼?